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498427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9.83KB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子弹打木块模型;
c、熟练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人船模型;
2、过程与方法
a、熟练掌握两物体碰撞的几个基本公式;
b、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能量关系解决相关问题,如子弹打木块、人船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及研究规律。
了解物理学来源于生产实践。
b、通过常见模型的分析和处理,深入思考,形成规律。
反过来利用规律指导实践,发现新的规律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迁移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但又不是纯理论的,它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无不透露着物理的奥妙,即可从生活实践着手。
要学好物理,运用它解释现象和解答问题,必定“重在理解”。
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模型,掌握基本模型的思维方法并能合理的迁移。
这就需要教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
在此,我分为几个小点:
a、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并引发学生思考;
b、回扣复习动量守恒定律在处理碰撞问题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情况;
c、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已学知识,采取“合作——交流——总结”的模式,使本节主要定律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展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
d、举典型实例,并采取不同的变形,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学法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起着引路的作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多得给学生表现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真正的吸收所学知识。
在此,有以下几点:
a、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多提问,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b、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达到小组共赢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总结提升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d、要善于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要耐心并和蔼得为其纠正错误。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相关问题。
2.新课教学
(一)碰撞类
两个物体的碰撞根据过程中是否有能量损失,我们把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其中在非弹性碰撞中有一种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最大,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那么,你能根据不同的碰撞类型来探究一下动量守恒定律不同的表达式吗?
下面同桌之间讨论以下几类碰撞情况的表达式。
合作探究1:
探究动量守恒定律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境中的表达式
(1)运动物体(速度为v0)去碰撞静止的物体,合并成一个物体(速度为v):
(2)运动物体(速度为v0)去碰撞静止的物体后速度各不相同:
(3)运动的两物体(速度为v1、v2)相互作用后合为一体(速度为v):
(4)静止的物体炸裂成两块(速度为v1、v2):
讨论结束请学生展示分享答案,其他同学予以补充。
其中对
(2)我们发现过程中动量守恒,如果他们发生的是弹性正碰,能量是否也守恒呢?
有:
解得:
当m1=m2时,v1′=0v2′=v0(速度交换)
注意碰撞问题需同时遵守的三个原则:
①系统动量守恒原则。
②系统动能不增加原则。
③合理性原则。
例如:
追赶碰撞中,碰撞后,前面物体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后面物体的速度。
总结了解了碰撞类型之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学以致用】先独立完成,看看是否已经掌握的很到位。
练习1如下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υ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小车、木块、摆球速度都变化,分别为υ1、υ2、υ3,满足(M+m)υ=Mυ1+mυ2+mυ3
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υ1和υ2,满足Mυ=Mυ1+mυ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υ1,满足Mυ=(M+m)υ1
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υ1,木块的速度变为υ2,满足(M+m)υ=(M+m)υ1+mυ2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A分享思路,B、C同学补充完善。
以上是碰撞类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子弹打木块模型中的应用。
(二)、子弹打木块模型
【合作探究2】
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飞来打进木块并留在其中,设相互作用力为f
问题1:
子弹、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v?
问题2:
子弹在木块内运动的时间?
问题3:
子弹、木块发生的位移以及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
问题4: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系统增加的内能?
问题5:
要使子弹不穿出木块,木块至少多长?
分小组讨论一下以上五个问题,五分钟后各组推选代表来分享一下你的结果。
五组学生代表黑板板书解决问题的公式,第六组同学进行点评。
通过组内讨论大家已经知道了处理这个模型所需要的各种方法,接下来你自己总结一下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分别就动量守恒:
动量定理:
对子弹:
对木块:
动能定理:
能量损失:
实际上在这类模型中不单纯只是子弹打木块,还包括物体在木板上运动,一静一动同种电荷的追碰问题。
下面以木板上五块运动为例来练一下【学以致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之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结果。
练习2一个长为L、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从木块的左端滑向右端,设物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物块与木块达到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块上,求系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量Q。
以上是我们说的子弹打木块模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第三大类应用人船模型。
(三)、人船模型(适用条件是:
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合动量为零。
)
【合作探究3】
静止在水面上的小船长为L,质量为M,在船的最右端站有一质量为m的人,不计水的阻力,当人从最右端走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船移动的距离是多大?
