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83526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0
- 大小:83.45KB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6条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
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内涵,建设现代化的“幸福威海”。
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开展海洋经济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以环境优势和科研实力为基础,发展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威海经济,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富裕威海”。
以威海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休闲度假城市,构建“魅力威海”。
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人居威海”。
第2.1.2条发展策略
1、经济发展策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升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不断提高威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依托环境、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0000元;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1%,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4%以下。
2、社会发展策略
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稳步落实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以“数字威海”为载体的智慧城市,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城市的水平。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3、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引导型和控制型两类指标,详见附表2-1。
第二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2.2.1条城市性质
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海洋产业和旅游度假业为主的生态化宜居城市。
第2.2.2条城市职能
1、中韩经济区的桥头堡。
2、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地。
3、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组成部分。
4、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
5、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和服务业中心城市。
6、人居环境品质突出的生态城市。
第三节城市规模
第2.3.1条人口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的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
第2.3.2条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8.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8.4平方米。
第2.3.3条城市开发边界
划定规划期内城市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399.2平方公里(见图集10),其他区县、外围独立组团、各乡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节区域协调战略
第3.1.1条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1、全面对接青岛
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全面对接青岛。
首先,强调优势互补的产业对接,调整威海自身产业结构,与青岛形成差异化发展;
其次,坚持交通先导原则,加强与青岛的交通对接;
第三,加强威海港与青岛港之间的协作。
2、加强与烟台的空间联系
新增西向的高速公路通道,与烟台规划大外环衔接。
增加从成山向西经温泉镇联系牟平和烟台大外环的高速公路;
增加从荣成向西联系烟台、青岛的高速公路;
结合现有的威烟高速,形成联系威海与烟台的三条东西向高速通道。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预留未来威海和烟台两个城市轨道交通对接的走廊,为未来两市轨道一体化衔接奠定基础。
加强文登与牟平、烟台市区的联系,新建快速路,与两条烟-威高速通道相接,提升区域交通集散能力。
第五节市域空间管制
第3.2.1条空间管制要素
1、自然保护区
市域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包括8处,分别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米山水库自然保护区、母猪河河口自然保护区、大乳山自然保护区、朝阳港自然保护区、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伟德山自然保护区、桑沟湾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
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完善标桩立界,实行三级(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
对自然保护区内现有的植被、湿地和水质进行严格保护;
保持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
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行为。
2、风景名胜区
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包括6处,分别为刘公岛风景名胜区、成山头风景名胜区、圣经山风景名胜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赤山风景名胜区、圣水观风景名胜区。
(详见附表3-1)
规划要求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要求,加强对市域内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做好城乡规划与风景名胜区的协调衔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机制,严控风景名胜区的利用范围和强度,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3、森林公园
市域范围内的森林公园包括9处,分别为双岛森林公园、仙姑顶森林公园、刘公岛森林公园、岠嵎山森林公园、正棋山森林公园、伟德山森林公园、天福山森林公园、石岛山森林公园、槎山森林公园。
应依据《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森林公园的保护。
