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330976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85
- 大小:93.09KB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6.1施工测量方案
6.1.1工程测量概述
本节主要对工程轴线控制、高程测量、监测等方面进行阐述。
由于专业队伍多,各专业施工控制点统一由项目经理部提供控制点,以保证标高与轴线的统一。
1、总体思路
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分级测设。
首先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的总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
根据一级控制网建立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在基坑外围建立控制网;地上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控法,将轴线控制网投测在首层楼面上,用激光垂准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并采用外控法进行校核。
建筑物的各细部尺寸控制以轴线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细部控制点进行加密,建立三级控制网。
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
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
2、测量依据
(1)国家地方现有规。
(2)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设计资料与相关技术文件、施工规等。
3、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与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4、主要测量仪器
详见第四章相关容。
5、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施工部署,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
测量工程师2人.
6、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7、布设原则与精度
(1)平面控制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8、平面总控制网
平面轴线控制网分地下施工阶段和地上施工阶段两部分进行投测,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
其中地下室按轴线设置控制点,控制点在建筑物外侧布设点位,距轴线距离具体按照现场情况定。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分别在各单体建筑物设置控制点,建立控制网,逐层向上引测。
9、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控制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均拟布设4个控制点,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
(2)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6.1.2土方工程测量
1、平面测量
进场后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采用经纬仪复核基坑土方开挖轴线的准确性。
2、高程测量
在基础高程测量施工时,深度利用主体高程控制或利用支撑标高进行测量。
3、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基础底板余土与基础承台、基础梁土方方开挖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基底深度进行实时测量,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
6.1.3地下结构工程测量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
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为1mm+1ppm的全站仪。
2、平面测量
(1)垫层轴线放样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复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控制线,投测允许误差±2mm.
(2)楼层轴线放样
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向轴线各不得少于两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与细部线。
(3)轴线复核
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与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与时进行下道工序。
3、高程测量
标高引测:
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高。
楼层标高控制点布设:
采用50m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校核不少于4个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控制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
标高控制线放样:
待模板拆除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柱子上抄测每层结构+1.000m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
6.1.4地上结构工程测量
1、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布设
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在±0.000m楼面布设轴线控制基准点,并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校核精度后作为地上部分平面控制依据。
随着施工的进程,主楼部分轴线控制基准点分阶段向上传递转换。
2、控制点传递原则
为了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施工层,以控制施工层的各轴线,为保证传递精度,竖向传递必须分段投测。
3、控制点传递方法
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上,对中、整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确定控制点的点位并加以保护.
6.1.5楼层测量
1、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序号
项目
允许误差(mm)
1
每层
±3
2
高度(H)
