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扫描版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990402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7.28KB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扫描版附答案.docx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扫描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扫描版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扫描版附答案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和平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
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15分)
1.B(A卑鄙(bǐ)C.狡黠(xiá)瞋(chēn)目而视D.混(hùn)和物)
2.D(A.众志成城B.情投意合鸟之将死,其鸣也哀C.寥廓独当一面)
3.B(试题分析:
①近义词可以同语义的轻重、范围,适用对象,语体、感情色彩,语法搭配,句式特征等方面加以辨析,实词可用“去同存异组词法”“分解组词法”“反向组词法”“固定搭配法”“造句感知法”辨析,“防止”“防治”和“节操”“情操”,可用“去同存异法”区别,“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指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②根据“不要因为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选择)
4.A(B“核心是为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目的”杂糅C“满足”缺宾语“需要”D“突然猝死”语意重复)
5.C(A项“顾两丝”B项中的问号是选择问,第一个问号换成逗号,第二个问号删去。
D项第二个顿号改为逗号,使前后内容并列)
二、(9分)
6.C(第四段末尾,“在创新认识上的偏颇必然助长'去中国化'的思想”,“对创新认识上的偏颇”只是助长“去中国化”的思想。
)
7.D(A造成“去中国化”这一思想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体系也存在问题。
B“'去中国化'的现象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这一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说“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我们部分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偷换概念。
C没有什么关系错,原文是“不无关系”。
)
8.B(“诸多危害和危险”是作者的陈述,不是有识之士的观点。
)
三、(12分)
9.C(引:
序、序文)
10.A(皆为介词,译为“因为”。
B.他,代词;也许,语气词。
C.他,代词;到、往,动词。
D.表判断,句末语气助词;表停顿,句中语气助词。
)
11.D
12.C(惊慌失措的,应是富公的从者)
第Ⅱ卷
四、(21分)
13.(8分)
(1)昌言听说我停止了学业,虽然不说,但细究他的心思应是感到遗憾的。
(“废”1分、“恨”1分)
(2)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才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
(“为使”1分,折冲1分,句意通顺1分)
(3)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
唉!
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或”1分、“何其”1分,“以为夷狄笑”被动句式1分,)
14.(8分)
(1)旅雁的形象:
①失群孤独,饥寒交迫。
②心忧迷惘,凄苦哀鸣。
(每点1分,共2分)
(2)南渡的画面:
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心惊害怕。
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每点1分,共2分)
(3)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2分)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2分)
15.(5分)
(1)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3)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4)还顾望旧乡(《涉江采芙蓉》)(5)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五、(21分)
16.(4分)
BE (B.后一句无中生有。
E.报岁兰本身无悲切气息的特质,是它花开一年一度使人感到悲切的气息。
)
17.(3分)
①是叙事抒情的线索,使文章意蕴丰富,结构紧凑;②串联了作者对父亲的回忆;③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父亲就像报岁兰一样单纯而又普通,表达对去世父亲的深切思念。
18.(4分,每点1分)
①勤劳而智慧;②淡泊名利;③性情高雅;④朴素亲切。
19.(4分)
①作者就是在目睹报岁兰一年一度的开放中,从幼年走入中年,花开说明旧的一年已经逝去,作者内心充满了遗憾和焦虑。
(2分)②这句话是对父亲语言的化用,正是时间带走了自己的父亲,话里饱含着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2分)
20.(6分)
①真正的美具有淳朴、本真、自然的特点,感受美要用心体会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
②文章中的报岁兰是美的,它美在朴素、亲切;同样作者心目中的父亲也是美的,他美在勤劳、质朴。
③这种美因为不招摇而长久,因为久经生活历练而沉静,深入骨髓,让人欲释不能。
(①②③点各2分。
意思相近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
六、(12分)
21.微写作(8分)
本题考查考生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能力,难度较大。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次微写作的题目以《思子》为引,抛砖引玉,引发考生关于“孝”的思考。
《思子》是吴敬夫因十分思念儿子吴改过而写给他的,此时吴改过正在四川做官。
然而吴改过收到诗以后,因留恋自己的官位,并未回去。
其父思子心切,郁郁而终。
这首诗前四句表达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后四句则表达了年老孤独、无人侍奉的凄凉之感,侧面表达出希望儿子早日回家共享天伦之乐之心。
第
(1)题考查的是“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事物”,应注意对诗句的理解把握,关键是能够针对诗句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并透过想象进行形象表达。
这句诗通过“落叶”“孤灯”等意向,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的氛围,考生在扩写时,内容上不能偏离诗歌原意,情感上要能表现出老人此时此刻悲凉的心情。
第
(2)题考查的是“抒发情感”,题目要求写“家书”,考生要注意写作格式及抒情语言的运用。
既然是回信,那么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明白父亲家书中都是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文已经提到过,本诗表现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希望儿子能早日回家团聚。
在写回信时,价值观要积极向上,可参考以下几点展开想象:
第一,告知父亲自己的近况;第二,表达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和牵挂,即使儿子不在身边,也希望父亲能照顾好自己;第三,回复父亲自己大概什么时候回去,或者从情理上说明自己暂时还不能回去的原因;第四,自己虽然不在父亲身边,但能做的其他可以让父亲感到不那么孤独的方法。
第(3)题考查的是“表达观点”,考查考生对“孝”的理解,要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思路可分为两步:
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此肯定或否定都可,然后针对观点分析原因,并写出具体理由。
22.(4分)答案 嘴巴很豁达 可吞下所有辛酸 它又很狭隘 说不得一点是非
解析 仿写的句子一要运用拟人手法,二要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并体现在句式结构上。
七、(60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昌言应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
想当年,我同一群小孩在我父亲身边嬉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栗给我吃;我们两家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亲近。
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
我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对对子及声音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
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的意思好像很遗憾。
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进士第四名,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
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
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高兴。
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读了很高兴,称赞写得好。
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听到昌言的称赞,才稍微有点自喜。
现在过了十多年,我又来京城,昌言已在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做官了,竟替天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出发前)竖起了大旗,有几百名随从,前来送行的车子有上千辆,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啊!
我自思孩提时,在父亲身旁见到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会有这样显赫呢?
富贵没有什么稀奇,我对昌言独自有些感慨。
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
往年,彭任随富弼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
“出边境以后,住在驿亭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禁不住胆颤心惊。
”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
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
唉!
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
从前奉春君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健马藏匿起来,不让它们显露,因此才有平城之战。
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本来只能这么做了。
孟子说:
“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
”何况对于夷狄呢?
请让我将这句话作为赠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 扫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