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寒食节作文合集10篇.docx
- 文档编号:11285398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94KB
最新精选寒食节作文合集10篇.docx
《最新精选寒食节作文合集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寒食节作文合集10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寒食节作文合集10篇
寒食节作文合集10篇
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清明前一天或两天。
节日期间,只能吃凉东西,因此人们又称寒食节为冷节、禁烟节。
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
相传,这与一个叫介之推的隐士有关。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时代晋国人。
在晋公子重耳流亡饥渴难耐之时,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晋文公归国即位后,介子推不居功邀赏,背负老母隐逸绵山,结庐深谷,草木为食。
文公亲往绵山访求子推,却找不到他的踪迹,就派军士在山前山后举火焚林,想逼子推出来。
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
子推矢志不移,坚不出山,最后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
晋文公大为悲哀,抚树长嗟,为表达思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树制成木屐,以后晋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头对着脚下的木屐说:
“悲乎足下。
〞“足下〞一词即源于此,是对对方的敬称。
为表彰介子推的高风亮节,晋文公为之立祠,并改绵山为介山,还规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国禁火三日只吃冷食。
以后相沿成例,于是就有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
刘禹锡有句诗,“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
〞像我这样的年纪还不至于如此境地,但在这样的日子,蓦然回头依旧有亲人和朋友再不能如面,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前天晚上想起以前的日记,闲翻几页就找到了外婆。
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到外婆家,她慈祥的眼神,如今每每想起恍假设就在身边。
外婆过世的时候,外公没有哭,他那个年代的人,即使永别也不会当众哭出来,他只是跟在棺椁后面,一直望着车走远,久久不肯回头。
他们是七十多年的夫妻,那种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外婆走后外公一下老了很多,他在屋里呆不下去,常常在外面走。
他说很闷,说姥姥走了以后就感觉没有家了,到哪里都不是家,连住了几十年的屋子也觉得又冷又暗,没有一点温暖。
家!
家是什么?
外公的家就是姥姥,老人都盼着多看看儿孙,其实儿孙就是他们的家。
两年后外公也走了。
前年一别十几年的同学聚了一次,惊闻和我同宿舍的阿虎,两年前在山上挖土,因塌方而死,那时他结婚仅俩月。
我们嗟叹不已之际,谁知别后仅半年,军又亡于车祸,留下两岁的孩子而去。
平常忙忙碌碌,绝少想起他们,记得年小时想起生离死别,就觉得无法承受。
但是人就是这样长大的,在经历之中磨练自己。
就像那年奶奶的大姐去世前,我陪奶奶看她。
九十岁的姨姥姥闭着眼侧身躺在床上,奶奶喊着,“大姐,大姐!
〞她慢慢转过身来望了一眼,又转过去闭上了眼睛。
“大姐!
你认得我吗?
〞奶奶又喊了几声,“认得!
〞“我是谁?
〞“你是三妹〞“你想吃什么〞姨姥姥不作声,只是摇头,而后转过身去再不做声。
我感觉她实在是累了,真的想睡了。
我以为奶奶会哭,奶奶却没有哭。
失去了才感觉没有了,现有的更应弥足珍惜。
岁月如流水,孩子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老,感觉还是孩子的自己,脸上也有了皱纹。
岁月往复,代代更迭,是件很残酷的事,但唯有此我们才会珍惜,唯有此我们才会有情。
清明节每年的四月四日是传统的清明节,清明祭扫坟墓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现在我来讲清明节的来源。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很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唯独介子推拒绝封赏,带着老母亲隐居山中,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节扫墓,可以让我们年轻的一代了解祖先在世时的奋斗经历。
现在我来讲清明节的来源。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很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唯独介子推拒绝封赏,带着老母亲隐居山中,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初一—作文:
清明节见闻记700字3篇。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节扫墓,可以让我们年轻的一代了解祖先在世时的奋斗经历。
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习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
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
重耳感谢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
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却不肯相见。
晋文公决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
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
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
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
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管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
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今天是寒食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不过,我家的这个寒食过得可不寻常,差点将几百棵大树给烧了。
下午,爷爷来叫着我,妹妹和弟弟,扛着铁锹,带着纸,到陵上添土,烧纸。
一路上看着四周绿油油的麦苗,享受着细细的春风,我和弟弟一路上闹着,不久就到了陵上。
我们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土一点一点的锄到坟头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种美观,我们毕竟力气不打,又久旱无雨,所以锄起来还是费点事的,只等爷爷把外表的干土除了,我们锄下面比较湿的。
这样过了不久,在我们和爷爷的努力下,一个个坟头如翻新了一遍。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压完了坟头纸,摆好酒菜,开始烧纸。
先画一个圈,然后,将元宝什么的摆好,开始烧了。
突然刮来一阵风,将没燃烧尽的纸吹到边上了林子里,现在天气枯燥,地上的`枯叶马上燃烧起来,面积并不大,仅有一小块。
看到此景,爷爷说:
“你快点用树枝降火抽灭。
〞我拿起树枝去抽谁成想,火顺着风势,一会儿就蔓延了五六米,火势越来越大,爷爷只好先让妹妹烧着纸,拿着铁锨来灭火,怎那火势随着风越来越大,变得难以控制了。
无论我们那么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
幸亏爷爷急中生智,用铁锹围着那几十平方米的火,挖了宽五十公分的隔离带,我又将周围个枯叶拼命地推到远处,这才是剩余的几百棵树幸免于难。
不过经过这一番收拾,我已成了“掏煤窑的〞,里内的局部水已经被烤出来了,我立刻变得口干舌燥。
经过这一次“劫难〞,我突然明白,传统的祭祀方式确实得改改了,尤其是在春冬季节,天气枯燥,风又大,很容易引发火灾。
以后我们用鲜花等方式祭祀,表示我们的思念之心,不也很好吗?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重耳。
他离家出走了,身边还带着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晕倒了,他告诉介子推:
我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你去给我找点东西吃吧!
