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三局高铁技术创新.docx
- 文档编号:466054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02KB
中铁三局高铁技术创新.docx
《中铁三局高铁技术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铁三局高铁技术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铁三局高铁技术创新
中铁三局高铁技术创新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尊敬的王副总经理,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铁路总公司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能够让我有机会代表中铁三局向大家汇报工作。
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近年来,中铁三局持续纵深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紧紧围绕铁路总公司提出的“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在项目管控、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得到了铁总的充分肯定和同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围绕在铁路项目施工中如何发挥技术创新效应,建设具有鲜明创新亮点的精品工程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果,现做如下汇报。
一、完善工作机制,夯实技术创新管理基础
中铁三局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精品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建立了齐抓共管、思想引领、组织推动、资源协调、人才保证、考核兑现的工作机制,打实打牢技术创新的基础。
(一)提高思想认识。
按照铁总对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管理要求,中铁三局、中铁三局党委高度重视,一是认真学习宣贯,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制定落实措施,积极落实保障;三是安排激励制度,实现考核兑现。
人人参与,建设共识,把理念与要求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当前,“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已经成为中铁三局的共识。
我们深刻认识到:
始终坚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图治是建设高品质工程的基础;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手段创新、模式创新是建设高品质工程的保证,始终坚持站立时代前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是建设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高品质工程的关键。
(二)完善创新体系。
坚持以企业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建设铁路精品工程,对在建项目准确把脉,有针对性的去开展技术创新,做到重点把握、有的放矢。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系统、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组和分管技术领导为组长的专家组,负责对“技术创新,建设精品”工作的组织领导、方案策划、工作推进以及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及技术难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对相关技术创新课题从立项、实施、成果申报、评价、奖励等环节都予以了规范,使工作的全过程系统化、科学化;加强奖励激励,保证广大职工和优秀技术人才都能够劳有所获、功有所奖。
三是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共同参与,充分凝聚一线员工智慧,开展了以“五小”创新创效(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载体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并与劳动竞赛、技术比武、QC攻关等活动相结合,使技术创新更具活力、更具魅力。
(三)优化方式方法。
以建设精品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树立专业标杆为引领,有方向性的推动铁路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工作。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
以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质量通病、规范现场管控、保证精品工程为出发点,将技术创新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通过带着问题去攻关,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完成共性问题的处理,解决难点问题的突破,把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选树专业标杆。
三局在建的铁路项目多、区域分布广、施工水平表现差异大,在全部铁路项目打造精品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
