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世界现代史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1页.docx
- 文档编号:1981720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85.82KB
第7课时世界现代史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1页.docx
《第7课时世界现代史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时世界现代史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1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课时世界现代史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1页
【课时】第七课时
【复习内容】世界现代史(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①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②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了解苏联解体;
④了解印度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⑤知道中东战争,并了解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⑥知道科索沃战争;
⑦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史实;
⑧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理解层次:
通过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史实,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考点导学】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2)时间: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3)主要内容:
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
在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4)结果和影响
A、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戈尔巴乔夫改革
(1)目的:
针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停滞局面。
(2)内容: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3、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
1991年8月苏联准备公布新联盟条约,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
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八一九事件),遭到失败。
政变未遂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和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的原因
A、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和政策错误(也是根本原因);
B、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C、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造成了严重后果。
(3)启示
A、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切忌教条主义;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
C、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4、印度的独立
(1)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人民不断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
二战后,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于1950年和1956年成立共和国,结束了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尼赫鲁任印度第一任总理。
(2)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特别是克什米尔领土之争)。
(3)发展;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5、中东问题
(1)战火频仍的中东
A、巴勒斯坦问题(中东地区焦点)的由来
①历史原因: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并以约旦河为界实行分治;
③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家建立,但阿拉伯国因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的反对而没能建国,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形成了当今的巴勒斯坦问题。
B、五次中东战争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至1982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五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2)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A、原因:
①大国争夺是该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比争之地。
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
②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③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④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B、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者
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以色列领导人拉宾和佩雷斯。
6、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的定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
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3)具体表现
A、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②影响: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B、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实质是美国以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西欧的目的)。
C、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美国牵头成立北大西洋组织,形成西方集团集体防御体系,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与东欧各国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7、科索沃战争
(1)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战争爆发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
(2)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
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遇难。
(3)评价:
A、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B、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C、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8、世界经济全球化
(1)定义: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原因:
A、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B、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
(3)表现:
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B、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C、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影响:
A、利—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B、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①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饿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9、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1)在机关机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能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
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2)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A、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
B、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市场、公平竞争、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3)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面临哪些问题
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口增长的控制;太空、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毒品、爱滋病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
(4)解决问题的对策: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一、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协调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第三、增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各国之间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
(四川遂宁)27.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冷战”开始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③苏联解体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④②③
(江西)11.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
“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D
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山东威海)27.《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
l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A
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赫鲁晓夫改革D.美苏争霸
(广东广州)13.“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B
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吉林长春)1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C
A.北约建立B.华约建立C.苏联解体D.欧盟成立
(新疆建设兵团)11.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D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山东日照)22.赫鲁晓夫改革之所以最终未获成功,其主要原因是()D
A.未能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B.未在政治上采取改革措施
C.未改变两极格局的局面D.未根本突破旧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福建宁德)20.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
下列与苏联解体直接相关的人物是()D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辽宁营口)17.1992年,国内一旅游团要出国旅游,在旅游行程表中不会出现的国名是()B
A.法国B.苏联C.意大利D.英国
(四川自贡)41.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性了改革。
其中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是()A
A.匈牙利B.东德C.苏联D.南斯拉夫
(四川自贡)42.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C
A.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揭开了“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时 世界 现代史 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 演变 亚非拉 国家 独立 振兴 战后 格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