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展方向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37495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97KB
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展方向文档格式.docx
《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展方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展方向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西长千米,南北宽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
其中万公顷,林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万公顷。
土地
全县土地面积公顷,毛耕地公顷,园地公顷,林地30400公顷,疏林草地公顷,草山草坡公顷,水域7160公顷,其它土地公顷.在毛耕地中,净耕地7714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在净耕地面积中,水田公顷,占耕总面积的%.全县土壤共有四个土类、六个亚类、十七个土属、六十个土种、以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五个土属为最多,约占%.耕地有机质为%,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86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84PPM,PH值平均数是,林地和草地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略高于农耕地。
气候
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温和,长,湿度大,云雾多。
年平均气温C、0C以上积温6088C,10C以上积温5267C,太阳总辐射能千卡/平方厘米·
年,生理辐射能千卡/平方厘米·
年,年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毫米,历年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平均毫米,占全年的78%,特别是6--8月份,雨量更集中,平均毫米,占全年的41%,有"
雨热同季"
的特点,年均小时,多集中在4--9月份,为小时,占全年的%;
全县以灰棕紫泥土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养分高,宜种性广.
日照梁平属日照低值区。
常年平均日照为1336小时(重庆为1256小时,为2154小时)。
最多(1963年)1546小时,最少(1974年)1106小时。
7、8月日照数最多,常年在200小时,特殊年份在150小时;
4~6月、9月次之,常年在100小时以上。
特殊年份在50~80小时之间,其他月份在100小时以下,12月最少,1974年12月一点日照也没有。
各月日照率最高(8月)为54%,其变幅为25~73%;
最低(12月)为16%,变幅为0~42%;
年均为30%,变幅为25~35%,旬日照数最多(7月下旬)为88小时;
全年从3月上旬开始,日照数逐渐增加,7月下旬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
全年太阳辐射值为千卡/平方公里,月最大(7月)为千卡/平方厘米,月最小(12月)为3千卡/平方厘米。
水利
地势高于邻县,境内有六条主要河流均向外流,境内有一定的径流量和地下水,但无外来水源。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立方米,人平1336立方米。
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立方米,平水年亿立方米,偏听偏信枯年亿立方米,枯水年亿立方米。
年内径流分布,春季占%夏季占%,秋季占%,冬季占%,其中6月和月量大各占全年的15%。
地下水总量为9000万立方米,可开发量为1900万立方米。
天然水质较好,适宜于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综上可见,我县的环境的确适宜水稻、玉米等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这里,我还将通过一些事实来说明水稻的重要性及需求性。
稳定水稻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梁平的粮食生产在大春,大春中的重点又在水稻。
这是多年来梁平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水稻不仅是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给国家提供的商品粮食,同时也是全县人民一日三餐的主食。
因此,水稻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和盲目乐观,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从战略上要防范于未然。
假如,能稳定2001年的全县水稻实际播栽面积万hm2,平均单产提高到550㎏/亩,则水稻总产为万t,扣除商品粮7万t,剩下万t,尚不考虑其他大米消费的需求,全县人均占有稻谷仅213㎏,折合大米145㎏,平均每人每天仅约㎏。
可见其形势的严峻性。
一要稳定现有稻田面积是刻不容缓。
