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docx
- 文档编号:2407641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26KB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docx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
中国铜币十小珍
1、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2、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3、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
4、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
5、中心“津”字嘉禾拾枚(1936年)
6、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
7、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
8、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9、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10、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正面上字为“光绪年造”下方中心“龙”,背圈内“大清铜币”直读、中心“粤”字。
齿圈下方四字满文两侧“丙午”双圈中间有字为“户部”下方字为“当制钱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
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一枚,红铜质。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俗称安徽方孔铜圆,位列铜元小十珍之列,此钱向有不破版、破版二种版别,此枚为不破版,据统计存世仅有四枚,为钱币收藏大家张璜旧藏,系四枚中品相最美者,极为珍罕,近未使用相关链接:
自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两千年来,中国流通着金属铸造的方孔钱,它既是一种货币形态,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意识的缩影,正是这种天圆地方惟我独尊的妄自尊大的思维,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步伐;直至十九世纪,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列强的军事和经济入侵,惊醒了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科技,改革中国的现状,是当时洋务派的旗帜,痛定思痛之后,中国终于引进了西方的造币设备,学习西方国家,用机器制造出了方孔制钱,其最早期的代表为中央造币机构宝津局机制方孔制钱和地方土法制作的宝浙局机制方孔制钱;然而,机制方孔制钱的制作耗工费时,机器易损,产量低、成本高,形制重量难以统一,使用不便,因此注定了它是短命的,千百年传下来的国粹--方孔制钱,也终于到了它寿终正寝之日,而中国货币发展史上,从传统铸造的方孔制钱跨越到近代机制货币的分水岭和里程碑,就是安徽方孔铜圆安徽方孔铜圆虽然带有方孔,有着传统制钱的形态,但它却是依据近代货币的全新概念设计制造的,所以它历来被称之为铜圆,虽然它仅处于少量试制阶段,但它的存在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方孔铸钱的终点和墓碑,使人们看到了孔方兄与近代工业化社会的格格不入之处,正因如此,安徽方孔铜圆以其历史地位和意义名列中国铜圆大珍之前茅,如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无论哪一枚中国铜圆珍品都无法与之相比长期以来,安徽方孔铜圆一直存在着破版与无破版两种版别之说,据统计,目前可以见到存世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民间收藏有两枚,分别为四十年代中国铜圆大王张璜先生收藏(即此次拍卖的这一枚)和中国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所收藏,此外,已知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各藏一枚,四枚之中,以张璜先生这枚品相最好;破版安徽方孔铜圆,四十年代在江浙一带一次出现了二十枚,据称为币模破裂后所打制,币上有模子破裂后的裂纹痕迹,故称为破版,查阅当年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文献资料可知,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短短两天内,由于模具的设计缺陷和操作失当,导致模具的损坏和破裂,以致无法继续试制,设备也只好送去上海修理,而最终只好放弃这种带方孔的设计,由于铜圆试制一般都是单枚打制用以测试效果,所以很难想象在模具破裂后的短时间内,又连续毫无意义的试打制了数十枚破版的样品,因此,安徽方孔铜圆破版币,在民国时期即有原模后制之说,究竟安徽方孔破版币是否原模后制,比较破版与无破版币两枚实物之后,答案很明确:
