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资料.docx
- 文档编号:4602578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9.70KB
教育科研方法资料.docx
《教育科研方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方法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研方法资料
教育科研方法题型:
多项选择:
30分,10个。
判断题 20分,10个。
简答:
四个,每题八分。
或三个每题10分,不确定,因为最后交试卷的老师也忘了。
论述。
一个,18分或20分。
如果简答是三道题论述就是20分,如果简答是四道题,论述就是18分。
第一章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识记:
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
理解:
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教育研究方法的原则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
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
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二)教育研究的要素
教育研究主要由“5W2H”构成。
即为什么研究(Why)?
谁来研究(Who)?
研究什么(What)?
怎样研究(How)?
何时研究(When)?
何地研究(Where)?
研究得怎样(However)?
1.为什么研究(Why)即研究的目的问题。
2.谁来研究《Who)即研究的主体问题。
3.研究什么(What)
即研究的内容问题,是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4.怎样研究(How)
即具体的研究方法问题
5.何时研究(When)
即研究的时间问题。
指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
6.何地研究(Where)
即研究的地点问题。
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点和对象的分布。
7.研究得怎样(However)
即研究的评价问题。
这里的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一般特性
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1.问题性
问题性是教育研究的首要特征。
从研究活动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看,教育研究是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为终点的一种理性的探究过程。
从实质上讲,教育研究是对教育领域未知的问题提出解答。
它不是对已知情况和结论的简单描述,而是对未知问题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独特特性
1.伦理性
教育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使教育更符合规律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因此,研究具有伦理性的特点。
2.异质性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学习。
3.实践性
从实践中提炼和形成课题,经过研究实验(大多是准实验,难以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获得理论成果,再到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是多数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从事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难控性
教育现象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5.迟效性
教育效果的显示具有滞后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指任何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个人的主观偏见,不能歪曲或虚构事实。
1.结论的客观性
体现在研究的指导思想上,就是结论要通过研究,在对大量事实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得出。
不能主观臆断。
2.过程的客观性
体现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就是在研究过程中保证客观,才能取得真实的数据和资料。
3.分析的客观性
体现在事实资料的分析上,就是对待收集的事实资料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歪曲事实,不能弄虚作假。
(二)教育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是以中小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所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不能违背教育性原则。
1.内容的教育性
研究的内容要有教育意义。
2.过程的教育性
研究过程不能损害中小学生利益。
(三)可行性原则
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可行性。
1.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研究不仅要接受有关理论的指导,增强研究的科学性,而且要和实际相结合,以增强研究的可行性。
2.定量定性结合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道德原则(伦理原则)
(一)不容许“强制”
教育研究应征得研究对象同意
(二)不容许“证伪”
教育研究应保护研究对象的身心(消除或避免不良后果)。
(三)不容许“失责”
教育研究应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尊重受试者权利)。
(四)不容许“练手”
进行教育研究的人员应有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审慎解释研究成果),不容许“练手”。
2.继承性
教育研究要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3.有效性
有效性即研究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被精确解释,“能够被证明”,而且研究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广。
它以内在效度、外在效度表示。
4.可靠性
讨论效度时,有必要讨论一个相关概念——研究的可靠性,即信度。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第二章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定
识记:
课题的内涵;课题的特征
理解:
选题的原则;选题的过程
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即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具体研究项目。
换句话说,研究课题就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选择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
教育研究课题特征
1.定向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
为什么选择这一课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教育具有什么价值?
这是研究者首先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
因为,某一教育问题一经确定为教育研究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既规定着研究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进行探索的主攻方向和长远目标,也决定着他在主攻方向和长远目标下所选定的近期目标和突破。
同时,选题目的明确,也容易坚定研究的信心。
2.价值性
选定的课题或在理论上有新突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在实践上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现实性
课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课题要有科学性。
首先,课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
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其次,课题要以教育理论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
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
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4.新颖性
课题应是他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
5.可行性
课题的可行性主要指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的主观条件。
二是研究的客观条件,
三是研究的时机问题,即该研究的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
选定研究课题的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
问题的价值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
1.选题不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不能违背已知的科学规律。
