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学科校本研修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97886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56KB
如何开展学科校本研修Word格式.docx
《如何开展学科校本研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展学科校本研修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学科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
自我反思(实践反思)。
即学科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
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组:
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3、教育专家:
专业引领(专业提升)。
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但是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校本研修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六)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
1、自主研修。
自主研修即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
自主研修的质量主要取决与教师自身对学习的期望值的高低。
自主研修的方法主要有读书、撰写反思等。
这里的读书不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更要阅读自己专业之外的“闲书”,它可以含盖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科学等等,只有通过我们大量的阅读,不断吸收前人优秀的知识沉淀,充分领悟知识结构的脉络与延伸,才能做到自己教学的厚积薄发,才能走出一生只是教书匠的桎梏,另外,撰写反思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整理教学的得失,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达到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
2、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的一种集中学习的一种形式。
它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重要手段。
学校要把自己的教师队伍打造成什么样,集中研修活动将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这期间研修的主要内容将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校外专家的专业讲座和引领活动,学校特色教育的培训和强化等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校组织的集中研修,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是教师自主研修的辅助,是团队研修的提高。
3、团队研修。
团队研修是指以同学科为单位或专题小组定期开展的研修活动。
它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团队研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这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成败。
团队研修具有同伴互助的资源优势,具有问题课堂化的特点,具有研修交流共成长的特长。
团队成员的构成一般为同学科教师组成,或由其他学科参与的半开放形式。
组成时间原则上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要定期进行团队之间的交流和互换,以保证团队知识结构,成员构成,关注论点的新颖和质量。
它们研修的主要内容一般为教师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难题,团队教师要围绕研修主题开展问题的定向研修,使每位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授课水平得到提升,达到在研修中成长的最终目的。
目前团队研修值得借鉴主要活动方式是以团队的研修主题作为观课时的关注点,议课时围绕着研修主题以及课堂中学生学习状况为依据,以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对授课教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探讨,最终达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每位参与者自身素质的目的。
4、区域研修。
区域研修是指以中心学校为中心,定期开展校际之间的研修交流活动,甚至是以区市为中心,进行大型研修交流活动。
它是对学校集中研修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这类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优秀研修团队活动展示,各级优质课交流研讨活动,研修成果经验交流活动等等。
5、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开展的交流、学习、论坛等研修活动,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渐被人寄予厚望的一种研修形式。
也是未来教师开展研修活动的发展方向。
这种研修活动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那跨越时间和地域的独特优势,把能够上网交流的教师、专家、家长甚至教育管理者”一网打尽”,以快捷的速度,海量的信息,把参与研修的教师迅速地集中起来,达到资源共享、沟通无限、共同研修的目的。
(七)校本研修的四种载体
1、以即时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是造就经验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
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课堂即时案例、教学随笔等内容的撰写,能有效促使教师自觉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不断增加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
2、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
实践性智慧是缄默的。
它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讲授获得,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课例为支撑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研修活动中的课例可以由常态课、教研课、精品课等不同层次组成。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要想有实效,都要围绕选定主题、实践主题、反思主题、完善主题的循环往复的基本过程。
3、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性研究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历其中,感同身受。
围绕一个专题在进行研讨时,一定要让每位教师在提前准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把被动的听转变成主动的说,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自修、倾听、内化、表述的过程,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发展潜力。
从而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
4、以问题为先导的课题行动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
“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本学期以引领校本研修为切入点的集体预约调研,选择的就是基于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