H≤30m
±5
30m ±10 2、施工层放线 施工层放线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室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 3、高程测量 (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在首层各施工区分别建立2个标高测量基准点,部位一般设在各施工区(或大施工段)两个外大角,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 (2)标高传递 高程控制点的传递是在底层平面控制点预留孔正下方架设好全站仪,先精确测定仪器高,再转动全站仪进行竖向垂直测距,最后通过计算整理求得激光反射片的高程,然后按规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激光反射片的高程传递到楼层上。 (3)标高控制线的建立 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 6.1.6装饰工程测量 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根据恢复后的轴线与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2、标高的抄测 +0.500m线在装饰工程中因为高度太低,上返易造成误差,一般把装饰线定在+1.000m,这样可以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 楼层+1.000m抄测前先用水准仪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楼层上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楼层+1.000m线抄测,将激光扫平仪安置在测点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各施工区的装饰水平线并用墨线标示。 6.1.7施工测量监测方案 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场地环境、气象环境进行检测,与时掌握信息,保证测量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测量工作的精度。 1、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与做法 一层柱浇筑完毕后,在建筑物的角点、中点与沿周边每隔12m左右处(具体详施工图),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线路和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固定观测人员、仪器、水准点、观测线路等四定,采用往返水准线路闭合法,每次观测从场基准点开始,做好记录,测定所有的测点,再回到基准点,计算闭合情况,如符合要求,将原始记录整理成观测成果表。 一般观测时间: 在施工期间每2~4层测读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个月一次;竣工后,第一年2~3个月一次,以后每4~6个月一次,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为止。 2、环境监测 (1)为了解场区的临时道路、场地排水、临时设施等布置情况,以便合理的进行建筑物定位坐标点、高程控制点的设置。 (2)加强对临时道路变化、生产场地的变化的监测、掌握,防止因道路场地的变化而造成点位的损坏或者点位的正常使用,保证点位通视。 (3)加强对场地排水的监测,防止点位由于遭受水浸沉降变形而使点位失准。 3、气象监测 (1)我们将从当地气象局提前获得一周的气象预报资料,以便安排好测量工作计划。 (2)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与棱镜等,避免雨淋;雨季测量作业完毕必须先对仪器表面水汽擦干、晾干或吹干后放入仪器箱,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3)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 6.2土方工程和基坑支护 6.2.1土方开挖与回填 本工程基础是人工挖孔桩,且已施工完成,已开挖部分土方,紧邻基坑的原建筑处已做了少部分支护,其它地段已放坡。 基础土方拟采用机械化施工,开挖时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人工配合。 回填时采用机械打夯、压实,局部边角用人工配合打夯。 1、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1)查勘现场,清除或搬迁施工区域地面上与地下的所有障碍物。 (2)做好场地外围的防洪排水工作,在场地周围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通,保证场地排水畅通。 (3)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水平桩与灰线尺寸,均要经过复核。 (4)事先选定好堆土弃土场地以与运土路线等。 2、基坑开挖 (1)机械选择 本工程土方工程量较大,采用机械开挖,选用2台反铲挖掘机,20台自卸汽车配合运弃土方。 (2)开挖顺序与开挖方法 主群楼两部分的土方工程同时进行开挖。 整个基础工程土方开挖顺序由深到浅,一次挖到各放坡大面,然后再由人工或小型挖土机开挖单独承台和地梁。 由于基坑较宽,且基坑深一般在5m以上(基坑上沿原始地面标高为-1.9m~0.4m),现基坑已挖至标高-4.5m左右,仍需向下挖1.8~3.0m左右。 宜用反铲挖掘机在停机面一次性开挖,挖掘机从一端开挖,后退挖土,往二侧卸土,自卸汽车可在挖掘机两侧装土,其最大一次挖掘宽度为反铲有效挖掘半径的两倍。 反铲挖掘机应避免相互之间受到影响,各自配备10台自卸汽车运送土方。 (3)基坑开挖宽度与边坡放坡系数。 基础钢筋砼挡土墙需作外防水处理,挡土墙外侧基坑底部每侧工作面宽度不宜小于1.5m。 基坑边坡的最大坡度系数一般为1: 0.33。 具体坡度据现场土质和四周建筑物情况定。 (4)机械挖土时,采用人工配合清理边坡与其底坑。 为防止基底土受到扰动,坑底应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垫层施工时再挖除。 3、降排水措施 (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地下水不发育,水量不大,稳定水位距地表约0.7m~2.0m,地下水主要储存在①层杂填土中,其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周围生活和医用排放水补给。 其余土层为弱透水层基本不含水。 (2)地下室降水采用集水井降水,集水井布置在地下室墙板外侧,一般每20米设置一个井,用污水泵把水排出基坑外的排水沟。 (3)基坑排水采用挖排水沟,集水坑的形式进行明排水,用潜水泵将集水坑积水抽除到场外排水系统。 基坑外围防洪排水工作,可采用在基坑四周设截水沟、排水沟,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通,保证场地排水畅通。 4、土方回填 (1)由于土方回填量大且密实度要求高,施工采取分层填土,机械压实,局部边角人工辅助打夯的方法。 (2)每段填土从基底开始在全围分层向上回填和碾压,在推平前要控制好标高。 (3)回填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结构边角用振动夯实机打夯,夯打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每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不得漏夯。 (4)本工程土方回填有可能遇上雨天,因此必须做好雨季施工,首先要修好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季作业场地不积水,另外要严格控制填土含水率,在实施分层填筑中,每层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铺的土层要确保在当天完成并压实,防止表面被浸软。 (5)回填土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为使本工程回填土的质量能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 当检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土。 6.2.2.基坑支护 本工程周围基坑深度一般在6.5m左右,局部达8m,基坑紧邻医院原有建筑物,基坑支护将是施工重点。 为确保基坑周边的安全,结合该工程地质现场勘察的地质情况,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节约工期的原则,拟采用土钉墙支护,挂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护面。 从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来看土钉墙施工是关键环节,其特点表现为作业时间长,施工难度大,受土体影响大。 施工应根据土方开挖情况、降水情况进行。 开挖一步,支护一步,直至基坑底。 施工前设置位移观测点,施工期间应连续观测,直至施工完毕。 土钉墙施工如下: 1、工艺流程 开挖基坑→修整边波→锚杆制作→钻土钉孔→安装锚杆→注水泥浆→编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2、施工方法: (1)挖土应按土钉垂直间距挖土并修坡面。 机械挖土时应预留0.1m,之后人工修整,根据边坡土质情况,可采取全面或分段挖土支护。 (2)土钉定位成孔: 按设计孔深,人工或机械成孔。 (3)注浆: 按配比制浆,注浆采用底部注浆法,注浆管应插入距孔底250~500mm处,随浆液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为保证注浆饱满,孔口宜设止浆塞或止浆袋。 (4)铺设钢筋网片: 网片筋应顺直,按设计间距绑扎牢固。 在每步工作面上的网片筋应预留与下一步工作面网筋搭接长度。 钢筋网应与土钉连接牢固。 埋设控制喷层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5)喷射混凝土: 按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凝土干料。 为使回弹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喷头与作业面间距宜为0.6~1.0m。 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时应控制用水量,使喷射面层无干斑或移流现象。 (6)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 (7)依此类推,下一步工作面重复1~6工序循环,直至支护到基坑底标高。 (8)基础施工前应设置坡顶和坡脚排水设施。 3、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1)土方开挖、支护施工应分段进行,土方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基坑边坡暴露时间,遇雨天应大面积覆盖,同时在坡脚堆载以防止滑坡。 (2)成孔时遇砾石、砖块、管网或地下构筑物时,孔位与其下倾角可以调整,如遇到砾石层可改用钢管做锚杆。 (3)护坡坡脚的处理: 喷射混凝土面层伸入基坑底标高下至少0.2m,以形成护脚。 (4)基坑支护完毕,应与时进行后序施工,同时做好有序排水,防止水浸渗入坡脚底下 (5)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现场临时搭设的脚手架,支撑杆必须稳固。 (6)土方坍落和滑坡是本工程最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 在危险处设置醒目警示标志。 施工过程中设专人对边坡进行监测。 (7)施工前应提前做好防雨准备工作,遇雨天应停止施工,对施工用材料、机具与坡面进行覆盖防护,雨后复工须认真检查边坡情况。 决定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之后才能施工。 (8)必须进行边坡稳定的监测,以确保支护边坡自身稳定和安全,并根据监测成果,与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6.3地下室结构施工 6.3.1施工顺序 余土清理外运→测量放线→承台地梁砖砌胎模→底板垫层→桩头处理→防水层(与其保护层)→底板钢筋绑扎、墙柱插筋→底板外侧模板→砼浇筑→墙柱钢筋绑扎→墙柱模板→墙柱砼浇筑→首层梁板模板→首层梁板钢筋绑扎→首层梁板砼浇筑→外墙防水层→保护层→基坑回填 6.3.2模板工程 1、地梁和承台用砖砌胎模,砖胎模抹水泥砂浆,外侧用人工回填土压密实。 2、墙模板吊模 在浇底板砼时,外墙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500mm处,此部位设吊模,用覆塑多层板侧模支在16钢筋马凳上,防水对拉螺栓和钢管支撑固定。 3、地下室墙体模板 (1)墙模板采用18厚高强覆塑多层板50×100木龙骨作后背带,间距≯400mm,根据墙体平面分块制作。 主龙骨采用φ48500双钢管,并用Ф12500×500对拉螺栓固定。 (2)固定地下室外墙板模板的对拉螺栓中部焊50×50×3的钢板止水片,焊缝满焊,并在两端贴模板处加垫50×50×3的方木块,拆模后凿除方木块,形成凹槽,并沿槽底割除对拉螺栓的外露部分,然后用防水砂浆把凹槽塞实抹平,(也可采用建筑市场成型的防水对拉螺栓),以达到其防水效果。 (3)安装穿墙通过的预埋套管也应加焊止水环: 套管采用钢管,其长度加上两端垫木的厚度之和等于墙厚,止水环在套管上满焊严密。 支模时在预埋套管中穿入对拉螺栓拉紧固定模板,拆模后浆螺栓抽出,套管两端垫木也一并拆除,垫木留下的凹坑同样用防水砂浆封实。 4、地下室柱模板主要施工方法参照后面主体结构中“模板工程”章节。 6.3.3钢筋工程 1、底板钢筋工程时,按要求设置钢筋马凳以支撑上下层的钢筋网片。 2、钢筋相互间应绑扎牢固,应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不得有负误差。 留设保护层,应以一样配比的细石砼或水泥砂浆制成垫块,严禁钢筋直接触模板。 3、钢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参照后面主体结构钢筋工程章节。 6.3.4混凝土工程 1、地下室底板设计留置膨胀带,膨胀带和地下室砼一起浇筑,不留施工缝。 挡土墙水平施工缝留设在距底板上表面约500mm处,施工缝采用平口缝,板中间加钢板止水带。 2、底板混凝土浇筑 底板混凝土厚400mm,一般承台厚为1200~3000mm,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法,逐层水平向前推进,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40cm。 砼表面处理: 对于底板大面积、大体量砼,其表面水泥浆较厚,且泌水现象严重,必须仔细处理。 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 对于表面泌水,在砼浇筑后4~8h,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在初凝以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要前进行二次抹压,以便将龟裂纹消除,注意宜晚不宜早,控制好二次抹压时间。 