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33757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38KB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文档格式.docx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在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因为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色彩好,使得许多人抛弃了取景器喜欢上了液晶屏。
因为现在的摄像机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取景在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可是到了白天的室外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
解决方法是:
右手持机,左手掌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来的光线,这样看起来就会好多了。
2、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图像稳定功能。
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
但是这种抑制作用是有限度的,并非万能。
轻微的抖动还能奏效,幅度稍微大一点,他就无能为力了。
而且对色彩平淡、亮度暗弱的主体或主体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画面稳定效果并不明显。
如果是以电子式补偿,还会牺牲一些画质。
如果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应解除此功能。
(2)、运用广角镜头。
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
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
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
(3)、避免单手持机边走边拍。
拍摄时应尽量避免边走边拍,除非实在需要。
采用这种方式拍摄的效果大多数都不好。
四、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手动功能使用进行说明。
1.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在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
2.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的时候。
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就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
五、摄像机对焦技术
在动态物体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
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
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1、摄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
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
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
而采用摄远位置(T),对焦较为困难。
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
目前所有的摄像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稍高级一点的也加上了手动聚焦功能(如前所述)。
在自动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除非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像师,否则还是先依靠摄像机自动系统为好。
但是,我们知道自动聚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各种方式的自动聚焦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
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
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
这种情况下,被拍摄体移动或进行移摄、摇摄时,不会出现焦点不实现象;
而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被摄体的照度。
2、自动聚焦的问题
摄像机的自动焦点装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为调焦基准的。
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的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
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因此在这些场合最好还是使用手动聚焦比较保险。
3、在以下情况自动聚焦困难时,需要使用手动聚焦:
(1).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
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2).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
摄像镜头是有一定景深的,对于超出其景深范围的被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3).拍摄一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
这是因为会聚焦于玻璃.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
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
(4).拍摄在栏栅、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
(5).拍摄一个在暗环境中的物体。
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大大下降,摄像机不能正确聚焦。
(6).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目标物。
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目标会模糊不清。
(7).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对焦较难。
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可能与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
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波动于失焦和准焦两种状态。
(8).在移动物体后面的目标物。
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被拍摄目标而进行聚焦。
(9).拍摄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目标物。
由于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10).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11).如果你的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
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也会困难。
六、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
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1、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①、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
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②、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③、在拍摄前保持摄像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④、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
要保证摄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
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
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
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
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⑤、构图时还要注意:
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
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九宫格:
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划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这就是九宫格。
2、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前面要留下的“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
“多余空间”,应该将“多余空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
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
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
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
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
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
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
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
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
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七、拍摄角度技巧
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
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
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
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
①、水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主角的高度跟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摄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
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②由下往上拍摄
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
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
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
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
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
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
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的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
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
③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
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
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
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
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性。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看起来也会比实际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
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④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
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
如:
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
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
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
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八、摄影机摇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
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机的角度去拍摄。
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
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在你所拍摄的故事片段的开始,就像一段开场白,以它来介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①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
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落而同步下移。
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
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构图有难度。
因此一定要多练习。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
高纵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
站在一座高楼大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②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标。
5.含有双写字母的词,将双写改为单写,在词尾加t。
keep—kept,sleep—slept,feel—felt,smell—smelt左右摇摄的方法是:
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
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
will将would×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
,如超过90°
,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
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tear撕裂toretorn③运镜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
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
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
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
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花。
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④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
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时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shoot射击shotshot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
落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九、移动拍摄
除了推拉、摇摄,摄像中还经常使用“移摄”的拍摄方法,就是一边录像,一边把摄像机向前后或左右移动。
移摄与推拉、摇摄不同,后两者是拍摄者的位置不变,变化的只是摄像机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变化的可能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摄者的位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运用移动拍摄方法增加剧情的感染力
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有着单靠推拉、摇摄不可比拟的视觉效果,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dream做梦dreamed/dreamtdreamed/dreamt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表现。
但拍摄同一个目标,运用的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会不同。
在介绍较大的场景时,摇摄有他自己的优点:
可以在几秒内从水平线的这一头扫摄到另一头,但大部分画面都在相当距离外,细微部分无法拍出来。
如果采用移摄法,就可以靠近所要拍摄的目标;
就可以在同一片段中显示出不同角度的几个画面;
就可以拍出摇摄无法拍出的细微处。
而对静止目标的拍摄,例如要拍一组表现走近一座大楼的情景时,使用移摄法向前移动拍摄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会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
虽然变焦镜头和这种移摄法有点相似,但要是换个方法:
利用变焦镜头来拍这个片段,拍出的画面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
利用变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权宜做法,因为这无法产生移摄像机前进或后退相同的感觉。
1、使用辅助设备
fly飞flewflown移动拍摄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防止摄像机的晃动。
在拍摄移动物体时,最好能有某种带轮子的支撑物,最专业的做法是使用摄影台车,就是拍摄移摄镜头时在地上铺设简单的铁轨:
把摄影机装设在一架装有轮子的平台上,然后推着这个平台在铁轨上移动,这种平台就称作摄影台车。
这是目前专业摄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证摄像质量最有效的做法,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可以看到。
mistake误认mistookmistaken但是这种平台的造价是昂贵的,对于一般的摄像机使用者来说是个奢望。
平民一点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台车:
就是在三脚架的底部装上轮子,让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动。
再差一点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轮子的东西来做替代品:
包括轮椅、汽车、超市的购物车,只要车子行驶得很平稳就可以。
这样做虽然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视级的,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的效果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sew缝合sewedsewn/sewed2、徒步移摄
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借助器材来移动拍摄,如家庭录像、新闻采访、旅游摄像等,只能依靠摄像者的步法来维持摄像机的稳定。
这就要求摄像师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而应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
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
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线的不同移摄可分为三种:
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
(1).“前后移动”是移摄最基本的步行方式。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摄像者应在移动目标的前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镜头对准被拍摄者的正面,注意其行走路线一定要与被拍摄者一致。
由于是面对面的拍摄,被拍摄者的一切表情、动作一览无余,便于摄像者捕捉行进中人物面部的细微之处,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
在使用前后移动的步行方式拍摄时,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以及路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就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拍摄效果。
get得到gotgot
(2).“左右移动拍摄”也就是侧步行走拍摄。
摄像者与被拍摄的主体的线路平行,这就需要侧步行走去拍摄。
这种移摄方式与“前后移动拍摄”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一般很少采用大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的细节,而通常用它强调的是主体行走的路线或周围环境的变化。
send送/寄sentsent左右移动,顾名思义,脚的行走路线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后的,因此这种走法与“前后移动”的步伐有很大不同。
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
同理,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完成向左边侧步行走的过程。
“弧摄”的步行方式基本与侧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摄大致相同,
(3).“弧形移动拍摄”就是把摄像者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
只是行走路线有区别。
弧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该控制在120°
-180°
之间。
在整个片段中,主要目标都应该维持在画面中央。
用这种“弧摄”的方法去绕着一个静止的景物如一座喷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进行拍摄,要比站在原地拍摄的画面生动有趣得多,这样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静止景物的深度和层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像 技术 操作 基础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