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医药产业若干前沿问题张局演讲稿.docx
- 文档编号:24355106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36KB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若干前沿问题张局演讲稿.docx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若干前沿问题张局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物医药产业若干前沿问题张局演讲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若干前沿问题张局演讲稿
关于生物医药技术及产业若干前沿问题
一、生物医药产业现状简述
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体系。
(一)全球的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加快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应用广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
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二)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生物医药作为一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已呈规模性发展。
美国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市场销售逐年增长,1997年的销售额为60多亿美元,2001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2003年在过去基础上保持了平稳增长,年增长率大约在20%以上。
欧洲生物技术派生市场规模由1995年的23.4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41.5亿美元。
英、法、德、俄罗斯等国生物技术药品市场的发展,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成长性。
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处于产业主导地位。
在世界药品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了80%。
2002年,欧美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占全球总数的76%,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而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3%左右。
美国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
(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产生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罗来纳和圣地亚哥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
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研发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
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和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和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
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各国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许多国家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网罗人才,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的“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新加坡制定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5年内将拨款30亿新元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入6000万—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
二、简单的中外比较
(一)我国创新型药物稀缺。
发达国家的大型制药企业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依靠专利法的保护,单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可高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美元,如辉瑞公司的降血脂药立普妥2005年销售额达到129亿美元。
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可以在很长的专利保护期内独占市场,一个产品就能赢得丰厚的利润,再从利润中拿出巨额资金投入到研发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同时,发达国家还拥有充足的风险资金、完善的投融资渠道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从容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科技创新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成了较完善的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10年来,全球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也就是常说的“重磅炸弹”药物已从1996年的25个激增至2005年的94个,预计2007年将超过112个。
由于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巨额投入,导致目前全球畅销的医药品种中,有一半以上是在美国研制成功;全球十大畅销药排行榜中,美国就占了8个席位。
我国生物医药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整个行业研发方面的投资仅相当于一家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开发一种新药的投入。
大部分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品种尚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价值链的最下游,整个医药行业发展仍然是粗放式的仿制发展模式,生产的化学药品97%为仿制药。
“一个药物,多家仿制”的情况屡屡出现,厂商之间杀价竞争现象严重,行业盈利空间大大萎缩,甚至造成亏损。
药品生产成为“工业制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导致的结果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据悉,截至2005年底,注册生产一类新药加替沙星的企业已达77家,而其2004年的全国市场销售额仅为3.9亿元,平均每家生产企业仅取得500万元的销售额。
以中药产业为例,虽然是我国优势产业,但我国中医药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缺少规范化标准体系。
尤其是中药材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格局单一、内在质量不稳定。
由于缺少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开发的中成药品因质量不佳而在国际市场中无法顺畅流通。
目前,我国中草药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上的份额仅占5%。
此外,我国绝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是仿制国外品种,大部分医疗器械产品仍处于中低档水平,自行研制生产的高、精、尖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较少。
(二)生物医药研发资金支援不足。
