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85816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3
- 大小:89.13KB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萤火虫
蜡烛
电灯
桌椅
霓虹灯
“在这些光源里面,有些是自然存在的,例如:
太阳、萤火虫.有些海洋生物也能发光,比如生活在深海中的水母.还有些光源是通过人工制造的,例如:
蜡烛、电灯、霓虹灯等等.”
学生想出各种方法,用来照亮周围.
有的学生打出手电光,有的挥动荧光棒,有的点燃蜡烛.
学生回答:
“这些物体都可以发光.”
电灯
学生观看萤火虫、水母的照片
规律:
提出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6.评估
提出新问题
“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到底谁说的对呢?
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但看不到光从笔到亮点之间的传播路径.
“当我们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让它能够很清晰地显示出来?
请小组讨论一下,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几位同学提供了一些显示光传播路径的好方法,在下面的实验中大家可以参考.”
“请同学们看桌上已经准备好的器材:
激光笔、果冻、装有水的小烧杯、半个大可乐瓶子,一小段香、火柴.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光在各种物质中到底是如何传播的?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下面请几个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并把你们看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通过实验证实了一些你们的猜想,得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有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请他们演示一下.”
“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而有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看来,光沿直线传播是有前提条件的.请同学们尝试总结这个条件.”
总结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光传播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冬天,街上会有卖烤白薯或卖早点的摊子.在炉子的上方,你会看见周围的景物发生晃动,甚至扭曲变形.这是因为炉子上方的空气受热,造成它的密度发生了改变,不太均匀了,于是就会出现这种景象.”
“通过实验以及一些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完整地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老师板书: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猜想:
直线?
曲线?
折线?
……
学生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在各种方法中,挑一种简单可行的让学生演示:
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提醒学生注意:
使用激光笔时,不能让激光束直射眼睛,会对眼睛造成很大伤害.
学生探究实验: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小组展示:
(1)在半个大可乐瓶中,点上香,观察激光在充满烟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光通过气体)
(2)让激光通过盛有水的小烧杯(光通过液体)
(3)让激光通过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的传播路径(光通过固体)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学生演示实验:
激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发现: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空气和水这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发生了偏折.
必须满足在同种介质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总结:
“同种均匀介质”
光线
“在研究有关光的问题时,我们常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强调:
画光线时,不要丢掉箭头.
示范:
从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的画法.
学生练习画光线
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
我们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激光准直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来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影子的形成
“请一个同学在大屏幕上,做手影表演,其他同学思考:
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
介绍古代计时工具:
日晷
日食、月食
日食和月食都是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于特殊位置时发生的天文现象.
介绍“本影区”、“半影区”概念
用瓦数较大的灯泡作光源(相当于太阳),在灯泡与黑板之间举一个小球(相当于地球或月亮),于是在黑板上就出现了很明显的本影区、半影区.
画图介绍位于不同区域,出现的各种日食、月食现象.例如: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全食、月偏食.
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古代,人们认为日、月食现象是一种凶兆,而今天,当我们了解了日、月食成因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有灾难降临这种迷信说法.”
小孔成像
简易“针孔照相机”
将封有塑料膜一面朝着学生,用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小孔前,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
若调节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所成像的大小应如何变化?
“制作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用光直线传播的规律对小孔成像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请同学们利用牙膏盒、半透明塑料膜、棉线,现场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
“请同学们用做好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点燃蜡烛的像,并解释成因.”
“改变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再次观察膜上蜡烛像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看“激光掘进”图片
学生手影表演,其他学生解释原因
学生观看“日晷”图片
让学生利用日食、月食演示仪(三球仪),讲解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于何种特殊位置时,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
学生观看“日全食全过程照片”
“月全食糖葫芦照片”
学生练习画日食、月食的成因图,会找本影区和半影区,知道在哪个区域会出现什么现象.
在塑料膜上看到蜡烛的倒像.
