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4887433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234.79KB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数学教学总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
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1
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
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有22人,女生有15人。
从总体上看,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
反应比较慢的有5个,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你给他讲一遍不会,再讲一遍还是不会,继续讲一遍仍然不会。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
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
混合运算,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
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
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
13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课时
(三)总复习:
31课时
其中:
数与代数20课时
空间与图形8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一、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
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
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
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
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
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
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
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材继续渗透类
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
另外,教材还注意转化、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练习
时,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
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课时安排:
12课时四
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教学内容:
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缩放、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
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
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
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
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5、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
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
1.提供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
同时,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也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函数(函数可以直观地理解为: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变化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y就叫做x的函数)是研究
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表明,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描述应从小学阶段非正式地开始,早期对函数的丰富经历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以前学习的探索数、形的变化规律,字母表示数等,已经为学生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而本章的正比例、反比例本身就是两个重要的函数。
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模型,体会函数思想需要丰富的情境,学生将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变量,有的变量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教材设计了三个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地描述。
多种研究表明,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应使他们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数值表示(表格)、图像表示、解析表示(关系式),有丰富的经历。
因此,教材在呈现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分别运用了表格表示、图像表示、关系式表示的方法。
在后面正比例、反比例的学习中,也十分重视三种方式的结合。
2(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
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些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例如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境,这些情境中既包括“时间与路程”“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等生活情境,也包括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等数学情境,情境中有正例也有反例,以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过程。
3.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正、反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仅是在引入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鼓励学生寻找生活情境中成“正、反比例”的量。
如,设计“找一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的题目,使学生认识到正、反比例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教材还特别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大量学生以前学过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判断它们
之间的关系。
如,底一定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圆的周长与直径。
4.在画图或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对于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如地图上的比
比较抽象的,例尺等。
尽管如此,比例尺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
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让学生初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
再如,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设计巨人的教室,进一步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中的知识,了解比例尺的另一种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课时安排:
15课时
第三单元总复习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学目标:
1.整理常见的量以及量的单位,体会实际意义。
2.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运用;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等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3.体会估算的作用,总结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
4.加深对运算率的理解。
5.回顾和整理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
6.运用方程解决问题,体会在某种情况下运用方程的优越性,巩固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7.回顾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体会函数思想。
三、教材分析:
1.重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3.注重整理与应用相结合。
每部分内容的复习部分都分为“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部分。
“回顾与交流”再现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巩固与应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
20课时
六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2009年3月
课实际进周次日期教学计划进度
时度13.2--6面的旋转---练一练(1--4)4练一练29--13表面积---体积(5—10)4体积
圆锥的体积---练习一4圆锥的体316—20
(11—16)积
423—27实践活动---画一画(17—22)4
画一画---观察与探究
530—4.34
(23—27)
图形的放缩---比例尺366—10
(28—32)
练习二---整理与复习4713—17
(33—37)
整理与复习---巩固与应用4820—24
(38—43)
巩固与应用---常见的量3927—5.1
(44—48)
运算的意义---计算与应用4104—8
(49—53)
计算与应用---运算律41111--15
(54—59)
运算律---正比例与反比例41218--22
(60—65)
1325--29探索规律---线与角(66—71)3146.1--5巩固与应用---图形与测量4
(72—77)
158--12图形与变换---统计(78—83)4
统计---解决问题的策略41615—19
(84--90)
1722—261829—7.31920备注清明节一天五一节一天端午节一天
课题面的旋转教一1
(1)
时
学习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目标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
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
各部分名称。
学习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重点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通过观察,初步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活动一学生活动
如图:
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
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学生思考后回答。
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
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
生
学生发现:
根二、活动二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么,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
半圆形
学生体验:
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
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
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
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
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
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2——3
(球)3——4(圆锥)4——2
(圆台)
小结:
我们学过的
2、介绍:
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
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
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学生说。
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一(找一找
形,只是与长方体、正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
上可能有曲面。
二(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
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
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
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
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
成的。
圆柱:
有两个面是大小三(认一认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
是曲面。
圆锥:
它是由一个圆和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一个曲面组成的。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
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
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
四(练一练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
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
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
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
3(想一想,连一连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或者圆锥的。
4(应用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和动手
操作等,初步体会“点、面的旋转线、面、体”之间的关
系,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由面旋转成
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
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
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
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一2
(2)
时
学习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目标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
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
积。
学习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重点
过程与方法
教师学生活动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
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
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说说自己的猜想。
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
是怎样下料的,(学生
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
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
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
成的呢,利用手中的材料
(纸质小圆柱,长方形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纸,剪刀),用自己喜研究圆柱侧面积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
1、独立操作:
想。
2、观察对比:
观察展开的图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
3、小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上。
识计算它的面积吗,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
4、小组汇报。
重点感受:
圆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
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
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S侧==C×h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结论。
=2?
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
是否也适用呢,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学生测量,计算表面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积。
现了这种情况。
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得出结论:
圆柱的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表面积,圆柱的侧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面积,底面积×2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
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2、圆柱
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3、动画:
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指名板演,互相纠正。
1、解决书上的例题
学生互相讨论后完成。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
可能是()形,也可能是()
形。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能够将展开图
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
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
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
式。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一3(3)
时
学习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目标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
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学习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重点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学生活动活动
一、基本练习说说计算方法。
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
答。
三、实践活动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
答。
学生讨论后完成。
学生实际操作。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学生掌握了求圆柱
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
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解决问题。
但是个别学
生计算的不准。
课题圆柱教一4(4)
的表面积时
学习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目标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
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学习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重点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学生活动活动
实际应用指名读题,说出题意以
1、及解题思路,然后指名
做出。
2、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明
确题意,以便做出。
3、
学生互评互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简
单的问题还能轻松完
圆柱的表面积,圆
成。
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课题圆柱的体积教一5(5)
时
学习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目标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
透转化思想。
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
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
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
体积。
学习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重点
过程与方法
教师学生活动活动
一、复习引新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
分米;(3)C=6.28米。
指出:
把一个圆等分成
2(想一想:
学习计算圆的面积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集体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