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创新环境有较大改善,很多研发项目初期都能够获得较大的支持,政府、社会和企业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但政策扶持力量毕竟有限,社会投资偏少、后期研究资金短缺,是造成我国原创高成熟度项目成果流失的原因之一。
原创药物在进入临床试验尤其是在国际化临床试验阶段缺乏相关的政策及资金扶持,这也是我国医药产业链上最关键也是最薄弱的环节。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风险投资行业比较成熟,在生物园区内会有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并为园区企业提供投资服务。
在一些风险投资尚不发达的国家,政府设立专用于生物产业的“种子基金”,不但可以直接为企业融资,还可以凭借自身信誉引来更多的风险投资。
法国政府正在考虑由政府委任的“技术和创新”委员会于1998年3月提出的一项建议:
建立一个生物技术“种子”基金(拨给1.0亿~1.5亿法郎),帮助创办新的生物技术公司。
德国政府将建立一个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供有关科研和公司共同使用,德国政府为此提供1.5亿马克的风险基金。
以色列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资1亿美元与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建立了10个风险基金,2001年仅第一季度生物产业就获得风险投资基金近7亿美元,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
新加坡政府先后成立了3个生命科学风险基金,即新加坡生物创新基金、药剂生物成长基金和生命科学投资基金,总值达2.3亿新元。
韩国政府已经出台措施,对短期(1—3年内)和中长期(5年)可实现产业化的基础共同技术重点开发项目给予资金支援。
(三)国内制药企业经济实力不足,无力对新药研究提供资金支撑。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所有制药厂一年的收益总额比不上国外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它们一年的研发投入可达到80亿美元左右。
在发达国家,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后,往往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利用大型制药企业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快速获得药品的生产权。
这种战略性技术同盟已成为发达国家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但是在我国,情况复杂很多。
我国的大型医药企业并不具备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
国内的医药企业主要是仿制国外已上市及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品种,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低下。
国外生物制药行业企业毛利率约为80%,而国内能达到50%的毛利率的企业也寥寥无几,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国内企业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所以申请的专利多数属于下游,例如现在的中药申请多数是关于新的制备方法,将原有的中草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处方,或者用来治疗其他疾病等等,涉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专利相对较少,不能形成真正的、根本的知识产权保护。
(四)多头管理限制企业发展
我国医药产业不仅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这样的专管部门监督管理,而且还受卫生部等多部委的间接管理。
有关部门对于专利理解的不一致、相互之间沟通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一个好的专利药品很可能因为不能进医保、定价限制等因素无法实现市场销售预期,导致后续资本衔接不上,进而影响到优秀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以及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而北美和亚太地区许多国家为了发展生物产业,纷纷成立政府专门领导机构,负责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美国总统、国会均设有专门的生物技术委员会,跟踪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制定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
加拿大政府成立了“生物技术部长间协调委员会”和“生物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落实加拿大生物技术战略。
新加坡政府成立了生命科学部长级委员会,负责生命科学的领导与协调发展。
协助部长级委员会工作的是生命科学执行委员会,委员包括国家各部委及大学的领导人。
印度于1982年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委员会”,并于1993年成立了与科技部平级的生物技术部,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马来西亚设立“生命科学部长委员会”,由副总理担任主席。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99年5月斥资1000万美元建立“生物科技澳大利亚”,作为协调国内各项生物技术产业活动的官方机构。
三、技术前沿的几个罗列
(一)重组人纽兰格林
由上海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家I类新药重组人纽兰格林目前已完成II期预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短期使用重组人纽兰格林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疗效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慢性心衰治疗的国际标准药物。
重组人纽兰格林是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后加入适量蛋白保护剂和赋形剂,冻干成粉针剂,用于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
重组人纽兰格林通过与心肌细胞表面的ErbB4受体结合,介导ErbB2/ErbB4异源二聚体的形成,进一步激活下游MAPK、PI3K的信号传导通路,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分化、结构重组及收缩功能等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例如,细胞水平研究发现,重组人纽兰格林可加强心肌细胞之间的闰盘连接,使紊乱的心肌细胞结构有序化。
动物药效试验研究表明,重组人纽兰格林可以降低缺血、缺氧、病毒感染等因素对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结构,加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
与传统的心衰治疗相比,重组人纽兰格林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进而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的结构及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
模型试验显示,重组人纽兰格林能改善受损的心肌组织结构,降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程度,提高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存活率,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动物心力衰竭。
(二)世界首个胃病疫苗有望近期投产
国家I类新药———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胃病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在重庆完成,有望近期正式投入生产。