2.选题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题要有利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发展,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3.选题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选题要有益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需要性原则
选题的需要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应该来自教育的客观需要,也就是应从教育实际出发,去解决教育中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选题应体现教育实践改进的需要
2.选题应体现教育理论完善的需要
(三)创新性原则
1.选题要体现时代感
2.选题要突出内容新
3.选题要凸显角度新
(四)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应合理适度。
一般说来,研究问题的范围要清楚明确,宜小不宜大。
遵循确当性原则选题,应注意以下三点要求。
1.具体明确
选题应界限清、范围小。
2.冷热相济
冷热相济是要求研究者在选择和确定课题时,需要将这个领域中的“冷门”课题与“热门课题,同时纳入自己的视野范围,进行综合判断,统筹考虑。
3.难易兼顾
难易兼顾要求研究者在选题时要考虑课题的难易适中、难易兼及和难易转换。
(五)可行性原则
1.考虑研究的客观条件
2.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3.考虑研究的时机问题
选定研究课题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有三层含义:
一是总方向,指教育研究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大方向,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二是某学科领域的方向。
三是研究者个人的主攻方向。
(二)分解研究问题
方向确立以后,就要对这个方向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
初步提出的问题一般总是比较空泛、笼统的,需要进行分解。
所谓分解问题就是把一个大的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的基础上选题。
(三)介析研究背景
初选课题提出后,不可能马上进行研究,还需要对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
主要应弄清楚以下问题:
一是本课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哪些亟待解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是前人是否进行过同类问题或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三是本课题与别人已经或正在研究的同类课题在目标、对象、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四是哪些已有的理论、观点、方法可以为本课题继承和借鉴。
进行研究背景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教育调查法。
(四)明确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就是课题研究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将要取得的成果。
应注意两点:
一是将研究目标与工作目标区分开来,不能以工作目标替代研究目标。
二是把通过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地确定下来,使各个具体问题与研究主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选择研究方法
在选择和确定时一般应考虑:
一是适用于本课题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
二是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
三是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与技术;
四是评价研究成果的方法与技术;
五是课题进展的程序。
二、选定研究课题的策略
(一)分析的策略
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
(二)归纳的策略
(三)怀疑的策略
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可以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重新审度,会从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四)类比的策略
类比是一种从特殊过渡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运用到科学研究方法上来,就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
(五)换位思考的策略
换位思考,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新的认识。
它需要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实现意向转化。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
识记:
文献;教育文献;文献检索;外审法;内审法
理解:
文献研究的特点;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的内涵
(一)文献
文献在古代原意指典籍和宿贤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指历史上的图书、档案等典籍记录;“献”指贤者所发的议论和追记的记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献”的涵义也有所变化。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二)教育文献
教育文献是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材料,即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有较大的理性认识价值或实践指导价值的文献,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情报源和信息源。
(三)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众多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
“文献检索”和“文献查阅”常常互用。
“检”和“查”都有寻求、查找的意思,“索”指索取、获得文献的意思,“阅”指阅读文献,并有分析评价之意,似乎文献查阅意义更宽泛些。
三、文献研究的特点
1.间接性
文献研究可研究无法接触的对象。
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使研究者对不能亲自接近、从而不能以其他方法进行研究的对象做研究。
2.无反应性
文献研究由于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它接触的仅仅是有关研究对象的文献,因此不会产生研究的“干扰效应”,即在研究过程中不会使研究对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变原有的状态、导致收集到的资料失真的情况的出现。
3.研究费用低
文献研究所需要的费用因研究文献的类型、文献分散的程度以及获得文献距离的远近而有很大不同,但是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如进行一项大规模调查、一项严格的实验或一项深入的实地研究,所需要的费用要少得多。
4.保险系数相对较大
在文献研究中,弥补过失就相对容易一些,你只需要对你所用的资料重新进行编码或统计处理,而不用一切从头开始。
5.便于做纵向分析
文献研究适合于对研究对象在一段时期的发展变化开展研究。
(二)文献研究的局限
1.偏见
文献本身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以各种方式使文献资料带有偏见。
2.信息缺损
对于缺乏有关背景知识的研究者来说,从文献资料中难以获得完整的信息,因为对很多重要事件的描写是从当事人的经验背景出发的。
还有许多领域文献不可以利用,或根本无信息记录,或有记录,却是保密的或被破坏。
3.抽样偏差
一般地,教育程度低的人比程度高的人遗留文献的可能性小,他们阅读的经常性不如后者。
因而,他们的意见未在大众传媒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因而,在选取资料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抽样偏差。
一、教育文献的种类
分别称为零级文献、一级文献、二级文献和三级文献。
根据载体形式的不同,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电子型、声像型和手写型。
二、教育文献的来源
(一)教育文献的机构源
属于教育文献机构源的有: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资料室、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种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文献信息中心、出版机构、计算机网站等。
其中图书馆是汇集百科知识的宝库,是搜集各种文献与情报资料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二)教育文献的物体源
教育文献信息的物体源主要包括:
图书报刊等各类出版物、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影视、音像、幻灯、磁盘、光盘、微缩胶卷、微缩胶卷、计算机等实物。
(三)教育文献的人员源
教育文献信息的人员源主要包括:
各级各类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受教育者、图书资料管理员、计算机网络人员等。
他们是动态的教育文献信息源。
三、教育文献的分布
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的分布极其广泛且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籍、报刊、交流文献三大类。
教育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过程
