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有效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346137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0.89KB
幼儿园班级有效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幼儿园班级有效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班级有效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天是耳不闻、头不回地一直跑了二百多米,才让我们截住。
情境回放二:
区域游戏开始了,照例是自己选区,天天选的是娃娃家。
这天我指导益智区,另一位老师指导美工区,保育老师指导生活区。
和往常一样,整个过程有井井有条,即使孩子穿走在区与区之间也是那么有序。
时间到了,老师弹起了结束音乐,小朋友们快速地收拾学具、玩具,陆陆续续地回到位置上等待评价。
这时甜甜大声喊了起来:
“老师,不好了,天天在娃娃家‘造反’了。
”我走过去一看,娃娃家一片狼藉,益智区的卡片和塑料碟子、建构区的雪花片,还有娃娃家的水果蔬菜、娃娃等满地都是。
为什么这么聪明的孩子在集体中会如此与众不同呢?
通过观察、分析,老师发现了他的“秘密”:
他所有的表现都与“注意”有关,他的注意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指向、持久。
他好动、不受约束,只要发现“新情况”,都会“认真”研究起来,但只是一会儿的热情。
针对他的好动好奇、不受约束的行为,一时间班主任老师很迷茫,也很无奈,但老师没有放弃,细心了解他的每一个举动,带着他走向下个成熟的阶段并针对他的举动进行了文字堆积,便有了下面的教育故事。
1.表扬奖励——让天天在回味中进步。
情境回放:
在一次离园活动——命题画“美丽的春天”中,告诉他,一会爸爸妈妈要来接小朋友了,你要坐在位置上好好画画,老师就会奖励你选一个大贴花,他说:
“不,我要做‘小老师’。
”我惊喜,当即就和他拉钩。
当然我得坐在他的旁边,并不时地拉回他的注意,还提醒他在这画小草、在那画太阳……,和他一起给太阳、小草、小鸡穿上漂亮的衣服,并适时地给声表扬或来一下“亲密接触”,他还时不时地回应我一句话:
“小草这样画”、“不能给小鸡穿‘大衣服’”。
作品完成后,我不仅满足了他“小老师”的愿望,还奖他一个大贴花。
在我的陪伴下,在我的鼓励和表扬声中,他出色地完成我们的约定,这可是第一次。
家长们都很惊喜,赞扬声不绝于耳,他听了自然是兴奋。
天天妈妈来接时,他冲到妈妈面前显摆:
“老师让我做‘小老师’了。
”过后很多天了,他妈妈说:
那次经历他是逢人便讲,着实兴奋了一场。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老师的一声适时的表扬、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都是积极的强化物。
2.温柔惩罚——让天天在苦涩中振奋。
集体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表现好的孩子和老师一起玩小游戏——坐火车、旋转木马。
坐在老师的腿上或被老师抱着,孩子们很是兴奋,自然这样的游戏也就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一次数学活动,天天在循环游戏时四个游戏只玩了一个,便跑到建构区去玩积木了。
活动评价时,我和小朋友玩起了“坐火车”的游戏。
此时,天天跑过来轻轻地说:
“我也想玩。
”我笑眯眯地给予拒绝:
“如果你能坚持做完三个数学游戏,老师一定让你第一个玩。
”
遭到拒绝的天天并没气馁,而是更努力,马上坐得端端正正,因为他有希望:
要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玩向往的游戏。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犹如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充满苦涩,然而细细品味又很香甜。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当然,只有恰当巧妙的惩罚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惩罚应因人而异,以不影响孩子生理、心理发展为前提。
3.冷落对待——让天天在无趣中淡然。
在日常教育中,当孩子反复出现一些不适宜行为时,我们会淡然处理,不予理睬,让他自觉没趣。
等他有所好转,我们再及时给予说理、表扬、鼓励。
有段时间,家长反映天天在家里总爱把拇指塞进嘴巴。
在我们的班级博客上,同时有几位家长留言反映该情况:
“这段时间发现乐乐多了一个坏毛病,有时会把手塞到嘴里,请老师在学校注意一下是不是也这样呢?
”“佳佳也喜欢老把手放嘴里,为此我一直没办法。
”“估计班里近阶段‘流行’将手塞到嘴里,我家宝贝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麻烦老师班里再多强调一下,老师的话比爸妈的话管用.谢谢.”
