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初级考试综合能力总结1.docx
- 文档编号:957118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6.79KB
社工初级考试综合能力总结1.docx
《社工初级考试综合能力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初级考试综合能力总结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工初级考试综合能力总结1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与领域
社会工作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活动;
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特点:
职业性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社会工作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和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功能:
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的对象:
基本对象(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即最值得帮助的人)和扩大的对象(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广大公众;即已经不再是包括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而是可能涉及所有社会成员;也涉及一些公共服务,环境问题、公共安全等问题);
社会工作的要素:
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和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理论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政策方面的知识、技术方面的知识、文化知识;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
是指一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实践的哲学理念。
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理论作用(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实践作用(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戈登(个人应当受到社会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责任;每个人除了人类共同需要外,每个人需要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人潜能应该充分体现,且通过参与而尽到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和比斯台克(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抉择权利)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国际社会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社会工作基本原则:
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伦理:
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和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3、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档案管理、转介、行政管理等);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处理原则:
保护生命原则;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和自由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改善生活质量原则;隐私和保密原则;真诚原则;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相对稳定性;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作用:
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提高社会认同;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内容:
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重视同事的工作;共同执行守则;恪守公私分明;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众福利;维护社会正义;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需要特征:
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社会性;
人类需要层次:
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尔(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人类需要的类型:
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等)和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
人类行为:
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类行为的类型:
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判断正常与异常行为的标准:
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社会环境:
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特点:
多样性;动态与静态的相对统一;
社会环境的构成:
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社会(或社会系统)、文化、大众传媒;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人类行为也能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
人生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期:
信任还是不信任—希望;幼儿期:
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意志力;儿童早期:
主动还是内疚—目的;儿童中期:
勤奋还是自卑—能力;青少年时期:
自我同一性—忠贞;成年早期:
亲密还是孤独—爱;成年中期:
繁殖还是停滞—关怀;老年期:
自我整合还是绝望—智慧);
时期
生理发展
认知与心理
社会性与人格
婴幼儿
大脑迅速发展;
动作发展最为迅速;
感觉运动阶段;目标取向行为;形成符号思维能力;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
依恋形成;
自主与羞愧;
儿童阶段
智能、肌肉技能发展;
语言和记忆力增强;逻辑思考;思维及
推力能力增强;开始掌握书面语言;
创造力和主动性;利他行为出现;朋辈群体出现;校园和朋友出现;
青少年阶段
生理发生变化;
智力发展的高峰期;稳定价值观、人生观;逆反心理;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阶段;后期开始独立,自由权利意识增强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青少年社会化;
渡过“危险期”;
成年阶段
到达顶峰后生理机能开始退化;更年期出现
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熟练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更有智慧;
建立社会角色;情感稳定婚姻务实;婚姻问题、精神健康和就业问题
老年阶段
生理和认知退化;
回忆生活;怀旧;
角色变化,退出岗位;无用感;经济困难;人际关系淡化;疾病产生;
第四章个案社会工作
模式名称
基本假设(理论)
介入技巧(原则)
特点(阶段)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的成长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因素的影响)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成年的早期愿望没有实现、当前环境压力、个人的理性处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每个人都有价值)
1、直接治疗技巧
(1)非反思性治疗(不关注是否反应内心的感受):
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2)反思性治疗:
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
2、间接治疗(环境改变术)
1、关注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原因;
3、采用多层面的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危机介入模式
1、危机:
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
2、危机类型:
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
3、危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及时处理;
限定目标;
输入希望;
提供支持;
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1、迅速了解服对象的主要问题
