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第14期社会杂谈随感同学聚会守则作者刘平.docx
- 文档编号:10838373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80.60KB
《读者》第14期社会杂谈随感同学聚会守则作者刘平.docx
《《读者》第14期社会杂谈随感同学聚会守则作者刘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者》第14期社会杂谈随感同学聚会守则作者刘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者》第14期社会杂谈随感同学聚会守则作者刘平
《读者》2011年第14期
社 会
杂谈随感
同学聚会守则
刘平
一名昔日的同学病逝后,大学同学间的邮件来往一下多了起来。
今天又收到马同学发来的一份“同学聚会守则”,作者不知是谁,写得挺好。
现在各种聚会逐渐多了,也许是人上了岁数,大家开始念旧了。
马同学发来的这份“聚会守则”固然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无奈,但不失为时下各种聚会的一个参考。
一,禁止攀比职位。
少年得志的请照顾大器晚成的;后来居上的请礼遇小时了了的;出人头地居高位者最好展现您虚怀若谷的气度;无名英雄基层人员不妨保持您不卑不亢的姿态。
二,禁止攀比家产。
腰缠万贯的当感念创业成功的幸运,身无长物的多享受精神生活的充实。
(现在的同学聚会的确有攀比之风。
本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也是一种动力,但以功名排座次就有庸俗之嫌疑了。
我就很讨厌那种动不动让“大官”、“大款”成为“座上宾”的做法,同学聚会又不是开党代会。
所谓“大官”、“大款”也是相对的,在有的人眼里大得不得了的“市委书记”,在另一些人眼里实在算不上什么,何必在同学面前露出那副媚态?
所谓“大款”也是同样道理,在下岗工人面前你得瑟个什么劲。
)
三,请配合筹备组的食宿安排并尊重他们的辛苦劳动。
坐拥豪宅的和暂居陋室的请共同回顾当年的岁月。
(这也许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经济地位的差异是回避不了的事实,尤其是小学同学聚会,不可能要求大家在巨大的差异面前仍然保持心平气和的“和谐”,彼此之间的客气只是一时的表面现象,已经属于不同的“阶级”,不“斗争”就很不错了。
)
四,请对外貌、着装、发型、发色、腰围、体重、视力、行走速度等等状况百异、个性千秋的同学一视同仁。
女生禁止攀比老公,男生禁止攀比老婆,男生女生禁止攀比儿女。
有无神仙眷侣、儿女是否出众、膝下犹虚或子孙满堂,不是此次聚会的主要议题。
禁止有家室者再度偷猎爱情,或有过不和谐历程者分享经验。
(对外貌腰围等一视同仁问题不大,不攀比老公儿女不大可能,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在进行比较,这也是人之常情。
当然为了和谐的需要,最好嘴上不说,心里较劲是另外的问题。
至于“偷猎爱情”和“分享离异再婚之经验”,年轻一点的同学聚会需要重视这方面的情况。
)
五,禁止恶意揭底和延续恩仇史。
三十年之前的情敌、政敌、债主,不论是感情纠葛、竞争恩怨,还是财物纠纷,三十年后请一笔勾销。
六、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政治制度、经济体系、风俗习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希望大家求同存异,共同遵守和平共处的N项原则。
(同学之间,三十年后还互揭老底实在不应该。
但感情纠葛不可能一笔勾销,尤其是一些美好的情愫,这是人生珍贵的财富,理应得到珍惜,将其深藏在心底。
)
七,吸烟的同学请保护环境及怜惜旁人的肺,酗酒的同学请注意场合并心疼自己的肝,提倡适度适量。
八,热烈欢迎表现欲望超强者,去召集人处追加赞助费。
总之,希望我们珍惜这些聚会的机会,壮心不已指点江山的、淡泊去留无意修身悟道的,大家欢聚一堂和睦相处。
空当是很重要的
蔡康永
小戈表面上喜欢看篮球赛,但实际上他更爱看中场休息时,穿得很少的拉拉队辣妹们踢腿跳舞。
