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定律》精品教案说课稿以及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00199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56.83KB
《电阻定律》精品教案说课稿以及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电阻定律》精品教案说课稿以及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定律》精品教案说课稿以及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有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时间,又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重方法,理论探究重思维的策略,对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加以选择与整合。
2、教材编写思路分析
电阻定律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与老教材不同,老教材中只有一句话:
由实验表明: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比……,没有这个探究定律的过程,而现在教材内容既要研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更重要的是突出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
并且本节教材以探究电阻与各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载体,给学生流下了一个很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锻炼的平台,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
真正落实新课标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
所以本节内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相吻合的典型课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电阻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
什么情况下考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什么情况下忽略这种影响
四、课时设计
(1课时)
五、教学材料
1、导入材料:
判断灯泡的亮度2、揭示材料:
伏安法测电阻
3、强化材料:
学生探究实验4、延伸材料:
书本P58页的思考与讨论
5、回归材料:
本节知识点总结6、检测材料:
书本P9页习题与练习
电阻定律示教板(含金属丝)学生电源电流表伏特
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火柴废弃的“220V40W”白炽灯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自制CAI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教师活动
情景:
“我手中有两个白炽灯泡,它们的有关参数已看不清,有哪个同学能想个办法帮我判断一下哪个发光强一些?
提问:
你是如何判断的?
导体的电阻R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第六节电阻定律”
学生活动
学生跃跃欲试,讨论得出灯丝横截面大的电阻小。
问题1:
问题2:
导体的电阻R与这些因素(l、S)的定性关系怎样?
问题3:
导体的电阻R与这些因素的定量关系怎样?
问题1回答: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有关.
问题2回答:
导体的长度l越短、横截面积S越大,导体的电阻R越小.
问题3回答:
(问题3较难,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二)探究
多个因素对电阻有影响,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
请具体讲叙。
学生回答:
控制变量法
1.同种材料,S一定,探究电阻R与L关系
2.同种材料,L一定,探究电阻R与S关系
3.不同种材料,S、L一定,探究R与材料关系
各个物理量如何测量(L、S、R)?
学生回答
探究方案一:
伏安法测电阻。
学生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画电路图,讲数据处理方法。
探究方案二:
a和b:
长度l不同a和c:
横截面积S不同a和d:
材料不同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导体的电阻R跟长度l成正比,跟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跟材料有关.
(三)强化与迁移
科学实验往是以理论为指导的,有时实验只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我们先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理论推理:
引导学生从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来讨论
a)如图所示,将n个长度为ι1,阻值为R1的相同电阻紧密串联在一起,此时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ι。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性质,试从理论角度探究电阻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结论:
同种材料,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电阻和长度成正比;
b)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一个电阻:
电阻R,横截面积S
两个相同电阻紧密并联:
等效电阻R/2,横截面积2S
三个相同电阻紧密并联:
等效电阻R/3,横截面积3S
……
若有n个相同电阻紧密并联:
等效电阻R/n,横截面积nS
同种材料,导体长度、温度相同时,电阻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学生回顾所学电阻串并联知识并进行理论分析
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小很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思考讨论交流
(四)知识拓展
请同学来介绍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评价、鼓励、用投影总结
阅读课本P58-59并总结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五)回归总结
教师活动
a、知识总结:
电阻定律:
电阻率:
物理意义:
表示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数值:
等于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导体的阻值
单位: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方法总结:
①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理论探究→实验探究
②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数据处理(列表法、作图法)。
③数学方法: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物理规律(简单、明了)
思考交流讨论
(六)应用
1、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
2、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
3、一白炽灯泡铭牌显示“220V,100W”字样,由计算得出灯泡灯丝电阻R=484,该阻值是工作时的电阻值还是不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一样吗?
为什么?
思考作答
七、主板书设计
1.电阻定律
(1)内容 在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表达式
2.电阻率ρ
(1)单位欧·
米
(2)物理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电阻定律》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定律》,取自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
电阻定律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在学习了电动势及欧姆定律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定量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了电阻的含义及欧姆定律的实质,也为后续万用电表等内容的学习增强了理性认识。
本节内容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电阻定律的相关内容。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定性的学习了电阻定律,而本节注重通过实验探索定量研究。
此外,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了控制变量法,也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得出电阻定律,并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
难点是什么情况下考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什么情况下忽略这种影响。
故本课主要目标是基于对课本的分析和对本课重难点进行思考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所确定的学科目标。
同时目标是针对学生除学科要素以外的培养需求,所制定的学科目标的伴随目标。
《电阻定律》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一个较重要的物理定律,是高中物理课程的一个简单的内容。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大多都是利用传授式方法进行教学,即老师直接给出电阻定律,缺乏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接受知识很被动,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电阻定律印象不深刻,这种死记硬背、强加于学生的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所以,本节课我决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电阻定律的生成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电阻定律的内涵与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对物理定律的求真态度的科学素养。
本课教学材料的选取考虑到了教学中的不同层次需求,并精心设计了导入、揭示、强化、延伸、回归和检测六个方面的教学材料,以达到在课堂上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层层推进的效果,同时各部分材料的选取与教学过程设计需求相吻合,最终可以发挥各部分材料应有的作用。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利用生活现象“不同的灯泡,亮度不同”作为导入材料,让学生猜想其中影响亮度的因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在探究环节中,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伏安法测电阻,测出不同材料的电阻以及同种材料的电阻大小并记录,再讨论得出导体电阻的大小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在强化与迁移环节中,由老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即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电阻的大小影响因素。
并用书本上的思考与讨论来学生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在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来思考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最后由老师来做具体的总结。
接下来在回归总结环节中,通过对本节的主要内容的回顾与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最后在运用环节中,通过精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并且留下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去对本节知识做更深的理解与掌握。
谢谢!
《电阻定律》课后反思
《电阻定律》这一节知识内容不算太难,学生对电阻定律的认识关键在于实验,实验用到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枯噪乏味的,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2、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该课堂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不再那么严肃,那么单调,而是快乐的、活泼的,真正实现了在快乐中教,在快乐中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讲电阻率时,“为什么用铜铝做导线”,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简单的,如果能进一步追问“铜做的导线是不是一定比铝做的导线电阻小?
”这样与本节课电阻定律的知识关联性更强一些。
2、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动手能力还非常的薄弱,这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条件限制和以前的不重视。
实验室在此之前几乎没什么器材,现在多了一些,但能做的实验非常有限,所以今后应多做实验,并且尽量把以前面应该做而没有做的补上。
3、这节课的重点是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三个决定因素,在这方面的练习还不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阻定律 电阻 定律 精品 教案 说课稿 以及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