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设计思潮.docx
- 文档编号:12269086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4.57KB
现代艺术设计思潮.docx
《现代艺术设计思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艺术设计思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艺术设计思潮
一、英国工艺美术运动(theArtandGraftMovement)
·界定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它以约翰·罗斯金、威廉·莫里斯为代表,否定大工业生产,倡导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反对为装饰而装饰,倡导真实自然的风格;其民主思想和现代设计改革精神,为现代设计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征和评价
特征:
1)强调手工艺技术,明确反对大机器生产;
2)反对矫揉造作、为装饰而装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倡导哥特式风格,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
3)推崇自然主义,主张艺术向自然学习,喜爱使用自然纹饰;
4)主张设计的诚实性,反对迎合世俗的哗众取宠,主张保持艺术的高雅格调。
评价:
1)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良运动,其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大工业生产带来的艺术与技术、审美与实用、设计与生产的分离,改善大工业产品粗制滥造的状况;
2)其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清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之习,对后来的鲍豪斯产生了很大影响;
3)对大工业生产的反对、对中世纪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浓厚的乌托邦倾向,使工艺美术运动不能成为领导历史潮流的主导风格。
·产生条件
1、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后艺术与技术分离:
大机器批量化生产,只讲技术、不讲艺术,追求数量和速度,忽视美观,使得工业产品普遍粗糙难看,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2)纯艺术家身处象牙塔中,与大工业生产脱离。
2、思想领域的推动
1)笛卡尔哲学:
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并提出普遍怀疑的理论(“唯理论”),促使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大胆怀疑大工业生产。
2)对古典主义的厌倦情绪:
古典主义拘泥于“三一律”导致艺术创作的僵化,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古典主义式千篇一律的大机器产品。
3)普金:
对当时社会只注重批量生产而忽略设计表示不满;倡导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
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建筑式样,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造成一种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期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
代表建筑有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3、前拉斐尔画派的影响
前拉斐尔画派是十九世纪中叶出现在英国的一个画派,主要人物有亨特、密莱、罗塞蒂等7人,他们力图复兴15世纪初拉斐尔之前的绘画,风格简明、朴素、充满寓意,不虚伪造作,不抄袭前人,得到罗斯金的支持。
4、明确的理论指导:
约翰·罗斯金
1)《建筑的七盏明灯》
a.提倡复兴富有创造精神的中世纪手工艺
b.机器生产导致人们鉴赏力的下降,心智的脆弱,人际关系的冷漠
c.机器是导致艺术毁灭的罪魁祸首
2)强调艺术设计的伦理道德标准
a.物品的艺术价值直接依赖于它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审美与道德具有一致性e.g.哥特式
b.指责伦敦水晶宫破坏了周围的环境,糟蹋了草地,有损人的心灵
3)艺术应为大多数人服务
4)晚年开始接受机器生产,认为艺术应当主动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工业化是艺术的基础
