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3821807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39KB
你真棒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
《你真棒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真棒高一政治教案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真棒高一政治教案模板
你真棒_高一政治教案_模板
【活动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赞美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
▲使学生懂得只有坦诚地接受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赞美。
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赞美。
【活动准备】▲进行关于赞美的调查,并统计结果。
▲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法】▲多媒体课件▲小品表演▲小组讨论
【活动过程】〔导入〕
在很多影视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交往中是通过赞美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习惯别人的赞美并大胆地去赞美别人呢?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
在把这份调查结果告诉大家之前,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请学生回答以下4个问题:
▲你是否愿意经常赞美别人?
为什么?
▲你是否习惯别人对你的赞美?
▲.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心情怎么样?
▲听到别人赞美后你会作何反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公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高一至高三年级的90名同学,其中能主动赞美他人的占47.1%,52.4%同学习惯别人的赞美。
尽管还有52.1%的同学不会主动赞美他人,47.6%的同学不习惯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但是有87.2%的同学在赞美后都是很高兴的。
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认可、赏识,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
“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
”所以生活需要赞美。
有同学可能要提出这样的疑问:
既然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那么为什么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呢?
(提出问题但不立即解答,将这个问题留到“赞美的原则”部分进行讨论)
一、生活需要赞美
1.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很好地说明了人的这种内心需要。
他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四种需要都得到满足的人称为基本满足的人,只有基本满足的人才会产生人生的最高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创造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
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对他们而言,尊重的需要已成为占优势的需要,而赞美正可以使对方觉得被尊重、被认可,满足了他内心的需要。
2.赞美的力量
赞美除了可以满足对方的内心需要以外,还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对方更有自信。
请同学说说赞美还有那些好处?
教师总结:
看来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是我们随时随地能献给别人的一件最好的礼物,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我们都应该大胆地去赞美别人。
二、赞美的原则
观看小品表演并讨论
1.前面我们留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本次调查中有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了呢?
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小品。
【片断1】小张:
哎,亮亮,你脚上的这双鞋是新买的吧,真酷!
亮亮:
昨天才买的。
小张:
在哪儿买的?
亮亮:
就在购物中心。
小张:
你这身打扮很适合你的气质。
亮亮:
听你这么一说,我走路都要神气几分!
【片断2】(略)
在谈论的基础上总结赞美的原则
2.赞美应遵循的原则
真诚 态度自如。
即不要脸上挂着“谄媚的笑”,也不能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
真实 所赞美的一定要是他人身上真正有的品德或特质,不虚伪,不夸张。
三、表达赞美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对别人的哪些方面加以赞美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后教师总结)
1.借助语言表达赞美
●装扮●精神状态●所取得的成就●回忆事过境迁的感觉●真诚地请他人帮你一个忙●转述别人的想法●服务态度●有经验●有学识●可爱……
2.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赞美
关注的眼神,欣赏的笑脸,认可的点头都能够传递赞美的信息。
所以赞美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个姿势,一种态度。
四、接受赞美
对“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你有何反应?
”的回答:
(显示调查结果如表)
少拍马屁了 25.7%
不不,哪里哪里 21.4%
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21.4%
谢谢 15.7%
那还用说,我是最棒的 11.4%
其它:
一笑了之,还行,还行,要么你才……不做任何反应 4.4%
教师总结: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既要真诚地赞美别人,也要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
在别人赞美你时,请不要拒绝赞美,请不要觉得难堪或不自在,请不要一笑了之,也请不要心存怀疑。
请把别人的赞美当作一份很美妙的礼物接受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和感激,请你相信自己的确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只有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别人赞美。
[结束语]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首诗。
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带着感情来朗读,体会赞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配乐诗朗诵]
赞美/是照在人们心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她带给你情感上的温馨/她带给你生活的自信/在生活的缤纷中/朋友/请坦诚地接受/请坦诚地给予/由衷地赞美吧!
