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社区参与度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2381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8.87KB
关于青少年社区参与度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青少年社区参与度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青少年社区参与度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社区的建设,青少年的教育需求、教育愿望不断增强,加强青少年社区活动参与度己成为必然要求。
青少年一走出校园,就进入了社会,对于他们的教育,绝不是仅仅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可以完成,更加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不容忽视的是社区教育,特别是社区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一切基层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真正把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的工作落实到基层”[]。
社区并非社会的简单缩影,它是由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家庭建立的一种社会文化体系,这些居民利用这一体系在彼此间建立联系,以解决由于居住在一个可界定的疆域内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满足共同的需要。
青少年生活的场所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社区。
随着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日渐深入,社区活动已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成为学校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
社区活动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意义活动,它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因此,参与社区活动直接关系着青少年行为品质的发展[1]。
中国的社区活动建设正在逐步兴起,但社区活动作为一个新型的概念还未被广泛涉猎。
社区是青少年们的家园,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了重要的环境和背景。
同时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因此,青少年社区活动参与的情况值得国内不断关注和研究。
1.2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的社区建设正在兴起,社区文化作为一个新型的概念还未被广泛涉猎,有关社区文化环境中的活动教育与青少年参与度提升的相关研究微乎其微。
青少年是一个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常社区会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促进人际交流和社区和谐。
所以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对于这部分群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龄期的青少年除了在校在家期间基本就是在社区中,所以社区的发展以及活动的开展对社区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频现,城市青少年问题也层出不穷。
因此,根据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并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给予广大青少年群体充分地照顾和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某些社区的青少年进行相关调查,以探寻处于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社区活动对他们的影响程度、青少年对社区活动参与认知等相关情况及产生原因,以期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借鉴[2]。
1.3研究方法于研究框架
1.4.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可以说是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从选题、论文的架构、撰写等环节都使用了文献分析法。
同时,本文还通过具体的调查,以上海的几个实际社区的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来探寻相关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4.2研究框架
本文以理论基础为前提,对社区青少年和社区的青少年等概念进行梳理,然后根据具体的调查,进一步分析青少年在社区活动参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分析出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青少年在社区活动中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具体对策。
2相关概念的涵义与意义
2.1“社区青少年”和“社区的青少年”的涵义
青少年群体占整个中国人口的18%左右,虽然不及总数的五分之一,但这一群体的发展状况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标准,青少年是指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
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学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是界定于此年龄段);
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岁的已成年人(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即界定于13—25周岁)。
其中社区青少年和社区的青少年的概念又有很大的不同。
社区青少年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16至25周岁的青少年界定为社区青少年,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三失”青少年;
而社区的青少年是指生活、活动在社区这个大环境下青少年,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活动区域。
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就是处于学龄期的社区的青少年[]。
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界限覆盖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部分,这两部分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经验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会给相关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提出开展相关社区活动时,应该在不同的分类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或成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青少年的不同特点,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1]。
2.2社区活动的内容及意义
2.2.1社区活动的主要意义