5、水晶宫的反面刺激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会馆是由著名园艺师帕惠斯顿设计,采用预制钢铁玻璃材料的“水晶宫”,被罗斯金批评为“两根烟囱支撑起的大蒸锅”
1)破坏周围的环境与草地
2)展品过分装饰、猎奇取巧e.g.法国油灯:
灯罩基座用金银材料,造型为建筑性的纪念碑
女式工作台:
宝物箱形状,承重作用的腿装饰着纤丽多变的藤蔓
·兴起和发展
1、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1)艺术家应与手工艺人合作以改良日用品使之审美化,艺术的主体应是实用艺术,艺术应为人民大众服务
*“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有用但是不美的东西”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生活中充满了美,艺术为改善人的生活服务
2)重视传统手工艺遗产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发扬光大
3)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
*滥用:
盲目、扩大化:
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人性:
爱美的天性
评价:
1)其反对资本主义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的思想,体现出浓厚的乌托邦特性
2)其艺术必须与手工艺结合的思想体现出一定的复古倒退性
悖论:
工艺设计与手工业结合→昂贵→不能为大众服务
2、威廉·莫里斯的设计实践
1)1857年,莫氏“红屋”(RedHouse)
威廉·莫里斯与菲利普·韦伯共同设计,为莫里斯结婚而建造
特点:
a.哥特式风格,有意地抛弃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建筑繁琐特性,塔楼、尖拱入口、砖瓦皆红;b.装修使用自己设计的家具、地毯、墙纸、壁挂等
2)1860年,成立莫里斯设计事务所
特点:
a.设计-生产-销售相结合
b.设计精美、工艺考究、趣味古朴、格调高雅朴素自然,反对过多装饰
3)1861年,成立MMF(马歇尔、莫里斯、福克纳)公司
产品:
家具、陶瓷、织物、玻璃制品
4)19世纪90年代,开始转向书籍的封面、装帧设计
以自然花草为母题,多采用弯曲的线条、雅致的装饰
1896年《桥沙集》:
第一次使用黑、红双色印刷“现代书籍装帧第一本”
3、在本国及他国的发展
1)英国:
1880年前后,工艺美术运动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
a.振兴手工业,使手工业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代表人物:
阿瑟、马克穆多、阿什比
b.唯美主义的设计思潮,“为艺术而艺术”代表人物:
惠斯勒、比亚兹莱(《莎乐美》)
*以追求美为最终目的,反对功利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分支
2)北美:
沃依塞·阿什比访美,将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传到美国
a.纽约艺术与手工艺行会、波士顿行会代表:
弗兰克、赖特、芝加哥学派、草原学派
b.查尔斯·穆林&亨利·穆林兄弟:
在建筑中使用木质构件,将梁柱结构功能化,还吸收中国现代家具的特点
3)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等国
反维多利亚风格、反繁琐装饰——与英国同行相同
二、新艺术运动
·界定
新艺术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大陆及美国的一次影响极大的装饰主义运动,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和发展。
·基本特征
1)接受和支持大机器生产:
认为机器是一种新的美学表达方式,借助机器生产人类可以开创全新的生活方式;
2)功能主义意识的强化:
a.功能决定形式,功能(使用价值)第一,形式(审美价值)第二,工艺设计不能等同于纯艺术b.不仅火车、机械讲求功能,家具、家电亦要强调功能;e.g.奥地利设计师维纳·沃弗斯塔林设计的木制扶手椅并没有什么装饰,仅靠直线、曲线和弧线就出了视觉效果。
3)对传统风格的叛离:
摒弃哥特式等传统风格;
4)反对对自然的低俗模仿,而要将自然形式加以提炼以发现其背后隐喻的东西;
5)突出表现曲线,线条流畅,更自由、更夸张。
e.g.法国埃菲尔铁塔
——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叛离和扬弃
·产生条件
1、美学理论的重大影响
1)象征主义:
以有限表无限,以具体表抽象,其含义多是约定俗成的。
在新艺术运动中的运用:
金托斯:
植物-向上的精神;藤蔓-温柔
a.马拉美:
与直接表现对象相反,我认为必须去暗示,对于对象的观照,以及由对象引起梦幻而产生的形象,这种观照和形象——就是诗歌。
b.劳·坡林:
象征主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c.刘若愚:
象征的意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是被选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的具体事物。