[活动评价]
《学习的革命》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赞美是一种交往的方法和艺术,学会赞美不仅使人掌握了这种方法、这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使人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关爱。
本课以赞美为话题,组织学生对调查当中反映的一些现象进行课堂讨论,并采用即兴小品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本课的两部分主要内容(赞美的原则和表达赞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提升,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而且把“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这一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货币的职能;阐释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现行货币的调查、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纸币的爱护及正确对待货币的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关于货币的本质,教师可以结合对货币产生过程的分析来说明其本质。
教师在解释本质时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货币的含义。
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其次要看到货币还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这种属性。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着不同。
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有很多商品,但这些都不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只有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才产生了货币。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关于货币的产生教师主要讲清以下几点:
1、货币产生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化,这就需要一个交换的中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货币逐渐产生。
2、货币产生的过程: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货币的产生。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具体的事例并结合书中的图片来进行说明。
三、书中国共产党讲到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是最基本的职能,即从货币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主要抓住前两种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
这一职能指的是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这一问题主要讲清楚:
第一,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
所以货币的这一职能实际上是用货币的价值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格。
在这里应该弄清楚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
因此,价格的变化要以价值为基础,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表现。
第三,价值尺度职能中,人们无须拿现实的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比较即可。
因此,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这是指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买卖商品。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为媒介。
这时候,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和卖往往相分离,这就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困难。
货币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换媒介的作用。
由于货币的出现,买卖不再是直接的从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
这个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第三,货币的这种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人们不可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来购买商品。
3、贮藏手段职能。
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所以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贮藏手段并不是指储蓄。
4、支付手段职能。
这一职能是随着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教师只要讲清楚这一过程中货币的支付和买或卖并非现场交易,而是相分离即可。
5、世界货币的职能。
这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职能,它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起作用。
四、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是什么?
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什么是通货膨胀?
它是怎么引起的?
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膨胀是指纸币太多了超过了实际需要的数量。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时,就表明用更多的纸币代表一定量的商品价值量,也就是说单位纸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量减小,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反过来意味着商品的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
3、纸币的发行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商品价格总额上涨,纸币的发行量也要增加。
因此,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时,商品的价格总额在上升,纸币的发行量也要相应增加,而一旦增加额超过了增长额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
、纸币的发行量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和商品价格总额保持不变,而加快货币流通次数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5、如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关键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到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应道学生根据公式来进行推论。
从纸币的发行量上看出要控制纸币的发行,要使纸币的发行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
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上引导学生明白要大力发展经济,并且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使经济尽量作到良性发展。
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进行实例说明,这样让学生更能接受。
五、关于正确对待货币。
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金钱的看法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更加重视金钱的作用。
而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对金钱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可以预先对学生进行思想调查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与学生进行谈心、开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参观革命伟人的故居等。
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关键要把握住两点:
首先,应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应该看到在今天金钱也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
那种一味追求金钱,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良心、道德、民族的、国家的利益的做法是不应该的。
我们不可忽视金钱的消极作用。
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六、关于纸币
首先,讲清楚纸币是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弄明白纸币的含义。
在理解这个含义时应该清楚:
1、纸币是一种符号,它是货币的符号,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只是代表着金属货币的价值。
3、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能发行纸币。
第三,讲明纸币为什么会代替铸币。
即纸币和铸币相比较有哪些优点。
这让学生看书即可。
最后,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纸币情况以及当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纸币。
七、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书中国共产党讲到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是最基本的职能,即从货币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主要抓住前两种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
这一职能指的是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这一问题主要讲清楚:
第一,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有价值。
所以货币的这一职能实际上是用货币的价值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格。
在这里应该弄清楚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
因此,价格的变化要以价值为基础,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表现。
第三,价值尺度职能中,人们无须拿现实的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比较即可。
因此,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职能。
第一,这是指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买卖商品。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简单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为媒介。
这时候,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和卖往往相分离,这就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困难。
货币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换媒介的作用。
由于货币的出现,买卖不再是直接的从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换,而是从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
这个交换过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第三,货币的这种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人们不可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来购买商品。
2、货币与纸币比较表
区别
货币
纸币
定义
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职能
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只是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是否有价值
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无价值。
教法建议
1、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这个问题教师主要通过分析历史得出它们的发展阶段,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视频文件进行说明。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货币分析其缺点并弄清楚为什么,然后将金银的优点与之相比较,得出货币的概念和本质。
3、货币的五种职能: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调查,看一看在自己的周围,人们平常是怎么使用货币的。
上课时,针对学生所搜集上来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类。
然后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
4、纸币的含义:
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纸币和金属货币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5、世界上的各种纸币:
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调查当今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纸币名称及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从而加深印象。
6、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和通货膨胀:
教师可以搜集通货膨胀时商品的价格及国家的纸币发行量来让学生分析比较,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特别是国民政府时期的通货膨胀更是典型事例。
7、关于正确对待货币的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反面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态度。
货币的职能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货币?