对小戈来说,篮球赛的空当,比篮球赛更重要。
你看电视节目,播广告时你认为是空当,跑去上厕所;但对电视台来说,对制作人来说,被你当成空当的广告,比节目本身重要多了。
没有那些广告,就没有钱做节目给大家看了。
对我爸爸这样的老派上海人来说,为了节省时间而发明的电动洗牌麻将桌,大概也会被认为是“本末倒置”的错误发明。
因为每打一把牌,中间搓洗麻将牌的时间,正好用来稍微“谈一点正事”。
其实那一点点洗牌的时间,也只够随口探问一下对方对某件事的态度或进度,但这对我爸爸他们来说,似乎已经很够了,大概等四圈麻将的休息时间,或者晚饭前后再确认一下,事情就原则上讲定了。
所以,对我爸爸来说,打牌的输赢不重要,打牌的空当,输赢反而更大些。
谈话、谈天,其实也是一样,空当是很重要的。
没有留下空当的说话者,连续讲三分钟就让听的人头痛死了,太阳穴会像枪战电影里被机关枪狂射的死尸不停地原地弹跳。
你看电视上布道或传教的男女法师教主们,讲话都很抑扬顿挫,同时也都慢吞吞的。
这些人说话,都会不时地留下一些空当。
当他们提到妈妈养育小孩的辛苦时,一定会停顿一下,因为要让你有空当回想一下自己的妈妈;然后你会感觉像在跟他们聊天一样,自己就在心里默默点着头,默默说着“是啊……是啊……”
韩剧、日剧里面,做出动人爱情告白的男女主角们,话都是说得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的,才更显得柔肠百转、柳暗花明。
你随便把他们任何一位的深情表白变成三倍速快转,立刻全部变成卡通人,韵味完全消失。
“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两件事。
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小时,是会很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你有时都会想掐死对方了。
说话像机关枪而且很得意的人,也许可以试着改用比较古老的兵器:
拉弓→放箭,拉弓→放箭。
留一点空当,让听的人消化,只要你的话值得一听,不用担心,对方一样会见识到你的威力的。
教育的偏见
李文炳
“爸爸,你看这条狗太大了!
”在动物园,女儿指着笼子里一个犬状动物,满脸惊喜地对我说。
我告诉她,这不是狗,虽然像狗,其实是匹狼,我们方言中,叫它老豺狗。
说“老豺狗”,女儿从没听过,一讲“狼”她就完全明白了。
只见她低头蹲身捡起一个小石子,突然向笼中扔去,还向狼吐了一口口水。
我惊在那里,正要问她怎么回事,只听她愤愤不平地对狼说:
“你这个坏蛋!
你吃小猪!
”
我扑哧一声笑了。
原来,我买了几张童话故事碟,得闲就给她放。
她记住了其中叫《三只小猪》的一篇,讲的是离开母亲独自生存的小猪们被狡猾凶残的狼一一骗吃的故事,故事中的狼接连吃了大猪二猪,最后的结局却是狼被小猪用智慧消灭了。
“你这个坏蛋!
你吃小猪!
”
一语惊醒梦中人。
笑过之后我突然警觉到:
我们很多所谓的教育,看似是在孩子的心田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实质只是在孩子的心灵之镜上撒上了一层情绪和意见的灰,久而久之,这种情绪和意见的灰便结成厚厚的垢。
我们自以为学到了东西,哪知只是障蔽了心灵。
从生到死,我们每个人都要潜移默化地接受多少类似的教育啊!
别让同情打扰他人生活
武宁远
照片中,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小女孩手持舀粥勺,笑容灿烂若春日的阳光,尽管周围的环境很简陋,但在笑容里,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满足感。
她叫谭嘉雯,她顿顿吃面饼、喝粥配咸菜,她爱笑,她只有9岁,外公是公厕管理员,祖孙二人挤在杭州某公交站对面不到3平米的公厕隔间里。
网友的一条微博让她成了红人,引来无数热心的市民,还有架起长枪短炮的媒体。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小嘉雯的生活可以用窘迫困苦来形容。
但小嘉雯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你想过那种穿得好、吃得好的生活吗?
”“我现在就是在过这种生活啊!