例证:
里尔克《豹》
2)唯美主义:
以超功利的对美的追求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目的。
在新艺术运动中的运用:
唯美派常使用百合、向日葵、孔雀等图案
a.王尔德:
为艺术而艺术
b.爱伦坡:
艺术纯粹是一种形式,其中无思想内容,反对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功利性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及普法战争后的经济发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的工业化生产带来能源的巨变,各种电器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工业设计的领域和范围。
2)普法战争后,欧洲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消费,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追求成为新艺术运动的催化剂。
3、艺术上的“东风西渐”
1)中国的瓷器、家具、屏风、园林对西方人产生了强大吸引力。
*瓷器:
明如镜、薄如玉,如元代青花瓷;家具:
哑漆、典雅,如明代家具;
园林:
如苏州拙政园、狮子林,北方皇家园林
2)日本浮世绘对法国设计的影响:
巴黎开办日本画展,专营东方艺术品,创办《日本美术》杂志进行理论研究,大大推进了新艺术运动的发展;法国设计师史琳·格雷设计的屏风带有浓厚的日本风格。
*浮世绘:
反映江户时代(1603-1867)德川家康幕府独揽大权时期的世风民俗,以描写民间的风俗、俳优、武士、游女、风景为主要题材。
4、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兴起和发展
1、兴起:
以法国为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黎取代罗马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中心
1)萨穆尔·宾:
“新艺术之家”“新艺术设计所”
主营家具、市内陈设,常选择植物弯曲回转的线条,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2)六人集团:
以赫克托尔·吉马德为代表
代表作:
巴黎地铁入口处的设计——采用金属铸造技术,入口顶棚、栏杆都仿植物形状,尤其是扭曲的树木枝干和缠绕的藤蔓,顶棚还仿照贝壳形。
3)南锡学派:
以埃米尔·兰勒为代表
家具设计:
曲线、动植物纹样;彩色玻璃花瓶:
花卉、昆虫图样
2、比利时
欧洲大陆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也是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
宗旨:
“人民的艺术”、“为人民大众设计”
1)《现代艺术》主编毛斯,1884年成立“20人小组”,1894年改名为“自由美学社”
2)维克多·霍塔:
其本人是一名杰出的建筑师,喜用葡萄蔓式的相互缠绕、螺旋扭曲的线条,被称作“比利时线条”(鞭线)
代表作:
霍塔公馆——在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泰西尔住宅,植物藤蔓样的纹饰曲线遍布室内墙壁、楼梯扶手、地板等处,即使是小角落,也避免使用直线和锐利的角度。
3、西班牙
历史家评价:
新艺术运动在西班牙最为极端,最引人注目
代表人物:
高迪:
学习日本、阿拉伯等异域风格;自然主义风格
代表作:
米拉公寓;
圣家族教堂——雕塑式的表现特征,塔尖有哥特式遗迹,内外布满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贴上彩色玻璃、石块,宛如神话世界。
*重装饰
4、德国
代表:
以《青年》杂志为阵营“青年风格”
分期:
1)受工艺美术运动、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影响较大,其作品充满幻想、神秘气息,有自然的哥特式特点;
2)转折:
受威尔德影响,产生了初步的现代主义风格,曲线运用受到限制,喜用直线、方格等几何形式构图。
e.g.彼得·贝伦斯:
蝴蝶、荷花→抽象几何形
——从传统设计走向现代主义的萌芽,设计转向功能主义的重大转折
5、英国
代表:
格拉斯哥“四人集团”
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求黑白等中性色彩,喜用直线、方格
影响:
承前启后,开启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三、现代主义设计思潮
·界定
现代主义设计思潮是指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期,流行于西方艺术设计界的一种彻底反传统,走向抽象、几何形式(直线、方格等)的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思潮。
·基本特征
1)全新的设计美学观:
机械化时代的设计美学
查尔斯·詹姆斯:
