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的秘密.docx
- 文档编号:24881623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52.91KB
温度计的秘密.docx
《温度计的秘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计的秘密.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度计的秘密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1温度计的秘密
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4.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通过并进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听今天的天气预报了吗?
谁能告诉我今天的气
生:
20度.
师:
播音员是怎么说的?
生:
北京地区今天白天最高温度20摄氏度,今天夜间最低温度12摄氏度。
师:
气温高说明什么?
气温低又说明什么?
生:
气温高说明天气热,气温低说明天气冷。
师:
气温高低表示天气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秋去冬来,气温逐渐降低,当你们看到湖水结冰时,气温在多少度以下?
生:
零度以下.
师: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当你们看到冰雪消融时,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生:
零度以上.
师:
炉子上烧着一壶水,当水“开”了的时候,水温是多少?
生:
100度.
师:
随着温度的变化,水可以结成冰;从液态变成固态.固态的冰又可变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可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些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在这一章我们将研究这一类现象.
2.新课教学
[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师:
有一天大风降温,你忘记多穿衣服感冒了,有没有发烧,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
摸摸脑门热不热.
生:
用体温表量一量.
师:
我们常凭感觉,如用手摸脑门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感觉可靠吗?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1」每位同学桌上备有大约OC、25C和50C的三杯水.请同学们按书第36页图41的方法进行实验.将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先把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
师:
中间这杯水是冷还是热呢?
生。
左手觉得热,右手觉得冷.
师:
看来靠感觉不能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要准确地判断温度高低需采用第二个同学说的办法,用体温表测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今天我们将学习温度计和它的使用方法.
[板书3](写在板书1和板书2之间)
一、温度计
[板书4](写在板书2之下)
1.实验用温度计
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
师:
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构造.(展示温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
师;请~位同学按从外部到内部,从下到上的顺序描述一下温度计.
生:
外部有玻璃外壳,下边是个玻璃泡,上边是个内径很细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和字母C.内部有红色(或银白色)液体.
师:
现在你们用手握住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
师:
看到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生:
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上升,液体受热膨胀了.
师:
手的温度比玻璃泡高,热从手传给玻璃泡,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面升高,从液面处的刻度就可读出温度值.
师:
把手松开,继续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生:
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下降,说明液体温度降低,变冷收缩.
师:
根据这两次实验,我们能总结出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道理吗?
生: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板书5]
(1)测温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师:
怎样用温度订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呢?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家先回想一下在讲刻度尺使用时的四步程序.
生:
认、量、读、记.
师:
只要是使用带刻度的测量仪器,都可以按这四步进行.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这四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大家先看课本第38页课文和第39页的插图,然后结合使用刻度尺测量的四步程序总结使用温度计的四步程序.
学生看书三四分钟,以问答方式同时板书或利用投影片,总结出以下内容.
[板书6」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认清三要素:
零刻线、量移、最小刻度值.
使用前①认认清单位:
C(摄氏温度)
℃摄氏度.
使用时②量:
(玻璃)泡要全没人,不碰底和壁,放入稍等候,(示数)稳定再读数.
③读:
(玻璃)泡胃液体中,视线与(液)面平.
④记:
记录温度值,标明单位.
师:
请大家继续观察温度计,其中有0度和100度两个刻度和符号C.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
它0度和100度又是如何规定的?
[板书7」3.摄氏温度(C)
(1)摄氏温度的规定
(2)单位:
摄氏度,符号
字母C表示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它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
表示.
(此板书可直接让学生画在书上或用投影片,以节省课堂时间.)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一、教科书说明
本课与《温度计的秘密》一课共同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本课主要探究气体及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科书以“自行车轮胎在夏天充足气之后容易爆裂”的生活经验为引子,导出对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的研究,再拓展到研究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然后再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活动准备:
教科书中展现了一幅卡通画:
夏天,在炎热的太阳下,一位少年骑的自行车突然爆胎。
虽然没有文字介绍,卡通画却点明了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即与热胀冷缩有关。
暗示学生关注有关现象,自主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应该准备的材料。
因此,本课的活动准备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说明了本课开放性的自主探究活动,从课前准备中就已经开始了。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
教科书中运用简单的图示及文字展示了此项活动的方法,但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一是以生活经验为引子,找出生活中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科书中卡通人物的语言“车胎里的空气在被晒热时……”展现了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的活动。
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列举大量的气体热胀冷缩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感知到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之中,产生对这些现象探究的欲望,引出探究的问题,并对问题可能发生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
二是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
“我们设计实验证实一下”即点出了这一活动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教科书中还展现了一组仪器:
分别装有冷水与热水的水槽、锥形瓶、带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毛巾等。
这些仪器只是教科书中列出的范例,不可能将学生能设想到的实验设计中所用到的仪器都列举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自主选择仪器,暗示了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这部分暗含在教科书中,没有显现出来,也体现了教科书的空间感。
实际活动中,学生设计完实验方案之后,就可以付诸实验。
四是实验后的表达与交流。
教科书中利用“我们的发现”及一空白框体现了这一交流过程。
目的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猜想相对照,得出结论,获得发现。
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
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二:
固体在受热或遇冷的情况下会怎样?
