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范本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4852104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65KB
《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范本模板.docx
《《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范本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范本模板
《园林规划设计》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
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
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
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1.科学依据:
工程项目上科学原理和技术,如生物科学、建筑学及水、土科学等.
2.社会需要:
游憩职能.
3.功能要求:
功能(分区)决定设计手法.
4.经济条件:
有限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
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自然地形性质,以原有绿地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
3。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比例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
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收入.
三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1.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殷、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豪门土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
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大量涌人,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近现代园林阶段.
四中国古典园林特色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等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差异尤为突出,代表了中国园林风格发展的主流。
各种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庭院)
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园林受诗文绘画的直接影响也更多一些。
不少文人画家同时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因此,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
2.北方园林(北京室园)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3.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阳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暴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
4.巴蜀(川西)园林
巴蜀园林有别于富丽豪华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与精巧纤细的岭南园林,它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
不论是巴蜀的名人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因而更陵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种质朴之美。
五外国园林概述
1。
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
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日本庭园受中国苑园的启发,形成东方系的自然山水园,而日本庭园的发展变化又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和民族感情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2.欧洲古代园林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着古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后来英国吸收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对欧洲造园也有很大影响.
3。
西方近、现代园林
近代园林
一般而言,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资产阶级革命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唤醒了低落的人文精神.园林的变革要相对迟一些,而且是曲折的,一般认为它经历了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兴起、城市绿地系统观念的形成两个阶段。
现代园林
我国王晓俊在他2000年出版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一书中总结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的九种倾向:
①设计要素的创新;②形式与功能的结合;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④自然的精神;⑤对意义的探索;⑥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⑦生态与设计;⑧当代艺术的影响;⑨向传统挑战。
六园林规划立意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创作原则
1.自然在造园艺术领域,“自然”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总体景象的硕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如山水景象要符合自然界山水景观生成的客观规律,是对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索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2.淡泊建筑物小巧朴实,不追求宏伟华丽.色彩清新淡雅,不浓妆艳抹。
3.恬稳中国土大夫的心理特征是内向、封闭、习惯于沉思内省以取得内心的清静与心理平衡,审美情趣便是恬静。
幽静的山峦涧谷,水波不兴的江湖溪流;以及苍劲古朴的老树,静寂的山居茅舍。
4.含蓄含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共同特点。
唯有含蓄,才能发人联想、回味无穷,而显露的、过于具体的形象,反而干扰了联想的深入和对意境的挖掘。
七园林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总体布局结构是指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之间搭配的关系、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具体地说是指整个平面布局、各个景物和空间的立体造型以及整体的空间组织所呈现的一种总体效果和布局方式。
中外各种园林绿地布置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
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2。
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山水式园林。
它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3。
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在创作时运用综合法,即介于绝对轴线对称法和自然山水法之间的一种园林设计方法,因而兼容了自然式和规则式的特点。
从整体布局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形:
一是将一个园林分成两大部分,即一部分为自然式布局,而另一部分为规则式布局;二是将一个园林分成若干区,某些区域采用自然式布局,而另一些区域采用规则式布局。
八园林规划构图法则
在园林绿地中,将各种物质材料和时空因素组合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图案、立体空间景观、动态空间景观序列以及最终成为美好和谐的园林整体环境的创作行为和过程,称为园林艺术构图。
