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法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178553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93KB
江苏大学法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大学法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大学法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召集人(签字):
江苏大学研究生处
2009年12月
1.学科基本概况
本学科已有工作基础和水平(包括学科方向、学术团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科研基础条件、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优势与特色的比较等)(2000字左右)
一、学科方向:
法理学。
本学科方向的主要成员:
刘同君、魏小强、李炳烁、夏民等,其中博士3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3人。
2008年,博士毕业1人,2009年,培养副教授1人、引进博士后1人。
本学科团队在研项目:
国家规划社科一般项目
(1)省规划社科项目
(2)教育厅哲学社科项目(3);
已结题项目:
国家社科子项目
(1)、国家教育规划项目
(1)、厅市级项目
(2)。
成功举办江苏省法理学与宪法学年会一次,国家著名同行专家来校讲学若干次,主要团队成员每年参加国家及省级法理学会年会交流。
团队成员有二名是硕士生导师,其余成员系统讲授法哲学前沿问题、宪法学、法理学、司法伦理学、经济法等课程,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与丰富的教学经验。
本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法伦理学、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大学自治法治化等问题研究。
《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同构》、《守法伦理的理论逻辑》、《法伦理文化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法学视野中的大学自治》等学术专著,充分代表了本团队的研究水平,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独特。
二、学科方向:
法文化学
张先昌、朱发义、罗妤、唐华彭等,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
在学科培养期间,毕业一名博士、引进一名博士、争取培养1名博士。
目前该方向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骨干成员每年参加全国高层次学术会议。
法律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法学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之中。
本方向侧重于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尤其关注传统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传统监察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从现代法治立场来反思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等问题,并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
对民间法进行了研究,从一个侧面论证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关系也为该方向的一个研究重点。
三、学科方向:
知识产权法
胡良荣、冯涛、方晓霞、牛玉兵、尚清峰等。
团队成员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获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3人;
50岁以上1人,40岁以上2人,40岁以下2人。
学缘结构:
有取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的;
有取得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的;
还有取得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的。
团队成员学历结构合理,年龄层次适当,学缘结构良好,职称配置恰当,是一支团结向上、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
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已出版《知识产权法新论》、《劳动合同法研究》、《知识产权法》等专著、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已在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研究、商标法律制度专题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已在各类刊物发表知识产权研究论文50余篇。
已主持参加省部级课题4项,市厅级课题10项,其中教改课题2项。
每年派员参加国内学术交流3-4次。
四、学科方向:
社会保障
石宏伟、金丽馥、周德军、杜乐其等。
其中,教授2人、博士2人、讲师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
目前,该方向承担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4项。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
该方向已经围绕社会保障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优势与特色的比较:
该方向不仅有理论研究,更看重社会保障的实践研究,对失地农民、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研究使该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五、学科方向:
刑法学
周国强、马荣春、姜涛、王春林等,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与在读博士各1人。
刑法学科虽然现有规模较小,但其具有很大潜质。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形成合理梯队。
4位教师在刑法基础理论、刑罚制度、刑事政策、犯罪学等领域潜心研究,出版《社区矫正制度研究》、《罪刑关系新论》、《刑法制度的变革》专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5项。
本学科教师每年参加国内学术交流3-4次,有一位青年教师赴台湾东吴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从整体上看,刑法学科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发展势头强劲的队伍,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学科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
(1000字左右)
一、建设目标:
法学学科建设应在充分认识与把握学科性质、特点的前提下,结合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学科建设的现状,正确处理好二级学科与法学整体学科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方向与二级学科建设的关系,着力在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基础建设、学术交流和管理水平方面加强建设。
根据国家第十一批学位点建设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认真做好二级点的申报与各项准备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按照一级学科的基本要求,认真梳理与整合学科资源,力争实现学位点零的突破。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一级学科一般覆盖3—5个二级学科的特点与要求,并结合法学院现有师资力量的实际状况,拟分五个二级学科方向进行建设,亦即:
法理学、法文化学、知识产权法、社会保障法、刑法学。
法理学与法文化学的研究视为二级学科的学科群建设,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必要时,学术研究方向可以交叉融合,进一步形成特色研究方向。
法理学与法文化学的有机整合作为院级重点学科(法理学)加以建设。
法理学学科建设方面,应根据现有的国家、省级课题的研究设计路径,认真研究与凝炼学术研究方向,力争发表几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力度,培养教授1人,引进名校博士(副教授以上职称)1-2名。