这种疫苗由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教授邹全明率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幽门螺杆菌胃病疫苗,也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疫苗。
根据5000余人Ⅲ期临床试验观察结果表明:
该疫苗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率大于72.1%,对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并且未观察到任何临床不良症状,表明该疫苗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该疫苗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
(三)FGF-1进入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阶段
CardioVascularBioTherapeutics公司近日宣布,FDA已经批准了公司对治疗重症冠心病的蛋白质候选药物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数-1(FGF-1)进行第二阶段的临床研究。
公司计划在位于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30个医疗中心进行这项国际化研究。
公司将与Cordis公司(CordisCorporation)生物制剂给药系统集团(BiologicsDeliverySystemsGroup)合作,确定利用先进NOGAXP心脏绘图系统(CardiacMappingSystem)和MyoStar注射导管的专门技术进行临床试验的地点。
生物制剂给药系统集团是为介入性治疗心脏病专家开发和发明创新技术的全球领导者。
使用导管输送CVBT公司的侯选药物允许对参与此次第二阶段试验的安慰剂控制群进行检查,这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进行外科施药时是不可能的。
CVBT公司总裁兼首席医务官、医学博士ThomasStegmann评论说:
“FDA审查并顺利通过了我们提交的第二阶段研究,以及我们还将获得以强生家族公司(Johnson&Johnsonfamilyofcompanies)为先驱的创新心脏导航技术。
NOGAXP心脏导航系统将使我们可以确定心脏受损区域,使我们能够准确进行注射,在需要的地方精确开展蛋白质治疗。
药物注射将采用由生物制剂给药系统公司在美国以外销售的试验用MyoStar注射导管进行。
把NOGA和MyoStar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的FGF-1疗法对我们的患者将是安全可靠的。
”
CardioVascularBioTherapeutics公司最近完成了在美国六个医疗中心进行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试验证明了该药物的安全性,同时还提供了使用FGF-1对心脏所具有的生物活性证据。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及不可预料的副作用,尽管第一阶段试验没有显示出疗效,但还是表现出了初步的生物活性迹象。
在德国开展的对无选择权心脏病患者的两项早期临床研究也显示出了FGF-1在刺激血管新生、血液灌流以及改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及运动耐受方面所具有的活性。
CVBT公司是一家开发人类FGF-1候选药物,作为治疗因人体组织或器官供血不足引起疾病的活性药理成份(API)的生物制药公司。
公司目前正在对治疗以下医学指征的候选药物进行三项临床试验:
重症冠心病(CVBT-141A)、糖尿病患者真皮创伤愈合(CVBT-141B)和外周动脉病(CVBT-141C)。
四、产业发展前沿
(一)自主创新药物将获国家创业风投重点支持。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07年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提出,国家决定拿出部分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
据此,自主创新药物将获国家重点支持。
《指南》明确,重点支持《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所涉及产业和重点领域,以及在以下方面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和服务的相关项目:
已经取得临床批件的新型疫苗、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产品与检测试剂;生物芯片;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新材料等。
国家创业风险投资项目有两种推荐方式:
一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局)推荐;二是由经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招标确定的受托管理机构推荐。
《指南》要求,项目推荐部门应对项目商业计划书及相关附件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在受托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调查时积极配合,做好项目遴选工作。
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根据受托管理机构的调查报告和项目投资协议,批复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确定国家投资额度,确认项目的受托管理机构和项目投资协议等。
批复的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纳入国家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计划。
国家安排资金可一次承诺,并按照项目投资协议分期到位。
(二)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颁布。
7月11日,SFDA副局长吴浈在SFDA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针对中药的问题,吴浈表示,《办法》篇幅有限,不能针对中药的特点作详细的规定。
因此,SFDA考虑在《办法》颁布后,按照“遵循中药规律、体现中药特点、促进中药发展、提高中药质量”的原则,着手起草《中药审评的补充规定》。
据悉,这个工作已经开始,现在SFDA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联合调查,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中药审评的补充规定》的初稿可能不需太久就会向社会公开,并征求意见,将争取与《办法》在10月1日起同时实施。
康恩贝集团顾问祝匡善表示,“长期以来中药基本沿用西药的评价与审批体系,缺乏自己的标准。
”据悉,中国标准收载的中成药是9328个,但有专家表示:
“绝大多数是10-20年前的标准,涉及4000余种中成药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和完善。
”长久以来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中药质量的可控性差、临床疗效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国际市场开拓。
但祝匡善也表示“这个东西出台的难度较大”,因为中医药不能分家,而现在中医传承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不管《中药审评的补充规定》最后制定的具体内容如何,将如何体现中药特色,但这一举措本身已经给业界带来了想象空间,那就是中药审批和化学药审批有望区别,中药将不再完全按照化学药的审批办法进行申报。
对于《补充规定》,也有企业表示了担忧,某大型中药集团老总表示,“现在心态是比较矛盾的。
一方面希望新规能真正体现中成药的规律,另一方面又担心,是否会产生中成药标准过低,而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这也是企业不愿看到的。
”
此外,在《中药审评的补充规定》制定的同时,企业最为关心的中药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的建设也正在进行之中。
据悉,SFDA正在逐步建立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该体系将研究中药材资源与生产标准规范、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药生产管理规范、中药研发与上市前技术评价标准、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标准、中药注册管理规范等6方面内容,预计将在3年内完成。
