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3129503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90.92KB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x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来源: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目的
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专门是进入世界遗产名目往常的爱护和治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关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显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庞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爱护、利用和治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差不多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名目后在爱护和治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治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爱护、旅行进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那么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爱护观和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那么:
科学爱护与可连续进展原那么;
统筹社区进展原那么;
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那么;
可操作性原那么;
表达地点特色原那么。
第三条规划期限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07年至2025年。
共分两期:
近期:
2007年至2020年;
远期:
2020年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畴与性质
第四条规划范畴
本次修编的规划范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畴,面积共160.6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
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
第五条缓冲区范畴
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
第六条性质
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
是对就地爱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
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进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资源与环境爱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行的场所。
第三章资源评判
第七条资源价值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符合以下世界遗产标准:
文化遗产标准第二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进展产生过大阻碍;
自然遗产标准第三条——专门、稀有或精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自然遗产标准第四条——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第八条资源分类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2个大类、9个中类和47个小类。
本次规划评判的物质类景观资源单元共1019个,其中自然资源数量为688个,占物质类景观资源单元总数的67.5%;人文资源有331个,占总数的32.5%。
另外有非物质类人文资源共六小类。
自然资源中,地质资源有335个,占总数的48.7%,水资源有108个,占总数的15.7%,生物资源有211个,占总数的30.7%,大气资源7个,占总数的1.0%,自然光景资源3个,占总数的0.4%,其他类自然资源24个,占总数的3.5%。
文化资源中,摩崖石刻有276个,占总数的83.4%,历史或史前建构筑物资源55个,占总数的16.6%。
第九条资源重要性评判
资源重要性评判结论:
〔1〕自然资源总体重要性高。
〔2〕自然资源中,特级资源和一级资源以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水景资源为主。
〔3〕文化资源中,非物质类文化资源重要性极高〔由于文献量大,难以具体量化,因此评判为综合给出〕;物质类文化资源总体重要性较高。
第十条资源敏锐度评判
资源敏锐度评判结论:
〔1〕资源总体敏锐度适中。
〔2〕自然资源敏锐度较文化资源高。
〔3〕自然资源单元中,敏锐度较高的资源类型为生物资源和水景资源,地质资源的敏锐度较低。
第四章目标体系规划与进展规模
第一部分目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目标体系的层次