因此,在总结京张高铁做法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的“北京张、南玉磨、东商合杭、西银西、中太焦”的标杆项目,在专业上建设路基、桥梁、隧道、信息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样板项目,用标准促进标杆,用标杆带领全局,形成内部的比学赶帮超,整体提高了铁路工程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要素支撑。
落实保障措施,着力为技术创新工作创造优良的环境,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保障、加强技术支持,为推动工作凝聚强大合力。
二、注重实践应用,促进创新成果发挥效能
按照铁路标准化管理要求,全面树立“工法定工装、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的理念,强化“四化”支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创新工装工艺、提升工序质量。
近两年来,在铁路工程领域,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35项,省部级工法46部,授权专利127件,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1项。
(一)桥梁下部结构创新实践方面
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针对桩头标高难以控制、人工凿除质量差等问题,开发了桩基施工成套技术;针对墩身钢筋位置偏差大、养护不到位,垫石锚栓孔定位差、凿毛难等问题,定制“钢筋定位卡具”、“垫石锚栓孔定位工装”,开发了墩身施工成套技术。
具体做法及技术特点如下:
1.桩基施工成套技术。
钻孔桩桩头标高精确控制工艺:
通过安装在钢筋笼上的传感器自动感应被探测介质,发出不同的提示信号,实现对混凝土浇筑标高的精确控制,杜绝了短桩、超灌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桩基质量。
与传统人工测量法相比,单根桩基混凝土平均节约超灌量约0.5m,经济效益显著。
钻孔桩桩头钢筋与混凝土隔离工艺:
通过在桩顶钢筋上安装复合式套管,消除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实现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物理隔离,为整体吊离桩头、避免桩头破损提供了先决条件。
钻孔桩桩头环切工艺:
在设计桩顶位置,采用电锯环切桩头,确保了桩头标高位置的准确和桩头混凝土完整。
钻孔桩桩头分离工艺:
采用带有四个镐头的液压劈裂机整体分离桩头,确保了桩头质量、提高了工效。
桩头整体吊离:
利用吊车将切除的桩头垂直吊离,实现了桩头的整体吊离,保证了桩头混凝土完整、桩顶钢筋顺直。
2.墩身施工成套技术。
钢筋精确定位:
利用定制的钢筋定位卡具,将墩身钢筋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在卡具的卡槽内,实现承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墩身钢筋的精确定位,保证了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承台环切凿毛:
采用环切工艺,切出墩身轮廓线,准确控制凿毛范围,不损伤凿毛范围外的混凝土,能有效防止墩身灌注过程中底部漏浆,提高了承台与墩身的连接质量。
墩身全封闭定时喷淋养护:
采用墩身全封闭定时喷淋养护技术,养护用水循环利用,制作了墩顶带雾化喷头的整体墩帽养护棚罩,墩身包裹全封闭防水篷布,实现对墩身整体的定时喷淋,既节水,又确保了墩身混凝土的养生效果。
墩顶施工防护:
墩顶作业时采用自制的施工防护装置,全方位封闭,确保施工安全。
垫石锚栓孔精确定位:
通过自行开发的垫石一体化定位工装,利用型钢和钢模组合限位装置固定钢管成孔,实现垫石锚栓孔的精确定位,确保了箱梁支座安装质量。
垫石凿毛:
开发了手持垫石凿毛器,能很好地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且对垫石无损,方便操作,省时省力。
(二)桥梁上部结构创新实践方面
在工厂内箱梁预制、现场连续梁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自动张拉、压浆、智能喷淋、下承式挂篮、线形监控信息化平台等先进技术、工装;特别在连续梁施工过程中,针对普通钢筋、预应力管道、锚垫板等定位难的问题,开发“四个定位”技术。
针对0号段钢筋密集,振捣难以密实的问题,开发多孔振捣综合施工技术,该创新成果已经纳入了新修订的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规程在全路推广应用。
具体做法及技术特点如下:
1.钢筋定位技术。
采用机床精确开槽的角钢卡具和钢制端模,实现了支座钢筋网片、底板、顶板、腹板钢筋间距的精确定位;采用可拆卸组合式劲性骨架,用于支撑内模顶板荷载和部分施工荷载的同时,实现0号段底板钢筋层间距的精确定位,钢筋定位技术提高了现场作业时钢筋绑扎质量,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保障了桥梁结构安全。
2.预应力锚垫板定位技术。
锚盒采用钢板厂制精准加工,锚盒与端头模、锚盒与锚垫板采用螺栓密贴固定,使锚垫板、锚口槽、端头模形成整体,端模安装时保证位置、垂直度准确,即可确保证管道与锚垫板垂直,确保预应力张拉端锚穴混凝土质量和喇叭口预应力损失符合设计要求。
3.预应力管道精准定位技术。
通过BIM技术采集预应力管道在各断面的空间坐标,根据坐标厂制各断面整体井字架。
以端模、侧模、顶板作为管道定位的基准面,对井字架进行精确定位并与钢筋骨架焊接固定,将管道从井字架相应位置穿入,实现管道精准安装,保证了预应力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
4.合龙段预应力管道定位技术。
两侧预应力管道预留长度控制不小于30cm,中间管道与两侧管道内嵌连接、胶带封闭,井字架按照30cm间距加密布置,避免了合龙段管道因混凝土振捣下沉、接口脱落的问题,保证了合龙段预应力管道线形和管道空间密闭不漏浆。
5.“0号段”多孔振捣综合施工技术。
