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73967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01KB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其次,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
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
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
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综上所述,我校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教学设施
我校现有专业教室20多个,计算机机房3个,多媒体教室20多个,除解决现有专业教学外,还有部分教学设施设备可利用,近期学校计划投资10万元左右再添置一部分计算机应用专业设备,这样完全可以解决新增计算机应用专业设施设备的问题。
政府结合我校目前现状和发展需要,承诺给我校以大力支持,在财政上予以倾斜。
同时学校可自筹部分经费用于教学,为专业的建设及良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
1、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本专业拟在学校内外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作用主要有:
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需要。
采取边学理论边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及时消化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技能。
完成专业有关课程大型作业及毕业顶岗实习。
要求学生在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对本专业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采用综合流程训练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个工作流程实际操作的认识,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者。
校内实训主要在实训室。
实训室主要配备该专业相关的一些计算机供学生模拟训练。
此外,实训室还将配备各种相关业务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将观摩、操作结合在一起,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业务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设在广生制药公司、榆化公司等。
在三年学习中,安排学生实习一段时间,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操作水平。
以上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可以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2、就业市场广阔
毕业生面向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相关工作。
(四)具有创办新专业的经验
我校从建校时的一个专业发展到现在已有计算机、采矿、财会、旅游服务、音乐、美术、计算机应用、食品等11个专业。
在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时数、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毕业生跟踪制度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信息反馈、促进教学良性循环的质量保证体系。
事实证明我校创办的每个新专业都是成功的。
三、专业设置情况
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专业
学制:
3年
招生对象:
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大、中、小企业单位从事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网页制作、销售等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操作型计算机应用及维护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
掌握多媒体技术应用、Flash、Photshop等相关知识。
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
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能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
能独立完成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与操作;
具备开发、设计多媒体软件、网页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管理软件开发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职业素养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
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开拓创造的思维方式。
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适应新技术的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心理素质。
四、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效果分析
专业项目的建设,主要用于教师的培养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专业的建设,可为学生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充足的实习场所和先进设备,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可满足当地对该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带动本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五、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一)人才培养规划
根据各级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树立“厚德笃志、博学长技”的办学思想,加强技能培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培训,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专业建成后,计划每年为社会输送200多名合格毕业生;
每年为社会、企业提供208人次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二)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
由委、县政府牵头,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以学校为核心成立专业建设领导组,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具体实施。
2、运行方案:
专业建设主要由学校实施,同时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实行“一步规划,逐步建设”的方法;
建设资金采取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当地政府配套拨付的原则,同时要与学校筹措、国家投入相结合;
在今后的管理上,实行学校自主管理;
在人员配备上,由政府统一协调、学校积极配合;
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政府投资、效益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制度的利益分配原则,切实将项目效益最大化。
(三)区域内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为实现区域内专业资源共享,采取以下措施:
1、与本市各职业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举办校际专业技术交流。
为其学生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满足其教学及技能培训需求。
2、与相关行业实现资源共享,有偿为行业及劳动部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3、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建设。
4、项目建设进度方案:
2017上半年基本完成专业建设方案。
下本年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综上所述,我校决心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各级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工作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门化方向
1、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
2、专业代码:
100105
3、专门化方向: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并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操作型计算机应用及维护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四、培养标准
以计算机应用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考试。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三年制全学程108周,大体分配如下:
理论教学:
70周
教育教学实习:
20周
考试及机动:
15周
入学、毕业教育:
3周
学时安排:
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7学时,每学时45分钟。
六、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进度
1、课程设置由2大模块构成:
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
2、学时分配及进度见附表。
七、各科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基础课程模块