目标体系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无期限目标;第二层次为长期目标〔至2025年〕;第三层次为近期目标〔至2020年〕。
每一层次包括四项内容:
资源与环境爱护、游客治理、社区治理与多方合作、组织效率。
第十二条无期限目标
1.资源与环境爱护目标
(1)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环境得到充分有效的储存、复原、坚持。
(2)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环境的基础数据得到监测和科学研究;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环境的爱护或利用的决策都建立在充分的科学研究论证和环境阻碍评判的基础上。
2.游客治理目标
〔1〕在资源爱护的前提下,游客对黄山风景名胜区提供的设施、服务和游憩机会的安全性、可获得性、可到达性、多样性和质量感到中意。
〔2〕游客与公众了解并观赏黄山风景名胜区为当代和子孙后代提供的资源;同时明白得和同意相应的资源爱护工作。
3.社区治理与多方合作
〔1〕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合作打算,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爱护。
〔2〕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内的社区能从资源爱护的合作中公平地得到利益。
〔3〕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增加公众获得教育、游憩及参与规划决策事务的机会。
〔4〕通过合约与法规,规范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经营活动。
4.组织和治理效率目标
黄山风景名胜区治理部门通过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治理实践、系统和技术,提高组织和治理效率。
第十三条资源与环境爱护长期目标
1.资源爱护
(1)地质地貌资源:
到2025年,绝大部分被人为干扰的地质地貌资源复原自然状态。
(2)珍稀濒危物种:
到2025年,25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处于科学上可同意的状态。
科学上可同意的状态是指通过长期监测确定,在无人类干扰情形下,该物种种群规模和种群数量处于稳固状态。
(3)本地特有物种〔动物和植物〕:
到2025年,15种本地特有物种处于科学上可同意的状态。
科学上可同意的状态是指通过长期监测确定,在无人类干扰情形下,该物种种群规模和种群数量处于稳固状态。
(4)自然光景:
到2025年,整个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光景得到尽可能的改善。
(5)自然气味:
到2025年,整个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气味得到尽可能的坚持。
(6)视觉景观:
到2025年,绝大部分受干扰的视觉景观得到显著改善。
(7)摩崖石刻:
到2025年,95%的摩崖石刻处于良好的爱护状态。
(8)历史建筑物、构筑物、遗迹:
到2025年,95%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遗迹得到妥善爱护,或复原,或显著改善,或保持不受干扰的状态。
(9)博物馆收藏:
到2025年,博物馆收藏状况达到相关的国家一级标准。
2.环境爱护
(1)环境空气质量:
到2025年,全部区域达到或坚持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一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
到2025年,无干扰水域和源头水水质达到«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阻碍评判指标体系»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区标准,其它水域水质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的B类标准或以上。
(3)声环境质量:
到2025年,整个风景名胜区的声环境质量优于或坚持国家一类标准。
3.资源监测与科学研究
(1)自然资源普查:
到2025年,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得到连续完善。
(2)文化资源普查:
到2025年,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得到连续完善。
(3)预警指示物:
到2025年,生态系统状况的预警指示物得到连续完善。
第十四条游客治理长期目标
1.游客中意度
(1)到2025年,中意的使用设施、享受服务、游玩景点和感受体验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游客许多于总数的95%。
(2)到2025年,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投诉率不超过每10,000人1起。
2.游客安全感
(1)到2025年,黄山风景名胜区内,非躯体健康缘故的游客事故发生率不超过每两年一起。
3.游客解说教育
(1)到2025年,对黄山风景名胜区教育解说活动感到中意的游客许多于总数的90%。
(2)到2025年,同意黄山风景名胜区解说教育活动的游客许多于总数的85%。
第十五条社区治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合作打算,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爱护。