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活动区域,社区活动是丰富社区居民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对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开展德、智、体、美、劳活动,素质有先天性素质与后天性素质之分,强调的是一种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后天性素质。
素质具有实践性,人先天的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实践证明,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来看,青少年的年龄是接受培训提高全面素质的最佳时期。
青少年社区活动正是基于素质教育这样的出发点,以社区为切入点,从校内转向校外,面向社区,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全面培养青少年的素质为目标。
也就是说,社区活动是利用社区有形无形的各种社会资源来强化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现代生活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
为人们素质培养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社区活动,可以让人们协调、紧密与社区管理者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等诸多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并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设施,还有助于培养多种意识,加深人们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社区活动能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面向社会奠定基础,推进社区文明建设[2]。
2.2.2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
(1)社区活动的类型
健康讲座(包含一些常规体检)、编织班、戏曲班、合唱比赛、送温暖活动、相亲大会、读书小组、重阳节社区老人茶话会等。
当然针对青少年的也有,例如:
学生寒暑假参观社区或城市中的最新建设物、社区退休教师在寒暑假为学生辅导答疑、请离退休干部为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大手牵小手打扫卫生等。
在调查期间发现在五里桥街道下属的桥二居委会有一大特色:
暑假居委和附近中小学会与位处街道中的黄浦区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合作,开展为期两周的素质拓展课,内容包括:
小木工、小电工、模拟驾驶等课程,既解决了学校对学生的假期素质拓展要求,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课外知识。
(2)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老式社区由于其历史原因导致其人口分布不均,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多数以老年人为主,青少年群体只占活动比例的一小部分。
但是如像桥二社区的素质拓展课,青少年的参与度是十分高的,可达50/人次每日。
2.3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意义
我们知道,学龄期的青少年除了在校在家期间基本就是在社区中,且在上海一般的幼儿园、小学因为对口招生的关系,学校所处的环境也在社区这个大环境中。
所以社区的发展以及活动的开展对社区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当然青少年群体参加社区活动对整个社区、学校乃至家庭都能带来益处。
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参与社区活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青少年来说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与人交流可以为他们繁重的课业带来一定的减压作用。
其次,参加类似体育运动、比赛的社区活动,可以让青少年强身健体,对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有所益处。
并且,青少年也可以在活动期间多多接触他人及社会,很好的培养了青少年的沟通、合作、团体意识等能力。
同时,通过一些参观社区、城市科技建筑等活动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课外知识。
最后,在社区举办的活动不同于学校的教学带有很强的理论性,而是更多的注重于实践,可以让青少年对知识和理论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从社区方面来说,青少年群体的参与可以增加参与社区建设的人数和年龄层,增加了社区的活力,促进社区的发展。
从学校方面来说,青少年参与适合的社区活动相当于参与了“小社会”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科要求都有一定益处。
从家庭方面来说,可以通过一些亲子家庭的活动增进感情和交流,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参与社区活动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4青少年社区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一般认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是特指青少年的校外德育教育,是对青少年的良好品德的培育,但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过于片面。
而实际上,青少年社区教育应该是指以社区为主要活动场所,对社区内学龄青少年进行各种方式的课后教育,使他们将学校教育中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他们在参与实践中和感悟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从而使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这个概念明确了以下问题:
第一,明确了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场所—社区,从而与社会教育加以区别;
第二,明确了青少年社区教育对象—社区青少年,以10-18岁青少年为主要对象;
第三,明确了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将学校所学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最终获得发展;
第四,明确了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性质一一社区性、综合性,是社区内各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综合体。
青少年社区教育,首先发生在社区的公共领域中,它是以社会公共生活为基本趋向的一种示范性教育活动,它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其社会性作用非常之大,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添头和补充,不是应试教育的延续,而应该有自身独立的形态和运行方式,设置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接受并最终转化成他们日常生活的能力与素质[2]。
3社区的青少年参与度情况与现象
3.1被调查社区的青少年参与度情况
在本文编写初期,我抽取了以下四个居委会进行调查:
豫园街道淮海居委会、半淞园街道西二居委会、五里桥街道桥二居委会以及广中街道何家宅居委会。
以下我会通过多组数据介绍被调查社区的青少年社区参与度的情况与现象。
在所调查的社区中,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群体占全社区总人口的平均比例约为平均比例为12.5%。
淮海居委会比例为12.5%,西二居委会为13.5%,桥二居委会为12.5%,何家宅居委会为11.5%。
由于调查的四个社区都是较老的社区,在社区居住的居民大多为中老年人或是部分学龄期青少年,其余青年大多在外租房上班或是出国。