“啃手指”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原来只有恒恒小朋友喜欢啃手指,不啃睡不着,难道这也会传染?
是不是因为我们经常提醒恒恒而无意强化了“啃手指”这一信息呢?
在这种状况下,我感觉不能正面提醒教育了,应该冷处理。
因此和家长联系,试着冷处理这一现象,别提、别看。
没多少时间,这现象就好转了。
冷处理就是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平衡情绪和反思,这样的效果比教师长篇大论的说教效果要好,同时这种方法能让孩子明确适宜行为会得到认可和表扬,从而渐渐地主动抑制一些不适宜的行为。
4.让人在温馨中感知的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相契合,为教育目标服务。
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受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注意力与中、大班的孩子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他们更喜欢形式多样且简单易行的活动。
怎样使小班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呢?
这取决于教师如何为小班布置环境。
小班孩子好奇,注意力也很短暂,但他们都活泼好动,所以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我避免那种花哨式的,更注重简洁,体现温馨、便于活动、利于发展。
首先色彩体现温馨。
一般来说,孩子比较喜欢鲜艳的颜色,但如果不分位置、用途而把活动空间装饰得五彩缤纷,色彩杂乱,就容易使像天天一样的孩子情绪烦躁、注意力分散。
因此在班级的环境中,可以不运用大块的对比色,而是以粉色为基调,营造一个温馨、充满关爱的甜蜜小屋。
其次空间最大化,便于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而在现实中,各种各样的柜子、桌子等占据了相当的空间,使得孩子的活动场地大大缩小,空间密度增大,孩子情绪压抑,视觉干扰多,注意不易集中。
因此摆放班级物品时,遵循的原则是空间扩大化。
把教室分隔为两大块:
一块在教室的周围,根据需要放置一些高矮不等的柜子、桌子,以生活、区域活动为主;
另一块在教室的中间,没有摆放任何物品,以集体活动和课间活动为主。
在这个简洁的活动空间中,既满足了孩子好动,又排除了一些视觉干扰。
5.动静游戏——让天天在趣味中收获。
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就如同他们的职业,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训练游戏化、趣味化,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充满动感的体育游戏。
在阴雨连绵的季节,孩子们的情绪开始浮躁起来,于是我们在宽大的门厅里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
这可是我们玩的新游戏,紧张、刺激。
游戏中,老师扮演“猫”的角色,为了挑起游戏的紧张气氛、逗起孩子的游戏激情,往往会用紧张的语气、夸张的动作进行角色表演;
“小老鼠”则有孩子们轮流扮演,他们必须专心关注猫的位置,才能顺利地钻进钻出;
扮演“老鼠洞”的孩子会为“小老鼠”的成功而喝彩、危险而着急。
强烈的情绪刺激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天天也不例外。
刚开始,天天无所谓,常常一个人在帐篷里玩。
几天下来,也许受我们情绪的感染,他也要求扮演“小老鼠”了,这天正好我扮演“猫”,我提醒他:
“要做个成功的‘小老鼠’不但要勇敢、机灵,更要仔细观察‘猫’的位置,要盯着‘猫’看。
”游戏中,我不时地发出一些暗示:
“天天我在这,你该从哪钻?
”“快钻,‘猫’来了!
”在我的暗示、激励下,天天真的盯着我,大胆地钻了起来,虽然次数不多,但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目光。
只有孩子感兴趣了,才会关注。
游戏中的天天不就是为了成功而时时关注我这只“猫”吗?
富有静谧的感知游戏。
良好注意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手、眼、耳、皮肤等感官的协作感知活动。
因此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快速感知的游戏来训练、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注意品质。
在益智区,老师投放了大量的视觉游戏材料,引导天天通过高度集中注意的视觉活动,体验成功。
如游戏“接着排”,天天只有观察半范例的排序板,获得排列规律,才能接下去排;
“补地板”呈现给天天一个不完整的图片,在某一部分缺损了一块,要求依靠他自己的专心、细心的视觉观察活动,在提供的一些图片中找到缺损部分的图片,并补上,使图形变得完整。
天天在老师的鼓励下,喜欢上了这样安静思考的游戏,成功了,他会悄悄地在老师耳边说:
“老师,你看!