现代主义结合大规模自动化的现代生产技术、以大工厂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生产方式和平民化大众化的现代思想,形成了简洁明快、线条化、方格化的美学特性。
2)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两大内核
功能主义:
功能第一,形式第二,首先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要,再追求结构、外形的审美和艺术化;理性主义:
以严谨、科学、客观的分析为基础,追求质量规格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生产的高效率。
3)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
反对为少数贵族服务,坚持通过设计为大众服务,体现出一定的乌托邦倾向
·产生条件
1、西方现代哲学-美学的深刻影响
1)尼采:
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分界理性→非理性
a.上帝死了:
重估一切价值,对以前的一切抱持怀疑态度
b.权力意志:
即代表着生命的激情和无穷的能量的酒神精神,主张充分满足人的欲望,怀疑现有的规则和道德
c.超人:
酒神精神的体现
d.艺术应当摒弃理性,“艺术就是梦与醉的世界”
2)史威登堡:
神秘对应论,强调外在世界与人的心灵的相互感应关系
为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象征的手法,即用感性的形式表达某种理念,用几何形体来传达抽象精神。
外物(具体)——对应(象征)——精神(抽象)
如柯布西邪设计的朗香教堂——把它当做一个听觉器官来设计,寓指教堂乃是人与上帝之间对话的地方,如南墙东端陡然挺拔上升的趋势,又如指向上帝居住的苍天;沉重的屋顶和封闭的外墙,表示它是上帝提供的一座安全庇护所;东西的空廊向外敞开,表示对朝圣者的欢迎。
*对应论是指:
万物与人之间或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关系,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精神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同样的契合关系。
一方面,人能感受到万物的情思,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另一方面,万物也能感受到人的情思,如“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评价:
a.移情现象;b.艺术家的想象
2、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现代主义艺术:
19世纪后期萌芽,形成于20世纪初,至60年代衰落,其特征为反传统,追求几何形式。
1)立体派:
抽象、分析、拼贴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设计的乌德勒支住宅——光洁的板片、横竖线条、大片玻璃穿插,构成立方体建筑
起源:
印象主义大师塞尚:
“要用圆锥体、圆球体、圆柱体来表现自然”
*印象主义:
从西方传统艺术到现代主义艺术的过渡阶段
影响:
立体派画家:
“谁了解了塞尚,谁就了解了立体主义”
得名:
1908年,G·布洛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
沃赛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撰文:
“布洛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
肌肉抽去→抽象的骨骼
两个阶段:
a.1908-1912:
构图上体现出“分析”特征,即把描绘对象加以分解,再把分解后的各部分描绘在画布上,色彩运用近于单色调。
如《亚维农少女》
b.1913-1959:
不分解,利用不同素材的组合进行拼贴。
如毕加索《格尔尼卡》
2)未来主义:
否定过去,追求未来,自创新的主题和形式
界定:
20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的一种现代主义运动,先表现于是各种,后来设计到绘画、设计领域。
主张:
20世纪的科学、技术、生产、文化均飞速发展,速度、竞争成为主要特征,故宣称要追求未来,和过去截然分开,否定以往的一切成果,而自创新的主题和形式。
过程:
1902年,马里涅蒂在《费加罗报》发表宣言,致力于表现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
作品:
绘画-《被拴住的狗的运态》一连串腿的组合,几乎形成半圆
诗歌-“自由美学”故意违反句法规则,令人无法读通
3、社会因素
20世纪初,西方一派安定景象,妇女裙子、汽车、电灯、电报、影院都在追求简洁风格。
·兴起和发展
1、1907年,德国工业联盟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
构成:
300个艺术家、360多个企业家、多个博物馆、有关高校人员
宗旨:
进一步解决工业品的审美问题
*对罗斯金、莫里斯有所继承(动机),有所批判、发展(手工艺的手段→机器美学)
代表人物:
穆特休斯
基本主张:
1)肯定机器美学,认为大工业产品也可能是美的,产品的丑陋不是机器的错,而是人没有设计好的错;