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林地建设,在有条件的林地设立新的森林公园。
4、山体及公益林
包括市域范围内主要的公益林及重要山体。
规划要求依据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林地及山体的用途管制,实现林地总量适度增加、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林地及山体保护利用结构逐步优化。
5、河流湖泊
河流湖泊分为建设控制区和外围缓冲区,其中建设控制区为河湖管理范围以内区域,外围缓冲区为河湖管理范围以外50-200米区域。
建设控制区内控制城镇建设活动,要严格河湖管理与保护,不得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减少水域面积;
强化绿带建设;
外围缓冲区内禁止影响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利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禁止污染型工业布局。
6、地表水源地保护区
市域范围内的地表水源地保护区共11处,分别为米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崮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冶口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所前泊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坤龙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后龙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逍遥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湾头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八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龙角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台依水库水源地保护区。
规划要求依据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市域内地表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
严禁布置污染型工业,控制城镇建设及其它无关的人类活动。
7、基本农田
即《威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规划要求依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8、核电站限制发展区及高压走廊
包括石岛核电站的限制发展区,以及核电站500kv高压走廊。
根据核电站的安全管理规定,以核反应堆为中心,在核电站外围设立限制发展区。
严格保护防护绿地及高压走廊,保护范围内严格禁止无关的建设活动。
9、海洋保护区
包括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三类。
主要分布在市域近海区域。
规划要求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的管理要求,对市域范围内的各类海洋保护区进行保护。
10、滩涂与沙滩
包括内陆及沿海的滩涂和沙滩,主要分布在市域海岸带以及内陆大型水面的周边。
规划要求加强湿地滩涂资源保护,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维持湿地生态过程;
合理引导滨海的填海活动、产业布局和建设行为,加强生态修复。
11、机场净空控制区
即威海机场的净空控制区。
根据机场净空控制区的管理要求,严格控制建设行为,保障航空安全。
12、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包括市域范围内的49处国家级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8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见附表3-3)。
按照文物保护和紫线管控的具体要求,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严格保护(见图集7)。
第3.2.2条基本生态控制线
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林地及公益林、地表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见图集32)。
市域基本生态控制线总面积为4854.22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83.73%。
其中禁止开发区3460.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9.69%;
限制开发区面积1396.70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24.04%。
第3.2.3条三区划定
规划区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范围,并加强对三区的空间管制和建设引导。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深化落实基本生态控制线及其管控措施,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
1、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域、规划建成区范围外的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山体、公益林、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海滨湿地、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和森林公园等。
禁止建设区内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水源保护、灾害保护、风景名胜区管理、文物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湿地保护等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对河流水库、地质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单位、饮用水源、大型基础设施等的管理措施和保护要求。
2、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一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景区、威海机场净空控制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沙滩、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
限制建设区内落实国家和地方对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一般农田、机场净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海滨沙滩等的管理措施;
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指在城乡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内、城镇建设应依照城乡规划进行的地区。
