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
- 文档编号:2163844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29.85KB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市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三语文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三
语文
测试范围:
学科内综合。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
邓小南
史学的特性在于注重实证、注重反思。
历史研究的根基在于史料,研究成功与否取决于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
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解释要靠史料说话,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经由“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对今天的历史认知有所贡献。
所谓“史料”,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留下来的材料,其内容远较“史籍典册”范围宽泛。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史料收集的难度,但同时也对历史学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然不能仅靠对史料的熟悉夺得先机,那么,对史料辨析与追问能力的重要性自然就凸显出来。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数据库只是助力研究深化的途径,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表层文本的提取和简易的攒凑式结论,深入的研究还要靠阅读体悟、史料辨析,要十分警惕急功近利氛围下历史研究的“表浅化”倾向。
“历史”本身的历史性,使得史料必然带有特定的时代印痕与记述者的理解,并非纯粹客观;通过史料对历史“真相”的追索与逼近,注定是一个崎岖且无止境的过程。
对于史料要予以尊重,但也要对其可能存在的“包装”保持警惕。
我国历史上,帝王对于修史的重视促成了史学著述一定程度上的繁荣,但也造成政治权力深度介入修史过程。
唐宋时期,史局、史馆、日历所、实录院等机构陆续出现,官修国史成为常态。
著史讲求“书法”,政治道德观念寓于其中。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史家有秉笔直书的优秀传统、有强烈的“考信”意识,二者撑擎起中国史学的天地,达致恢弘高远的气象;同时也要看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治”观念乃至“本朝史观”对于著史者或隐或显的影响。
南宋的章如愚曾经说,“修撰史之目不一,而其凡有二:
曰记载之史,曰纂修之史”。
大体上,记载之史重在记录史事,而纂修之史则经过取舍编辑、增删润色。
纂修之史凝聚着史家的心血,体现着“史学”演进的历程,但就其形成过程来看,特定文本往往关联着特定的历史情境,有可能掩映了渲染涂抹的曲折历程。
即便是起居注、日历之类“记载之史”,亦非纯粹的史实记录。
史事被记载、被编纂、被润饰,构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历史”,而承载这一“历史”的文本,显然是层累叠加而成的。
观察史料尤其是“纂修之史”与特定时期“本朝史观”的关联,重点不在于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更不是要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而是要厘清历史记载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因由。
今人研究历史,离不开当时的史料,也不能脱离当时人对于当时事的诠释。
但当时人记当时事,有其鲜活准确的一面,也有因敏感而曲饰的可能,我们需要把包裹于史事外层的“说法”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料是以历史研究为根基,史学特性注重实证和反思,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关系着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
B.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是历史研究、解释的根据,今天的历史认知需要“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
C.史料是历史上留下来的材料,所以要予以尊重,但其内容比“史籍典册”的范围宽泛的多,其存在的“包装”现象也很严重。
D.史料有些也许并不客观,因为带有特定的时代印痕与记述者的理解,这就注定通过史料对历史“真相”的追索与逼近很困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大数据时代,史料收集的难度降低了,但对历史学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史料辨析与追问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B.深入的历史研究要靠阅读体悟、史料辨析,满足于从数据库中提取表层文本,简易攒凑结论,便会出现“表浅化”倾向。
C.中国史家撑擎起中国史学的天地,达致恢弘高远的气象,也受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治”观念乃至“本朝史观”的影响。
D.观察史料重点是厘清历史记载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因由,而不需要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历史上,史学著述的繁荣源于帝王对于修史的重视,但政治权力深度介入修史过程,也将其政治道德观念寓于其中。
B.唐宋时期,注重官修国史,使修史成为常态。
陆续出现了很多修史的机构,如史局、史馆、日历所、实录院等。
C.南宋的章如愚提到的记载之史和纂修之史都非纯粹史实记录,今天所见的“历史”,是被记载、被编纂、被润饰的史事。
D.今人研究历史,需要当时的史料和当时人对于当时事的诠释,但也需要把包裹于史事外层的“说法”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
二、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绛:
淡然走过百岁人生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吕莎
杨绛先生走了。
这位105岁高龄的老人,5月25日凌晨安详辞世。
杨绛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正直敦厚,正如她评价自己译作《吉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一样:
“勒萨日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气,不肯依附贵人。
他敢于攻击时下的弊端,不怕得罪当道。
他不求名位,一生只靠写作谋生。
”她便是如此。
杨绛先生最早是以剧作家身份登上文坛的。
她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戏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登上剧坛后,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喜剧的双璧”。