在构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些艺术法则。
1。
多样与统一:
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十分相似的一些园林组成部分即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过分一致又觉呆板、郁闷、单调.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当中有变化,或是变化当中有统一。
2。
对比与微差:
对比指的是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微差指的是不显著的差异.就形式美而言,对比与微差这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微差则可以借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过分地强调对比以至失去了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
3.均衡与稳定
地球具有引力,造园活动尤其是建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重力作斗争的产物.再做斗争的过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观念,也就是均衡与稳定.如果违背这些原则,不仅在实际上不安全,而且在感觉上也不舒服。
于是人们在造景时都力求符合于均衡与稳定的原则。
4.韵律与节奏
自然界中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有秩序的变化,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美感。
在此基础上,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模仿和运用,从而创造出各种以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
5。
比例与尺度
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九园林规划景观分析
园林景观按景的主题可分为:
1.地形主题地形是园林景物的基础,是指自然界的平原、山地、河湖,山及人工创造的各种地形,能反映出不同的风景主题.平原、平坦地、太湖面貌的开阔空旷;山体的雄壮秀丽险峻奇特;溪流的多变幽深等,都可贯穿于园林设计中,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成为园景的表现主题。
2.植物主题植物是园林的毛发,是园林环境美的主题,具有显著观赏特点的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等,或以其种类或以其树形或以其色彩,形成品种、季相、群体、单体等风景主题。
3.建筑景物主题建筑是园林的眉目,在园林中起点缀、点题、控制等作用,利用建筑的风格和位置组合关系可表现出园林主题。
4.景饰小品主题园林中的雕塑作品、水池喷泉、山石小品、图腾华表、花坛瓶饰、造型灯具等等,常常具有画龙点睛、出奇制胜的景观效果。
在现代园林中,常作为某个局部环境的“亮点”,而成为观赏的焦点。
5.人文典故主题用历史人物典故作园林主题,可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产生深远意义。
人物主题,以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生平事迹的展示来使游人了解名人,达到纪念和教育目的。
园林的主题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形式组成。
在小庭园或大园林中的个别园体区常为一种,大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则往往包括密切组合的几种题材构成主题。
十园林规划艺术手法
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
园林艺术法则已在前面加以论述,在具体造景创作中尚要用到许多方法,那就是造景手法。
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1。
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
2.层次与景深
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
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
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
3。
借景与屏景
《园治》云:
“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4.对景与抑景(障景)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
抑景或障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
5.分景与隔景
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
6。
夹景与框景
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
7.透景与漏景
透漏近似,略有不同。
按山石品评标准,前后透视为“透”,上下漏水为“漏”.这里,景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漏”,有时透漏可并用(“漏”的程度大到一定时便为“透”)。
8.点景与题景
在风景园林空间布局中,除了主景定位外,与主景和主景区有视线直接和间接联系的部位,如山顶、山脊、山坡、山谷、水中、岸边、瀑侧、泉旁、溪源以及凡在风景视线而又处于视线控制地位或景区转折点上,经常利用山石、植物、建筑和雕塑等景物作为景点,以打破空间的单调感,从而增加了意趣,起到了点景作用。
9.朦胧与烟景
和中国画一脉相承,在园林中巧用天时地利气候因素,创造烟雨檬陇景观,是一种独特的造景手法。
10。
四时造景
运用大自然景色的四季变迁,创造春夏秋冬景观,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一大特色。
十一园林建筑与小品
园林建筑是指在园林绿地内,具有使用功能,同时又与环境构成优美的景观,以供游人游览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
本节拟从古典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两大类分述之。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亭
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多见的眺览、休憩、遮阳、避雨的点景和赏景建筑。
从亭子的平面形状分有圆亭、方亭、三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扇亭等;从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乎顶、歇山顶、卷棚顶等;从布设位置分有山亭、半山亭、水亭、桥亭以及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在路中的路亭等。
亭的布局既可单独设置,亦可组合成群。
2.廊
廊通常布置在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划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廊依位置分有爬山廊、水走廊、平地廊;依结构形式分有空廊(两面为柱子)、半廊(一面柱子一面墙)、复廊(两面为柱子、中间为漏花墙分隔);依平面形式分为直廊、曲廊、回廊等。
3。
榭
《园冶》上说:
“榭者,藉也。
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意思是说,榭这种建筑是凭借着周围景色而构成的,它的结构依照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而我们现在一般把“榭”看做是一种临水的建筑物,所以也称“水榭”。
它的基本形式是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立于岸边,平面四周以低平的栏杆相围绕,然后在平台上建起一个木构的单体建筑物,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成为人们在水边的一个重要休息场所。
4.舫
舫是依照船的造型在园林湖泊中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
供人们在内游玩饮宴,观赏水景,身临其中,颇有乘船荡漾于水中之感.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一侧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
通常下部船体用石建,上部船舱则多木结构。
由于像船但不能动,所以亦名“不系舟”。
此外,我国古典园林中还有轩、厅堂、楼阁等建筑形式.这里就不详述了.
园林小品类型及其特征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一组精美的艺术品,是体现园林的装饰性和生动性的重要构成要素。
园林小品的设计倘能匠心独运,辙有点睛之妙。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品建筑和雕塑.