”与他相视,那眼睛里的喜悦即刻传染给了大家。
个别教育是班主任每天做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带着“爱”去教育。
高尔基说: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努力,那么爱就会像一缕缕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田。
当爱洒满园时,爱才会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会收获他们心灵深处的独白,孩子就会收获希望、快乐、自信、勇气等等。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百花园,一枝独秀不是春,几枝独秀也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色满园。
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个别教育,用爱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二、携手彼岸,家园共育。
《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现代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了,家园互动也就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工作。
家园互动的实现必须首先依赖于幼儿园主动开展家长工作,班主任主动地以多种形式与幼儿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由此可见,在家园合作关系中,教师是关键。
他们既是幼儿的教育者,又是家长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受过专业培训,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各年龄段发展目标,而且他们对幼儿评价有一个参照群体,既能做纵、横两个纬度的评价,也能做个体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教师能比较客观的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容易发现他们在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然而,由于工作观念、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家长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幼儿园的家长由于孩子各种能力弱,往往对班主任的要求也特别高特别多,甚至对班主任的一些处理方式不理解。
对于班主任的建议,有的家长欣然接受,有的不认同但能和班主任沟通,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不乏一些不理智,甚至唯我独尊型的家长,动辄就抛下一句狠话:
“我要求换班,不然转园。
”可见,幼儿园的班主任工作更显复杂和艰难的,要做好这个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1.反思自己,了解家长,获得家长的信任。
九月二日早晨,家长们陆续把孩子送到了我们小三班,宝贝拉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来了,一声响亮的“老师早”,让我们欣慰,说明她昨天过得很快乐。
不等我们安排,她甩开妈妈的手,径直走向建构区,和乐乐、佳佳三人玩了起来。
宝贝妈妈和其他几位家长一样,视线始终定格在自己宝贝的身上,丝毫没有及时离开的意思,在我们的强烈建议下她们才纷纷而走,虽然有许多不舍、不放心。
但她并没走远,就在操场上透过玻璃墙看着宝贝玩积木,这是她事后说的。
此时活动室只有两位老师,一位负责接坐接送车的孩子,而一般后进园的孩子都是有些情绪的,需要老师安慰的。
也就在这时,宝贝的妈妈突然气冲冲地冲进教室,直奔建构区,大声地呵斥乐乐小朋友:
“你为什么打我家宝贝?
我警告你,以后敢再打我家宝贝,我就打你!
”乐乐大哭了起来,宝贝也哭了起来。
我们被事件的发展惊呆了:
事先他们没有发生矛盾纠葛的迹象,因为我们一直在教室里,没听到哭闹声、吵闹声。
为了避免一些不良影响,我以教师——临时监护人的身份劝说家长暂时离开,并告知以后孩子之间有什么问题由我沟通解决,在教室里不能这样对待孩子。
因为没有大问题,也可能碍于我的角色,家长在“拜托你了”后就走了。
这是我去年下半年开学第二天,碰到的一位家长。
我当时很气愤,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
但为了避免一些冲突,我还是比较婉转地和她沟通,把她劝走,因为我不了解家长,说实话也不了解当时的详细情况。
过后我们当然要找孩子们进行一些回访,大概情况是这样:
乐乐想要宝贝手上的一块积木,宝贝不肯,乐乐就抢了过来。
宝贝妈妈可能误以为乐乐欺负宝贝了。
放学时,乐乐妈妈来了,说:
乐乐第二天就给你们添麻烦了!
原来乐乐妈妈当时也没走,我听了很感动,也很感谢她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支持。
家长走后,我开始了反思。
从横向看,家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育儿观,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从纵向看,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家长也会随着孩子处于不同的阶段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期盼。
更何况孩子从家庭式的个体生活到群体式的集体生活,对孩子有着牵肠挂肚的牵挂和担心,对老师有着诸多的不放心和不信任。
基于这点思考,我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但不赞成她的处理方法。
我也在反思自己。
为什么孩子发生矛盾时,(当时孩子还不多,)我们作为老师却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解决?