此活动包含了三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中展示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景图,两个学生正在做给铜球加热的实验,提示语言“铜球在受热或遇冷的情况下都能通过铁环吗?
”暗含了四层意思:
一是先找一铜球与铁环,使铜球刚好能穿过铁环;二是让铜球受热,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用铁环从底部往上套铜球,观察铜球是否还能穿过铁环。
结论应该是否定的,因为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了;三是将受热后的铁环放入冷水中使之冷却,再试着穿过铁环。
这时会发现,铜球又能顺利穿过铁环;四是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得出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是教科书中展示了学生猜想与设计实验的情景图。
“其他固体……”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即“其他固体是不是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或“其他固体在受热和遇冷的情况会怎样?
”然后设计验证性实验。
图中实验桌上摆放了一些实验材料,这些材料根本不可能满足实验的需要,仅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指向,应该让学生根据实验的需要自主选择实验的材料。
“试试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吗?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即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进行硬币在受热和遇冷的情况下是否能穿过两个钉子间的实验。
当然,实际活动中,学生也不一定非要采取这种方法,只要能利用不同的固体进行实验,获得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可。
三是教科书中出示了以“我们的发现”为引领的空白框,目的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与交流,获得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自由活动:
提出“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自由活动指向。
教科书中展现了一组图片:
利用热水修复瘪了的乒乓球;铁轨之间留有缝隙;夏天,架得较松的电线;水泥路面上留有缝隙。
目的让学生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结合掌握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拓展活动:
提出一个揭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活动。
两个煮熟的鸡蛋,把其中一个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试试哪个鸡蛋好剥。
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放入冷水中的鸡蛋因蛋壳受冷,与内部相脱离,容易剥开些。
二、教学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因为本课所探究的问题属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大,所以很难提出让学生准备哪些材料,活动准备就显得极为开放。
课前,教师可以先将本课探究的主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准备充足的材料。
这样,既能为课堂探究作好充足材料准备,又将探究活动提至课前,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如热胀仪实验组装材料、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等,同时准备生活中人们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制作或建筑的视频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活动开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展现夏天自行车胎突然爆裂的情景。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列举出类似的事实,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夏天容易爆胎?
继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可能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的原因。
”
然后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实验,并展开实验活动。
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设计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尽量让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不同小组的实验方法有些区别,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获得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将实验中的发现进行汇报与交流,通过归纳大家的实验结果,得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二:
在上一活动获得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结果。
活动可以是完全放开的,不需要教师特别指导,对个别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重点指导或与其一同实验。
但是,实验之前,教师要提醒给铜球加热时,时间要长一些,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碰到加热后的铜球等。
在利用其他实验证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性质时,体现自主与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物体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活动结束,让学生通过归纳、交流,获得结论。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温度计的秘密》一课的实验结果与本课的活动一、活动二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科学的归纳:
物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本课活动中,也可以将活动一与活动二合并起来。
如果学生在开始就将气体、固体有无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出来,就可以顺势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再通过实验后的汇报、交流,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专题可由学生任意选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与本课探究主题相关联的活动。
“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活动,建议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目的。
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活动,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具体活动。
比如:
如果要建造一所房屋,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考虑到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针对物体的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可以评一评哪些同学的处理方法最科学、合理。
拓展活动:
因本课的拓展活动比较简单,建议学生实际做一做,并且做成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认识岩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具:
1、较典型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
每组两盒,盒上注明1号盒、2号盒。
(每盒内装入上述五种岩石,并分别贴上标号,两盒内岩石标号不同。
)
2、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盐酸机滴管,每组一套。
观察记录表,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
在野外山上,同学们一定发现过各种各样的石头,地质学家把这些石头叫做岩石。
岩石的种类很多,并且各有各的特征。
这节课,我们就用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几种典型岩石的特征。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研究五种典型岩石的特征
提问: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岩石,放在你们的桌上(请同学们打开1号盒)。
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岩石?
怎样研究?
学生回答。
(应让学生充分发言,引导他们认识要从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来研究岩石的特征。
)
谈话:
同学们提出要从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对岩石进行研究,这是非常正确的。
老师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张观察记录表,请同学们在研究中,把观察、实验的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下面我们从颜色开始,对五种岩石进行研究。
(1)观察岩石的颜色
讲解:
各种岩石外表的颜色不相同,有单色的,也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还有透明的,带花纹的等等。
你一定要仔细看看你所研究的五种岩石,都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观察后,可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以取得小组对观察结果的一致意见。
)
(2)观察岩石的结构
讲解:
岩石的结构比较复杂,通常是指岩石是层状的,还是粒状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
同学们在观察岩石结构时,可以利用放大镜。
这样对岩石的结构会看得更清楚。
学生观察记录。
(在学生观察的时候,老师应巡视指导,对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结构要及时指给学生。
)
(3)观察岩石的硬度
讲解:
各种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岩石的硬度分成三级:
很硬 用小刀刻不动;
较硬 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刻不动;
较软 用铜钥匙刻得动。
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刀和铜钥匙,刻一刻所研究的五种岩石,看一看它们属于哪一级。
学生刻划岩石,并做记录。
(4)观察岩石遇酸后的反应
讲解:
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认识岩石,这个实验是将一种叫“盐酸”的化学药品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
学生做滴酸实验,并做记录。
(教师在学生实验前,一定要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
(5)启发学生研究岩石的其他特征
提问:
我们已经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岩石的特征,同学们想一想还能从什么方面对岩石进行研究?