2.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内的社区能从资源爱护的合作中公平地得到利益。
3.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增加公众获得教育、游憩及参与规划决策事务的机会。
4.通过合约与法规,规范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经营活动。
第十六条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人员组成多样性:
到2025年,黄山风景名胜区人员在来源比例、熟练程度比例等方面出现合理的组成多样性。
2.工作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
到2025年,绝大多数黄山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得到相应的培训。
3.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到2025年,绝大多数黄山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的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4.工作人员的安全:
到2025年,工作人员的事故率保持现状或降低。
〔近期规划目标参见第十七章〕
第二部分容量与进展规模
第十七条瞬时游客容量
黄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瞬时游客容量Cp1在1.5万人次—2.2万人次之间。
第十八条全区游客容量
黄山风景名胜区在2025年瞬时游客容量为0.99万人/次,日游客容量为1.2万人次/日,年游客容量为257.6万人次/年。
第十九条市场游客规模推测
依照市场游客规模推测,胜区游客总数差不多超过年游客容量257.6万人次/年,因此取年游客容量值257.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37.5万人次,国际游客20.1万人次。
第二十条规划总人口规模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人口规模包括三部分:
游客、服务治理人员和常住居民。
2025年规划平均日游客规模为1.2万人次,服务人员规模为778人,常住居民为1.2万人。
2025年规划总人口规模为2.5万人。
第五章战略规划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采取以下七项战略:
科学治理战略、资源整体爱护战略、游客治理战略、统筹社区进展战略、区域统筹战略、伙伴合作战略、文化资源爱护与挖掘战略。
第六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第二十一条用地布局结构
黄山风景名胜区用地布局总体可分为五部分:
东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西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南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北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和中部〔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
将土地利用程度按四个层级分为:
利用程度高、利用程度较高、利用程度一样、利用程度较低,总体来说,东部和西部利用程度较低,南部、北部利用程度较高或一样,中部利用程度一样。
见图6-1用地布局结构图。
图6-1用地布局结构图
第二十二条资源爱护结构
1.黄山风景名胜区在区域中的资源爱护结构
从较大尺度的生态学角度上看,黄山风景名胜区与区外的自然爱护区、风景名胜区均为生态状况良好的斑块,外围缓冲区以及周围环境是生态基底。
在外围缓冲区的适当位置,专门是黄山风景名胜区西南面与五溪山自然爱护区之间的区域,应建立黄山风景名胜区与区外斑块联系的生态廊道。
2.黄山风景名胜区内部资源爱护结构
黄山风景名胜区整体可看作一个生态基底,区内共分为五个大斑块和假设干小斑块。
其中,东部、西部斑块的生态状况保持自然状态;南部、北部和中部斑块的生态状况受到有操纵的人为干扰。
假设干小斑块那么是指受到较多人类干扰的人工设施建设区和居民社会用地区。
在中部斑块应设置假设干条生态廊道,将东部和西部斑块联系起来。
第二十三条旅行空间结构
1.旅行服务设施结构
黄山风景名胜区旅行服务设施分为四个等级:
旅行服务基地、旅行服务中心、旅行服务点和宿营点。
其中旅行服务基地分为一级旅行服务基地和二级旅行服务基地;旅行服务中心分为一级旅行服务中心和二级旅行服务中心。
一级旅行服务基地2处,分别设在屯溪和甘棠镇。
二级旅行服务基地3处,分别设在汤口—寨西、谭家桥和焦村。
一级旅行服务中心4处,分别设在温泉游玩区、北海景点、西海景点和天海景点。
二级旅行服务中心2处,分别设在云谷寺景点和松谷庵景点。
旅行服务点13处,分为一般服务点与低山服务点两类。
其中低山服务点7处,分别设在寨头村、飞龙瀑、石门源、凤凰源、翡翠新村、苦竹溪村、浮溪村。
一般服务点6处,设于玉屏楼景点、慈光阁、半山寺、入胜亭、小岭脚、三溪口。
宿营点3处,分别设在大洋湖邻近合适区域、一品峰与合掌峰之间的谷地、卧云峰与步水峰连线北侧之间的谷地。
〔具体位置见总体规划图〕
图6-2旅行服务设施结构规划图
2.出入口
规划总体布局上,开放黄山风景名胜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南北方向为主入口,形成南北贯穿格局,开展观光游玩。
东西方向为辅助入口,开展生态游玩。
具体出入口的设置上,依照现状,分为近期、远期两个步骤设置。