必须在全县范围内严格按照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控制非农用地,严禁占用稻田从事经果林生产,更不能圈占基本农田搞非农项目开发。
切实履行用地报批程序及手续,确保有限的稻田资源不被任意占用。
二要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是当务之急。
目前的粮食相对过剩,也主要出现在某些低、劣品种上,真正的优质粮食品种倒是供不应求。
因此,在全县现有品种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压缩米质较低的部分岗型等品种,扩大优质高产品种面积,逐渐提高优质稻米的比重,力争“十五”末全县基本实现水稻品种的优质化。
三要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是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全县现有水稻单产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水稻单产,还具有一定潜力。
一是目前全县仍有低产稻田(亩产500㎏以下,平均430㎏)约1万hm2,占水稻面积的32%,如能采用工程加农艺的综合改良措施加以改造,亩产提高一个档次(即亩产500~600㎏,平均550㎏),达到中产田水平,则每年可增加稻谷产量万t,相当于增加了万hm2亩产550㎏的中产田面积,或相当于每亩水稻面积平均增产稻谷38㎏。
二是积极推广适时播种,旱育稀植,旱育抛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多施有机肥,控氮、保磷、增钾、补锌,重底早追,科学补施穗粒肥,湿润灌溉,够苗及时控苗,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的使用等高产低耗保优栽培适用技术措施。
不仅能获得水稻高产,更能保持并提高稻米品质,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增产具体措施我想从温度、光照、CO2浓度的方面来讨论:
CO2施肥对产量和产量组成成分的影响(品种:
IR18,种植在封闭的充气塑料温室内,表中所给出的数字是以内部面积上300ppm作为1时的相对值)
项目
内容
外部
300ppm
1200ppm
2400ppm
圆锥花数/米2
一个圆锥花序上的粒数/米2
粒数/米2
千粒重
谷粒产量(吨/公顷)
注:
1)取自Riley和Hodges
2)实际产量是10吨/公顷
据推测,CO2向叶层的输送随CO2浓度梯度增大而增大。
结合其他资料似乎可以指出,对水稻生产和产量形成最适宜的CO2浓度在1500~2000ppm之间。
应该说明,引用Riley和Hodges提供的CO2和通风之间的关系时要谨慎从事,因为这些结果都是从玻璃暖房、塑料温室和人工气候室这样一些封闭环境的实验中获得的。
高度密植会使这个封闭环境不同地点的CO2浓度产生巨大差异。
为此,想在田间尽可能利用CO2,可以采用“中干”法(仲夏排水法),即:
在分蘖达到最多最多的时期或在该时期之前把稻田的水排干5~10天,排水的迟早视土壤环境而定。
关于“中干”法之所以具有增产的理由可参阅别的文章(野岛,1963)。
因为排水可以扩大土壤CO2通量。
所以“仲夏排水法”的增产作用可以部分归功于增加了CO2对水稻作物光合作用的供应量。
总之,空气中的CO2是水稻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CO2来源,其次是土壤向空气中释放的CO2,而植物根系吸收的土壤CO2几乎可以略而不计。
温度的影响(摘自农学导论)
水稻根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12~15℃,40~46℃35℃,15℃30,最低温度为12~15,最高温度为40~46。
当土壤温度高于35,对根的生长不利;
低于15时发根力和吸收能力明显减弱;
春季低温时应注意以水增温,夏季高温时要注意排水通气和流水降温。
在低温条件下,首先磷的吸收受阻,其次为铵态氮,再次为钾和水。
低温铵化速度慢,土壤有效氮少,影响根系生长。
光照(摘自农学导论)
幼穗分化发育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减弱,生殖细胞不能形成或延迟形成。
颖花分化期光照不足,则颖花数减少;
减数分裂前和花粉充实期光照不足,会引起颖花退化。
不孕花增多。
在幼穗分化初期用两层纱布遮光,每穗颖花数减少30%,二次枝梗的退化率比一次枝梗的退化率高。
特产
(摘要)梁平柚生产已成为良种场农业的两大支住之一。
但在产、销中存在品质良莠不齐,销售渠道不畅,不稳的问题。
一、梁平柚产、销现状
1、良种场梁平柚面积现已有265亩,7600余株,分为老果园,新果园。
现年产柚子约20万个。
其中老果园7万个,新果园13万个。
产值26万元左右,单果750克以上约4万个,单果750克以下约16万个。
老果园1200株是50年代种植,生产已达高峰期,以后将逐年减产。
新果园6400株,于1991年建园定植,以后产量将逐年上升。
2、销售上以前是场部统销,现在是职工自产自销。
90年前在本县就能售完。
很少销到外地,91年后全县柚子发展到10万亩,500余万株,97年就产柚2500万个。
完全县内销售已不可能,而外县销售职工一无经验,二无多少渠道,完全从零开始,现在还在摸索中。
二、存在的问题
1、老果园包产到户后,管理好坏不齐,品质逐年下降,新果园投产不到6年,品质普遍比不上老树。
2、重数量不重质量。
单果重逞下降趋势。
采摘后直接堆放,简单储藏,卖堆货。
3、销售中承包户各自为政,相互杀价,打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
4、宣传意识弱。
连本县好多单位都不知道梁平良种场产梁平柚,更不知道规模。
三、对策及措施
1、老果园主要是承包到户后,基本上不施用或大幅减少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
以后应以猪粪为主配以枯饼以有机肥为主。