适宜建设区内严格执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第六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第3.3.1条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威海市域总人口为38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0%。
第3.3.1条市域城镇体系
1、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
一个市域中心城市、五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三条发展轴(见图集29)。
一个市域中心城市:
威海中心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中心城市。
五个市域副中心城市:
文登城区、荣成城区、乳山城区、石岛管理区和南海新区为市域的五个副中心城市。
三条发展轴:
指三条产业与城市发展轴,即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乳山城区发展轴、中心城区—荣成城区—石岛管理区发展轴、文登城区—荣成城区发展轴,构成“A”字型空间结构。
规划加强威海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与荣成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用地、交通、生态及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协作,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构建组合城市的空间框架。
(1)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乳山城区发展轴:
依托青威公路和桃威铁路,沟通市域内中心城区—文登城区—乳山城区一线内陆地区,强化威海与烟台、青岛两地的经济联系。
(2)中心城区—荣成城区—石岛管理区发展轴:
依托201、301省道和威石公路,强化市域内中心城区—荣成城区—石岛管理区一带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3)文登城区—荣成城区发展轴:
依托国道309、省道304和威海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
2、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威海市域形成4级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即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见附表3-2)。
(1)市域中心城市(>100万人):
1个,为威海中心城区,规划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
(2)市域副中心城市(10—35万人):
5个,分别为文登城区、荣成城区、乳山城区、石岛管理区、南海新区。
(3)重点镇(1—5万人):
13个,张村镇、俚岛镇、成山镇、崮山镇、乳山口镇、海阳所镇、白沙滩镇、宋村镇、葛家镇、苘山镇、初村镇、虎山镇、温泉镇。
(4)一般镇(<1万人):
共34个。
规划将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农贸流通型4种职能类型(见附表3-3),其中:
(1)综合型城镇6个,分别为威海中心城区、文登城区、荣成城区、乳山城区、石岛管理区、南海新区。
(2)工业主导型城镇25个。
(3)旅游开发型城镇8个。
(4)农贸流通型城镇14个。
3、重点城镇发展
(1)文登城区发展指引
发展定位:
市域中部副中心城市,威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发展机械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城市规模:
2020年文登城区城市人口为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1平方公里。
(2)荣成城区发展指引
市域东部中心城市,重要的对韩经济联系门户,以发展食品加工、橡胶制品业、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海滨城市。
2020年荣成城区城市人口为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1.5平方公里。
(3)乳山城区发展指引
市域西南部中心城市,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2020年乳山城区城市人口为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8平方公里。
(4)石岛管理区发展指引
市域南部副中心城市,以发展渔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港口城镇。
2020年石岛管理区城市人口为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3.4平方公里。
(5)南海新区发展指引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区;
以临港产业为重点的大型产业项目聚集区;
集中集约用海示范区。
2020年南海新区城市人口为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9平方公里。
第3.3.3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1、中小学布局规划
规划要求城镇小学均衡布局,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
农村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
规划要求平川地区1.5-2万人口的镇设一所初中,2万人以上的镇可设置2所初中;
人口不足1万的镇,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安排到邻近镇初中就读;
普通高中依托城镇进行布局,适度扩大教学规模;
各县(市)建设1-2所高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
2、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规划要求完善威海市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市)、镇、乡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
规划要求威海市域每个镇建设一所卫生院;
依托重点镇建设中心卫生院;
规划要求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处农村卫生所;
规划威海中心城区及各县(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
其中,3-5万人设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人设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3、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威海市域形成市、县(市)、镇(街道、社区)、村(居委会)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市级层面,规划要求配置高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文体活动场所;