”这是小嘉雯的回答。
童言无忌,相信这是她真实的想法。
然而,旁观者的同情与爱心,却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这突如其来的关注,让祖孙二人无所适从不堪其扰。
“我有工作,我可以养活小家伙。
”小嘉雯的爷爷不止一次地婉拒了帮助。
但仍然有人好心地劝解:
“不要紧,我很有钱。
”这种强加于人的同情和善意让小嘉雯不知所措,笑容不见。
虽然,在我们的道德字典里,同情弱者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是天性,是与动物的区别。
但是,要知道同情亦是把双刃剑。
不要把同情和俯视的怜悯划等号,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同情扰乱了他人的生活。
每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都不相同,若因为自己不同的观念,而用同情把一个原本对生活充满幻想和希望的小女孩变得敏感、沮丧、处处低人一等的话,则实在是好心办坏事、有违初衷了。
通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也会内心丰富。
虽然,在公厕里安身的祖孙俩生活不尽如人意,但依然食能饱腹、住能挡风避雨。
如此看来,世上比他们需要帮助的大有人在。
我们的同情和善意不能被盲从所遮蔽。
用心感受小嘉雯的笑容和快乐的生活观就好,为何一定要让自己的同情成为他人身上的包袱,为何非要把自己的幸福观、价值观强加给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
如果小嘉雯接受了这样的同情和善意,但这如江水般涌来的关注能持续多久呢?
一旦媒体不关注了,人们的热情消减了,人走茶凉,小嘉雯从云端跌落谷底,生活依旧,然而原本的乐观开朗不复存在,岂不悲哉!
所以,一个人真心向善,付出真诚即可。
在施展好心时,别人可以选择接受,抑或拒绝。
有时候,温暖别人的内心,比赠与物质更来得沁人心脾。
别让蜂拥而来的关心击碎了孩子纯真的笑脸,孩子的想法远比我们想的简单。
也许,我们以为昂贵的玩具才能博得孩子的欢心,但有时一张白纸就能放飞梦想。
小嘉雯需要的不是同情和物质给予。
比起这些,她更需要一个有父母在身边的完整童年。
同情是“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也就是,当别人遇到喜乐和哀哭的事情时,我们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肯感受别人所感受的,能快乐别人所快乐的,伤心别人所伤心的。
这才叫做同情。
傻子和骗子
鲍尔吉·原野
有人问我:
现在骗子太多,傻子是不是不够用呢?
我答:
够用。
骗子再多,傻子也够用,傻子人多。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常被归于傻子一类,有发言权。
虽然我认为自己精神智力基本上正常,但隐约觉出被别人当成傻子,起初还是有怨气,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而且我看到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人多,就不觉得自己吃什么亏了。
真傻子和被别人当成傻子是两回事。
被人耍,吃了亏自己不知道,这两条是被别人当成傻子的理由。
骗子的两大快乐正是耍人占便宜,以及看人吃亏懵然无觉。
但仔细想一想,骗子的快乐跟吸毒的快乐一样,好像有大乐,终究归于虚无。
先说吃亏占便宜。
一般人能占到的便宜都不是什么大便宜,靠机巧蒙骗得到的利益也算不上大利益,来得快走得也快,这个利益没根基。
刘翔比赛得冠军,没人说他占了便宜。
我看所有靠磨砺得到的成功都是吃亏吃出来的成功。
刘翔肯定比他同龄人多吃了百般之苦才有今天的成绩。
那些在生活中津津乐道于占便宜的人,如果雇调查公司给他做一个跟踪调查,这个人肯定失多于得。
大便宜与他擦肩而过,手里只剩点小便宜。
爱占便宜的人喜欢寻找他认为傻的人,别人不傻显不出他奸。
这就是傻子与骗子之间的共生关系。
可是,骗子虽然觉得把傻子蒙在了鼓里,却不知,常常是傻子把便宜让给了骗子。
不是他骗得好,是别人不计较。
骗子得了便宜却失了信誉。
为了应付信誉坏账,骗子还得练习厚脸皮,不得不接受别人的负面评价,哪占到什么便宜?
骗子占不到大便宜。
健康、宁静的心境、好声望都不是骗来的。
骗子也是人,他会为谎言而受到内心折磨。
骗子一般都没学过易经上的道理,易经认为福祸相倚,天下没有白占的便宜,也没有白吃的亏。
我见过的骗子在骗了十几年后,有的一贫如洗,有的愁容满面。
他们的双手攥不住不义之财。
谁的手都攥不住不义之财。
再说骗子的第二项快乐——蒙人于鼓里的快乐。
这也算不上乐。
为什么?
