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docx
- 文档编号:19185260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41
- 大小:626.69KB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难点:
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
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
楼上是几年级?
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
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
(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
(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
(东方)
(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
(西方)
(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
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
(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
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
(背对背而站)
(4)观察:
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
(也是背对背而站)
(5)发现:
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哪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
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
(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
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天安门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
第2课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位,能看懂平面图的方向,能识别简单的示意图。
2.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位,能看懂平面图的方向。
难点:
在平面图或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淘气的喜羊羊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家时不小心迷路了,谁能想办法告诉喜羊羊怎样才能回到家?
(引出课题: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介绍方向标。
师:
在画平面图或地图时,一般要画一个“
”,上面写个“北”字,表示这幅平面图或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的。
(2)学生根据绘制的学校示意图说说大门、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3)同桌互相交流,全班汇报。
(4)师:
根据学校示意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出示例2中余下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反馈。
2.绘制我们校园的示意图。
(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
(2)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确定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并让每个学生完成下面的校园示意图。
长方形中填写主要建筑物,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学生可以面向东、南、西、北的任一方向填写。
3.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
这是一副中国地图,地图和平面图一样,也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的。
(2)找出我们生活的城市。
位于中国的什么方向?
北京、海南位于中国的什么方向?
如果你到北京旅游要往哪个方向走?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4.小结。
师:
说说在平面图和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3、5、6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所得。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生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后,教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国的哪个方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没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名山大川的位置与方向,如果能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名山大川的所在位置与方向,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
第3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指南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板书:
四面八方)
师:
四面是指哪四个面?
(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
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
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
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师:
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方位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7页例3的校园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操场的北面有什么?
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
师: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想认识它吗?
请看,这是什么?
(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2.观察指南针的盘面。
师:
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向?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1)认识东北方向。
师:
请看大屏幕,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东),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北),东与北之间所指的方向叫东北方向。
(电脑演示)
(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师:
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问: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电脑演示)
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东南方向。
(我们一起说说)
师:
认识了东北和东南,你还想认识什么?
谁知道西南是指哪儿?
请你大声地告诉同学们西北是指哪儿?
教师小结。
师板书:
3.指导学生学习例3。
问:
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
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板书设计】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物体所处的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
第4课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
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
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走,我们出发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
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
小结:
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地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该乘哪路车了吧!
2.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当我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
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到动物园要按照什么方位走吗?
3.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我们先研究一下,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地安排行程。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
提问:
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
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
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
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4.拓展。
师:
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利用已有的经验想出多种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并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
弄清除数是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
6÷312÷616÷424÷336÷9
32÷872÷964÷849÷780÷4
2.组织学生两人一个小组,互相算一算,然后指名口算,出示结果,使学生重温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3.当学生口算80÷4时,教师适时引出:
这道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被除数是80,这样的除法算式以前没有学过)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
口算除法
(1)]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
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
一共有多少张纸?
平均分给几人?
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
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60÷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对于个别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1)20×3=6060÷3=20。
(2)6÷3=260÷3=20。
(3)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数的算理。
(1)60里面有几个十?
(6个十)
(2)60÷3可以看成什么?
(6个十除以3)
(3)6个十除以3等于多少?
(2个十,就是20)
教师结合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板书。
(4)反馈练习。
教师出示60÷2,90÷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
600÷3=
(1)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时多让学生说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规律。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2题。
分析题意,独立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
6÷3=2
60÷3=20
600÷3=200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
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教学时积极采取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同时重视算理表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正确计算出结果,还要重视和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的过程,因为它是计算过程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通过有层次的说算理的过程,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2课时口算除法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
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卡片口算:
4÷2=8÷4=10÷5=16÷8=40÷2=800÷4=400÷2=600÷3=1000÷5=1600÷8=
学生开火车练习,当学生口算到后面两个的时候会有难度。
那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口算除法,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2页例2的情景画面:
(1)学生读题。
(2)找出题中的信息,并说出哪些是已知,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把120看作是12个十,12÷3=4,所以10×4=40(张)。
方法二: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0×3=120,120÷3=40(张)。
方法三:
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120÷3=40(张)。
教师总结摆小棒的过程,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试一试:
140÷7=350÷7=
2.教学教材第1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2)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怎样求解呢?
(3)学生根据例1、例2的学习,提出解决方法。
(4)分析、汇报并板书。
方法一:
(结合实物)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所以66÷3=22(张)。
方法二:
66是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因为60÷3=20(张),6÷3=2(张),20+2=22(张)。
所以66÷3=22(张)。
方法三: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2×3=66,所以66÷3=22(张)。
小结:
通过口算,我们知道了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可以将被除数分解成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然后分别相除再相加;或者将被除数平均分成除数的份数就可以求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习三第4题。
4.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2)
例2:
方法一:
40×3=120
120÷3=40
方法二:
12÷3=4
120÷3=40
例366÷3=22
60÷3=206÷3=220+2=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握了以下两点:
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评价。
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3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第15页例1的情境画面。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观察画面,使学生明确:
三年级两个班共要种树42棵,四年级两个班共要种树52棵。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别板书:
例1: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例2: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应怎样解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2÷2=(棵)
42÷2还能口算吗?
先引导学生汇报口算过程。
师:
除法不仅可以口算,还可以像加、减法及乘法,用竖式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
取4捆小棒(40根)和2根小棒,共42根,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
要平均分成2份,怎样分?
(3)课件演示分棒的过程。
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也就是先用4个十除以2,得到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也就是把2个一除以2,得到1个一,合起来是21根。
(4)根据刚才分棒的过程,你能笔算出42÷2的结果吗?
组织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算。
教师巡视,指名算得好的学生在黑板上试算,并讲解算理。
(5)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一步讲解算理。
使学生明确: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除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3.教学例2。
(1)要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应怎样解答?
又该怎样算呢?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并想想算理,用竖式算一算,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这样想:
先用2去除十位上的5,商2,余下1个
十和个位上的2个一合并成12个一,再用2除商
6。
所以商是26。
(3)那么如何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呢?
(验算)
师:
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来验算。
三、巩固练习
1.
指名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进一步明确算理,规范书写格式。
2.教材第16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3.练习四第2题。
教师:
请你当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独立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①小题正确。
第②小题,个位上的商3漏写了。
第③小题,十位除完后,余下的2个十写掉了,与个位上的8个一合起来应是28除以4,个位上商7。
四、课堂小结
1.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归纳强调。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的数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商写在个位上。
【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例1:
42÷2=21例2:
52÷2=26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将分小棒的过程和笔算竖式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算理。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在教学例2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4、12分别表示什么?
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