借助BIM可视化虚拟技术对连续梁0号段钢筋碰撞检查、优化,通过在支座上部、腹板、横隔板等钢筋密集区布设预留振捣通道,在腹板加宽区、过人孔等部位预留振捣窗口等措施,解决了0号段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0号段隐蔽部位混凝土的密实度。
(三)信息化应用及创新实践方面
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方式,在现场安全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BIM技术应用。
按照铁总推广应用BIM技术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BIM技术推广应用和二次研发,开发应用了BIM综合管理平台。
以标段为单位,运用倾斜摄影技术、可视化编程工具建立实体结构数字化模型,建立工程信息数据库,实现快速读取模型构件统计数据和写入施工信息数据,可随时调用和查看工程信息。
应用BIM技术,实现施工环境及场地布置可视化;通过碰撞检查实现结构构件空间位置预调整;结合二维码技术,针对工程复杂部位、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进行可视化三维交底。
此外,BIM综合管理平台还实现了图纸会审、材料统计、虚拟施工、进度管控等应用。
通过BIM技术创建实景实物数字化模型,发挥BIM应用价值,提高了项目数字化管理水平,保证了工程质量。
2.梁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梁场采用自主开发的生产管理系统,以计划管理和作业工序管理为主线,应用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了工厂预制全工序信息化管理,打造了基于物联网的产品质量溯源管理平台。
3.设备物联网信息系统。
应用大数据技术平台,研发了针对制梁场设备管理的物联网信息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大型设备的运转数据并分析、推送预警信息,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实现了生产设备实时跟踪管理和节能降耗。
4.路基质量信息二维码追溯。
在铁路总公司指导下,开发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路基质量追溯系统,对地基处理、路基填筑等关键工序的相关人员、质量信息,随工程进展及时采集记录,做到质量可追溯,促进了路基施工质量的提升。
5.VR-5D临境技术。
采用VR-5D振动式和VR移动式两种设备,实现了制梁场VR漫游和龙门吊高空坠物VR体验,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达到全面提升项目安全意识的效果。
此外,在路基工程中推广应用路基连续压实、自动沉降观测等技术,自主开发应用了水沟一次开挖成型、滑模一次浇筑等水沟成套施工技术以及拱形骨架机械开槽、核心土机械夯实等拱形骨架成套施工技术,提升了路基施工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在隧道工程中推广隧道机械化施工配套技术以及衬砌施工成套技术,自主开发了二衬钢筋、透水盲管、锁脚锚管精确定位等技术,创新性提出和实施五线上墙管理,保证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
三、主要收获和体会
在工程实践中,中铁三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着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了以下的收获和体会。
——提高了工程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有效规范了现场作业流程,减少了人为因素影响,一些质量隐患能够提前发现、提早解决,实现了项目质量精准管控,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
得益于铁总和各位领导的信任,三局先后在京张、京沈京冀段、太焦等项目承办了现场观摩活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认同;在近两期的信用评价中,三局均名列前茅,这是铁总和各建设单位给予的鼓舞、支持和鞭策。
——提升了施工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项目的施工组织安排得到了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有效,人员技术能力得到了加强提升,精细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提高工效、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创造了良好效益。
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取得的经济效益,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技术创新,强化了项目成本管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成本和人工成本,减少了工程资源特别是材料的无谓损耗,在项目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日渐显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中铁三局以创新驱动为中心,锲而不舍的为建设精品工程而努力,持之以恒的坚守,收获了莫大的荣誉和鼓励。
中铁三局将一如既往秉持铁总的建设理念,坚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发扬铁军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好更稳更高的建设成绩回应关切、回报关心。
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国家铁路建设事业不懈努力、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铁三局高铁 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