杨绛一时间声名大噪,甚至钱锺书先生在公众场合都被介绍成“杨绛的先生”。
1949年以后,杨绛先生的创作重点转向小说与翻译。
她的几则短篇小说生动形象地勾勒了各种人物,长篇小说《洗澡》更是描摹了“三反”运动中惯见的“嘴脸”。
这些作品充满了机智幽默,又渗透着世情练达。
其小说靠点滴人事映照人生真相,笔触风趣幽默,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她的几部译作《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和《堂吉诃德》。
她在从事翻译时,也有意无意地选择了描写小人物的笑中带泪的作品。
杨绛先生的翻译水平极佳,朱光潜先生曾称赞说,全中国“散文翻译杨绛最好”。
杨绛先生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都非常好。
值得敬佩的是,杨先生的西班牙文是年过六十才开始学习的,边自学边翻译。
其译作功不可没,为后来的西班牙文学翻译奠定了深厚基础。
杨绛先生的散文感情真挚、平淡馨香,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去世后,她在散文《我们仨》中追忆了一家三口的点滴生活,读过的人无不动容。
杨绛先生的生活十分朴素,对于物质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先生家中至今仍然保持着钱锺书先生在世时的陈设,白墙、水泥地、老家具,没有装修,也没有封阳台。
客厅亦是书房,靠近门口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20卷《钱锺书手稿集》和一些外文工具书。
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的照片摆放在书架正中最醒目的位置。
杨绛先生生活十分低调,近几年更是婉拒来访,如她在《隐身衣》中所向往的“万人如海一身藏”。
读书和写作是杨绛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她一生热爱读书,年少时一星期不看书就感到“一周都白过”。
百岁以后,她仍天天都看书,身体好的时候还要伏案工作。
照顾杨绛先生多年的吴阿姨说,先生闲不下来,一有空就要写。
党圣元提到,杨先生每天都要用毛笔抄几次钱锺书先生的著作,她的书桌上有个小小的砚台,每次去看望时揭开盖子总能看到新鲜的墨汁。
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小书桌,就是在这里,杨绛先生以近90岁高龄翻译柏拉图《斐多》,96岁创作了《走到人生边上》,103岁为《洗澡》写下续篇《洗澡之后》;也是在这里,她笔耕不辍,投入大量精力整理钱锺书先生的遗著,让这些宝贵财富得以面世。
今年初出齐的《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也由杨绛亲自参与清点整理工作。
读书写作之余,杨绛先生会做“八段锦”锻炼身体,这一习惯坚持了至少20年。
陈众议说,杨先生柔韧性很好,一百岁以后仍然能够不屈腿去捡地上的东西。
杨绛先生是不畏惧生死的人。
她在迎来百岁生日时曾说,“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的名义,将高额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据悉,奖学金总额已近2000万元。
杨先生早在2012年,即向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请求:
去世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受赙仪,至多七八亲友送送。
2013年,杨先生亲笔所作遗嘱再次就后事办理明确写道:
“我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
如今,先生已安然“回家”,与夫钱锺书、女钱瑗“我们仨”再相聚。
【相关链接】
年纪不饶人。
我又老又病又忙。
我应该是最清闲的人,既不管家事,又没人需我照顾。
可是老人小辈多,小辈又生小辈,好朋友的儿女又都成了小一辈的朋友。
承他们经常关心,近在北京、远在国外的,过年过节,总来看望我。
我虽然闭门谢客,亲近的戚友和许许多多小辈们,随时可以冲进门来。
他们来,我当然高兴,但是我的清闲就保不住了。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序》)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绛曾因戏剧声名大噪,甚至钱锺书先生都被介绍成“杨绛的先生”,可见杨绛戏剧方面的成就要大于其他方面。
B.杨绛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主要是以小见大,靠点滴人事映照人生真相,译作也选择描写小人物的笑中带泪的作品。
C.杨绛先生对物质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家中没有装修,只是一些老家具,而客厅就是书房,可见先生并不追求物质享受。
D.杨绛先生不畏惧死亡,在她百岁生日时时曾说自己走到了人生的边缘,由此可知她也明白自己来日不多,必须纠正以前的错事。
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杨绛的主要成就及为人处事风格为写作中心,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这一传奇人物丰富而精彩的一生,表达了对其人生价值的赞美。
B.文章开头以杨绛评价自己译作《吉尔·布拉斯》的著者勒萨日的一段文字,展示出杨绛一生不求名位,只靠写作谋生的人生态度。
C.杨绛先生良好的翻译功底,是因为她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都非常好,即使年过六十才开始学习西班牙文,也能够译出优秀的作品。
D.杨绛以散文《我们仨》追忆一家三口的点滴生活,以全家的名义将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展示出她的家庭情怀。
E.杨绛在遗嘱中写到“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意在表明她想洗净尘世的污秽沾染,安然离去的想法。
6.文中说:
杨绛先生以近90岁高龄翻译柏拉图《斐多》,96岁创作了《走到人生边上》,103岁为《洗澡》写下续篇《洗澡之后》。
由此,你对杨绛的人生价值有怎样的认识?
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张笑眯眯的脸
周波
东沙上任没几天就碰到一件事,村里一个妇女被车子撞了,受了伤。
要是平时,这绝对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
现在车子这么多,满天下地跑,谁敢保证没有磕磕碰碰的意外事呢。
可就这么个事,让东沙碰到了,还差点儿摊上了大事。
初来乍到的东沙近来天天往基层跑,一天不跑就觉得心里落下啥东西似的。
照他的说法自己还是个生人,得先混个脸熟。
所以,那天东沙去村里忙了一个下午,返程的时候,遇上了一场车祸。
他是镇长,人命关天的事可不能退避三舍,就跟着一些村里人去了现场。
后来,后来嘛就来事了。
他听到有人开始拿自己说事:
新来的镇长,有点儿薄情,怎么老是挂着一张笑眯眯的脸。
起先,东沙不当一回事,刚才还有群众称赞他面相亲切呢。
后来,才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头。
回来的路上,东沙问办公室主任:
你觉得我刚才在笑吗?
主任不知何意,脱口就说:
镇长,您来镇里头一天就是笑眯眯的。
那天,下属的父亲病逝,东沙觉得有必要去吊唁一下。
镇长的突然到场,让同事很意外也很感动,急着向边上的亲戚们介绍。
不过,才没几分钟,东沙看见有人在屋内用手朝自己指来指去。
他忽然感觉到了什么,这会儿他想和同事告别,却找不着同事的身影。
于是,他心里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临汾市 届高三 下学 线上 模拟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