3.旅行路线结构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旅行路线结构为南北观光游,东西生态游,云谷松谷文化游,周边低山半日游。
图6-3旅行空间结构规划图
第七章分区规划
第二十四条分区规划目的
1.在空间上明确界定各类分区的用地范畴,便于分类、分片治理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2.明确规定每一地块资源的爱护措施和利用强度,统筹和谐资源爱护和资源利用的关系。
3.依照爱护对象的不同对爱护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并落实相应的爱护措施。
4.依照不同的旅行方式对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并落实相应的设施建设治理措施和游客治理措施。
5.依照社区资源价值和区位的不同,对社区及其生活生产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并落实相应的社区进展和治理措施。
6.明确分区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使整个规划成果的内容逻辑清晰。
7.通过对不同分区设置不同的指标和标准,监测治理措施实施的成效。
第二十五条分区分类
1.按照资源特点和爱护利用程度的不同,将分区依次分为资源核心爱护区、资源低强度利用区、资源高强度利用区、社区和谐区共四大类。
2.资源核心爱护区是指资源专门、价值高,同时对人类活动和设施建设敏锐的区域。
本区执行最严格的资源爱护措施,除承诺一定程度的资源治理、专门科学研究活动外,禁止其它任何形式的人类活动和设施建设。
资源核心爱护区依照资源受人类干扰程度,又分为资源弱干扰区和资源干扰区两类。
3.资源低强度利用区在资源爱护的前提下,承诺较低强度的资源利用,要紧为旅行活动。
资源低强度利用区依照游憩活动类型,又分为生态探险区、宿营点、步行观光区共三类。
4.资源高强度利用区在资源爱护的前提下,承诺较高强度的资源利用,包括游憩活动和旅行服务设施建设。
资源高强度利用区依照设施类型分为机动车观光区、索道建设区、服务区共三类。
5.社区和谐区为保留的居民建设用地,在资源爱护的前提下,承诺较高强度的资源利用,包括社区居民居住生活、一定程度的旅行活动和设施建设。
社区和谐区依照社区的功能特点分为服务型社区和一般社区共两类。
第二十六条核心景区
北海、玉屏、云谷、温泉、松谷五个治理区〔治理区相关内容见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划实施机构相关内容〕的资源核心爱护区〔不包括集体林地〕构成黄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面积48.56平方公里,约占黄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0%,空间分布见核心景区分布图。
核心景区的治理措施与该类分区的治理措施等同,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区域同类分区相比较,具有优先权。
第八章爱护培养规划
第一部分自然资源爱护和治理规划
第二十七条受爱护和治理的自然资源类型
受爱护和治理的自然资源包括以下六种类型:
1.自然物理资源,包括水、大气、土壤、地势地貌、地质特点、化石资源、自然光景、自然音景和洁净天空;
2.自然物理过程,包括气候、腐蚀、洞穴形成过程;
3.生物资源,包括本地植物、本地动物和生物群落;
4.生态过程,包括光合作用、自然演替和进化;
5.生态系统;
6.以及上述资源的高价值附属特点,即〔自然〕视觉景观。
第二十八条自然资源爱护和治理原那么
在自然资源的爱护和治理过程中,要紧应该采取以下四条原那么:
1.整体爱护原那么。
2.减少干涉原那么。
3.修复原那么。
4.合作爱护原那么。
第二十九条地质地貌资源爱护和治理
地质地貌资源的爱护和治理包括岩石资源、土壤资源、地热资源、洞穴资源、冰川遗迹资源、化石资源等六个方面的爱护和治理。
第三十条生物资源爱护与治理
1.生物资源包括受爱护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本地物种。
黄山风景名胜区本地物种是指作为自然过程的结果,在黄山风景名胜区内正在生存或曾经存在的物种。
受爱护的所有本地物种以五种生物形式存在——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开花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霉菌、细菌、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无脊椎虫类、甲壳纲动物、显微植物和显微动物。
2.生物资源爱护与治理的差不多内容
〔1〕生物资源具体爱护对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特定的物种,要紧包括珍稀濒危动植物、黄山松、古树名木等;第二层次为普遍意义的物种和种群。
〔2〕通过连续的监测和科学研究活动,尽可能多的把握生物资源的差不多信息,包括物种的丰富性、多样性、动态、分布、栖息地和行为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阻碍与生物资源之间的关系。
〔3〕将人类对动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阻碍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未清晰人类活动或人工设施的阻碍之前,对该生物资源尽可能地不加人为干扰。
第三十一条自然音景治理
自然音景,是指风景名胜区内所有存在的自然声音,包括由生物引发的和由自然现象所引发出的声音等,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音景爱护和治理的内容包括:
