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042306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6.81KB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题.docx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是以民间生活的题材引人入胜。
五行八作中的能工巧匠、倒了运的农民、各种各样的小商人、邂(▲)逅的囚徒、见多识广的食客、chún(▲)朴的劳动妇女、亦僧亦俗的和尚、风流倜傥(▲)的名士,是最基本的人物。
从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丰富yuān(▲)源,对于时代的独特回应。
(选自《汪曾祺精选集》)
2.古诗默写。
(8分)
①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子曰:
“巧言乱德, 。
”
3.修改病句
下面一段场面描写的文字有好几处毛病,请按照要求加以修改。
(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李老师锐智的观点,激发了同学们对老师、家长的感激和爱戴,风趣幽默的语言,强烈刺激着每一位在场的听众。
同学们勇敢地举起手,走上讲台,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表明自己将为之赴汤蹈火。
他们主动和在场师生互动,得到了全场师生的支持。
不过,也有个别同学说他们疯了。
随着整个演讲活动达到了高潮,越来越多的同学奔上讲台。
⑴删除语段中与整个场面的氛围不一致的一句话。
(1分)
⑵语段中还有几处毛病,请选择3~4处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3分)
句
4..名著阅读(7分)
(1)下面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滨逊在荒岛上从一群野人手中解救了一个俘虏,并将他带回住处做自己的仆人,还给他取名叫“星期五”。
B.祥子在混乱中逃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大兵们丢下的三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者。
C.阿廖沙对布料变色一事充满好奇,又受到表哥萨沙的怂恿,将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染成了蓝色,事后遭到了外祖父的一顿毒打。
D.白骨精在白虎岭一变村姑,二变老翁,三变老妇迷惑唐僧赶走。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
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①这段文字选自散文集,这里的“全县中最盛的会”指的是,父亲要我拿的书是。
(3分)
②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你对文中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如何评价?
(2分)
5.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的宽马路与大立交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结合下列几则材料,分别探究这种规划设计的初衷与负面影响。
(4分)
材料一:
不少城市景
观大道、主干道越拓越宽,动辄“百米大道”。
立交桥、高架桥林立,成为中国大城市在宽马路之外更具“特色”的景象,被广泛宣传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不过,城区内道路越拓越宽越拥堵,几乎成了大中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
材料二:
大空间才有大视野,宽马路上车水马龙,两侧高楼林立,白天绿起来,晚上亮起来,此等新景观是何等的气派!
不过,此种一哄而上的“现代化”演化成了“千城一面”,真正传统性、地域性、人文性的城市景观特色,反而被隆隆推土机铲除了。
材料三:
宽马路阻断了城市支路的相互连接,宽马路两侧联系不便不畅,沿街商铺人气和营业效益降低,城市空间被切割成一块块的“孤岛”。
车行道大大拓宽,而将自行车挤上人行道与行人争道,使步行活动变得越来越不够安全舒适。
城市框架拉得更大更散,城市建设占地更多而使用效率降低。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5分)
扬州送人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①。
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
落日低帆影,归风②引棹讴③。
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注)①竹箭流:
似竹箭一样在水中穿行,形容极为迅速。
②归风:
柳麻子说书
6.第二句“枫江竹箭流”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样写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2分)
7.第五句“落日低帆影”是历代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的妙处。
(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1分)
红桥游记
清代王士祯
循小秦淮折而
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颇尽四时之美。
拿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桥四面皆人家荷塘。
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
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
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
,壬寅年的夏天,与箨庵等诸子漾舟,酒阑兴极,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歌而和之。
嗟乎!
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也。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循小秦淮折而北(▲)
(2)丽人靓妆袨服(▲)
(3)颇尽四时之美(▲)(4)顾而乐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颇尽四时之美能以径寸之木B.寡人反取病焉惧有伏焉
C.予数往来北郭广
故数言欲亡D.有桥宛然满坐寂然
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
11.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共13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
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正如高尔基所言:
“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
鲁迅曾说:
“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
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
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
。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像保尔柯察金、鲁宾逊、觉慧、觉民等等,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
俗话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
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深思熟虑后会发现:
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越越。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
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
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
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
12.选文第①段中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
▲
13.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
14.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
含义。
(3分)
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
15.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3分)
▲
(四)阅读《那棵老柿树》,完成小题。
(共16分)
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我临窗而
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
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不时地望着窗外。
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
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
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
“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
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
我一听,忙说:
“行。
”
换过座位,我问他:
“路过家乡不停停?