法文化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应侧重于团队的规模与内涵建设,同时,根据现有的二个学术研究方向,在确保论文质量的基础上,强化论文的数量,在学科建设期内,培养博士1名,引进博士1名。
知识产权法学科建设方面,在梳理学术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以上课题,充分挖掘现有团队成员的学术潜力,整合与优化校内学术资源,夯实研究基础,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在社会保障学科建设方面,学术带头人应重点培养与指导团队的其他成员,在学科建设周期内,紧紧围绕本学术研究方向,加强学科基础研究,确保研究的系列成果符合二级学科的申报要求。
刑法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在认真梳理现有学术成果及学学术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学科队伍,坚持刑事一体化研究的思路,在建设周期内,引进1-2名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努力把本学科建设成为法学院的院级重点学科。
3-1.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
(包括主要研究方向的预期进展,特色与优势,以及相应的措施等,2000字左右)
在建设周期内,各个学科研究方向的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
一、法理学研究方向
1、本团队主要围绕二个学术方向进行研究:
(1)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2)法学视野中的大学自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比较研究。
2、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1)基层权利的现状与展望。
本方面问题的研究由刘同君教授牵头完成;
(2)村民自治的困境与完善、基层司法功能的实证分析。
本方面问题的研究由李炳烁博士牵头完成;
(3)基层纠纷的多元化解决问题。
本方面问题的研究由魏小强老师牵头完成。
这三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由刘同君教授总负责,研究的重点与特色必须凸显农民的权益保护与法定权利的实现,在研究过程中必须突出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研究经费由国家课题经费作为重要支撑。
3、法学视野中的大学自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比较研究,主要研究二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自治的法治内涵;
(2)大学自治的运行机制。
这二个方面问题的研究由夏民副教授负责完成,学科建设经费作为重要支撑。
4、研究预期:
2010年上半年,做好资料搜集与调研论证工作;
2010年下半年至上2011年上半年,完成与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CSSCI论文10-15篇;
2011年下半年,完成专著1-2部,并接受验收。
二、法文化学研究方向
2010年发表论文2篇。
获批法学硕士点成为其中的1个方向。
2011年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著1部。
三、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
力争出版知识产权研究的专著2部,发表论文10篇(其中在CSSCI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2010年发表2篇)
四、社会保障方向
1、预期进展:
2010年发表论文4篇,完成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各1项。
获批法学硕士点,成为其中的1个方向。
2011年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部级课题1项。
2、特色与优势:
对社会保障的实践应用研究是本方向的特色。
优势体现在:
已经围绕该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
为本方向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刑法学方向
在未来2年中,本学科致力于在刑事一体化思路的整合下对中国刑事法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选择刑法基础理论、刑罚制度改革、刑事政策实施机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1、刑法基础理论研究。
刑法学是一门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在理论上值得深入研究,而且对于其立法与司法也同样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在刑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以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刑法哲学、犯罪构成体系的研究为主攻目标。
2、刑罚制度改革和社区矫正研究。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偏重于对犯罪行为的研究,而对以罪犯处遇为核心的刑事执行理论与制度的研究尚是相对薄弱的领域。
刑事法学界近年来“竭力倡导与建构以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关注刑罚运行的终极效应以及作为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一的罪犯的处遇问题应当成为刑法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社区矫正在我国的试点及其推进,为刑罚制度改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契机和现实动力。
3、刑事政策及其实施机制研究。
在推行刑事法治的过程中,刑事政策的重要性已成全球共识。
近年来,刑事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被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践所关注。
但理性审视当下国内刑事政策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政策制定与解释、政策与刑法的关系等角度展开的,因缺乏从刑事政策实施机制这一视角进行系统研究而显得矛盾重重,这一现状又反过来阻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绩效的发挥。
因此,实施机制研究对我国刑事政策学界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迫切的问题领域。
3-2.学科队伍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
(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建设的目标、措施等,1000字左右)
一、法理学:
学科团队建设的目标:
在建设期内发表cssci论文10-15篇;
完成专著1-2部。
措施:
对在c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给予资助(必要时现有省国家级课题经费作为支撑)。
二、法文化学:
在建设期内发表cssci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力争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
对在c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给予资助。
三、知识产权法:
在建设期内发表cssci论文5篇,出版专著2部,力争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
力争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
鼓励、帮助有条件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邀请国内外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意识和学术能力。
四、社会保障:
在建设期内发表cssci论文8篇,力争获批国家、省部级课题各1项,培养硕士1名、博士1名。
五、刑法学:
在建设期内发表cssci论文10篇,出版专著1部,力争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1项。
使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大学 法学 重点 学科建设 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