有乐不知,谓不乐。
有苦不知,谓不苦。
傻子的优胜正在觉不出(或不去觉)被骗的苦,因而不苦。
常言道,抢银行最大的苦恼是自己有钱却不敢对别人说。
富豪最大的乐趣是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富豪,抢银行的劫匪一辈子也享受不到这种开朗的快乐。
骗子的郁闷跟劫匪的郁闷差不多,骗了别人无处显摆,没意思。
跟骗子比,傻子更长久、更放松、更健康。
骗,基本是智力范畴的活计。
人这辈子过得好不好,除了智力,还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发生作用。
所有的欺骗都将在时间面前败下阵来,计谋跟潮流相比,连一片树叶都算不上。
傻子固然没什么智慧,但老天爷常在关键时刻指点他走哪条路,一辈子有这么几次指点就够用了。
有空小姐和篮板球小姐
王文华
我们常问别人“你过的好不好”,但很少能从答案中得到明确的结论。
我的第一位女朋友让我学到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
看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就看他有没有空。
如果你约他时他总是没空,而且是真的没空,那他过得不会太好。
如果他永远随传随到,那他的快乐指数应该很高。
越快乐的人,越好约。
“有空小姐”永远有空。
每次约她,不管是一周前,或一小时前。
不管用电话,或简讯,她总是立刻回复:
“没问题”、“好极了”、“约几点?
”她不像我要斟酌两小时才回简讯,回时还要探听:
“还有谁?
”“约在哪?
”“吃什么?
”如果人、时间,或食物不对,友情也跟着倒霉。
你也许会觉得“有空小姐”很闲,但她是日理万机的总经理。
更厉害的是,她无役不与,对任何朋友都来者不拒。
所以当我临时约她,她若已经跟别人约好了,她会邀我加入。
也就是说,当我想见到她时,她永远会让我见到。
“有空小姐”让我看到“过得好”的特征。
她在任何时空、情境、团体中,都能做自己。
于是她可以跟任何人吃饭,没有太多的原则和禁忌。
你约她打麻将,她会来。
她不会打,但乐意在客厅玩Wii。
过得好的人常流动。
她漫游,但不至于奔波。
她可以在任何时空做该做的事,没有赶不及或走不开的道理。
过得好的人有弹性。
自己或朋友,都是可以调整或融合的人。
于是她可以做任何排列组合,不用把时间过度分割。
你约她吃素食,她已经在吃火锅,于是她邀你去吃素食火锅,而你也乐意接受。
过得好的人,永远都能接手机。
我过得不好,常有未接电话,但真正未接到的,可能是我的心。
我常以为忙碌与成就成正比,快乐的人一定要攻城略地。
但”有空小姐“让我看到:
只要能收复时间的失土,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篮板球小姐”不会打篮球,但她会抓篮板球。
事实上,她本身就是一个篮板球。
她喜欢游泳,但游得不好。
她总是把标准池,当做浴缸来泡。
她虽然不是选手,有一个动作却很专业,就是游到尽头时,反转踢墙,朝反方向游回去。
她的反转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她既不会溅起水花,也不会发出声响。
我说她是篮板球,是因为她总能从投不进的挫败中弹起。
我喜欢她游泳的反转,因为她不会把反弹搞得可歌可泣。
“篮板球小姐”吃过一些苦头,虽然你看不出来。
她最亲密的家人,在她小时候过世。
她做的生意曾经风光,如今电话很少再响。
对于过去,你问她不逃避,你不问她也不会提起。
仿佛人生的不如意就像电视剧的情节,看的当时难过得要死,看完后可以立刻转头骂不去洗澡的孩子。
今不如昔的人通常邋遢,但她总是穿Parada。
有创伤的人通常难搞,但她柔软得像蛋糕。
她从不因为自己委屈,就对别人耍小姐脾气。
她从不因为人生亏欠她很多,出门就要求别人埋单。
每次出去玩,她总是开着她的BMW,把每个人送回家。
她走在街上从不带包包,我在她身上看到没有包袱的美好。
大部分人球不进篮,就滚到界外。
游到池边,就停下来休息。
篮板球小姐不这样。
她总是一直留在界内,缓慢却稳定地前进。
阻力大,不会让她不敢下水,顶多游得慢一些。
人生路,我们都带着包袱。
明明没有人对我们开火,我们还匍匐前进。
风吹草动,都让我们杯弓蛇影。
包袱是好的,它让我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也是坏的,它让我们看不到新的可能。
包袱自然带来成见,所以我们不吃这个东西,不和那个人打交道。
活得越久,禁忌越多。
“篮板球小姐”把人生和自己都看得很轻,所以千斤的包袱也都变成空气。
她没有禁忌,不管到哪家餐厅,东西都吃完。
她没有愿景、梦想,或生涯规划。
她活着的目的,似乎只是把每个人送回家。
我认识很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是漂亮的空心球。
他们的脸从不曾重重摔在地板上,没方向地弹来弹去。
我的好朋友并不成功,但我觉得她的球路,更有看头。
“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王琰朱橙丽余县华
不久前,一则中国留日学生机场弑母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于80后“独一代”教育问题的关注。
这个血淋淋的悲剧似乎离我们很远。
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当母亲的常常说:
孩子,只要你一心念书,妈妈为你做什么都愿意。
然而,她们无私的爱却可能让孩子的未来折翼,甚至酿出一个个家庭悲剧。
“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位母亲的醒悟
作者:
王琰
儿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心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息的小屋都没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这样的话来。
而你,也在尴尬的沉默里,随即气嘟嘟地放下碗筷,甩门出去。
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一点任性,你还是赖在父母怀里,始终不肯独立。
