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名校联盟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docx
- 文档编号:29172777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04.89KB
安徽省皖北名校联盟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docx
《安徽省皖北名校联盟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北名校联盟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皖北名校联盟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皖北名校联盟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
“皖北名校”联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C【解析】材料中的“敦本敬祖、聚族而居、姓各有宗祠统之、祭用”等信息反映了古代的宗法制,故选C项。
B、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可排除。
A项据材料信息“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略有反映,但不能反映材料的主要意思,可排除。
2.D【解析】“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排除A项;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体现,不是“中央政权组织”,排除B项;C项为郡县制的积极作用但不符题目的设问要求;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D项正确。
3.C【解析】本题可依据材料中“大狱,刑部侍郎,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等信息判断解题,答案为C项。
4.D【解析】从材料中“革五代之乱”、“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关于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三冗”的结果,可判断D项为正确答案,A、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与题干材料中“革五代之乱”不符,可排除。
5.D【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的牌甲制度即户籍管理制度。
据材料信息可首先排除A、C两项。
据“户有迁移,即行变更”可排除B项。
清朝牌甲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护社会基层的治安,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起到了将地方基层社会进一步严密化的作用,为维护地方统治秩序作了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证,故选D项。
6.A【解析】据材料可判断此条约为《南京条约》,故选A项。
B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步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产物,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故B、C、D三项均可排除。
7.C【解析】据材料,此谕文中的“讨胡”、“中国有中国之言语”、“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等信息表明太平天国不满满洲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对满洲族有歧视倾向,故C项正确;A项对材料的理解牵强和片面;B、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
8.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
如果我们只是出于国耻和义愤而痛恨李鸿章与列强议和的外交行动是不公平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事出有因,那些攻击李鸿章的人如果能换位思考,在与列强交涉时他们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那些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怪罪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逞一时口舌之快罢了。
D项符合材料意思,其它各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9.B【解析】《西江月·井冈山》创作于1928年8月,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在革命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和对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艰苦探索,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分别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题。
10.D【解析】四个选项中的艰苦奋斗、官兵一致、坚韧不拔和理想信念均是“长征精神”的内容,但红军树立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其精神的前提,应紧扣“志越坚”、“革命理想高于天”等关键信息解题,故D项符合题意。
11.B【解析】《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1947年2月28日停刊。
这篇特写刊登于1945年8月1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据材料中“美国兵”和“市民的欢呼声”等信息可判断B项正确,其它各项均与材料意思不吻合。
12.A【解析】据材料中“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可判断“转折点”发生在1947年,故选A项。
解题需把握解放战争的发展态势,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态势,故1947年夏的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成为“转折点”。
13.D【解析】《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但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故《共同纲领》不是社会主义性质宪法,故A、B项表述有错;《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21—30日在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的,而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不能说制定于新政权建立之后,故C项错误;只有D项说法符合史实,故选D项。
14.B【解析】材料不能反映改革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社会制度的改革是采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实现的,A项排除。
材料信息不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C项排除。
党和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并不能说明当时存在地方民族主义倾向,而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及其发展的重视,故D项排除,B项符合题意。
15.D【解析】立法会两位候任议员在宣誓时煽动“港独”,不属言论自由范畴,而是分裂国家的严重违宪、违法行为,排除A项。
虽然港独势力背后有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
梁振英作为特区行政长官,有权力和资格表达民意和中央政府的态度,C项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按照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国”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赋予的权力,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条文进行解释,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和法律制度的重要部分,故选D项。
16.D【解析】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体现“正当的政体是照顾到公共利益”的要求。
结合古代雅典的三次改革内容,A项无法体现斗争后建立了何种政体及其影响,不符合题意;B、C两项的说法错误;D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17.B【解析】因罗马私法是包括财产所有权、债、家庭婚姻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划,私有制是其基础,而恩格斯是从“特点”的角度来评论罗马私法的,故B项符合题意。
A、C两项分别涉及罗马私法的发展背景和核心内容,不符题意,D项材料无法体现。
18.C【解析】首先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选民资格受财产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等信息可判断此宪法在参议院议员的产生方式和民权保障方面有局限,这与政权更替和政局动荡无关,故B项排除,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材料意思。
19.B【解析】美国国会因“9·11”恐袭事件意欲以司法手段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沙特政府,这不属干涉别国内政范畴,排除C项;根据美国法律,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A项错误。
总统和白宫的着眼点在于外交,但议员们的职责在于关心美国公民的利益,故B项正确。
国会和总统之间的较量是一种常态,D项“两大政党对峙格局的终结”的说法错误。
20.A【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了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是分权、自治、人民监督和思想自由,选A项,其余选项均是对材料意思的片面理解和曲解。
21.B【解析】列宁开始受到马克思的影响,认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但后来的十月革命却是在俄国特殊的国情即农业生产仍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首先爆发的,故十月革命发生的现实与马克思理论之间有偏差,所以马克·阿蒙德认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对列宁来说是个“例外”。
本题涉及对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特殊性背景的理解,选B项。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2.C【解析】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美国领导成立的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其主要背景是美苏对抗和西欧的衰落,C项正确;二战后初期世界主要力量就开始了新的分化组合,而美苏争霸始于50年代后期,D项错误。
23.D【解析】据材料可判断所涉战争为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局部地区的热战,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故A项错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霸权国家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干涉别国内政,故B项错误;“停战协定”的缔结并不意味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局势更为紧张,故C项错误。
D项说法符合实际,为正确答案。
24.B【解析】西田恒夫的意思是即使日本暂时不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要争取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故其立场表明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后竭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项正确。
C项材料不能体现,A、D两项说法错误。
25.A【解析】苏联解体和苏共被苏联人民抛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苏共不能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国家治理导致经济困难和社会矛盾激化是主要原因,故A项符合材料意思,B项与材料的意思不吻合,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
26.(14分)
(1)性质:
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2分)
影响:
明朝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主政治的体现,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4分)
(2)依据:
《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分)
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分)
举措: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2分)
27.(16分)
(1)态度:
肯定“光荣革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革命。
(2分)
理由:
“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掌握了国家权力,其后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巩固了革命成果,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主义传统,使英国走上了君主立宪之路;(3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实现了以和平与渐进方式实现社会变革的发展模式;(1分)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分)
(2)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民主共和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政治上软弱,没有建立独立强大的武装;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和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思想启蒙严重不足,存在对民主共和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缺乏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革命后守旧势力掌握政权并形成了军阀割据,严重阻碍民主共和的实现;革命前宪政基础薄弱,辛亥革命过于激进,脱离国情,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认识:
一个国家社会变革和发展道路要依据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在实现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民的选择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社会动荡,努力实现民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暴力革命不是变革社会的唯一方式,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应依据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
(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28.(20分)
(1)美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原因:
牵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避免日本在东亚过度膨胀,从而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利用中国的抗战把日本拖在中国战场,使自己在太平洋战场得到喘息的机会;避免中国沦陷后日军得到更多战略资源,减少日本的战争潜力;发展和巩固反法西斯同盟的需要。
(4分,任答2点即可)
美国扶蒋反共的原因:
美国与中共意识形态对立;建立亲美反共政权以遏制苏联和维护美国在华既得利益;加强美国战后在亚太的影响,实现美国全球战略。
(6分)
(2)目标:
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的发展和提高欧洲政治地位。
(4分)
背景: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法国及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一些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向联合;法德两国的和解。
(4分,任答2点即可)
(3)说明:
二战后,西欧国家追随美国对苏联展开“冷战”;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和美国敌视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分,任答两例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名校 联盟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期末 联考 试题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