以提高品质和单果重。
新果园除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外,更应加强修枝,蔬花蔬果以减少养份的无用消耗。
2、要统一管理。
由场部技术干部负责并牵头,统一掌握施肥时间,防治病虫时间,修枝时间,蔬花蔬果等,以提高品质和单果重。
3、销售中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场部牵头,组织承包户中已摸索到一定销售经验和有一定渠道的职工为骨干走互助合作的路子。
4、柚子分极,统一标准,在随行就市的情况下统一单价,不打价格战。
5、加强宣传,增强信誉,扩大并相对稳定销售渠道。
6、推广科学采果技术,采后进行商品化处理不卖堆货。
7、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强职工的商品意识;
加强应变能力,销价与全县其它镇乡基本同步,优质优价,以促销售。
讨论及结论
当然,我们还应该在保证水稻充足的情况下发展其他产业,实现多样化。
1.发展豆类生产,改善粮食结构目前全县豆类产量人均仅10㎏而明显不足,需求缺口还相当大,仅一些豆制品加工企业每年都要从县外调进大量豆类品种。
同时,发展豆类生产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结合,保障耕地的永续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一是利用我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适当调减小麦面积,扩大豌、葫豆等小春豆类面积。
二是扩大大春旱粮作物的间、套、混作面积,增种大豆、绿豆等大春豆类作物品种。
三是利用田边地角及稻田田坎、背坎扩种大、小春豆类作物。
四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豆类品种,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提高单产水平。
从而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满足全县人民生活需求,并力争外销。
2.重视玉米生产,增加粮食总产由于玉米在全县多用作饲料粮,而对其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把它仅仅当作小杂粮种植。
由此形成种植面积不稳定,产量水平不高,如2000~2001年两年平均亩产仅224㎏,远远低于全国玉米平均亩产340㎏的产量水平。
根据试验表明,玉米在我县的实际亩产可达500㎏以上,如果在旱地套作,大面积亩产400㎏是完全可能的。
由此全县万hm2玉米面积可增产玉米2万多t。
因此,玉米是一个仅次于水稻的高产作物品种,我们不应该忽视它。
在如今粮食播种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更应该对我县玉米生产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引起应有的重视。
一是稳定全县的现有玉米面积。
将适宜玉米种植的旱地全部种上玉米。
同时将部分缺水栽秧的“望天丘”田改种玉米,这无疑是增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狠挖单产潜力,增加玉米总产。
首先,应选用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玉米品种,引进推广饲料专用玉米品种,提高饲料粮的有效利用率。
其次,巩固并恢复旱地耕制改革成果,实行玉米带状轮作制,充分利用玉米的增产优势,采用“小春让大春”,留足玉米种植带。
同时推广玉米提前肥球或玉米塑料盘盖膜育苗移栽,适时早播,分级移栽,合理密植,增施肥料,氮、磷、钾配合,猛攻穗肥等一系列避灾增产技术措施。
从而提高玉米单产,增加粮食总产。
3.减小麦,增(啤酒)大麦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小麦在我县不具备比较优势,常年产量低而不稳,而大麦近年来在我县的实际产量比小麦高而稳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同时,县内又有一年产啤酒10万t的生产厂家,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啤酒大麦,目前主要从外地或国外购进,有的还是饲料大麦,这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影响了产品质量。
过去我县也曾经种过啤酒大麦,经试用结果,完全符合啤酒生产质量要求。
但由于种植规模不大,无法满足企业生产所需。
介于此,过去也曾经有人提出在县内建立啤酒大麦生产基地的设想,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
因此,笔者建议梁平应充分利用啤酒厂这一现成的“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保质保量种好啤酒大麦,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
如此设想,可将全县现有小麦面积万hm2中的60%用于啤酒大麦生产,通过合理布局,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采用科学种植,预计平均亩产200㎏,总产则可达到2万t,基本能够满足啤酒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让种植结构尽可能地优化,既保证了原有结构的多样性也具有可实行性,在保证优势产业提高的基础上增产增收,促进经济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梁平县 作物 种植 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