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716069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8.68KB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四调考试
高二年级理科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共50分,第Ⅱ卷共40分,满分共9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将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细胞仅仅依赖于内环境,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2.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及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相同
B.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总是保持恒定不变
3.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着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弱酸与相应的强碱盐组成的缓冲物质,维持着pH的相对稳定
B.人体肝脏、肾脏的病变会直接影响到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甲亢病人因代谢过于旺盛,其产热量往往高于散热量
D.水、盐代谢的平衡使细胞生活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4.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5.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合理的一项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
B.胰岛分泌具有拮抗作用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
C.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
6.神经—体液—免疫凋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只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仅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③⑤D.①③
7.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
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微量高效,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y还可以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x可以经神经传导至胰岛并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
8.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①过程称为胞吞作用,图中①和③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图中②过程进行的是溶酶体的水解酶水解细菌,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还不能被清除,只有将内部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记忆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
D.当该菌体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抗体消灭,该物质是由⑤高尔基体合成的,其特异性由基因决定的。
9.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B.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细胞免疫过程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0.下图是某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某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与某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并将其清除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③植物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激素,无法生长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⑤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
12.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图处理,若电机匀速缓慢旋转,一星期后胚芽鞘能够发生弯曲的是()
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B.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
C.在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
D.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
1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农田里一平方米内的植物个体数
B.一个教室里所有的学生数
C.一块棉田中所有的棉铃虫总数
D.某市五万育龄妇女
1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1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以及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对应图乙中的种群数量为c
B.图甲中,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图乙中,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受到食物、天敌的影响
D.图甲中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个体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与t0时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
16.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17.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模型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18.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M、N之间为竞争关系
B.b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越大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
D.M与N将呈现S型增长
19.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
B.“S”型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
D.“S”型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
20.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实验培养下细菌的生长曲线,则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若图甲表示菜青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C.若图乙表示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乙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e点之后
2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B.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C.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2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A、E中浓度最高
⑤图中A、E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⑥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23.如下图所示,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
B.图乙代表的种群数量在t2时达到最大值
C.图丙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图甲A代表分解者,能将产生的CO2传递给E
24.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
2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
B.图中所有的成分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图示箭头也可以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D.该图可表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26.某水域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下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 )
种群
A
B
C
D
E
DDT浓度(ppm)
0.005
2.0
1.8
25.5
0.04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
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
28.某一生态系统中,物种1和物种2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两个种群为捕食关系,2是捕食者;BC段两个种群为共生关系,物种1随物种2的变化而变化
B、在喷撒农药后的BC段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其中物种1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于物种2
C、在BC段物种1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喷撒的农药对物种1的影响而不是物种2的作用。
D、根据D点对应的数值,两物种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可以计算为:
(300/2000)×100%=15%
29.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31.如果一只老虎的食物有1/2来自初级消费者,1/2来自次级消费者,假如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老虎每增加2kg的体重,约消耗植物()
A.1500kgB.1100kgC.1750kgD.1250kg
32.下列不是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是()
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平衡被打破
C.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D.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
33.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光处理
萌发率%
光处理
萌发率%
R
70
R—FR—R—FR
6
R—FR
6
R—FR—R—FR—R
76
R—FR—R
74
R—FR—R—FR—R—FR
6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
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
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
34.下述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A.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温室效应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35.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政府部门针对水土保持提出了退田
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生态学依据是()
A.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
B.森林能维持碳氧平衡,涵养水源
C.草原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D.湖泊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3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D.根据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3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能量的流动特点说明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该被捕食者的10%--20%的能量
38.右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C.若M表示各营养级的同化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转化为热能而输出
39.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80%的大熊猫种群、我国近1/5的特有种子植物均分布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还出现了200米宽、1公里长、30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带。
下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kJ/(m2·a)
B.由图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C.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5.6%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地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
41.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A.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变水稻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生物实验的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量供了材料
4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及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草原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D.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易地保护
43.在某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
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
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4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B.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
4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人工栽培和养殖B.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C.防治生态环境污染D.建立自然保护区
46.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47.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分子运输车”——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①必须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 ②载体必须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或整合到受体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③必须带有标记基因,以便进行重组后的筛选 ④必须是安全的,不会对受体细胞有害,或不能进入到除受体细胞外的其他生物细胞中去⑤大小应合适,太大则不易操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组DNA技术最基本的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DNA连接酶连接的是氢键
D.常用不同种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49.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b、c、d的描述,正确的是
A.a与d可以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
B.b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将A与T之间的氢键切开
C.c使粘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
D.b代表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代表的是DNA聚合酶
50.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能合成人胰岛素的细胞B.质粒可以具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二、简答题
51.(14分)图A为食物网示意图,图B为兔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图A 图B
(1)图A中如因某种因素导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则鹰的数量将会,原因是。
若每种生物被多种生物所食比例均等,则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克(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根据图B所示的年龄组成预测兔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后会。
兔群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定和预测的变化趋势一致吗?
。
为什么?
(3)一养鱼专业户为估计池塘有多少鱼,先捕上100条鱼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湖里,过了一段时间,待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捞了5次,记录如下:
第一次捕上9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有11条,第二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三次捕上12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12条,第四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五次捕上8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8条,则池塘里大约有________条鱼。
52.(9分)甲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一个长期有效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碳进人生物群落的方式。
图中①②④过程碳流动形式是,③过程中碳流动形式是____。
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①和②量的关系是
(2)图甲中分解者通过a__和b两种生理过程将碳放回大气中。
适度松土可以促进b过程。
(3)乙图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____,通常数量较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若人们想通过此生态系统更多地得到种群X,理论上你认为达到目的的最有效手段是____。
53.(8分)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
息类型属于。
图甲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_______。
(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b(>、<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
(4)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54.(9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芽和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mol/L、_______mol/L。
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两点浓度是,造成其浓度差异的原因是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学年 上学 第四 调研 考试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