破版币确为原模后制,根据有二,其一,破版币的滚边工艺与无破版币的完全不同,以致视觉上看来破版币明显的比无破版币薄,其二,破版币的齿模与无破版币所用的齿模不同,从而边齿的形式和齿数也不同,由此分析,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极短时间里,变更滚边工艺和更换齿模既不可能也不切实际,实物的比较和研究证实了民国时期的传说,由此可知,当时在极短的两天内试制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样币是极其稀少的,当然,破版的安徽方孔铜圆虽然是在民国时期制作,但面、背模具均为原模,仍不失其欣赏及研究价值,品相精美者近年成交价格也已超过15万元人民币。
2005年嘉德秋季拍卖会88000元成交。
2012年上海崇源秋季暨十周年庆大型艺术品拍卖会632,500成交。
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
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将原造币厂改归地方.为庆祝"重九"起义胜利,特新开模式铸造一仙铜圆.正面中间为五色旗及陆军军旗交叉,上边有"大中华民国"五字,下边环绕"云南铜圆"四字,背面有一个内圆圈中标明币值面额"一仙"二字及及嘉禾.整个币型殊属威严,亦示推翻帝制,万众欢腾之意.因"一仙"铜币"系试铸币,没有公开发行,故传世极少.中国铜币十小珍。
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1936民国廿五年制宋哲元津字嘉禾拾枚样币
1936民国廿五年制宋哲元津字嘉禾拾枚样币,珍稀品,存世仅二枚。
“津”字嘉禾拾枚銅元,是冀察政務委員會的鑄幣,也是著名的“宋哲元銅圓”珍品系列的組成之一。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三省後,日軍繼而實施進佔華北的侵略步驟,竭力策動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脫離南京中央政府的自治運動,組成傀儡政權,企圖把中國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
1935年12月18日,在日軍脅迫下,南京中央政府經與平津衛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宋哲元商議,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由宋哲元出任委員長。
藉以減輕日寇以武力手段來推行“華北自治”的壓力。
冀察政務委員會,名義上屬中央行政院直轄,但實際上有很大的獨立性,可自主辦理河北、察哈爾及平、津地區的一切軍政事務。
為顯示政權的自治性,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間,在冀察綏靖公署修械廠(原天津造幣廠)中,設計鑄造了多種帶有“平、津”字樣的銅、鎳鑄幣。
由於此類幣是宋哲元主政該地區時的產物,故錢幣收藏界將其概稱為“宋哲元銅元”和“宋哲元鎳幣”。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戰爭,隨後大舉進犯平、津地區。
宋哲元所部二十九軍因抗擊失利,退守河北保定。
冀察政務委員會宣告解散,代之而起的是“華北臨時政府”。
冀察政務委員會,為時不滿兩年。
由於為時短暫,更由於其鑄幣舉動,違反了南京國民政府關於鑄幣權專屬中央的法令,遭到中央政府的強烈反對,故所鑄之幣,出數無多。
其中,大多系極為稀見的試鑄樣幣。
而即使曾被批量發行的壹分銅元,也因中央政府明令禁止,而遭徹底回收熔毀,流傳於世者亦寥寥無幾。
就後世所現實物而言,此項鑄幣,無論是銅圓還是鎳幣,傳世均甚稀有。
2013香港春拍成交价:
USD295,000。
1936民国廿五年制宋哲元津字嘉禾拾枚样币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背双花二文试铸铜币样币,中圆孔满穿,红铜样币,为铜元小十珍之一,存世极罕。
宣统二年四月,朝廷根据币制调查局的研究,颁布了一套新币制,以银为本位,壹圆为主币,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和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作为辅币,并由造币总厂新造各种新式钱币。
后来,因一分铜币易与旧铸当十铜元混淆,而暂缓铸造,后又试铸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铜币,除十文有流通外,其余铸量皆少。
——郑仁杰著《中国铜元鉴赏》第174页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背双花二文试铸铜币样币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资料显示,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已知存世仅三枚。