其中,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是重要内容,中药材规范种植、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药提取物和制剂过程都将包含在其中。
(三)“跳出盒子”将取代“重磅炸弹”成为制药巨头未来发展战略。
人口增加、老龄化严重、肥胖、经济更加繁荣等因素导致药物及预防性治疗的需求急剧增长,被称之为“E7集团”的7个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在2020年的医药市场份额将占全球总额的1/5。
从行业趋势上来看,到2020年,医疗重心将由治疗转为预防,这将给医保投资方和药业带来巨大机会,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对预防用药的投资仅为3%,而联合国卫生组织称80%以上的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以及40%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的。
新技术可以促进药物研发,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在个性化药物研发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人类基因组研究将为生命科学和靶点治疗开辟新领域。
目前的线性临床研究过程将可能被取代,到那时,制药公司将进行小规模、观察指标更为集中的临床试验,并始终向药监机构提供数据。
如果早期试验结果证实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制药公司就可以初步地被授权将该药投放至有限市场,随着日后提供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药物获准授权上市的范围也随之增加。
届时还可能会出现全球一体化的药物监控体制,减少药品审核费用、缩短药品上市时间。
全球医药工业经营模式存在两大弊端,即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以及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快速创新能力欠缺。
目前,各大制药公司不仅普遍面临新化合物药物枯竭、财政状况相对欠佳、销售和产品上市开支过大等问题,同时面临法规新要求、大型制药公司公信力下降等问题,而且,全球的医疗保健体系几乎都认为难以维持目前不堪重负的药物开支。
“重磅炸弹”战略将无法满足全球卫生保健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跳出盒子”战略,包括大规模市场推广、提供消费者服务,以及利用仿制药和非处方药优势(可参考葛兰素史克的非处方减肥药Alli,及其捆绑网站形成的“组合拳”攻击)为专利失效后下降的销售额重新注入强心剂。
与此同时,大型制药公司应该通过增加创新性许可和合作交易,加强在本土以外的研发力量。
研发线的更新是关键。
但是,考虑到目前制药公司在药物研发上的低投入产出比,精简化是理智的选择,进行规模更小、目标更集中的临床试验,使制药公司在完成进一步测试后,向严格控制的群体销售该药。
制药公司的早期市场介入必须建立在对药物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对于FDA加强对药物安全性监管力度的压力,制药公司应该用积极、优异的临床开发实践,承担起这份责任。
报告称,2020年理想的制药公司模式为:
由擅长疗效谈判的客户经理领导一支小而灵活有效的销售队伍,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加产品价值而不是销售量。
制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少创新,未来10年,制药公司的投资应该更多地集中于研发而不是销售和市场。
制药公司目前的传统战略是将大笔投资集中于几个小分子化合物,待药物上市后通过基础医保体系取得“重磅炸弹”式效果,这种销售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
五、结束语、展望
我国目前有300多家单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有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60多家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公司,而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企业为48家。
在我国涉足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达120余家,通过资本市场流入生物技术板块资金超过30亿元,这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筹措资金的非常好的渠道。
由于我国发展生物医药起步较晚,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鲜明的发展模式。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及政策环境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进一步完善药品定价管理,规范药品招标制度
加强对进口药品的定价管理,对国内制药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资产重组,淘汰一批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技术创新能力低的中小药厂,避免低水平价格竞争。
研究制订有效的药品成本审核办法,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保护企业利益。
尽快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切实减轻生物医药企业负担。
同时,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成立生物产业组织协调机构,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化平台建设
根据生物产业链的需要,加快公共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基因库、细胞库、种质库、菌种库、信息库、孵化器等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降低进入门槛。
同时根据产业群落发展的需要,建设与之相对应的重要研究开发基地、工程研究中心、GMP中试基地、GCP临床试验基地,解决科技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工程化瓶颈,使一批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二)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生物技术产业园区逐渐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孵化器”,发展较快的有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领域:
基因工程、组织工程、生物医药材料、天然资源药物、生物技术、制剂,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及产业化。
在生物医药方面,张江重点引进国际知名的生物技术项目和国内中药创新项目、研发机构,积极开发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种,形成了包括教育、研发创新、生产、专业服务、销售在内的国内最完善的新药创制体系,奠定了“张江药谷”在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先地位。
至2002年底,园区已引进190个生物医药项目,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三)完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模式
在企业内部利用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形成良好的商业盈利模式,为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源源不断的提供资金,以支持企业完成长时期的研发过程。
这可能是目前生物制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一种最为可行的模式。
如上海复星实业最早通过开发房地产发展壮大,同时为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发展历程看,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生物医药 产业 若干 前沿 问题 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