”
他说:
“不行啊,任务太紧。
”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
”我又问。
他点点头:
“三年了。
”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
又说:
“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
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
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
“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
我点点头。
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
”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
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
”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
“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
“很近了,很近了。
”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
”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
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
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
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
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
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
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
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
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
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
”我望着窗外头也没转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
我转过头一看,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
“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
那是我母亲。
”
16.请从少尉的角度概括本文的情节。
(不超过20字)(2分)
17.文中的少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
至少三个。
(3分)
18.文中几次提到“黄色山峦”,有何用意?
(3分)
19.品味语言。
(4分)
(1)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为什么“欣喜而自豪”?
)(2分)
(2)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
(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孤独”一词?
)(2分)
20..说一说本文的标题好在哪里?
(4分)
三、写作(共50分)
21.题目:
我,并不(横线上填写“孤独”、“勇敢”、“脆弱”等词语)
要求:
①先把题目填写完整;②文体不限;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600~800字之间;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语文答题卡
一、积累
1.(2分)
▲
▲
▲
▲
2.默写(8分)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3.修改病句
下面一段场面描写的文字有好几处毛病,请按照要求加以修改。
(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李老师锐智的观点,激发了同学们对老师、家长的感激和爱戴,风趣幽默的语言,强烈刺激着每一位在场的听众。
同学们勇敢地举起手,走上讲台,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表明自己将为之赴汤蹈火。
他们主动和在场师生互动,得到了全场师生的支持。
不过,也有个别同学说他们疯了。
随着整个演讲活动达到了高潮,越来越多的同学奔上讲台。
⑴删除语段中与整个场面的氛围不一致的一句话。
(1分)
⑵语段中还有几处毛病,请选择3~4处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3分)
句
4.
(1)()(2分)
(2).①、、(3分)
②
(2分)
5.
(4分)
二、阅读理解
6.
(2分)
7.
(3分)
8(4分)
9.()(2分)
10.(2分)
11.
(3分)
12.
(4分)
13.
(3分)
14.
(3分)
15.
(3分)
16..(2分)
17.
(3分)
18.
(3分)
19.
(1)
(2
分)
(2)
(2分)
20.
(4分)
三、作文
21.题目:
我,并不(横线上填写“孤独”、“勇敢”、“脆弱”等词语
答案:
1.diéxi
ān揠娑(对1个不得分,对2个1分,对3个1分,对4个2分)
2..略
3.①删掉“不过,也有个别同学说他们疯了”
②”锐智”改成“睿智”;“刺激”改为“感动”“感染”等;“每一位在场的”改为“在场的每一位”;“赴汤蹈火”改为“全力以赴”等;“感激和爱戴”后的逗号改为分号或句号;“随着整个演讲活动达到了高潮,越来越多的同学奔上讲台”改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奔上讲台,整个演讲活动达到了高潮。
”(共4分。
改对1处得1分。
如有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亦可给分)
4.
(1)D
(2)《朝花夕拾_》五猖会《_鉴略_》②兴高采烈变为无精打采(1分)教育内容艰深,教育方式单一,没有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
5.
(1)初衷:
①缓解交通压力;②营造城市景观;③展示政绩。
(2)负面影响:
①交通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②城市景观的雷同与重复;③商业价值弱化;④城建用地浪费。
(意对即可)
6.友人乘的船似竹箭一样在水中穿行,极为迅速。
这从侧面反衬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船越是快,诗人越是难受。
7..这一句借景抒情,巧妙地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友人乘船离去,诗人在岸边送行,直到太阳西下,船帆的影子逐渐远去低下,视线仍不肯离开,可见惜别情之浓之深。
8.(4分)
(1)向北;
(2)名词作动词,化着漂亮的妆;(3)很;(4)以……为乐(或“感到快乐”)。
(每空1分)
9.B(2分)
10.六七月间,荷花开花了,香气使几里外的人闻到。
(意对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丹阳市 中学 九年级 语文 下学 第一次 阶段 调研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