1.园桌、园椅、园凳
它的作用是供人休息、赏景之用。
一般布置在人流较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如树阴下、水池、路旁、广场、花坛等游人需停留休息的地方。
设计时应尽量做到构造简单,坚固舒适,造型美观。
也可与花台、园灯、假山等结合布置。
2.花架
花架是攀缘植物的棚架,又是人们消夏,避荫之所。
花架在造园设计中往往具有亭、廊的作用,作长线布置时,就像游廊一样能发挥建筑空间的脉络作用,形成导游路线;也可以用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的深度。
作点状布置时,就像亭子一样,形成观赏点,并可以在此组织对环境景色的观赏。
3.园门、园窗、园墙
园门有指示导游和点缀装饰作用,一个好的园门往往给人以“引人入胜"、“别有洞天"的感觉.
园窗一般有空窗和漏窗两种形式。
空窗是指不装窗扇的窗洞,它除能采光外,常作为框景,其后常设置石峰、竹丛、芭蕉之类,通过空窗,形成一幅幅绝妙的图画,使游人在游赏中不断获得新的画面感受。
空窗还有使空间相互渗透,增加景深的作用。
漏窗可用以分隔景区空间,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起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而漏窗自身有景,逗人喜爱。
园墙在园林建筑中一般系指围墙和屏壁(照壁)而言。
它们主要用于分隔空间、丰富景致层次及控制、引导游览路线等,是空间构图的一项重要手段。
4。
雕塑
雕塑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
园林小品雕塑题材大多是人物和动物的形象,也有植物或山石以及抽象的几何体的形象,它们来源于生活,往往却予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赏和玩味,它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有助于表现园林主题。
园林建筑与小品布局的一般原则:
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满足造景需要、讲究空间渗透与层次、讲究空间序列。
十二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符台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在园林植物配置时,首先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考虑。
2.考虑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园林融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于一体,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艺术。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满足园林绿地实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绿”的效果,而且应给人以美的享受,按照艺术规律的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和确定配置方式.
3.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园林植物配置时,只有满足这些生态要求,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和保持稳定,表现出设计效果。
4.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城市园林绿地在满足使用功能、保护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貌的前提下,还可结合生产,增加经济收益。
十三广场规划设计
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常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广场可组织集会、供交通集散,也可成为车流、人流的交通枢纽或游人游览休息和组织商业贸易交流等活动的场所。
广场周围一般均布置城市中的重要建筑和设施,故能集中体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广场的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现代广场规划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注重对人在广场上活动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功能、规模、各具特色的广场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人的多样化需要。
2.把握城市和园林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广场是城市和园林空间环境的重要节点,在城市和园林空间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它的建设,不能简单地“见地插场”,应该纳入城市和园林空间环境体系中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协调,既发挥广场“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形成整体统一的空间关系。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现代广场设计应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一方面应用园林设计的方法,通过融合、嵌入、缩微、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和体会到无限自然带来的自由清新和愉悦;另一方面城市广场设计要特别强调其生态小环境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阳光,又要有足够的绿化,冬暖夏凉,趋利避害,为居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
4.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个性特色是指广场在布局形态与空间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与其他广场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部特征。
十四公园规划设计
公园中铺装地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积。
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做出不同设计安静休息场地应利用地形、植物与喧闹区隔离.演出场地应方便观赏的适宜坡度和观众席位。
公园中广场的主要功能是为游人集散、活动、演出、休息等,其形式有自然式、 规则式两种。
由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集散广场、休息广场、生产广场等。
公园中地形处理,应以公园绿地需要为主题,充分利用原地形、景观、创造 出自然和谐的景观骨架。
结合公园外围城市道路规划标亮及部分公园分区内容和 景点建设要求进行,要以最少的土方量丰富园林地形。
规则式园林的中地形设计,主要是应用直线和折线,创同不同高程平面的布局。
规则式园林中水体主要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为主要造型的水渠水池、一般渠底、池底也为平面,在满足排水的要求下,标高基本相等。
自然式园林的地形设计,首先要根据公园用地的地形特点,一般包括原有水面或低洼沼泽地、地形多变且起伏不平的山林等几种形式。
地形设计还应结合各分区的要求,如安静休息区、老人活动区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山林地和水面,或利用山水组合空间造成局部幽静环境。
公园中的建筑形式要与其性质、功能相协调。
全园的建筑风格应保持统一。
园中的建筑的作用主要是创造景观、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防风避雨。
公园中的主题建筑通常会成为公园的中心、重心。
管理和附属服务建筑设施在位置、朝向、高 度、体量、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
十五小区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应密切配合居住建筑、公用设施、道路系统、工程管线等部分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以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为中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以宅旁绿地为基础,协调市政、商业服务、文化、环卫等建设。
使居住区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 设计 读书笔记 范本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