2)认为工业设计不能模仿手工艺产品;
3)不仅仅要在工业产品上附加某种装饰,而应从整体上重新设计工业产品,不是改良,而是革命;
4)反对青年风格对曲线和植物纹饰的重用,追求线条化、方格化的新方向。
2、1919年,鲍豪斯艺术学校成立
格鲁皮乌斯合并了萨克森艺术学院和魏玛艺术装饰学校成立了鲍豪斯艺术学校,其地位极其重要,培养出大批新型的现代设计人才。
3、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
代表人物:
方形霍夫曼倡导直线、方格、火柴盒式的建筑
4、美国
戈登·邦沙夫特:
方形建筑风靡全美
路易斯·沙利文:
“如果禁绝使用一切修饰,那对我们的美学是大为有益的”
5、其他:
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等
(一)德国工业联盟
·界定:
以穆特休斯为代表,由艺术家、企业家、有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德国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组织。
它主张艺术与工业相结合,大力倡导功能主义,反对任何装饰,对现代主义设计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设计流派。
·设计思想:
1)肯定现代大工业生产,积极倡导功能主义
a.“人们一旦掌握了机器,并使它成为一种工具,就能用工具或机器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来…并不是机器本事使得产品质量低劣,而是我们缺乏能力来正常地使用它们。
”
b.一定要把机械式样作为20世纪设计运动的目标。
2)艺术与工业相结合
a.威尔德:
“美(设计美)一旦指挥机器,机器的飞舞就将创造出美(产品美)来。
”
b.设计三原则:
产品结构设计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得当、工作程序明确清楚
3)反对任何装饰
穆特休斯:
要求“完全的和纯粹的实用”,任何单纯追求风格的修饰都是错误的。
4)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
标准化:
规范化的统一的质量要求:
尺寸、规格、大小等
批量化:
大机器生产的特质:
大规模的复制
·设计实践:
贝伦斯:
a.为AEC电器公司设计的厂房,摒弃了任何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朝幕墙方向发展;b.其设计的电风扇奠定了现代电风扇的基本造型。
(二)维也纳分离派
·界定:
以约瑟夫·霍夫曼为代表,倡导功能主义,追求间接地几何外形和自然流畅的造型相结合,较少装饰,强调产品规整、光洁的美。
·设计思想:
1)反对正宗学院派,强调追求个性的创造精神:
“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2)主张艺术与大自然结合,强调功能主义与自然流畅的有机形式相结合
奥托·瓦格纳:
建筑的装饰,应为功能服务,为现代生活服务
3)应当追求一种简洁、挺拔的直线式风格
霍夫曼:
火柴盒式风格,被称为“方形霍夫曼”
·设计实践:
1)维也纳分离派总部大厦;
2)维也纳卡普拉茨车站:
较少装饰,多用直线、几何形体
(三)荷兰风格派
·界定: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由设计家、艺术家、建筑师组成的松散组织,代表人物为蒙德里安、里特维德,反对写实再现,坚持抽象原则,力图摆脱与自然的联系,仅用最基本的几何形体进行设计。
得名于1917年在荷兰莱顿创办的杂志《风格》。
·设计思想:
1)反对任何写实,倡导抽象表现e.g.里特维德《红黄蓝》全是抽象几何图形
2)主张寓美于纯粹、简朴之中
a.追求原色(红黄蓝)、中性色(黑白灰)
b.以几何和精确的方式表达人类对大自然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e.g.棋盘式设计与荷兰的地形地貌有关:
四四方方的田野、笔直的运河、规整的道路
·设计实践
杜斯伯格:
a.阿姆斯特丹大学礼堂:
方方正正
b.施罗德住宅:
预制-装配材料,水泥本色原色处理,充满现代气息
(三)俄国构成主义
·界定:
1917年前后,在俄国由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
以李西斯基、塔特林为代表,用最抽象的几何形式进行设计,作品很像工程结构图,故称“构成主义”。
构成:
一个物体如何由各个零部件组合起来
·起源:
1)塔特林1913年在巴黎拜会毕加索,当时毕加索正在研究构成对雕塑的意义,塔特林受其影响,将模板、纸片、铁丝、纺织品以立体方式拼接起来;
2)未来主义的影响:
俄国设计师接受了未来主义某些美学方面的主张,同时批判意大利未来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拥护,一些构成主义成员称自己为“立体未来主义”;
3)康定斯基、马列维奇主张抽象化,取代了“立体未来主义”,塔特林、李西斯基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抽象艺术。
·设计思想:
1)赞美工业文明和机器,提倡用工业精神改造社会生活,崇拜机械结构的构成方式,其作品类似工程结构图;