由上一条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人口比例是十分少的。
而社区因为人口分布原因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和青少年群体的活动比例在6:
4左右。
社区居民全年活动参与人次平均约1075人次/年。
淮海居委为约1200人次/年,西二居委约1150人次/年,桥二居委约950人次/年,何家宅居委约1000人/次。
而青少年的平均参与比例为7.5%左右,调查的四个居委中淮海居委全年平均参与率最高可以达到10%左右,西二居委约7%,桥二居委约8%,何家宅居委约5%。
且若是在周末举办的活动的参与率低于5%,在寒暑假则稍高一点。
按比例折算人数的话四个社区青少年平均参与人数在75人次/年左右,周末最低人数在53人次/年。
除学校要求的情况下青少年自愿全年参与活动的频次低于2次[]。
3.2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青少年所占的人口比,其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还是处于低位,比例在60%左右。
人数少,开展活动也少,在这两个重要因素导致社区中青少年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不会很高。
青少年社区活动参与的主要种类大致为以下内容:
学校与社区合作的素质拓展课程、寒暑假作业答疑、参观城市建筑等活动。
其余活动几乎不参加[2]。
同时根据调查,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根据调查统计,青少年每次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长如表3.1。
表3.1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时长统计
参与活动时长
参与人数比例
30分钟及以下
13.33%
30—60分钟
63.08%
60分钟及以上
23.59%
根据调查统计,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情况如表3.2。
表3.2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统计
意愿等级
所占青少年比例
非常愿意
25.64%
愿意
35.90%
一般
29.74%
不愿意
4.10%
非常不愿意
4.62%
根据调查统计,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场地情况如表3.3。
表3.3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场地情况
场地类型
所占青少年活动社区总体比例
社区空地
38.97%
社区附近体育馆
17.44%
社区活动室
16.41%
社区修建的活动场所
12.31%
其他
14.87%
根据调查统计,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者情况如表3.4。
表3.4青少年参与社区组织者统计
组织者
所占青少年社区活动比例
自发组织
42.56%
居委会组织
20.51%
学校组织
9.23%
社区企事业组织
相关协会组织
6.67%
8.72%
通过对青少年社区活动参与调查可以看出:
青少年在社区参与活动的频率大部分是一周一次或者基本不参加,而且每次活动的时间太短;
青少年大多在社区空场地进行活动,相关设施缺少;
青少年社区活动多数由自发组织,缺乏管理;
青少年的社区活动需求还是很强烈的。
4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调查期间,所访谈的一些青少年大多对于参加社区活动有以下看法:
课业较忙,虽有双休日但宁愿在家休息或是本身有补课、艺术班等安排;
对社区组织的活动没有兴趣,觉得浪费时间,除非学校规定需要敲章,否则一般不会参加活动;
社区组织的针对青少年的活动几乎每年都一样,大多青少年参加过一次后便不会参加第二次;
由于课余时间安排较满,在社区中与同龄人的交流较少,一起参加活动觉得尴尬,放不开[]。
因此通过总结,作为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主要不愿参与社区活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4.1青少年学习或升学压力过大
由于学习压力,升学压力或是家长的要求,周末或寒暑假都要参加补课以及特长班的辅导,无暇顾及社会社区活动[2]。
由于中国目前“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家长普遍对青少年抱有“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的想法,认为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浪费时间和影响学习,并且家长对子女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程度与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程度成正相关。
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还受到家庭生活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家长生活态度、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价值观的养成、人格的形成等等至关重要。
学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减负的呼声虽然很高但成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较好的社区活动,学生对此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4.2社区的场地、资金、资源有限
青少年社区活动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缺少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此项工作需有必要的经费投入。
而目前大部分社区活动发展主要是靠政府的财政找款,拨款又来自于本地税收,社区活动本身就是项公益事业,对居民又都是兔费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
面临上级财政对社区活动划拨经费有限,社区本身又没有能力等措经费,导致很多社区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名存实亡,艰难维持。
在与社区工作人员访谈中,了解到好多社区有开展青少年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但由于经费不足,来源单一,许多活动难以开展。
根据对部分社区管理人员咨询发现,青少年社区活动的主要费用包括:
取暖费、活动器材费、书籍费、水电费及必要的聘请老师的补助费,维拼一个针对青少年的活动全年需经费不是小数目,使得办好这项公益事业绝非易事。
由于社区的场地、资金、资源的有限,街道居委无法举办高质素、有真材实料的活动。
而且社区举办的活动过于形式化,为了举办而举办,内容太陈旧,例如安全讲座、捡垃圾这类活动十分常见但对处于想象力和探究心理最旺盛的青少年没有吸引力[7]。
4.3老城区人户分离现象
老城区人户分离现象也是青少年社区活动参与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老城区的房屋简陋狭小,许多户主都在孩子学校附近租借房子居住,把原房屋租给外地来沪打工的人员。
人户分离占社区的比例约为25%。
这种情况下,由于很多青少年对现居住社区不熟悉,而原社区又离得太远,因此造成他们不愿参加社区活动,也无法按时参加社区活动的现象。
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改革的深入,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和建设虽然提上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但社区改革始终在摸索中进行,随着人口迅速增加,社区数量也在增加,管理模式仍然固守于行政体制模式的陈旧方式,社区干部整天都忙于上面的任务落实,应付检查,无暇顾及社区应抓好的工作,这是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抓而不实,启而不动,抓之无效的根本原因所在。
4.4虚拟社区的产生
网络媒体日益发展使得虚拟社区这一概念的产生,虚拟社区是指由计算机中介传播建构而成的虚拟空间,是一种社会集合体,它的发生来自于虚拟空间上有足够的人、足够的情威、与人际关系在网络上长期发展。
这种新型人际关系是一群人在网络上从事公众讨论,经过一段时间彼此拥有足够的情感之后形成的。