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小;
反之,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学生现场制作“针孔照相机”
用笔在牙膏盒一端的盒盖上扎一个小孔,撕去另一端的盒盖,用棉线把半透明塑料膜蒙在此端即可.
学生观察在塑料膜上点燃蜡烛的成像特点.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因而在塑料膜上看到蜡烛的倒像.
增加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膜上所成的像越小;
反之,减小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所成的像越大.
知识
迁移
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排队要看齐,摆桌椅要整齐,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等等.
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实验:
给学生几根大头针,把它们比作“树木”,在纸板上进行“植树造林”,不用直尺和笔,如何知道这些“树”已经栽齐了?
学生实验:
在纸板上垂直插上一枚大头针A,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沿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探究结果:
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只要每一棵新栽的树把前面栽的树都挡住,一行树便可栽齐.
光速
问题思考:
雷雨天时,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介绍: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
108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3×
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四分之三.
请学生设计一种方法,“估测发生雷电的位置离你有多远?
”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位裁判在终点分别为其计时,甲的裁判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两同学的百米时间相同,实际上两人谁跑的快?
通过思考讨论,使大家明白在比赛时,裁判员依据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为准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为准的原因.
启发学生得出: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学生观看: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投影片.
光在真空中最快:
c=3×
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3×
(光在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秒.)
光在水中的速度:
2.25×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
2×
学生讨论活动,探究具体方法:
用秒表记录在看到闪电后,多长时间听到雷声,利用s=vt,代入v=340m/s,即可求出闪电处离观测者的距离.
学生讨论,由代表发言讲解:
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枪声在起跑点发出传到终点裁判员处需的时间是:
即乙的裁判员开始计时时,乙运动员已经先跑了0.29s,这样计时使乙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0.29s;
甲的裁判员看到枪冒烟计时,光速为3.0×
108m/s,由起跑点传播时间是:
这么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因此甲的裁判计时较为准确.因为甲运动员比乙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少了0.29s,所以甲运动员的速度较快.
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光速
课后作业
《伴你学物理》P33:
1~5题
《初二物理练习册》P41:
练一练5~12题
第二课时:
物体的颜色
(1)色散现象
(2)物体的颜色
(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学生课前准备:
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
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提出
问题
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
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学生观察
七色光
复合成
白光
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紫色
.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
光的
三基色
介绍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举例:
在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规则地密集排列着许多能发出红、绿、蓝光的荧光粉粒.代表红、绿、蓝的三束电子束按画面的要求分别激发红、绿、蓝荧光粉粒,在荧光屏上产生一系列的红、绿、蓝发光点,它们同时刺激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状细胞时,由于视觉无法分辨三色刺激点,便在视觉上合成出总体的彩色图像来.
学生观看图片
色光的
混合
旋转红、绿、蓝三色盘
(1)调整三色盘的红、绿、蓝比例,可看到灰白色.
(2)红、绿色光的混合
调整三色盘,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再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每改变一次红、绿比例,旋转时,在盘上会依次出现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
(3)绿、蓝色光的混合
盘上只露出绿色和蓝色,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混合色就会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
(4)红、蓝色光的混合
盘上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会看到紫红、深紫等颜色.
总结扩展:
色光的混合遵从加色法原则:
两种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因此旋转的七色光盘是色光的加色法混合,所以显白色.
颜料的
三原色
介绍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学生看“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图片
颜料的混合是反射光的混合,遵从减色法原则:
两种颜料的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了.因此七种颜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混合,所以显黑色.
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色,体会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各自混合后的不同.
物体的
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
实验探究: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七色光带.让七色光带打到绿色玻璃片上,绿玻璃片只让绿光透过,而把其他颜色的光几乎全部吸收了.
同样,彩色光带分别通过红、蓝玻璃片后,在白屏上也只分别呈现出红色光带和蓝色光带.
实验结论: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看上去就是无色透明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用不同色光分别照射白纸和黑纸,得出:
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故呈白色;
黑色的物体,它几乎把所有的色光全都吸收了,故呈黑色.