这只能说明两位教师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的安排等都不到位。
当时孩子虽然不多,但分得太散,其实当时只有一位新教师在管理这些孩子,疏忽就难免了。
自己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思考后,我抽空和家长进行了一些沟通。
首先表示歉意,介绍事情的大概原委,并强调由于我们老师安排不周到,让宝贝有了不愉快的经历,也让家长多了一份担心,好在宝贝上午情绪很愉快。
然后向家长介绍宝贝这两天的表现,特别是早晨我的感受以及上午宝贝的快乐情绪,让家长体验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逐渐放心——放下悬着的心。
最后向她提些建议。
孩子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吵吵闹闹、磕磕碰碰是常有的,尤其是小班孩子更明显,建议家长以后给我们工作多提建议、多多支持;
对于早晨的行为,作为教师、母亲我都能理解,但不认同;
也和她聊了自己当时的尴尬和进退两难。
放学了,宝贝妈妈来了,不等我们开口她先打招呼了:
自己当时有点冲动,因为宝贝从来没长时间离开大人有点担心。
谢谢老师的理解。
我也借机和她寒暄了一下,多聊了一会,从宝贝聊到家长。
通过初次接触,对家长大概有了一些了解。
家长比较有涵养,对老师比较尊重,可能在孩子教育方面比较自私、敏感,担心孩子吃亏。
在接下来的工作日子中,我们三位教师的分工更为合理,分块、分人管理,保证视线不离孩子;
宝贝家长也很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因为这次沟通,初步获得了宝贝家长的信任。
2.用欣赏、真诚赢得家长的放心。
我知道孩子在家长的眼中是个可爱的小精灵,尽管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做法是多么的荒唐、表演是多么的滑稽、……尤其是宝贝这样的孩子,活泼可爱、好表现。
我们也很喜欢,可在日常活动中,我渐渐发现:
她很自我,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听劝。
根源在哪呢?
开学第二周,孩子们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宝贝也一样,每天能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但午睡不乐意。
开始还乐意躺在床上,后来只愿意坐在床上,还要故意大声唱歌。
我们和她亲密谈心,她却一副小大人样:
“我在家里本来就这个样子,不想睡就不睡嘛。
”我明确告诉她:
“这是在幼儿园,大家都睡了,你也得睡下来,在幼儿园得听老师的。
”看我有点生气了,她才不情愿地躺下来,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严肃了,立马表扬了她,“睡不着没关系,只要不发出声音来就行。
”但只一会,她又坐了起来唱歌,我又转过去劝她躺下,这下她居然哭了:
“我奶奶说的嘛,我累了可以不睡的。
”我真的没辙了。
孩子们刚入睡,我赶快抱起她往卫生间跑,在那我软硬兼施地和她谈了许多,终于平静了,我们手拉手上了楼。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很强,集体意识很薄弱,同时让我们看到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大人,为了不睡觉而使出很多招数;
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很迁就孩子的,孩子说什么,大人不但答应,还给寻找理由,“不想睡”、“累了”难道可以成为不睡觉的理由吗?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老师必须向家长反映宝贝的午睡情况。
对于比较敏感的家长,要考虑周到些。
例如,放学了,宝贝妈妈来了,我们寒暄了几句,就聊到了宝贝身上,我当然是对宝贝出色表现给予一番赞赏:
上课会发言、乐意在大家面前跳舞等等,家长听得乐滋滋的;
然后转到午睡方面,先了解宝贝在家午睡情况,妈妈说:
“就是不肯睡,总要哄骗。
”我便接着家长的话题反映宝贝今天的午睡表现,把我的做法说了一下。
妈妈听后:
“她脾气就是犟,都是她奶奶给惯的,麻烦了。
宝贝以后要多辛苦你们了。
”最后我说:
“你客气了,宝贝这么可爱,我们只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只要你们放心。
”妈妈说:
“交给你们我最放心了。
宝贝天天说老师喜欢她。
”然后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尝试拒绝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并给予正确引导。
我相信家长说的不是客套话,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很困惑,也希望老师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是什么让她向我打开心扉,我想也许就是我对孩子的欣赏、对家长的真诚吧。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
因为,欣赏是一种爱的流露,爱的表达。
我们的点点真心换来家长的片片真情。
的确,教师在家长工作中,不应是只会说教、告状、汇报、敷衍了事,而应是善解人意的用关爱孩子之心去支持家长,理解、体谅家长所说、所做、所想、所急,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克服自己个性上的不足,提高与家长交往的技巧,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家长,用自己的诚心、热心、关心换家长的放心,换孩子的欢心。
家长站在教育孩子的彼岸,教师站在教育孩子的此岸,只有携手架起一座共同目标的爱心桥,孩子才可能快乐、平稳、健康地走过自己的幼儿期。
三、阳光明媚万物方可盎然——重视班风建设
幼儿园的班风班貌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两个字几乎涵盖了班主任的所有工作。
因此,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班级里每个孩子都充满学习和生活热情。
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风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犹如一处生命的绿洲,能让每个孩子的灵魂得到净化。
在工作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班风的魅力。
甲班孩子感想、敢说、敢做,思维也很活跃;
乙班孩子礼貌、文静,特别守规则,但有些拘谨。
等等。
这都是班主任平时教育堆积而成的。
可见,在班风建设中教师是个核心人物,是设计者、建设者、组织者。
那么如何设计、建设班风呢?
