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docx
- 文档编号:10714722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60KB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docx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
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温暖起来。
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原著精彩语言摘抄:
】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这个故事结束了。
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
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
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问老师说:
“君子尚勇乎”?
君子应不应该崇尚勇敢呢?
孔子对他说: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意思是说,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
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我们想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越货杀人,你能说他不勇敢吗?
但是这种没有道义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那么这个“义”、“道义”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里仁》)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
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后来苏轼在《留侯论》中也曾经论述过勇敢,他把那种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
他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
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
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别人,但当别人没有任何缘由地时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吗?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
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
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
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其实,是什么样的武功使茶师取胜呢?
就是心灵的勇敢,是那种从容、笃定的气势。
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诉你;但是如果你与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他也不见得会对牛弹琴。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
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对原著的剖析及阅读感悟:
】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们放大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孔子倡导: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就是说:
当所有的不顺心都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智慧聪颖、勇敢无惧。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这种勇敢是心灵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张扬,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
于丹教授通过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
但是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原有原想法和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悬而难决,须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决心继续下去,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那种悲观郁闷的心地也会变得乐观豁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而且大家所拥有的实际生命长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却有的伟大,有的卑琐,有的卓尔不凡,轰轰烈烈,有的碌碌无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为生命拓得多宽,风景便有多宽,人生也会有宽。
就象我们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站在什么高度看待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我们只有站的高才会望的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缺憾在所难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
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需要有那份来自内心的淡定和坦然。
最后再记下一段于丹的话与朋友们共勉: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我从来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为呼风唤雨的能人或日进斗金的富人,那样的念头从未在我的内心出现过。
不是悲观,也不是笃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样的“抱负”罢了。
如果真要说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做一个善良、高尚、与人很好相处的君子吧。
(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对君子的界定是这样的,姑妄借之)
读于丹说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
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
能在清朗的好日子里,和家人随意地散散步,赏赏花,信口哼上几句小调,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我就要这样的幸福。
我只要这样的幸福。
谈及理想,不得不感慨自己永远是个胸无大志的人。
或许也曾经有一瞬间想要做出些什么事、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亦不了了之。
于丹对于理想的阐述是我心底所真正信奉和实践的。
“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个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这远比要挣多少钱、要有怎样的地位来的实际。
我的理想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能成为一个善良、快乐的人。
工作后对社会逐渐接触,越来越清楚这两个简单朴素的词组,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
“神于天,圣于地。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
同学、朋友说我总是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其实我只是倾向于美化一点、乐观一点,笃信人性本善。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深刻我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我愿意为了一天充足的阳光、寒冬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而感动,继而感激别人的赐予。
这些表面看来或许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关于理想的那个淡定的起点。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从来不否认自己有虚荣的一面,我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我喜欢精致可口的食物,我喜欢出行可以有车接车送……但一直很庆幸,仍旧可以被生活的细微而触动,于是,我的快乐变得很具体、很悠长。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
”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
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
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
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
他们是社会的良心。
”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
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
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2....;《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
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
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
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
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
”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心灵之道。
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
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
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
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从何而来?
它是发自内心的淡然与坦然。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强自己的信心,挑战未来的人生。
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吗?
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
“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
”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
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我喜欢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话:
“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不错,鲁迅曾说: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种脊梁背后的风骨之气,那种形于天的风然之骨。
所谓: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所谓:
“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不求人;贫莫贫于无才能;贱莫贱于无骨气。
”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为君子。
我记得一位学者是这么说的: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近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
”风骨也许是为中国人所骄傲的资本吧。
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
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我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赌博,你的筹码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洁的名词,如果你连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就是失去了筹码,连筹码都没有的你,又何谈去堵上一把呢?
看了“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的人还看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心得 心灵 读后感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