可是,亲爱的儿子,你已经25岁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还有两位日益老去、需要你照顾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熟、让你彻底地离开父母的羽翼、放下啃老的惰性、独自去承担一个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吗?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找妈妈。
你总是说:
“妈妈,我的衣服脏了,你帮我洗洗。
”“妈妈,明天我们去郊游,你帮我收拾好要带的行李。
”“妈妈,女友想吃老醋茄子,记得下班后给她做。
”
一直以来,我也习惯了听你这样吩咐,总以为,对你的每一点好,你自会记得,且在将来我们老去时,可以得到你同样细心的呵护和照料。
而我和你的父亲,也节省下每一分钱,为你在银行开立了单独的账户,只为某一天,你拥有了自己小家的时候,能取出那些钱来,给你一份切实的帮助。
可是如今,我却发现,这样牺牲自己、全力为你的方式,并没有培养出我们想要的那个懂得珍惜的孩子,却反而造就了一个羽翼退化、意志严重消磨的社会弃儿。
我们越是爱你、纵容你对父母无休止的依赖和索取,你心底里的自私和懒惰就越是无休止地滋长……
你5岁那年,要妈妈帮你整理满地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你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15岁时,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
“我妈妈认识很多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那年,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何糟糕。
如今,你每天回家来蹭饭,还时常带女友回来居住,我一边工作,一边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
这番忙碌,让我连一丝的微笑也无法挤出。
我终于承认,25年来,我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亲爱的孩子,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今天之前你的生活与我息息相关,而你今后的道路,我将不再过问。
也请你,像那些自立自强的人一样,从父母的身边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
我会给你鼓励和勇气,可是我不会再给你金钱上的帮助。
孩子,妈妈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
而你,也应该对你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
那么,就让我们彼此原谅,重新开始吧。
向犹太妈妈学习如何爱孩子
作者:
朱橙丽
我相信,中国妈妈爱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沙拉原来也是这样。
她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
后来,沙拉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移居以色列。
初到以色列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那时的沙拉还是习惯地按照中国式妈妈的思路来想问题: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于是,她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
当孩子们回家后,她又一个人忙着做饭,孩子们则围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她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
只有能考上大学就行。
这样的情形维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位邻居大婶看不惯了。
有一天,她过来对沙拉的大儿子说: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然后这位大婶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
“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自己想怎么溺爱就怎么溺爱。
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
沙拉后来发现,在以色列家庭里,孩子无一例外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是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艰苦生活。
于是,沙拉诚恳地接受了这位邻居大婶的意见。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她以有偿的方式让孩子们帮忙卖春卷,卖掉一个春卷可以提成20%,而孩子们正是在卖春卷的过程中学会了和陌生人打交道。
沙拉还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家里的墙上,值日表上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
经过“家庭会议”,大家一致决定设立“值班家长”,并且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任务。
