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594565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54.79KB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docx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山寨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杨万成
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任教三
(1)班,本班共有学生36人。
“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我班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
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就必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
三、教学要求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和“磁铁”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个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4.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磁铁”单元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本单元将从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时要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5.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
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
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五、课题名称
1.课题名称:
学校课题: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研究子课题: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2.目标要求:
《标准》指出: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
科学信息技术集图片、动画、音效、语言、解说于一体,能起到优化课堂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实施要求如下:
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最优应用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通过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研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确保在试验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3.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增强直观,吸引学生注意。
利用多媒体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材料来进行教学,解决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不强,观察不细致,生活经验少,很难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难点。
(3)指导实验,提高操作技能。
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自主的探究,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
不仅要为课堂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提供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还要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4)浓缩信息,突破时空局限。
自然学科涉及面广,有些内容只依靠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和说教,对学生的触动不大。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部份内容集成、形象、生动、直观地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
(5)以动制静,激发参与意识。
教材中有些自然现象,学生无法亲身经历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运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能使抽象、静止的事物变得形象而生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分单元(课)授课计划:
周次
时间
单元
课题
教时
目的要求
准备工作
一
︱
四
2.25-3.1
植
物
的
生
长
变
化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各一朵,一株凤仙花。
3.4-3.8
种植我们的植物
1
学习掌握播种的技能。
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
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3.11-3.15
我们先看到了根
1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大白纸、长出许多根的种子、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一支试管、植物油。
3.18-3.22
种子变成了幼苗
1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
记录纸。
植物光合作用相关资料。
茎越长越高
1
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
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
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
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生长了四周左右的凤仙花。
光合作用的课件
开花了结果了
1
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花。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花包括花兽、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各一朵,一株凤仙花。
我们的大丰收
1
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
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
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五
︱
十
3.25-3.29
动
物
的
生
命
周
期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1
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桑叶、莴笋叶
4.1-4.5
蚕的生长变化
1
学习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放大镜,直尺,天平;多媒体资料。
4.8-4.12
蚕变了新模样
1
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4.15-4.19
蛹变成了什么
1
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蚕蛾。
4.22-4.26
蚕的生命周期
1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观察记录、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
课件。
4.29-5.3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
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
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给动物分类。
收集一些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我们的生命周期
1
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收集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影像资料。
十一
︱
十
四
5.6-5.10
温
度
与
水
的
变
化
温度和温度计
1
观察和研究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气温计、体温计各1支,水温计。
自制温度计模型
5.13-5.17
测量水的温度
1
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杯不同冷热的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
5.20-5.24
水结冰了
1
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冰块、保温杯杯、试管1支、纯净水、水温计
5.27-5.31
冰融化了
1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烧杯(内盛冰块),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
水珠从哪里来
1
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
水和水蒸气
1
感受、体验物态变化的可逆性。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1小杯热水。
水的三态变化
1
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云、雾、雨、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十
五︱
十
八
6.3-6.7
磁
铁
我们知道的磁铁
1
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准备一些生活中不同用途的磁铁
6.10-6.14
磁铁有磁性
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磁铁和被测试物品等;杯子和水。
6.17-6.21
磁铁的两极
1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磁铁有两个磁极。
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6.24-6.28
磁极的相互作用
1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无标识的磁铁。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4个一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
指南针
1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指南针。
影像资料。
做一个指南针
1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十九—二十
7.1-7.5
总复习
5
对本学期的知识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纲要
7.8-7.12
总结
2013年3月
教案部分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
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
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
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
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
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
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
交流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能够用自己可以表达清楚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大树,学会与同伴交流;会拓印树皮;会写树的观察记录。
3、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树木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描述一棵大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系统的描述。
【教学准备】
用于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描述观察所见。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真正的大树。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观察到的那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2、描述建议:
要用你们认为最能够说清楚的方法来描述。
通过你们的描述,要尽可能地使大家想象出你们的那棵大树的模样来。
描述要先从树的整体方面进行(树的高矮、树冠的模样、树干的粗细),再介绍局部(树叶、树皮、果实种子等)。
3、学生自由描述后,集体交流。
二、 再观察描述大树的活动。
1、阅读课本第7页的树的观察记录。
2、大树的观察记录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记录课本第6页?
3、介绍拓印书皮图案的方法,课本第6页。
三、实地观察大树。
1、收集素材、完成观察记录。
2、交流观察记录。
对典型观察记录进行展示。
四、小结思考。
1、我们观察了很多棵大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关注像小草这样的小生命。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小草活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为每小组准备: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和狗尾草;一条树枝(樟树枝)和这种树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
1、师:
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小草?
说说你们认识的小草。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二、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1、组织讨论:
使学生认识木质茎、草质茎。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
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
三、利用韦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1、师:
讲述维恩图的作用。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们记录观察的结果,两个图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
比如:
只属于大树的特点和只属于小草的特点,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2、比较: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大树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小草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相同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3、师:
指导学生填P9页的维恩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水上水生植物活动;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师:
你认识哪些水生植物?
(了解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情况)
(2)、师:
指导学生认识水生植物:
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1)、师:
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
(2)、生:
画图。
(3)、交流:
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3、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1)、生:
(猜测)水葫芦里面的结构
(2)、生:
(观察)用小刀剖开水葫芦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
(学生用小刀时,教师要提示学生:
一定要注意安全)
(3)、生:
(交流)水葫芦里面有什么?
(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所以,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
4、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1)、师: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什么相同之处?
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
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2)、生:
(讨论)讨论水葫芦和狗尾草的不同和相同。
水葫芦的特点:
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狗尾草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
生长条件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3)、生:
填写维恩图。
作业:
预习第5课:
植物的叶;准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
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
捡一些落叶。
为每小组准备: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
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
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科学出版社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教学计划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