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调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行为治疗模式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放松练习;系统脱敏;
满灌疗法;厌恶疗法;
模仿;
1、关注服务对象行为评估;
2、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
3、侧重行为效果评估;
人本治疗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本质是好的,具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动力)
2、自我概念:
对自己、自己与他人关系及对环境的评价和认知;
3、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充分发挥潜力;
这种人的特点:
理性人;适应力强;根据自己意愿选择生活;面临众多选择体会到自由;丰富创造力;
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真诚、同感、无条件关怀);
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个案工作各阶段工作重点:
一、接案或转介:
1、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2、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成为服务对象;
3、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4、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二、收集资料:
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包括服务对象个人的资料和周围环境的资料)
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服务对象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服务对象曾经作出的努力)
三、制定计划:
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2、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3、工作计划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4、服务开展基本阶段和采用的方法;5、服务开展期限,包括每一阶段和总期限;6、联系方式,包括直接见面和不直接见面的联系方式;
四、签订协议:
1、服务目标;2、服务内容和方法;3、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4、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5、服务双方签字;
五、开展服务:
社工在服务实施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主要包括:
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六、结案:
结案的情况包括:
1、目标完成;2、问题虽没解决,但是服务对象已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4、服务对象出了一些新问题,需要其他社会工作者或机构解决;5、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
为顺利结案需做的工作:
1、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做好准备;2、巩固服务对象已经获得的改变和进步;3、与服务对象一起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要素,为其独立解决问题做好准备;4、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结案的形式:
1、直接告诉服务对象;2、延长服务间隔时间;3、变化联系的方式;
七、评估:
评估的内容:
1、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2、工作目标实现程度;3、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
评估方法:
1、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2、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3、由服务机构评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
八、追踪:
任务:
1、根据服务对象状况安排练习,巩固取得的成果,增强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2、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的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
3、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个案工作常用的技巧:
一、会谈技巧:
(一)支持性的技巧:
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二)引领性的技巧:
澄清;对焦;摘要;
(三)影响性的技巧:
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二、建立关系:
1、感同身受;2、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3、制造气氛;4、积极主动;
三、收集资料:
1、会谈的运用;2、调查表的运用;3、观察;4、现有资料的运用;
四、方案策划:
1、目标清晰而现实;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3、策略合理;
五、评估:
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4、坦诚保密;
第五章小组工作
小组有六个特征:
1、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2、组员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3、组员对小组有认同感;4、组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5、小祖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6、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范围;
小组分类
分类标准
小组类型
形成方式
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组员参与动机
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组员间的联系
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小组结构
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
组员之间的界限
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小组目标
教育小组、成长小组、心理治疗小组、支持小组、任务小组
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
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能够改变自己原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来达到改变成员的目标。
应用于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
2、成长小组:
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
体现在各种“体验小组”中;
3、支持小组:
具有同质性的人聚集到一起,其组员一般有共同的问题、经历或经验,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例如:
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病友小组等;
4、治疗小组:
组员通常是曾经在生命中有过创伤,并且影响其当前的日常生活,或者在生理、心理方面有不良症状影响一般日常生活的人;一般在心理卫生机构或者矫治机构中运用;例如:
吸毒小组;
小组工作价值观:
互助互惠原则;尊重小组组员的权利和能力的原则;民主参与和决策的原则;增强权能的原则;高度个别化的原则;
小组工作的特点:
功能上的特点:
影响个人改变;社会控制;形成群体力量解决问题;再社会化;预防;
成效上的特点:
促进人际交往;运用团体动力;促进经验分享和经验选择;带来的转变更为持久;在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经济;
小组工作的模式:
理论模式
理论基础
特点
实施原则
互动模式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基本假设:
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发挥提供了有效场所,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使组员发掘自身潜能,增加社会交往信心、知识和技巧,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1、小组目标是使组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
2、要求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小组工作者是中介者、使能者
组员间的面对面和密切互动是动力;
1、寻找共同需求;
2、说明组员角色和小组作用;协调者角色;
发展模式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强调社会功能的恢复;重视自我实现;
基本假设:
人有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评价他人,并与他人互动;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1、小组目标是促使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2、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
3、小组工作者是协调者和使能者;
1、发展共知,达成共识
2、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动力;
3、激发潜能,增强小组成员的能力;
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小组阶段
组员特征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小组准备期
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成员;
潜在的组员;
1、明确工作目标;2、制定工作方案(小组计划书);
3、选择(招募)组员;4、申报并协调资源;
5、物质准备(场地、座位、相关设施和活动通知);
小组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社会工作者负责开始前的准备;
小组初期
两级情感困境;
以往经验的影响;
试探;
1、充分理解两级心理状态;2、工作焦点集中在如何帮助组员建立在相互信任上;3、促进相互理解,澄清小组目标并促进小组规范和结构的形成;4、承担好组织者、鼓励者和统筹者的角色;
领导角色;
鼓励角色;
组织角色;
统筹的角色;
小组中期
关系亲密;
认同小组;
权力竞争与控制;
住院在冲突中的特殊表现;
1、引导组员面对和处理小组的冲突;2、态度是包
容、冷静与理性的;3、注意倾听、观察并诚实面对冲突,使冲突成为小组的事务,帮助提高处理冲突的能力;4、把问题抛回小组,组员共同解决问题;
协助者和引导者;工作者、辅导者;调解人、支持者等角色;
小组后期
彼此熟识,接纳,自由沟通;
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
次小组出现;
权利竞争和情感波动缩小
关注小组目标的转化与追求;
要关注小组凝聚力的状况;
资源提供者;
能力的促进者;
引导和支持者;
小组结束期
离别情绪;
情绪转移;
两级行为;
识别离别情绪为主的心理行为特点;
帮助成员处理离别情绪和维持小组经验为介入的焦点;
做好结束期的工作和小组评估;
担当好小组领导和引导的角色;
领导的角色;
引导的角色;
小组工作常用的技巧:
一、沟通和互动技巧:
全神贯注倾听;积极给予回应;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
表达鼓励支持;促进互动交流;
二、控制小组进程技巧:
适当给出解释;提供精神支持;促使承担责任;避免行为失当;
连接集体和个人;严格设定界限;适当挑战内心;分类妥善处理;整合小组行动;
三、小组会议技巧:
1、做好开场演讲:
简短有趣;内容与小组讨论有关;
信息准确、客观有新意;考虑小组组员的性别和文化程度;
2、设定会议基调;3、把握中心话题;4、播种未来希望;5、善于等待求变;
6、真诚流露自我;7、告知可选方案;8、灵活运用眼神;9、订立行动同盟;
四、策划小组活动技巧:
(一)小组活动的设计:
1、小组初期的活动设计:
促使相互认识、相互信任;打破僵局;
2、小组中期的活动设计:
增加信任、促进合作;自我探索、挖掘潜能;
3、小组结束期的活动:
巩固组员学习成果和准备小组正式结束;
4、巩固学习成果:
角色扮演回顾重要事件和分享自己的收获;
组员间彼此介绍对方在小组过程中的变化成长,并进行讨论;
5、着手小组结束工作:
帮助回忆小组的经历;引导组员表达对分别的感受;
举行分别前的聚会等;
(二)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1、小组的最终目标;2、小组组员的特征及能力;3、物质环境及资源;
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
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人群。
特征:
1、一个人群,住在相当邻近或衔接的地区,彼此常有往来;
2、具有多方面的共同的利益,彼此需要支援;
3、具有许多共同的服务;
4、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5、有多种共同需要,如生活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社会方面的等;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之一;通过组织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社区成员建立起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精神;
社区工作的特点:
1、分析问题的视角注重结构取向;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3、具有一定的政治性;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社区工作的目标:
罗夫曼把社区工作目标分为:
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
具体社区工作目标:
1、推动社区居民参与;2、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模式
模式特点
实施策略
社会工作者角色
地区发展模式
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问题;
2、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3、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4、特别重视居民参与;
1、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针对居民冷漠和疏离采取的策略);
2、团结邻里(针对邻里关系);
3、社区教育(针对对社区资源不熟悉和社区认同感不强);
4、提供服务、发展资源;
5、社区参与;
1、使能者(协助表达对社区问题的意见和诉求,鼓励组织起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2、教育者(帮助居民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
3、中介者(协调社区中各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策划模式
1、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
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3、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
4、指向社区未来变化;
1、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分析环境和形势;3、自我评估;4、界定和分析问题;5、确定需要;6、确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标准;7、寻找、比较并选择好的方案;8、测试方案;9、执行方案;
10、评估结果;
1、技术专家
2、方案实施者
社区照顾模式
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
2、强调社区责任
3、非正规照顾是重要因素
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1、在社区照顾:
核心是强调非机构化
包括:
将照顾者迁回社区的家庭里生活,并辅助社区支援性服务;将大型机构改造为更为接近社区的小机构;将大型机构迁回社区;
2、由社区照顾:
由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等所提供的照顾和服务;包括:
提供直接服务的网络;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3、对社区照顾:
支援性社区服务辅助;日间医院、家务助理;康复护士等;
1、治疗者;
2、辅导者和教育者;
3、经纪人;
4、倡议者;
5、顾问;
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社区工作阶段
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
介入策略和方法
阶段性工作目标地实现
注意事项
准备阶段
(一)了解社区状况、进行社区分析
1、社区基本情况分析:
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内的人口状况;社区内的资源;社区权力结构;
2、社区需求分析:
规范性需求;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比较性需要;了解需要途径:
访问法;社区普查;
(二)准备阶段工作重点:
1、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2、确定介入策略;3、社会服务机构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
没有充分掌握社区状况和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向时,不要将工作过分活动化和事件化;
启动阶段
1、行动方针:
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
2、主要任务:
寻找带头人,并进行培训;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加强互助合作气氛;
1、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通过社区服务和活动发现带头人并训练成为带领人;
2、开展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推动成立居民小组;
4、提供服务,通过服务认识;
社区内组成了不同性质的小组,培养了一批带头人,能够协助社区解决一定的问题;
1、居民往往对社会工作者更加信任和依赖,而对居民带头人认同感低,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带头人解决困难;
2、居民小组成立后,有可能产生权利争夺,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
巩固阶段
1、行动方针:
成立或巩固居民组织,社区工作系统化
2、任务:
巩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工 初级 考试 综合 能力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