据嘉德介绍之拍品为“台湾郑仁杰铜元目录封底原品”。
因其仅为试样,故存世传承量小为珍,得封中国铜币十小珍之爵。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清末民初山西省一直没有铸造铜元,主要流通方孔铜钱。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下大乱,各地形成了军阀割据独立自治的局面,他们大多各自为政,自行造币。
南方诸省首先发行铜元,获利颇丰。
山西军政府也不甘寂寞,据《山西文史资料》第六十三期等资料记载,1918年阎锡山从省外购回16部制作铜元的机器,并从南方招来熟练技工,在省城太原小北门外柏树院千佛寺内的陆军修械所内设立铜元厂,该厂从社会上大量收购铜钱,熔化后改制成铜元。
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撤销铜元厂改为太原兵工厂,铜元停造为止,前后历时8年,最高日产铜元120万枚,当十铜元即一枚铜元相当制钱十文共造451608172枚(另一说为421138994枚),当二十铜元共造23257023枚。
获利约360余万元。
山西铜元数额之巨,获利之厚,在民国时期各省中应名列前茅。
山西壹枚开国纪念币,即为山西铸币之初(1918年)所造,此钱大都是从流通币中拣出,此种山西造纪念币有二种版式,一是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出版,孙仲汇先生主编《中国古钱》内有收录,正面五色旗旗幅布局合理,有飘动感,两侧卷草花五圆点,;另一是郑仁杰先生编的《中国铜元鉴赏》,两侧为卷草花五角星,大陆钱币书籍收录的多为第二种版式。
因为山西以前没有铸过钱币,最初铸品为山西开国纪念铜币,经验和技术都不成熟,特别是在雕版及铸工方面都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致使此币文字及图案均较为拙劣,文字突起部分不明显,较易磨损,因此品相不佳,后来改版大量铸造了具有山西特点的“壹枚”和二十文“中华铜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约民国二十年(1931)间河南省铸造。
为中国铜元最大者,系试铸样币,存世稀见。
属中国铜元大珍之一。
正面右侧一旗(国旗)未刻出图纹。
系模具半成时试模铸品。
殊为奇特,存世仅此一枚。
极珍。
中国铜元大之最—河南五百文铜元
河南五百文铜元是民国年间河南省铸币。
此币,直径45.2毫米,厚度3毫米,重量37.5克,面值五百文,各项数据均创了中国铜元之最,为中国最大的铜元。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路军阀割据一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
北伐战争结束后,新军阀赶走老军阀,各地政务仍为各种军人政权所把持。
为扩充军费开支及搜刮民财,各时期的军阀都以滥铸虚值铜元为财源之一,而且面值越铸越大,致使通货恶性膨胀。
河南五百文铜元是军阀主政河南时的产品。
自辛亥革命后,主政河南的军阀先后有赵倜、冯玉祥、刘峙等。
在他们当政时期,都有大量各等面值的铜元铸造。
根据此币正面所铸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图案来看,此币的铸造时间应为北伐战争胜利以后刘峙任河南省主席时所铸,因为北伐战争结束以前,国旗的图案是五色旗。
刘峙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国军高级将领之一。
其自幼置身行伍,早年曾参加护国战争及北伐战争。
在北伐战争及不久后的蒋冯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被蒋介石授以上将军衔,并于1930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河南省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主政河南近九年。
其主政初,铸有大量的铜元,而且多为大面值的二百文铜元。
据证,河南五百文铜元也是其主政初期的出品。
也许是因面值过大而遭各界反对,此币未批量铸造,仅出少量样币。
台湾的铜元收藏、研究家郑仁杰先生在其《中国铜元鉴赏》一书中叙述:
“据说当时只铸了12枚”。
……此说虽不知所出其详,但基本与存世所见数相符,其极为稀见是可以肯定的。
由于此币享有中国铜元之最的盛名,更兼之以稀罕难觅,故历来为中国铜元的大名誉珍品之一。
此外,传世品中尚有一枚奇特之品,其币面的双旗,左侧军旗是有图案的,而右侧应铸的国旗是未刻出图案的平面,实在耐人寻味。
联系历史背景考察,此一现象,更可能是北伐战争刚结束,造币厂在雕模时尚未得到国旗图案最终确定的信息,故暂且留白而铸出试模样币。
因为按正常的币模刻制流程,其中心图案是整体一次刻成的,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出现此种“半成”现象的。
据此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铜币 十小珍 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