(一)分析准备阶段
从众多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是资料查找、搜集的过程,也是分析研究的过程。
1.明确检索方向与要求
文献检索,首先要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要求,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时间跨度、地域界限、载体类型等。
对研究课题了解越充分,检索的针对性越强,效率也越高。
2.确定检索标志和工具
正确地确定检索标志和工具,能够以最简捷的方法,迅速、准确地获得研究所需的文献信息。
要确定检索工具和检索标志,通常要求研究者了解各种检索工具的性质、内容和特点,根据现有条件选择与课题适宜的、自己所熟悉的检索工具,在自己能把握的信息源中查找文献。
教育研究常用检索性工具书按其用途,可分为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工具书两类。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常见的检索途径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可根据文既定标识,即文献外表特征(如作者名、文献名、代码等)或内容特征(如分类目录、主题词等)进行查找。
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
光盘检索法、联机检索法和计算机网络检索。
教育文献的常用的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追踪法、综合查找法。
(二)搜索获取阶段
即根据检索结果获取文献。
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有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打印、复印等方式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三)加工整理阶段
1.文献的分类整理
分类整理是指将大量无序的文献材料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系统整理的过程。
可按时间、内容或主题等作标准进行分类。
2.做摘要或笔记
3.写综述或评论
4.准备参考书目
二、教育文献检索工具
(一)检索性工具书
1.书目2.文摘3.索引
(二)参考资料性工具书
教育文献检索的参考资料性工具书,可包括教育辞书、教育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途径
(一)手工检索
手工检索是文献检索的基础。
手工检索是根据文献的既定标识,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来查找和获取所需文献的方法。
文献的既定标识由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两方面构成,外部特征有著者名、文献名、代码;内部特征有分类体系和主题词。
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分类、著者、关键词等。
文献检索的五条途径
1.著者检索
2.书名检索
3.代码
4.分类体系
5.主题词检索
(二)计算机检索
1.光盘检索法
2.联机检索法
3.计算机网络检索
四、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
(一)顺查法
按时间顺序,以所研究课题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进行查找。
(二)逆查法
逆查法也称倒查法,与顺查法的行程相反,是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时序进行查找。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
(三)追踪法
追踪法又称引文查找法。
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中参考书目或引文注释为线索,步步追踪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四)综合查找法
综合查找法就是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五、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文献检索遵循的要求可概括为:
“准”、“全”、“深”、“快”。
准:
高的查准率;全:
高的查全率;深:
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快:
要迅速。
1.检索要全面
全面不仅要查阅与课题有直接关系的资料,还要查阅与课题有间接关系的背景资料;不仅要了解我国研究现状,还要了解外国的现状;不仅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既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既全面又系统。
2.检索要准确
查阅资料时要认真、仔细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准确把握信息,尽量避免论据失误。
3.要勤于积累。
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4.要善于思索
阅读资料时要善于抓住核心资料中的核心词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防止主观臆断,在阅读中要注意运用比较、分析、联想方式,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二)确认文献的真实性
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即对文献进行鉴别。
确认文献真伪一般有外审和内审两种方法。
1.外审法
外审法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一般包括对版本真伪的鉴别和作者真伪的鉴另版本真伪鉴别,一方面把该书的编排体例与同时代的同类出版物比较;另一方面,还可查书中的内容是否有反映成书年代以后的事实。
作者真伪的鉴别,一般有三种方法:
是先通过分析作者的其他作品确定作者的语言风格,核实文献的风格是否与之一致;二是分析全部文献的体例是否一贯;三是文献的思想观点和逻辑是否前后一致。
外审法还以通过技术手段测定文献物质载体的物理性质来判断文献形成的年代,如纸质、纸的脆裂程度、手稿上墨水的褪色程度,或同位素的衰变程度来确定。
2.内审法
内审法是指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主要方法有:
一是文字性文献互证,若不同文献中记载的同一事件有不一致,则需进一步核实。
二是用实物来证实文字性文献,看文字记述与可靠的实物证据是否相符。
三是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看它是否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相悖。
四是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基本思想和文献形成时的具体环境,来判断作者记述的客观性和倾向性。
二、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对某个时期或某个专题的若干文献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概括和评论。
研究者写文献综述两个目的:
一是为自己的课题研究作铺垫,是研究准备阶段的重要一环。
这时综述本身不是独立的文献,可能只是文献的一部分(属于绪论、引言部分)。
它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有助于合理制定研究计划,对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二是为他人提供有关信息,使别人能从中获得最新动态和进展的信息。
这时综述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成果,是独立的文献,常以论文的形式在期刊上发表。
(二)文献综述的类型
1.目录性综述。
按某一专题或某种共同特征将一定时段内出现的内容相似的原始文献题目加以综合描述。
2.文摘性综述
文摘性综述是对文献探讨的问题进行综合描述。
3.分析性综述
分析性综述是将原始文献中论及的内容加以归类、浓缩、综合、分析,并附有综述撰写者的见解和评论,甚至做出结论。
(三)文献综述的步赚
1.确定主题
2.收集资料
3.研读文献
4.撰写综述
(四)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以有不同的写作形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
1.题目或标题
2.引言或前言
3.主体
4.总结或结论
5.参考文献
(五)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
(2)注意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3)文献综述要忠实原文,避免引用他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第四章教育研究的设计
识记:
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抽样设计;变量;研究计划
理解:
选取样本的要求;取样的方法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在正式开始研究之前的“运筹”,是“施工蓝图”。
简言之,研究设计就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
研究对象的抽样设计
取样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完全均等。
遵循随机性原则,可以保证对抽样误差的范围进行控制,从而研究者可以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的精确度。
研究对象虽是某个部分,但我们着眼的却是某个总体,由于抽样减少了研究对象,因而使研究工作易于进行,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一、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
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目的在于:
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科研 方法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