2)主张以结构为设计的出发点,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多采用三角形、圆形、圆锥体、方块、直线和原色;
3)强调设计要为无产者服务,与以前的为少数精英服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4)以抽象雕塑结构来探讨材料的性能,将产品与建筑、设计与文化联系起来。
·设计实践:
1)李西斯基《红楔子攻打白色》:
以红代表无产阶级红军,以白代表资产阶级白军,以小三角形代表千万无产者
a.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性,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服务;b.非写实的、抽象的、几何形的
2)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雄伟、高耸入云,纪念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联盟
a.歌颂无产阶级革命;b.抽象的几何形状、钢铁结构
(四)鲍豪斯(Bauhaus)
·界定:
指以鲍豪斯学院为基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流派和思潮。
以格罗皮乌斯为代表,坚持建筑必须适应现代工业社会,提出设计家、艺术家、画家要面向工艺的口号,强调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现代派观点。
·基本历程:
1)三个校址:
魏玛→德绍→柏林
2)三任校长:
格罗皮乌斯→汉内斯·迈耶→李斯·梵德罗
3)三个层次的办学模式
·设计思想:
1)主张把艺术、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新的统一设计:
实现“工业艺术化”目标,在使用价值外还要有审美价值,满足审美需要。
特点:
不是添加一点点装饰,而是注重整个产品的设计感。
2)设计产品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满足人们更好的生活”
3)设计要遵循自然的客观的法则规律进行:
德国冷静、严谨的民族性格理性主义、讲究程序
4)倡导设计的抽象化:
几何图形、方盒子化、标准化
流变:
1)格罗皮乌斯:
理想主义
a.竭力抬高工艺师的地位;
b.试图融合艺术和工艺,通过非政治的艺术方式来改变社会
2)汉内斯·迈耶:
功能主义
a.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希望能够利用泛政治化的艺术设计来改造社会制度
b.功能主义:
通过艺术设计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3)米斯·梵德罗:
实用主义
a.强调利用科学、技术来创造和谐的形式:
增设技术、自然科学课程
b.强调一种非意识形态建设
·设计实践:
1)法国戛得IBM研究中心大厦设计者:
马歇尔·布劳耶
2)鲍豪斯设计学院的住宅
3)米斯:
范斯沃斯住宅——平坦的草地、丛生的树木,两棵巨大的糖枫树,秋天来临,层林尽染,房子与自然融为一体,把暴露的钢筋涂为白色
(五)装饰主义运动
·界定:
指20世纪20、30年代兴起于法国而后迅速波及到英、美诸国的一次涵盖多种风格的特殊设计运动——它将现代主义与装饰进行有机结合,既富丽新奇又颇具现代气息,这一重要设计思潮就是装饰主义运动。
·兴起原因:
1)一战后的法国:
a.幸存的资产阶级战争的创伤很快得到医治,生产力恢复、发展→追求室内装饰的美、生活用品的奢华,注重享受优越的生活
b.一次展览:
巴黎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
作品多采用昂贵、稀有的材料如象牙、水晶、高档木材等来制作生活日用品和室内装饰品;并运用精致的手工艺技法
2)设计家:
a.吸取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精华:
几何体、抽象;
b.汲取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精华:
装饰感。
·设计美学特征:
1)追求传统装饰与现代主义设计的结合
2)追求豪华、富丽、优雅的现代感风格:
昂贵的材料、强烈的色彩、异国情调
3)为社会上层精英服务
·设计实践:
1)法国:
勒内·拉里克:
家具、日用品;保尔·波利莱特:
服装
2)美国:
凡·艾伦:
克莱斯勒大厦——入云尖顶,闪亮耀眼的金属片装饰
3)平面设计:
卡柔德尔《北方之星》;科夫招贴画《你可以相信壳牌》
赫伯特·马特《通向瑞士》——注重抽象立体、色彩艳丽
(六)美国流线型运动
·界定:
指20世纪30、40年代,以雷蒙德·罗维为代表,在美国专业工业设计师倡导下形成的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和时尚美学,体现出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完美结合,并迅速成为席卷世界的新的设计潮流。
·兴起原因:
1)一战后:
美国工业发展极为迅速,经济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艺术设计 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