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辅导三810章.docx
- 文档编号:27999517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48KB
重难点辅导三810章.docx
《重难点辅导三810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难点辅导三810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难点辅导三810章
《政治学原理》重难点辅导三(8至10章)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一、政治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政治文化赋予政治体系以某种形式的合法性,而这一合法性支持正是政治系统有效运行的心理和观念基础。
在传统社会,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正当性的信仰可能来自统治者的血缘世袭或宗教习俗,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常常带有明显的依附性特征,这种依附性反过来成为政治系统实现有效统治的基础;而在现代民主体制中,当权者的正当性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选举中是否获胜,他们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是否遵守宪法程序,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成为该体制进行有效统治的基础。
可见,政治文化的性质直接决定着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除了被动地接受政府行动所施加的影响外,并不打算去影响政治过程,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只是政治系统的依附者。
而在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政治知识和信息,并利用各种机会介入政治事务。
在这种政治文化中的公民,往往认为自己可以对政治过程发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并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参与政治过程。
可见,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下人们的政治行为常常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与一个社会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等层面的改变相伴随。
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
另外,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二、政治自由主义所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
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
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
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
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
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
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按照这种观点,自由也是一种许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承诺,最大可能地享受与其他所有人一致的自由。
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
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
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
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
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
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所以,自由主义支持“知识精英”的原则,认为那是对天才加勤奋这一事实的认可。
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
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
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
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
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
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
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这种认识使自由主义拥护民主,但它所坚持的自由原则又使它对民主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在自由主义看来,民主是为了防止公共权威侵害个人自由的手段和制度保障。
自由主义还认为,“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多数的无限权威”——“多数的暴政”,因此,民主政治实行多数原则的同时,还必须实行保护少数的原则。
为了防止民主偏离正轨而走上专制的道路,自由主义者主张为民主设防,给民主以限制。
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
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
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有哪些?
1.传统观,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保守”,其字面含义就是“保持”和“维护”。
“保守”主题与保守主义者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对已经建立并持久延续的风俗习惯和制度的尊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保守主义看来,传统是以往智慧的积累,代表着久经检验的制度和实践;传统也赋予个人以社会和历史归属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所以,传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2.实用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义的传统。
在它看来,我们所生活的周围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复杂性,而我们所自信的那些抽象的思想原则和体系是根本不可靠的。
我们只能相信经验和历史,相信实用主义原则:
我们只能依据实践环境和实践目标来形成我们的行为。
因此,保守主义更愿意把自己的信念说成是一种“主观意见”,或者“接近生活的途径”,而不一种是意识形态改造方案。
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3.人性论,保守主义对人性持一种悲观主义态度。
认为人是有限的、追求安全的、依赖性很强的动物。
人倾向于在一种熟悉的、经过反复验证的稳定和有秩序的环境中过一种社会生活。
另外,从精神上说,人也是腐化的动物。
人经常被自私和贪婪的本性以及对权力的欲望所污染。
一切罪行和混乱的根基在于人类的个人本性,而不是社会制度。
因此,维护社会秩序需要有强大的国家,需要实施严格的法律和严厉的惩罚。
4.社会有机论,反对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使现代许多思想家坚信社会是人类精心缔造的产物。
在这个问题上,保守主义一贯的看法是,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是一个富有生命的实体。
社会是根据自然需要所形成的,它的各种制度和结构(如家庭、社会组织和民族等)维护着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享有共同的价值和文化对于维护共同体和社会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
5.等级观念,按照保守主义的观点,在一个有机的社会中,社会地位的等级化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雇主和雇员、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儿童,这些都反映了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由此看来,等级制和不平等并不会导致冲突,因为社会使人们根据相互的义务和责任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当一个人的生活地位是由运气和偶然的出生所决定的时候,由此获得的荣耀和特权反倒使他具有了特别的责任,更加关心和在意不幸运的状况。
6.权威观念,在权威的问题上,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总是自上而下来实施的。
它是对没有知识、缺乏经验和教育的人的一种领导、指导和支持,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在保守主义的权威观念中,自然的(即天赋的)知识精英的思想曾经一度盛行,但是,现在,保守主义者们更加普遍地认为,权威和领导主要是经验和训练的结果。
权威的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和基础,它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
谁是权威?
对他可以抱有什么期望?
如果说自由必需与责任共存,那么,自由也必然以自愿接受义务和责任为内容。
7.财产观念,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开,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此外,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最后,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四、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
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产生两种人:
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幼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家庭环境的“隔代遗传”可能会塑造一种保守性格。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1)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
(2)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
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
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
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
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
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此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九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一、政治革命具有哪些特征?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二、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三、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
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往往迅速地落到受惠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的人或集团之手,同时社会上一些占有优势地位的人往往利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大发横财,而广大民众的财富即使有增长也是缓慢的。
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
在发展中国家,实行分配制度变革只能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由于旧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各阶层利益的错综复杂,政府纵然有改变分配政策的决心,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结果经常导致人们的不满,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
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
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步变化,一些人可能很快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另一些则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还有一些人甚至固守其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
而政府权威的合法性由于很难将这种对立的观念统一起来,因此其合法性往往遭到质疑。
其思想激进的人们并不认可政府在现实的政治运作过程的利益妥协,主张实施彻底的变革。
而思想保守的人们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还保留着强烈的怀念,无法形成对新的政治体系的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冲突难以避免。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
期望增长只有同经济增长同步趋进,才能实现社会满足。
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在经济决策上的主观影响,使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时快时慢、时进时退的经济形势较难避免。
于是,当出现如亨廷顿所预料的“期望与满足俱增,但满足的增速低于期望”,或“期望增大,但满足先增后减”的情形时,公众期望的普遍挫折感将可能爆发一场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不满的革命”,形成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众多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政治来实现其利益目标,而原有的政治体制无法容纳新的利益集团的参与。
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
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二战以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都被谋求全球霸权或地区霸权的外部势力所打断。
四、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
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
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
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
法律规范秩序指具有有机性和等级性的法律规范或制度总体。
这种规范秩序要求法律的完备性,即它本身包含诸种法律规范,体系的众多规范之间遵循着一定的秩序形成一个不同等级的诸规范的等级体系。
即法律秩序是依次由“个别规范”、“一般规范”、“宪法”和“基本规范”所构成的等级体系。
法律规范秩序是法治的前提,它要求法律规范本身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法律社会秩序是法律与社会结合的产物,指由法律确立和保护的人与人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状态,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
(1)个人的自由权:
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
(2)有限政府。
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
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
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
3.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
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此亦即个人的平等权,指在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一切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平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等等。
(2)民主。
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
它要求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投票时一人一票权利,以及决策时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
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它包含如下内容: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
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在古代社会,政治秩序的统一往往要求人们在某些宗教、思想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等都取得统一。
而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世界观的统一,而要求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政治共识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至于其他方面,现代政治文明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和信仰。
(2)妥协精神。
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那种全赢全输的零和博弈的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农业社会中的思想观念,它与现代政治文明不相容的。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一个自由的社会允许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从理论上讲,言论既然自由,那就什么话都能说,行动既然自由,那就什么都能做。
但是仅仅有了自由,并不必然保证政治文明的实现。
言论和行动自由并不等于可以不计后果,每一句话都会有它的后果,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
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五、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十章 民主与民主化
一、民主观念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
“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
“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
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二、民主具有哪些价值?
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
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三、民主可能的缺陷有哪些?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
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
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四、民主应有的限度有哪些?
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五、民主和平转变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1.经济市场化:
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
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政治文明化:
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点 辅导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