介子推找了半天,连根草都没有。
介子推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了烤给重耳吃了。
重耳就问:
这里连根草都没有,你从哪里找来的肉呀?
介子推说:
这肉是从我腿上割得下的。
重耳大吃一惊,连忙把介子推的裤子挽起来看,说:
等我成为了国王,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过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国王。
有的大臣分了银子,有的大臣分了地。
可是介子推还是没有点到名。
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说:
国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
当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时候,一位大臣站出来说:
您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呀?
重耳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介子推。
重耳听说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几百位士兵向民山出发,去找介子推。
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
重耳想到了一个好方法,说:
三面放火,把他烧到我们这里,介子推会从这里出来的。
可是大火烧了好几天,一个人影也没有。
重耳命令灭火,重耳要进去亲自寻找。
当他看到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每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就要吃冷的食物。
所以这个节日就叫做“寒食节〞。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
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方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
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
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
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
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
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
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
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
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
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
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
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
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于是就在晋献公的食物里下毒,嫁祸给太子申生,并污蔑公子重耳是同谋。
重耳得到消息以后,带着介子推等贤士连夜出逃。
晋献公认为重耳不辞而别,有谋反之心,就下令追杀公子重耳,从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
有一次,重耳饿的头晕目眩,忠心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让重耳吃了充饥。
逃亡路上,很多随行的人都离开了重耳,但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悉心照顾重耳。
正重耳十分感动。
历尽千辛万苦,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君主,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进行了封赏。
不巧襄的弟弟叛乱,晋文公忙着出兵援助周襄王,竟忘了封赏介子推。
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猛然想起还没有封赏介子推的事,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派人寻找。
可是介子推早已和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
晋文公想请他出山,便下令搜山,却没有找到。
有大臣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
晋文公同意了。
一时间,绵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
大火熄灭后,大家
你或许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和清明节的来历。
但你却不一定知道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还有一个名为寒食的节日。
抑或许你会觉得寒食节是清明节中的一局部。
然而寒食节却已经独立存在了两千多年了。
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节有一个传说是发生在战国时期。
晋献公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设计谋害死了太子的申生。
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而到处流走逃亡。
逃亡中唯有介子推一直跟随左右。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假设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
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
“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思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
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人介之推〔也叫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忠心耿耿十九年,途经卫国时,重耳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思下咽,这时介之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己,夸介之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历尽艰辛,回国后继承王位,当上了晋文公。
大加封赏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人员,却把介之推忘了。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只见大门紧闭。
介之推早己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中。
晋文公觉察后,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之推说啥也不肯出来。
晋文公知道介之推是大孝子,决定举火烧山,认为他为保全母命,定会背母走出林子。
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不见介之推出来。
结果他们母子俩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介之推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发现没被烧焦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假设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用血写的书藏在袖中。
为悼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定介之推被烧死之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寒食节。
寒食节究竟是那一天,众说不一。
有的说清明节当天,有的说清明节前一天,还有的说前两天。
具体的说寒食节应在冬至后第105天,寒食节供有三天,过后才是清明,记得儿时山东省胶东地区的农村很少有叫清明节的,而多数人把清明节普遍叫“寒食节〞,寒食节三天不动烟火。
记得,寒食节前一天,母亲都要蒸下一锅馒头,煮好不同的菜,寒食节这天根本不动烟火,记得最深的是母亲用菠菜、凉粉、鲜红的海虾和在腿上长有一个小夹板的蝼蛄虾办的凉菜,吃着前一天蒸下的馒头,特别好吃,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父亲说的,在咱们胶东地区,寒食节〔清明节〕如同春节和元宵灯节一样重要,学生放假三天,农民也不下地干活,就连地主都要为长工放假三天,牲畜这三天也不下地干活,而且还得多加些好饲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开展,对于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大多数人早就没有印象了。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清明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还有一个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割肉让主子充饥,却又不求回报的故事。
原本我也不知道由这个故事,后来是在书上偶然看到。
看到后我便被他的气节所深深的震撼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介子推的行为想法有些许的愚昧。
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这和急功近利只为功利的人,对于做事前先考虑对自己影响的好坏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引人深思。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
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
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
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
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
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
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
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
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
到了元代,许多人根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
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
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局部。
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精选 寒食节 作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