我想,应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而定,寻找恰当的切入口,要既能扬长,又能促短发展。
2007年9月我担任大一班的班主任,经过一周的相处,基本摸清孩子的相关信息。
文字回放:
我班现有幼儿26名,其中男孩16名,女孩10名,均上过幼儿园。
大部分孩子能很快适应新集体,但由于换了新老师、新同伴、新教室,开学第一周个别孩子有些情绪波动,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安慰,热情、微笑的服务,也都能较快稳定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通过开学一周的观察,对本班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
生活:
大部分孩子能独立、安静地吃饭,能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但大部分孩子洗手时,会撒水、滴水,导致地面潮湿;
个别孩子有挑食、撒饭粒现象,部分孩子吃饭后不擦嘴,女孩子不会使用手纸等等,需要重点指导,甚至督促。
学习:
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有探索精神,许多孩子喜欢问为什么,生活中孩子会产生很多问题,逐步形成活动的内容。
课堂上能积极思考,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等。
只是比较随意,喜欢插嘴、注意力有时不够集中、坐不住,甚至喜欢随便讲话。
运动:
孩子们的运动热情很高,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按要求、规则去合作运动,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尤其是课间活动喜欢打闹,常有冲突发生。
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非常快乐,尤其喜欢玩建构区,但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听到响亮的嬉闹声、吵闹声。
情感:
经过两周活动的磨合,我们从孩子们的言行、表情中,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我们幼儿园、我们大一班以及大一班老师的那份喜爱之情。
从上面的信息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感想、敢说、敢做,但规则意识很薄弱。
不论在集体活动还是课间活动中,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不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小报告、碰撞时常有发生;
横向比较,也有一定的差距,课堂常规尤为明显。
因此,我在设计大一班的班风时,定位在“协作、宽容、竞争、向上”八字上,并以规则意识培养为切入口,结合常规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协作、宽容、竞争、向上”班集体。
1.一日生活是规则的摇篮。
规则来源于孩子的一日生活。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发现活动中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冲突点,同时结合他们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重要的是通过和孩子们交流、讨论,制定出具体规则。
当然,规则还必须体现阶段性,在一阶段中只能是一个规则主题,同时每一项规则主题,必须点滴积累,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孩子生活。
如在散步时,我们发现孩子往往会边走边讲、前后拉开大段距离,等等,11周的常规重点便是排队常规的形成;
又如随着天气的变暖,我们发现孩子课间活动时越来越活跃,更多的是在奔跑、大声喧哗。
为了改变班上这一现象,我们确定12-15周的常规重点是:
形成良好的课间常规。
2.信任是规则执行的精神力量。
我们一直注重“协作、宽容、竞争、向上”良好班风的形成,并给予小心呵护。
在这种氛围中体现出了民主、尊重、合作、信任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淡化了教师身份,突出了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
在实践中,老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
孩子对我们信任了、对同伴信任了,就会产生一种敬意和崇拜。
首先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曾说:
“要在活动中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使学生在主动、解放、自由的状态下学习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成人的权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深入了解孩子,虚心向孩子学习,时时想到孩子的愿望,从生活上照顾帮助他们,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在这种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中更有效地执行规则。
其次建立融洽友爱的生生关系。
现在的孩子都是几个家庭的“小太阳”,在个性、交往能力等方面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小矛盾。
因此,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很注重友爱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班级 有效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