沙拉的大儿子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好了地板,并就近买来了面包当早餐,还宣布当天的晚餐是炒白菜和煲一个汤。
因为三个孩子轮流值日,所以每周日的早晨,沙拉都可以睡个懒觉,而当天负责值日的孩子会到冰箱里取出酸奶、面包,再煎个鸡蛋,然后把早餐摆好。
宠爱孩子人人都会,甚至连母鸡也会,可是,学会这样“狠心”地去爱孩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
如今,沙拉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成功的钻石经销商。
沙拉在她写的一本书里这样总结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
“心软是害,狠心是爱。
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
如此“中国式母爱”该休矣
作者:
余县华
不久前有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大意是:
吉林一位家境贫寒的母亲在得知自己患骨癌后,竟忍着巨大的伤痛,为年仅9岁的儿子织完了他25岁前所需的所有毛裤。
看完这条消息,我最直接的感受,不是感动,而是悲愤。
该报道为了突出母爱的伟大,列举了许多细节,比如,“由于左腿曾做过手术,张宇的妈妈每天只能是坐在床上编织,因为身体虚弱,每织5分钟,就得躺下来休息20分钟”。
当家人劝她别织时,她说:
“我一旦走了,小儿子只有9岁,没有人照顾,一定要趁着自己还有口气,多为小儿子织些毛裤留着以后用。
”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母亲的形象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设最好的生活条件,不顾一切、毫无保留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但是,过度的关爱,尤其是像这位母亲那样对孩子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看似是爱孩子,其实是以母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独立性的塑造与养成。
就拿上面那位患骨癌的妈妈来说。
在她的思维里,像很多中国母亲一样,她认为孩子尚小,自己能为他多做一点是一点,哪怕只剩下一口气。
但是,这位可敬的母亲,你能为你9岁的儿子织完他25岁前的所有毛裤,但你能为他织完一辈子的毛裤吗?
除了毛裤,还有毛衣、外套呢?
还有他以后上学怎么办?
娶媳妇怎么办?
而且,我在想,当她的儿子每每穿着母亲用生命为他编织的毛裤时,他一定有种深深的负罪感!
在这个孩子的心里,永远都会有个沉重的阴影!
所以我认为,如此“中国式母爱”该休矣!
每一位母亲,真的都应当沉下心来想一想:
我到底要帮孩子帮到什么时候?
话 题
添加剂时代的谨慎生活
李伟
食品的魔术
果胶、大豆多糖、柠檬酸钠、焦糖着色剂、山梨酸钾、碳酸氢钠、大豆磷脂……这些单调拗口的专业名词,代表着丰富的“感官享受”。
次亚氯酸钠可以给切过的蔬菜杀菌,让蔬菜更鲜亮;加入苯甲酸钠可以让碳酸饮料保持新鲜口感;碳酸氢钠可以使曲奇饼干膨松可口;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能增加蛋糕和饮料的甜度;胭脂红可以让食物的颜色红亮诱人,如果改变它的pH值,又可以让它成为橙色的着色剂。
工业时代,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
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现代食品工业就如同一个魔术师,利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快速生产出看起来鲜亮、吃起来可口、保质期更长,而且更便宜的食品。
在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下,美味看起来唾手可得。
对于加工食品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好处是明显的。
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
添加剂能降低制造商的成本,不需要高超的烹饪技术,就能够持续轻松地制作出品质划一、成本低廉的商品。
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也深深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
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能够轻松、便捷地吃一顿饭,全是添加剂的功劳。
因为有了添加剂,我们才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易地填饱肚子。
一份火腿三明治大约使用20种以上的添加剂,包括:
乳化剂、酵母粉、抗氧化剂(维生素C)、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甘氨酸、磷酸盐(钠)、酪蛋白酸钠、增稠多糖类、发色剂(亚硝酸钠)、着色剂(类胡萝卜素、胭脂红)、香料等。
一份猪肉白菜的盒饭也含有20多种添加剂:
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甘氨酸、增稠多糖类、焦糖色素、甘油脂肪酸酯、香料、酸味剂、山梨糖醇、壳聚糖、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
如果三餐都在外面解决,现代人一天的添加剂摄入量约为10克,大抵相当于一个人每天的盐的摄入量。
不知不觉,每天摄入的添加剂就高达六七十种。
无害与健康
在厂商与消费者的双重推动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者 14 社会 杂谈 随感 同学聚会 守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