动量守恒定律?
板书:
解:
选取人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mv1-Mv2
两边同乘以t,则mv1t=Mv2t
m(L+S)=MS
得S=mL/(m+M)
运动的特点?
位移比与质量比的关系?
接下来你自己独立总结一下
1.动量守恒定律:
2.运动的特点:
人动船动,人静船静
3.位移比与质量比:
反比
接下来根据总结的特点你来独立完成以下这个问题
练习3载人气球原静止在高度为H的高空,气球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现人要沿气球上的软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要多长?
学生D黑板展示解题过程,出现不规范的地方适当指出。
以上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总结回忆一下。
【课堂小结】
1.碰撞类
2.子弹打木块模型
3.人船模型
接下来看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
3.课后练习
静止在水面上的小船长为L,质量为M,在船的两端分别站有质量为m1、m2的两人,不计水的阻力,当两人在船上交换位置的过程中,小船移动的距离是多大?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问题,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特别是通过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彼此之间交流与合作,思想观点之间的碰撞,激发了学生参与互动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同时,又给予充分的时间独立做题深化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特别是通过问题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点和应用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对学生的思维构建和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利于学生接受。
【学情分析】
1.本次授课对象是普通班学生,相较于重点班来说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高一一年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
在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
但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集合训练,提升学生素质;
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
2.本节内容是对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基本碰撞类型是难点,学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不够灵活,尤其对于子弹打木块模型的公式应用不到位。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的基础上不会发散迁移,公式生搬硬套现象较为明显。
特别是分别对木块和子弹的研究过程中,分不清不同研究对象对应的不同的力,不同的位移,以及所做功的不同。
另外,在人船模型中,基本运动示意图不明确,位移关系不突出,导致解题过程出错的现象;
还有对解题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选取正方向的问题不够重视,忽略细节的现象;
其次,解题步骤有待加强。
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想要整体提高水平,需要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目的都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节课教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给于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探讨,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
并且能够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等过程准确的看到学生获得知识的效果。
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关注少数尖子生,还可以照顾到中下的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总结归纳,使得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
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中心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达到最优化。
【教材分析】
1.这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动量和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的一节复习课。
选修3-5以前是作为选考内容考查,现在是进入了必考的范围,要求学生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宏观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也为进一步认识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问题做好铺垫,因此学习的深度和难度都有所提高。
2.该章章节第一节就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为实验目的设置了一个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在了解不变量的基础上,引入了动量。
教材在引入时,不仅关注的是定义,更关注在追寻“不变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到的启示。
同时,从科学史的角度,展示科学家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
体现了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就重点推导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学生在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以及知道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教材在第四节和第五节以碰撞类型和反冲运动为例进行了演练和延伸。
3.这节课主要从碰撞类、子弹打木块、人船模型这三个应用入手,在掌握教材碰撞和反冲运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评测练习】
【拓展提高】
【课后反思】
1.本节课采用了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问题,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彼此之间交流与合作,思想观点之间的碰撞,激发了学生参与互动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问题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点和应用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对学生的思维构建和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利于学生接受。
3.在上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对子弹打木块模型中应用动量定理求解运动时间t时,对其他小组黑板板书的公式有疑问。
同样的时间t在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应用求解的过程不理解。
还有在解题过程中忽略细节问题;
比如有个学生黑板演练板书的过程中,对分析已经很到位,步骤也很完善,但是在处理正方向的选取的时候稍有欠缺。
4.通过这节课内容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2.能在具体问题中应用动量定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以及子弹打木块和人船模型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过程,在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2、通过子弹打木块以及人船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使知识得以升华和灵活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子弹打木块以及人船模型的理解和练习,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的培养,为进一步认识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问题做好铺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动量 守恒定律 应用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