县(市)级层面,改造、完善、新建县(市)综合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宫,配建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各1处;
镇(街道、社区)级层面,规划要求每个镇或街道社区建设1处综合文化设施和1处综合体育设施;
村(居委会)级层面,规划要求每个村庄或居委会建设1处综合文化设施。
4、公共安全设施规划
重视公共安全布局,以《派出所建设标准》(建标[2007]165号)为依据,将派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项目纳入当地城市或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新建派出所先规划后建设,对新建大型居住区,应当在规划中按3000户或10000人标准同步规划建设一个社区警务室。
第七节市域综合交通
第3.4.1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
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低碳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东北亚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发展策略
加强机场、港口等设施与烟台及青岛的分工合作,进一步提升面向韩日的联系功能;
完善对外铁路和公路运输通道,快速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
优化市域交通网络与枢纽布局,引导城镇和产业布局调整。
第3.4.2条区域客货运枢纽
1、综合客运枢纽
规划威海站、威海北站、威海机场(与文登东站)、威海港客运站、荣成站等5个一级综合客运枢纽,是威海市域对外客运联系的主要节点,重点加强公路、城市客运与铁路、港口、机场一体化衔接。
规划乳山汽车站、乳山站、文登汽车站、文登站、南海新区汽车站、石岛汽车站、草庙子汽车站、泊于汽车站等8个二级综合客运枢纽,重点加强城市客运与公路、铁路一体化衔接。
2、综合货运枢纽
规划威海湾港区、南海新港区、石岛港区、威海机场、威海国际物流园区等5个一级综合货运枢纽,是威海市域对外货运联系的主要节点,重点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式联运功能。
规划乳山口港区、龙眼湾港区、威海南站、文登站、乳山站、威海北物流中心、乳山物流中心、荣成物流中心等8个二级货运枢纽,主要服务于各片区对外货运联系,重点加强公路与铁路、港口的衔接。
第3.4.3条公路
1、高速公路
规划形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主要承担市域对外及内部城镇间中长距离快速客运联系功能。
“两横”为威烟、荣文-文莱高速公路;
“三纵”为烟海、烟文、威青高速公路。
2、干线公路
规划形成“一环六横十纵”干线公路网络。
“一环”主要由S704组成,承担沿海城镇间联系及沿海旅游交通组织功能;
“六横”分别为S302、S201(烟台-温泉)-S301(温泉-成山)、S303、S304-S804、G309、S202(海阳-泽头)-S305,承担市域城镇东西向、向西至烟台方向交通联系功能;
“十纵”分别为S301(泊于-石岛)、S201(威海湾港区-石岛)、疏港路(威海湾港区-南海新港区)、福州路-圣海路、S204、龙海路(文登-南海新区)、S205-金海路、S206、S207、S208,承担市域城镇南北向、向北至烟台方向的联系功能。
加强既有公路升级改造,减少农村公路安全隐患。
3、公路场站
规划“四主七副”公路客运站,“四主”为威海汽车站、威海汽车北站、威海港汽车站、威海机场汽车站,“七副”为草庙子汽车站、泊于汽车站、荣成汽车站、文登汽车站、乳山汽车站、南海新区汽车站、石岛汽车站。
规划“二主七副”公路物流中心,“二主”为威海港集装箱中转站、威海国际物流园;
“七副”为威海北物流中心、威海南物流中心、南海新区物流中心、石岛物流中心、荣成物流中心、文登物流中心、乳山物流中心。
第3.4.4条铁路
1、城际铁路
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在威海市域范围内设威海北、威海、文登东、荣成等4个站点,主要承担威海市至山东半岛城际客流联系,并兼顾对外中长距离客运联系。
在荣成站规划建设动车存车场,具备始发终到条件。
2、普通铁路
包括桃威铁路与疏港铁路。
加快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主要承担市域对外货运功能,兼顾普通客运功能;
市域设威海、文登、乳山等3个客运站,设诸往、乳山、下初、铺集、文登、草庙子、威海南等7个货运站。
疏港铁路包括威海湾港区疏港铁路、石岛港区疏港铁路、南海新港区疏港铁路。
第3.4.5条民用航空
1、机场性质
军民合用机场,全国重要的支线机场,山东省面向日韩的主要国际机场之一。
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D。
2、机场规模
2020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6万吨。
3、发展重点
推进威海机场二期改造工程,完善配套集疏运设施;
完善机场航线结构,大力发展旅游航线、日韩等东北亚航线及至北京、上海中转航线;
预留空港远景发展用地及机场净空控制区。
第3.4.6条港口
1、港口性质
全国沿海25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山东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海峡客滚运输和中韩海陆联运的重要口岸,环渤海地区的集装箱喂给港。
2、港口规模
2020年货物吞吐量75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0万TEU;
旅客吞吐量180万人次。
3、港口布局
整合现状港口资源,形成威海湾港区、石岛港区、南海新港区3个主要港区,龙眼湾港区、乳山口港区2个一般港区格局。
威海湾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滚装及旅客运输功能;
石岛港区重点发展现代渔业商贸运输功能;
南海新港区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和综合物流功能。
龙眼湾港区与乳山口港区主要发展散货运输功能,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第八节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
第3.5.1条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维持海岸带的生态过程。
2、集约用地,集中布局赖水产业,非赖水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
3、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展旅游活动。
第3.5.2条海岸带保护规划
规划划定海岸带基本生态控制区,包括:
(1)海岸带建设退缩线向海一侧的区域。
(2)潮间带、重要河口、澙湖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敏感区。
(3)重要海岸带旅游及景观资源保护区。
(4)海岸带范围内沿主要河流两侧100-200米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域应设置河滨生态缓冲区。
海岸带敏感资源包括:
海滩、沙丘、礁石、湿地、河口、沿海防护林、山地、丘陵、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海岸线。
规划要求针对各类海岸带敏感资源,尽快根据《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出台相关政策,科学利用和保护好市域滨海岸线。
本次规划在威海市域海岸带中共划定16个重点管制区,并对其实施管制(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威海市 城市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