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7172976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41KB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治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何时、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 七大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7、何时、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7年 十五大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9、.实事求是的含义。
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10、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11、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主要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国情: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对象: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人物,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前途:
社会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阶级构成,国内的主要矛盾 经济成分: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②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 ③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阶级构成: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三年,由于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到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国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外部,则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1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得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21、何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22、《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时间、论题。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提出,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2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6、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基本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9、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3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p. 119)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1980~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第二步:
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3、“两个一百年”
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实现途径
内涵:
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5、改革的性质(p. 13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6、怎样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38、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1)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发展的历史趋势。
(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先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接着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机制”;最后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性质。
4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什么问题?
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1)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44、怎样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4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46、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详见P159最下面一段) 47、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8、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4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
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50、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什么过程?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51、“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52、“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P191 53、世界多极化含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5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独立自主。
56、我国是否没有了民族问题?
为什么?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我国,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已经被消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没有了民族问题。
由于历史上形式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的活动也依然存在,正确处理满足问题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重要工作。
57、社会主义时期出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8、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革命化——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现代化——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正规化——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树立全面建设思想,不能畸轻畸重、单项冒尖;要树立系统集成思想,防止“大而全”、“小而全”;要树立辩证发展思想,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难点,突破重点,防止一线平推,“眉毛胡子一把抓”。
5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0、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的说,即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理论依据(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8.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包含两个联盟:
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
○
3党的建设。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的战线。
10.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11.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 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
于求成。
第四,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第五,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基本目标+基本政策)
○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6.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主要矛盾:
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2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9. 中国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0.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
1方向问题至关重要。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1.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
做到在
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和发展要始
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
人民群众是改革
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
坚持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由:
第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
会主义制度)
第二,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物质基础)
第三,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