1、语文(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重点教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学习语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和一般文学常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数学(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英语(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4、体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为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5、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政治经济学基础等知识,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治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6、计算机基础基础(1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00学时)
本课程教学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下述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Internet的使用方法。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管理系统)(选修)。
能力方面
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初步使用常见应用软件的能力。
具有熟练的汉子输入能力。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在Windows系统汇总多媒体的使用方法。
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混排和打印文档的能力。
具有使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的能力。
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模块
7、计算机组装与维修(1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
主要介绍微机各部件的知识,微机组装的方法及各种工具的使用,微机维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并能够独立组装PC机和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维修方法并能够独立维修PC机。
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测试和硬件选购、组装的操作过程、常见故障的排除、日常维护等有关知识,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常用软件的配置及使用和系统优化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较全面计算机系统硬件应用和维护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对计算机系统的选购、组装、维修,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配置、安装的实际应用技能。
8、多媒体技术应用(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多媒体实用工具、光盘与光盘机、数字音频技术、图像与视频技术、常用多媒体硬件及部分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等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数据的压缩和编码、位图、矢量图、图像、图形、MIDI、图像文件的格式、超文本与超媒体、多媒体开发环境、多媒体开发工具、音频卡、视频卡、数据传输速度、多媒体项目开发等有关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使用数字音频的编辑、数字图像的编辑多媒体系统,并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较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
9、FLASH(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5学时,实践教学45学时)
通过介绍有关FLASH的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制作FLASH动画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交互式地将音乐、动画、声效等融合生成各种声形并茂动画和利用ActionScript脚本控制动画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熟悉FLASH的工作环境,了解FLASH界面中各组合元素的作用、制作FLASH动画的一般流程,掌握创建FLASH动画的基本操作方法。
10、图形图像处理技术(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50学时)
本课程内容基本功能和基础操作,图像的色彩和色调调整,选区的制作,图像的绘制和修复,图层及蒙版的使用,图层样式的设置,通道的使用,路径、形状和文本工具的使用,滤镜的使用与图像特效制作、图像自动化处理以及网页图像的优化输出和网页动画的制作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并Photshop技术的使用、基本功能、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及其获取、图像的装饰、图像的艺术加工、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等技能知识。
掌握Photshop的应用及功能,能够熟练掌握该门技术为图像进行艺术加工。
11、Autorware(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Autorware是一种解释型、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语言。
Autorware被用于创建互动的程序,其中整合了声音、文本、图形、简单动画,以及数字电影。
12、计算机网络技术(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4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数据传输原理、数据交换技术和传输控制、网络结构模型和协议、局域网技术、Internet连接、网络规划、网路连接、网络系统的安装和测试等有关组网的软件解决技术方案以及有关网络互连设备、技术指标等有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使学生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用途、性能及技术特征,掌握网络系统的选型、设备选配、网络安装、测试、调试、维护的基本方法,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参数设置。
13、Internet应用技术(2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讲授Internet的概况、功能、特点及管理,从PC到Internet,TCP/IP协议,IP数据报转发与子网掩码,域名系统,上网配置,Internet网络资源的利用等。
14、计算机原理(1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40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各部件的工作原理,了解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知识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外围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八、课程设置
1、教学计划安排
学期、学年
入学、就业教育
教学
复习考试
教学见习
毕业实习
机动
总计
第一学期
2
18
1
23
第二学期
16
20
第三学期
22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21
3
70
6
10
108
2、计划进程表
课
程
类
别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课程教学各学期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8周
周
17
1周
2周
13
5
公
共
基
础
德育课
必修
职业生涯规划
32
职业道德与法律
34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限选
心理健康
26
文化课
语文
248
15
4
数学
198
12
英语
160
8
体育与健康
158
7
艺术(美术、音乐)
物理
64
9
任选课程
129
小计
1347
81
专
业
技
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80
11
多媒体技术应用
40
FLASH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14
Autorware
60
计算机网络技术
120
Internet应用技术
计算机原理
620
38
顶岗实习
570
19
其
他
教
育
活
动
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
30
军训
毕业教育
90
合计
2537
141
28
31
29
九、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进程,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严格教学文件的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在学校质量监控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的监控的实施。
下设: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和试训工作指导小组等工作组。
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新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小组负责。
3、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多元化原则,实行社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以综合后的主体评价结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价。
采取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座谈会和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进行评价。
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从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各种素质的评价。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继续完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等制度。
九、毕业条件
1、学生毕业成绩要求达到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目标的要求。
2、综合素质测评达到学校有关规定。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设 计算机专业 可行性 论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