根据这个道理,红光照在蓝布上,蓝布呈什么颜色?
先请学生思考,再用实验加以验证.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学生先猜想结果,再动手做实验加以验证.
本节所学知识点:
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6
《初二物理练习册》P41~42:
练一练13~19题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与纸板底边对齐,以对折形成的折痕为中心线,在线的两侧分别用量角器标注相应的角度数值)
教学器材准备:
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复习提问
实验引入
提问:
光的传播规律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
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线.
让学生描述现象.
引出本节研究内容:
“光的反射”
光从空气照到平面镜上,再被镜子反射回来.
介绍名称
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看到反射现象中的光线.
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应位置.
学生观察,记忆各部分名称及所处位置.
“光射向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
“本节课,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来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的规律,逐一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示入射光线的方向,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做实验之前,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
如何去做?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
激光笔、平面镜、可对折的半圆形纸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由实验现象,得到的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解决问题,不要老师直接纠正.
例如:
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在镜子上,根本就看不见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又如:
有的学生在纸板上看到了入射光线,但看不到反射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反射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感兴趣的问题:
反射光和入射光有什么规律?
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反射角与入射角有无关系?
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到底哪种猜想对呢?
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
学生做实验,找反射光线的位置
反射光线沿1方向射出,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光可以沿着表面平整的纸板面传播,并且清晰地看到了一束光.
纸板要与平面镜垂直,并且保证纸板可对折的两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平面内,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进一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请同学们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并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记录你们的结果.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
学生填表,记录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概括光的反射定律.不完整的部分,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老师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用图形表示出光的反射定律.
提示:
法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辅助线,本身并不存在,所以法线用虚线表示,一定要与光线的画法区分开.
学生总结概括光的反射定律.
学生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探究光路可逆性
根据“逆向思维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那么此时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拿一块平面镜,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一位学生的眼睛,问:
这位学生能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老师的眼睛呢?
让同座位的两个学生验证一下能不能看到?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
新的反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可以看到.
学生动手试一试:
从平面镜里能互相看到对方的眼睛.
探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时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实验:
(1)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一位学生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
刺眼说明光很强,反射光方向集中问其他学生有没有这种刺眼的感觉?
没有则说明光没有大量地直接反射到他们的眼睛里.
(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板,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次提问那个学生,问此时有何感觉?
再次问其他学生能不能看清?
能看清说明有光射入他们的眼里.
此位学生说:
很刺眼.
其他学生回答:
没有刺眼的感觉.
此位学生回答:
不刺眼,能看清.
能看清.
同样的太阳光,为什么经不同的物体表面反射,反射光的情况有所不同呢?
根据反射面的不同性质,光的反射分为两种类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利用激光演示仪演示“镜面反射”:
其特点:
反射面平整光滑;
当光平行入射时,会被平行反射.
利用激光演示仪演示“漫反射”:
反射面粗糙,凸凹不平;
当光平行入射时,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总结:
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集中,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
漫反射反射光射向了各个方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能看清.我们能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镜面反射?
哪些是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反射现象,但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请同学们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图.
如何确定反射面的法线位置
用纸板代表反射面,用针表示法线位置,针与纸板垂直:
若把纸板弯折,表示凸凹不平
则针此时的位置显示法线的画法,法线始终与反射面垂直.
由于此时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个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初步结论:
反射光的情况与反射面的性质有关.
学生举例回答
可发生镜面反射:
平面镜
(2)玻璃(3)平静的水面……
可发生漫反射:
(1)黑板
(2)银幕(3)一般物体…
请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路图.
请学生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之处.
学生练习画图:
镜面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不
同
点
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②反射光方向不同
特定方向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③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
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①黑板反光
②平面镜成像、玻璃板成像
③平静的水面
①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②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③一般非光滑物体
小结
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伴你学物理》P33~34:
1~5
《初二物理练习册》P43:
练一练3~11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学生用:
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
教师用:
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魔术箱:
以倾斜45°
的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物理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