通过研修主体前期动起来,形成校级校本研修的初步结果,我们再参与其中,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引领,提高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效。
(八)校本研修的三种转变趋势
1、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研修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研修。
2、由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研修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研修。
3、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修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修模式。
二、了解基本步骤
三段七步式---在《沙河口教育》第2012年第4期,总期第74期第16页。
三段七步式是个范例,可以有所改变和突破,怎样能提高实效就怎样做。
(一)准备阶段
第一步寻找问题,确立学校主题(或教研组专题)
一般情况下,专题是基于学校的校本研修主题而产生的子课题。
1.收集问题
在教师和学生间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主题更科学,校本研修更有针对性。
2.分析问题
结合学情,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或重要问题。
3.确立主题
教研组开展研讨,讨论,分析、归纳问题,并确立主题(专题)。
第二步个体研习
1.个体学习
为了使校本研修做的更加有效,教研组(备课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集备、教研等时间组织组内的教师学习相关材料,使教师研修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2.独立思考
在教师个体学习的基础上,教研组(备课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方法。
第三步同伴互助
结合一个具体教学课例,教研组形成集体教学设计。
1.结合校本研修主题,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某节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节研讨课。
2.以这节课为载体,通过课题引领,确立主讲人;
组内研讨,每位教师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达成共识,形成集体教学设计。
3.研讨过程设有专门的记录教师,负责归纳、整理,形成电子文档。
4.研讨活动全程录像,作为过程性资料。
(二)实施阶段
第四步第一次试讲
1.按研讨形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试讲,由教研组长负责,组内教师参加。
学校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联合体组长参加听课。
2.认真听课、做好记录,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思考可取之处和要改进的意见。
第五步第二次设计
通过第一次试讲,教研组深入研讨,修改教学设计。
1.先由做课教师谈本节课体会、感受与困惑。
2.其他听课教师逐一发言,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意见或建议。
3.寻求理论支持、专家引领。
4.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5.落实改进意见,达成共识,形成新教学设计。
第六步第二次试讲
再实践、再研讨、再认识……。
(三)总结阶段
第七步集体反思,达成共识(保留争议)
对研修过程的体会、感受、认识等进行总结和反思。
1.参与活动的教师,要结合个人的实际,针对研修主题、研修专题,努力写出真实、生动、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形成校本研修案例集。
可以记录教学现场的点滴体会,也可以是对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教学细节的探讨,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实录。
2.完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探索校本研修模式,形成若干典型模式。
基于各校校本研修主题,结合区教学模式“积极情感+成功体验=高效学习”,探索适合本校教学环境的校本研修模式,最终形成就有学校特色的经典模式。
3.统计、整理、分析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作进一步科学处理分析。
用数据说话,用量来衡量,从量变到质变。
要保留研修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学会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有效方法。
在研修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内容都由专职老师负责整理,分类汇总,为进一步的科学分析提供必要的保障。
4.总结经验,开展区域校本研修观摩、交流活动,实现区域互补、优势推广,促进校本研修区域均衡发展。
三、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研修前
一)主题或专题的制定
1、主题或专题源自教学领导或教研组的随机确定,缺乏基于实际情况的调研和推敲。
2、主题或专题定义过大,不易于操作。
确定主题或专题前要进行分解,越小越实越好操作。
(语文:
“教会方法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改为“教会阅读方法,强化课堂提问设计,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数学: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要有支点,从年段、环节-目标、课型进行界定)
3、主题或专题要有延展性,能以点穿成线。
由大到小的进行剖析,有小到大的进行解决。
二)人员分工,各司其职
制定专题后要确定研修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研修小组负责人、课例执行人员、研讨记录员、摄影摄像人员、材料收集整理人员等。
(二)研修中
1、研修主体角色意识不强。
在我们参加集体调研研修时,大家因为感觉教研员好不容易来一次,让教研员多讲讲,不知道校本研修,大家才是研修的主体。
2、研修过程流于形式。
教研组长组织,上课教师说说课,领着大家学学理论材料,然后以表扬为主的每人对课说说意见,评评课。
然后请教研员评课。
没有围绕研修问题或是教学困惑进行研讨的意识,说明老师不知道怎样开展研修。
3、研修之后没有结果。
依照上述的流程下来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一拍两散。
三)研修后(要做到以下三点)
1、梳理本次研修过程。
参加研修后,要趁热打铁,每位参加者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重新回顾、梳理研修过程。
作课教师要有课例的改进设计和执教反思。
改进的设计可以共享,反思是自我的沉淀,这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养分。
参加的教师要撰写自己的体会、感悟,并将此落实到日后的课堂教学中。
组织者要汇总本次研修的所有过程材料,文档(研修记录,多次教学设计、反思、感受)、影像资料(照片、录课、录研修过程)。
2、形成本次研修结果。
之所以要进行研修,是因为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问题。
无论研修后是解决了部分问题还是解决了问题,应该有相应的解决措施的保留,没有研究结果的研修是无意义的。
而聚少成多的结果或是方法、措施将会形成学校的有效教学资源,不断的滚动发展。
3、明确下次研修内容。
一次结束必然是下一次的开始。
教学研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是研修专题的继续深入研究,还是在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还是解决了前一专题,需要研讨新的专题等等。
都需要结合三段七步进行新的轮回。
坚持就是胜利,传承才是文化。
景敏主任的点评:
研究问题要从研究问题的内涵入手,这样才能理清思路,找准特征,然后将问题不断细化到最后具有可操作性。
明确问题要从宏观到微观,分解清楚后,才能有具体的抓手,老师才知道要干什么,才能有效开展下一步的研修。
在过程中教师对问题认识的清晰性会不断提高。
研修时要围绕问题进行研讨,要有碰撞、质疑的环节,参加研修的所有人员相互之间要有交流,这是研修的基本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开展 学科 校本 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