虚拟社区的存在给现实社会带来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
虚拟社群对青少年课余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青少年在网络上的交流往往比在现实中要多,这部分群体也更倾向于运用这种新兴媒介来达到与人沟通、学习、交友等功能。
现如今,我国网民的年龄以18到35岁之间的为主,网民的身份相对集中,学生的比例最大。
而中国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小时,其中50.9%的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31.7%的登录论坛BBS。
根据某几个高校青少年使用虚拟社区的基本情况表明,有73.8%的经常使用虚拟社区,并不止参与一个虚拟社区。
有超过60%的每周有10小时以上是在虚拟社区中度过,也就是说每天有超过1小时;
而只有8.3%的每周只登录一次,或更少。
而超过1/3的都保持每周登录6次的水平[8]。
5促进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对策研究
从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意义可以看出社区活动对青少年的发展以及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区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同于学校和家庭,它更具实践性,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而促进青少年社区活动需要社会、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共同合作。
5.1积极解决社区资源短缺的问题
最根本的是解决社区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丰富的资源才能让活动内容变得充实,才能创造出更多适合各年龄层青少年的活动,让他们有兴趣主动参与进来,使他们从活动中得到知识与锻炼。
这一点我认为政府可以拨款设立社区活动的专项基金用于开展针对社区中各年龄层的活动,有了资金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参与进来,一个街道下属的几个社区也可以联合举办活动,借用附近学校操场、会堂等场地,为举办活动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
要想提高社区青少年活动的工作效能,政府除了传统的直接参与、增加经费投入外,还应逐渐向间接性参与演化,即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社区的本质决定了社区活动是为了进行教育的本质,社区教育的本质决定了社区教育应该由社会去办,政府应简政放权,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把青少年社区教育当做一件有利公共服务的公益事业,交给有能力、有兴趣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去办,而政府经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后买单。
形成一种新型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公共事业。
政府通过此种方式,要注意多决策少操作,操作由专业性强的优质教育机构去完成,可以更好的提高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水平。
而且政府与此类教育机构联合开展活动,也能吸引其它相关机构的关注和投入[9]。
5.2学校将参与社区活动当作一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
新世纪的教育是社区、学校、家庭三方合作的教育,本身学校和家庭就在社区中,社区的环境和氛围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
而通过学校、家庭的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用人才,又是对社区工作和发展的有利支持。
三者的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谁也离不开谁,缺少了哪一环节,都将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发展。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理念主张儿童的学习是在家长、老师、同伴的相互作用下构建知识、情感和人格,并以“社区参与学校”为管理特色,家庭、学校和社区相互合作,才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生活经验。
具体可有如下方法:
第一,家长起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区内组织的活动;
第二,家长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区教育课堂活动;
第三,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用于联系社区和家长,成为家长和社区、学校三者之间的沟通联系的桥梁。
学校方面可以把参与社区活动当作一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
这一点可以效仿五里桥街道的桥二社区,利用社区中有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这一便利,把学生假期的素质拓展要求结合到社区活动中,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学业素拓目标,又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社区。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培育和凸显青少年在社区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考虑发展学生中的学生干部来充当青少年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相关研究表明,朋辈群体中的青年领袖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强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他们在推动青少年成长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同时,学生干部更乐于开展自主性青少年学生社区活动。
因此,我们要重视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积极为他们在青少年学生社区实践活动中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这样会更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社区活动的实际效果。
5.3改变家长对社区活动的看法
大部分家长对社区教育了解的甚少,对社区教育的活动开展热情不高,或许有些家长对于参加社区活动觉得没有意义,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社区本身对青少年社区活动教育的宣传也不够,种种原因导致此种情况产生。
而高质素的、为学生服务的社区活动就可以打消家长这些念头,不少社区已经在周末和暑假邀请社区中退休或在职的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而且这项活动基本是免费的,这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也能更多的与人沟通。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媒介可以利用,那就是学校,社区与学校相联系,学校可以间社区提供青少年信息,也同时向青少年介绍宣传社区内的各利,教育培训活动,让青少年及其家长提高对社区活动的知晓度井产生兴趣,促进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5.4定期举办亲子活动
针对青少年社区活动的开展应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青少年 社区 参与 现状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