2. 货币是一般商品的共同点和区别点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明确了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以后,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货币的职能。
讲授新课
一、货币的职能(板书)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6页第2自然段后回答:
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
2)货币有哪些职能?
其中哪个是基本职能?
同学回答:
1)“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教师:
回答正确。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具备,其中从产生时起就具备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下面我们来分别研究一下货币的五种职能。
第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
1. 价值尺度(板书)
提问:
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能由自身来表现吗?
在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价值的大小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回答:
一种商品,它自身是不能表现自己价值大小的,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例如,在货币产生以前,2只羊换1把斧子,2只羊的价值是通过1把斧子表现的,1把斧子是2只羊的交换价值。
教师设疑:
在货币的产生以前的物物交换阶段,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
那么,货币产生以后,用什么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呢?
学生回答:
货币产生以后,可用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教师:
同学们回答正确。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
货币的成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也就是说,货币具有价值尺
[1] [2] [3] 下一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比较说明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属性,却一不可;区别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说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结合实例,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自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商品经济意识,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力量的爱国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关于商品概念的教学建议:
对于商品的概念,学生容易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相混淆。
对此,教师应该把握两点:
(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非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因为只有有了人的劳动才有价值,人们才会有了交换的尺度。
(二)、商品还必须是用于交换的。
没有交换就不能进行比较,也无法体现出人的劳动的意义。
对于这个概念教师可以用书上的图形来说明,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并说明原因。
使学生能够将商品与其它各种物品、劳动产品相区别。
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一)、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用人们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计算的,而劳动时间又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之分。
教师在讲述这一点时,应该讲清楚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并且要说明为什么价值量应该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
(二)、讲清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要将清其含义主要弄清楚两个概念: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关于这两个概念可以以某一个部门或行业为例并可以结合马克思的话来讲述。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行业、某一部门大多数的生产条件,例如某一部门大多数都是手工劳动或者都是电气化作业。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大多数生产者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三、关于商品的价值。
(一) 讲清楚商品价值的概念。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个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教师首先要说明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价值相同。
因为不同的商品有着不同的使用价值,因此无法从量上进行比较。
要进行比较就必须找一个质上相同的东西进行比较,而人类的劳动虽然量上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付出。
而这些是可以从量上进行比较的。
(二) 要说明商品交换实际上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它体现的是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例如: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说的是人们在1把斧子上所付出的劳动和生产15千克大米所付出的劳动相等。
因此,二者的交换实际上是劳动的交换。
(三) 要讲清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人们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上,商品即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
但价值本身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必须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表现,而这另一种商品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例如在: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中,15千克大米就是1把斧子的交换价值。
四、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一)、讲清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的劳动效率,它可以用生产某一件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相对于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来说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二)、当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社会劳动生产率一般保持不变。
这样劳动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仍然按社会平均价格来计算,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由于不同的劳动生产者生产同一件产品其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同,因此劳动生产率不一样。
而劳动者要想获得很高的利润就必须尽量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产品,这样劳动者要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即提高劳动生产率。
也就是说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者的利润越大。
(四)、一旦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就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减少即价值量下降。
同时也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即使用价值增多。
这样,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小,而使用价值增多,价值总量就保持不变。
(五)、这样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
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首先,教师要讲清楚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
说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
是由商品本身的物理或化学属性等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一种需要。
这体现了人与物的关系,而并不体现社会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但同时还要说明,除了商品以外其他的物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所以使用价值并不是商品的特有的属性。
六、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主要讲清楚以下几点:
(一)、对于一个商品来说,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进行交换因而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就缺乏交换的比例也不是商品。
(二)、作为商品,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因为价值是抽象的东西,它不能自己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有形的东西。
而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总是征对一定的有形物体。
所以,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而存在。
(三)、作为商品,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
因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很多,但它们并不一定都是商品,因为有些物品如自然存在的阳光、水分、空气等都由于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而不是商品。
所以,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不能进行交换不是商品。
(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但是,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来说,却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者生产出使用价值,目的是要实现在商品上所耗费的劳动即价值,而要得到价值就必须让渡出使用价值。
这样,生产者出让使用价值得到商品的价值。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购买商品的目的是因为商品对自己有用,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也就是说他所要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要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对生产者的劳动支付报酬即让渡出价值。
这样,消费者出让价值而得到使用价值。
七、教学重点、难点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全书的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以后教学的基础。
对此,应该把握两点:
第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凡不是劳动产品就不是劳动产品,当然也有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真棒 政治 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