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482774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4.62KB
小学数学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汇报
生1:
我们可以按形状分类。
生2:
我们可以按颜色分类。
举手表决,选定分类标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那我们就先按气球的不同形状进行分一分。
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得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写一写。
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我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我先按形状把气球分出来,再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3个4个5个
我是用边数边画的方法来记录分类结果的。
生3:
我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的。
师PPT总结三种分类计数方法。
(1)“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
先按形状分成三类,再数一数每类各有几个。
(2)当然还可以用“边数边画”的方法:
你能一眼看出,我们把这些气球分成几类吗?
通过这幅图,我们把气球分成了三类,并且还知道有3个,有4个,有5个。
这图有个名字叫“象形统计图”。
(3)也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用画图的方法画出分的种类,然后再用文字在下面统计上他们的数量。
下面请你观察这几种不同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记录结果的形式不同,但计数的结果相同。
继续观察,哪种气球的数量最多?
哪种气球的数量最少?
3、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
师:
同学们按气球的形状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并做了记录,表现得非常好。
刚才有的同学说了还可以按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同学们快试试吧!
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三种方式的一种呈现出来。
学生按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师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学生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在对比中体会
咦?
同学们,刚才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两次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
两次分类的标准不一样。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好了,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探究,相信你们对“分类与整理”已经掌握了。
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吧。
四、回顾总结
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学具室注意了这一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给教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在对问题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很多标准。
学生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事物之间的不同,否则每一个事物好像都是不同的。
这样就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然后请学生摆一摆(提示:
可以画一画、写一写),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紧接着向学生提问:
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好?
然后加深难度问:
怎样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少?
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介绍象形统计图这个概念,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就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
紧接着,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这样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分完后,就请两位学生上台合作摆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将他们所摆出的结果进行说明。
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马上对于所摆出的结果进行反馈,谁最多,谁最少?
然后让学生提问。
通过这样的过程,又将用数学纳入到了分类与整理中,让学生学会从分类与整理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
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景。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
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
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
此外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3.1分类与整理当堂达标题
班级:
姓名:
【基础达标】
1.把每组不同的物品圈起来。
(1)
(2)
2.下面是某城市十二月份的天气情况。
(1)根据上表的情况,数一数,涂一涂。
(2)填一填
(3)()天最多,()天最少,()天和()天同样多。
比多()天。
【拓展应用】
画一画,把你的分发画出来。
答案:
(3)()天最多,()天最少。
比多
(2)天。
画一画,把你的分法画出来。
或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突破教学重难点来设计的。
经过了多次修改调整,最终呈现的课堂效果较好,但依旧存在不足。
下面做出如下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着对比的数学思想,要如何把对比的数学思想落到实处?
1、探索新知中让学生动手按形状分的环节,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在学生作品展示中,不单单是本课主要记录方式的展示,应该更多的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对于学生不同的记录方式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让孩子在更多的不同作品中形成更《分类与整理》突出的对比,有利于孩子选择清楚、简便的记录方式。
2、在细讲象形统计图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
“哪个同学记录整理的能一眼看出:
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
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少?
”应该给予学生一段时间思考,让学生充分的观察,通过对两种记录情况的对比(一一对应摆放和凌乱摆放),让学生充分的说,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象形统计图需要一一对应摆放的结论。
3、画象形统计图应该从上往下画还是从下往上画这个方面,可以以生活中身高对比的常识,让学生自己观察,体验只有在同一水平、同一基准上才能清楚的对比出两位同学的身高,以谁高谁低来强调画图应该从下往上,以直观的观察比较两位同学身高的高低从而联系到象形统计图中种类数量多少的比较。
4、“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为什么象形统计图的变化不一样呢?
”也是需要教师准备好一个已有的形状和一个没有出现的形状,让学生思考后把新增加的气球添加到象形图,使象形图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触发学生的再次思考,加深对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
5、求气球总数环节中展示出按形状、颜色分类的表格,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对比,通过对比两个表格、两组数据,列两个算式后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从对比和说两个方面,深化体验“标准不同、分类不同、结果相同”。
6、练习提高中,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型的题目,所以需要让学生先观察,观察题目已经给出的水果种类梨记录情况的示范,通过观察对比,从而巩固了上课所学的新知识点,帮助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
二、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引导学生多“说”。
上完整节课,到了反思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情况都是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课堂中教师应该要精讲点拨,而更多说的机会应该是给学生的。
学生体验、探索后,就应该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纠正、补充,让学生自己讲道理,让学生充分的说,形式可以有自己说、同桌交流、同学间相互补充等等,学生通过“说”不仅参与了课堂思考,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能从中获取课堂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作出调整,使得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知识,一举多得。
2、引导学生多提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能”分别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能够速成的,肯定需要慢慢培养逐渐形成的,所以需要教师从一年级就开始重视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象形统计图细化方面的探索后,应该有一个专门的中复习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联系新旧知识间的关系,环节,让学生思考,试着提出多个数学问题,从提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提出“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
课标解读: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实验教材将“分类”安排在准备课中,现行教材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完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
一、通过开展充分的数学活动,体会分类的意义。
1.通过开展“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
2.通过解决“分气球”“分组做游戏”等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快捷、准确,体会分类的意义。
二、通过熟悉而又现实的分类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一)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并进行对比与交流,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1.通过创设“分气球”“分水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明确给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目的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
2.通过汇报交流,呈现不同的分类计数方法。
例如先分类再计数、边分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等方法。
3.通过对比与交流,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比,让学生感受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分类的结果相同。
(二)利用已有的分类知识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通过创设“分组游戏”“动物分类”等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分类的标准,并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
在课程实施中,首先让学生汇报交流分类计数结果的不同呈现方式;
再引导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类似统计表)呈现结果;
最后引导学生加上线,把单位统一写在前面,生成简单的统计表。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内的数据,感受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感受虽然分类结果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4.通过对学生不同分类标准的评价,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按大人、小孩分类”“为什么要按男、女分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游戏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不能一味追求分类的多样化,而应对学生所给出的各种方法作出必要的“优化”,即应当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分析问题。
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在分类计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1.通过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与计数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解决“哪种气球最多?
”“哪种气球最少?
”等问题,让学生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
2.通过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
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是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为后续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给定 标准 分类 计数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