学生讨论后回答。
(若学生一时想不起来,可做提示:
我们是不是可以看一看岩石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光泽,是否有孔隙;岩石被砸开后,断面是怎样的。
)
学生观察、实验,并做记录。
(6)对各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提问:
在刚才的观察、实验中,你们研究出1号岩石的特征是什么?
2号呢?
……
学生归纳小组研究结果,进行汇报,教师板书填表。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尽量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发现岩石特征,不局限于表格所示。
)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五种典型岩石
谈话:
前面我们对岩石亲自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科学家们对岩石进行观察的结果。
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时间允许,还可请几个同学朗读。
目的是让学生把这些正确结论与同学们的结论进行比较,为下一步命名五种岩石做准备。
)
3、指导学生给五种典型岩石定名
谈话:
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研究了五种岩石,获得了它们的特征;又阅读了科学家们观察的这五种岩石的特征。
现在请你把你的研究结果与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说一说1号盒中的五种岩石分别是什么岩石?
学生比较,在小组中讨论;汇报结果。
总结: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五种岩石中1号是花岗岩,2号是砂岩,3号是页岩,4号是石灰岩,5号是大理岩。
(三)巩固练习
谈话:
我们已经研究认识了1号盒中的五种岩石。
现在看一看哪个组的同学能用刚才鉴别岩石的方法,又快又准地鉴别2号盒中的五种岩石。
学生分组研究、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用观察、实验、查资料+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
)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给岩石定名。
(四)布置作业
1.到野外采集一些岩石标本。
(教师应讲解采集岩石的方法,并进行安全教育。
)
2、观察我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岩石?
用的是哪一种岩石?
4.做个岩石百宝箱
一、教材分析:
《做个岩石百宝箱》是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
本课是在学生对岩石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做岩石百宝箱活动继续体验岩石的搜集、整理和分类的方法。
目的是通过活动引领学生利用感官、借助工具等常用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亲自动手实践,制作岩石百宝箱,使学生掌握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虽刚刚开始经历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久,但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学生在通过学习《有趣的石头》一课后,初步学会了运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认识了一些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如结构、质地、颜色、软硬、花纹等等,知道了岩石的作用。
在生活中,学生还会产生“谁更大、谁更重、谁更硬、谁的花纹更好看”等等问题。
并在搜集、制作过程中发现岩石的用途,培养了研究岩石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做岩石标本,培养学生探究岩石的兴趣,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标本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的资料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岩石标本。
)
师:
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制作成标本?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
交流信息
师:
同学们在课下也收集了许多岩石,能介绍一下它的特征吗?
(学生交流中可能谈及:
种类、采集地点、信息来源等。
)
师:
咱们就按照刚才说的,在小组里给带来的岩石分分类好吗?
(小组进行分类,组织交流。
完成后,进行汇报展示。
)
师:
大家这么快就把岩石按种类分好了,那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师:
看来大家在分类的过程中还进行了组内的交流,获取了更多有关岩石的信息。
制作岩石百宝箱
师:
有的同学谈到把这些岩石按分好的类保存下来,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那好,就让我们对手来制作一个“岩石百宝箱”吧。
(出示课题:
做个岩石百宝箱。
)
师:
同学们思考一下,要做个岩石百宝箱应该有哪些步骤呢?
(学生根据制作植物标本时的经验谈谈。
教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如:
采集岩石、清洗、晾干、分类、编号、找出横断面、固定、做标签。
学生在回答时可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组织,不必要有严格的制作步骤,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个步骤的制作方式。
)
(小做合作制作百宝箱,完成后展示交流。
)
大展台
师:
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一下制作完毕的岩石百宝箱,并谈谈在制作中的感受如何?
(各组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制作的岩石百宝箱。
)
师:
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么样?
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
板书设计:
搜集岩石、分类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找横断面、固定
按类编号、贴标签
五、课后反思:
5.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点。
2.指导学生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述: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岩石特征的方法,今天你们又采集来了这么多岩石。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些岩石。
2.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岩石的用途
提问:
岩石的用途很多,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岩石或以岩石为原料制成的物品,你能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应让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大胆地进行讨论,基于中年级学生对周围生活的观察,一定能说出不少有关岩石的用途,对正确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
3.小结:
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同时出示投影片或挂图。
)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3)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4)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4.指导学生调查人们对演示资源的破坏有哪些,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6课 岩石的风化
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探究岩石风化过程。
使学生知道温度(阳光、水、冰雪)和植物的生长是怎样使岩石风化的。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温度变化对岩石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培养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㈡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知道温度(阳光、水、冰雪)和植物的生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度计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