1.操纵人类活动引起的噪音,包括风景名胜区边界内禁止汽车鸣笛,一样情形下禁止电子扩音设备的使用〔入口处电子扩音设备及紧急电子扩音系统除外〕,禁止游客大声喧哗、喊山,通过合作,减少来自风景名胜区外的噪音污染,在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噪音标准。
2.制定相应措施,爱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音景音源的自然性。
3.解说自然音景。
4.制定自然音景爱护专业规划。
第三十二条自然光景观治理
自然光景观是指风景名胜区内所有存在的自然光现象和自然黑暗现象,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光景观爱护和治理的内容包括:
1.除满足差不多的人工照明需求〔例如人身安全受到威逼的地点,需要专门照明的文化景观区域〕之外,风景名胜区不宜设置人工照明;利用先进的照明技术减少人工照明带来的不利阻碍;通过合作,减少来自风景名胜区外部的人工光源污染。
2.解说自然光景观〔自然黑暗、自然星光、月光、日出等〕。
3.制定自然光景观爱护专业规划。
第三十三条自然化学信息与气味治理
自然化学信息和气味是指生物产生的气味、信息素、自然矿物等开释的化学信息等,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自然化学信息和气味爱护和治理的内容包括:
1.操纵人类活动产生的化学信息和气味对自然化学信息和气味的干扰,包括限制杀虫剂、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制剂的使用,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等;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化学信息和气味传播通道的破坏和干扰,包括限制设施区域的规模,尽可能保持原生植物的分布等。
2.解说自然化学信息和气味。
3.加强风景名胜区在自然化学信息与气味方面的专业研究。
第三十四条自然视觉景观的爱护和治理
黄山的自然视觉景观是黄山自然资源的高价值附属特点,包括地质资源的峰林、怪石、岩、台、洞、岭、矼、坡、岔、坑、坪、谷、温泉、地质剖面、冰川遗迹等;生物资源的古树名木、黄山松及黄山松林等;水文资源的源水、溪流、瀑布、泉、潭池、湖泊等;大气与自然光景中的云海、晚霞、雾淞、雨淞、日出、华彩、佛光、物候景观、奇特景观等。
第二部分文化资源的爱护和治理规划
第三十五条受爱护和治理的文化资源类型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文化资源为以下三类:
1.摩崖石刻;
2.历史建构筑物;
3.博物馆收藏。
第三十六条文化资源爱护和治理原那么
在黄山文化资源的爱护和治理过程中,要紧应该采取以下四条原那么:
1.真实性原那么;
2.完整性原那么;
3.就地爱护原那么;
4.展现性原那么。
第三十七条摩崖石刻的爱护与治理
黄山风景名胜区摩崖石刻包括题刻和碑刻两种形式。
其中,题刻是指将字画等直截了当刻于岩石上的石刻,在黄山风景名胜区有174处,碑刻是指将字画等刻于石碑上的石刻,在黄山风景名胜区有5处。
摩崖石刻爱护和治理的内容:
1.完善摩崖石刻资料清单;
2.对现状的摩崖石刻采纳一切可用的先进技术手段,爱护摩崖石刻的完好性;
3.对游客行为进行治理,防止游客对摩崖石刻的破坏;
4.为游客提供摩崖石刻的解说教育活动。
第三十八条历史建构筑物的爱护与治理
黄山风景名胜区历史建构筑物包括古建筑、古亭、古墓、古道、古桥、古蹬道等。
历史建构筑物爱护和治理的内容:
1.完善历史建构筑物资料清单;
2.对现状储存尚可的历史建构筑物采取坚持原状的方式,爱护历史建构筑物的形状、完整性和原始材料,外观不作任何变动。
内部的变化仅限于对机械、电子和给排水设施的更新;
3.对已遭到破坏同时有据可依的历史建构筑物能够采取重建等修复方式,关于无确切记载且已遭破坏的历史建构筑物不进行修复而只保留其遗迹;
4.对游客行为进行治理,防止游客对历史建构筑物的破坏;
5.为游客提供历史建构筑物的解说教育活动;
第三十九条博物馆收藏资源治理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博物馆收藏包括自然资源的研究标本、摩崖石刻、历史建构筑物的片断、古代文化作品的手稿、历史传奇与神话故事的辑存等等。
博物馆收藏单元爱护和治理内容:
1.完善博物馆收藏资料清单;
2.采纳先进的博物馆收藏治理方式,对收编进清单的资源进行妥善收藏;
3.黄山风景名胜区博物馆应结合游客中心的系统建设而设置。
第三部分环境爱护规划
第四十条环境爱护规划原那么
1.爱护优先原那么。
2.污染预防为主,治理与爱护并重的原那么。
3.与风景名胜区旅行规划相互和谐的原那么。
4.依靠科学技术,遵循费用―效益优化原那么。
5.区域整体性原那么。
第四十一条大气环境质量爱护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黄山风景名胜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国家一级标准。
基于整体思想、重现温泉景点的规划框架,温泉、黄山大门等也应该按照国家一级标准进行操纵。
在规划近期,除了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操纵标准»〔GB18485—2001〕操纵污染物的排放,还应该改善设备、提高工艺、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在规划远期,将焚烧炉撤出风景名胜区。
在风景名胜区外围设置缓冲带,宽度应达到500米,缓冲带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应接近于一级标准,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要执行一级排放速率标准。
第四十二条水环境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山 风景 旅游区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