混凝土保温养护: 底板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温保湿养护,保温养护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控制混凝土外的温差过高,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保湿养护能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表面干缩裂缝,再者能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3、墙板混凝土浇筑 墙板混凝土进行分层转圈浇筑,每层高度不宜大于500mm,每层采用斜面薄层浇筑法。 由于混凝土流淌距离较大,采用振动棒4台振动棒振捣,斜面薄层厚度不超过40cm,保证振捣密实,不漏振过振。 浇筑门窗洞口时要两边均匀下料,防止模板位移。 浇筑钢筋较密的梁时,应用锲形撬杠撬开钢筋,以利于混凝土的下料和振捣棒的插入。 门洞口两侧梁下须在墙体模板上留设门子板,以便砼下料和振捣棒插入。 4、膨胀带施工 (1)膨胀带砼质量控制 本工程底板结构采用加强带施工工艺,混凝土试配尤其重要,关系到施工的成败。 本工程要求膨胀剂供应方指导混凝土试配和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 混凝土进场验收: 严格按国家规进行进场验收。 每车目测检查并进行坍落度检验,测试结果有偏差应与时反馈混凝土搅拌站,与时修正,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确保混凝土性能。 施工前做好混凝土进场计划,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与时。 (2)膨胀带施工工艺 膨胀带的处理: 为更好实现补偿混凝土收缩的作用,要求膨胀带混凝土在各施工段的最后浇筑。 膨胀带两侧用5mm孔眼密目钢丝网分隔,并按250mm设一根竖向ф10mm的钢筋和受力主筋焊接予以加固,其上下均应留出不小于5cm混凝土保护层,钢丝与钢丝网、上下水平钢筋与竖向加固筋必须绑扎或焊接牢固,不得松动,以免浇筑混凝土时被冲开,引起两种混凝土混合,影响加强带的效果。 施工中严格控制用水量,施工当中严禁随意加水。 混凝土浇筑12小时以进行覆盖湿润养护。 (3)膨胀带施工质量措施: 必须做好地下室电气、空调、给排水、消防、人防等各专业施工单位预留孔洞或套管以与预埋构件。 施工前派专人校对各专业图纸与预留孔施工总图是否相符。 注意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得过振、漏振、少振。 底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采用木方刮平表面。 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安排泥水工进行混凝土磨面工作,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5、地下室底板、墙柱梁板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方法参照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章节。 6.3.5大体积底板砼施工 1、工程概述 地下室桩帽平面尺寸1800×2200、2000×2400等,厚为1200~2330;基础承台截面宽度为1300~2000,厚为1200~3000上述承台砼属大体积砼。 承台与底板自然成为一体,为了确保结构质量,必须防止砼浇筑后底板因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 2、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 选用矿渣水泥并外掺粉煤灰等外掺料。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为了尽量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在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条件下,适当外掺粉煤灰,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而且粉煤灰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低,可以延迟水化热高峰期的到来,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避免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水泥和粉煤灰等材料进场时必须严格验收,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证明书,按验收规定对水泥进行取样、试验,尤其是水泥的安定性,必须严格检测。 (2)石: 选用级配较好的坚硬的碎石,粒径为10~30mm,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且不得含有机杂质。 (3)砂: 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超过2%,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得少于15%。 (4)外加剂: 拟选用UEA膨胀剂。 3、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 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生产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此种配合比满足以下要求: 水灰比控制在0.4以,坍落度控制在14~17cm。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外加剂能起到降低水泥水化热峰值与推迟热峰值出现的时间;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4、混凝土制备、运输和浇筑 (1)降低入模温度。 对骨料采取遮阳措施,泵与卸料口设遮阳布,对泵管用麻布包裹浇水湿润,控制入模温度不大于大气温度。 (2)底板采用商品混凝土,多台输送泵同时浇筑,从一端向另一端全面分层浇筑。 混凝土自流浇筑成型。 (3)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连续浇筑,均匀注入分层、分段、薄层、振实。 5、大体积砼的养护 为防止砼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砼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决定采用保温覆盖的方法进行砼的养护,这样可在一定的日期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即抗裂性),从而达到混凝土不开裂的目的。 保温覆盖的方法是: 在砼浇筑约4小时后,先在板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铺2~3层麻袋进行保温,并在麻袋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雨水淋湿麻袋。 6、砼浇筑后的测温与温控 (1)测温方法的选择: 为了随时了解和掌握各部位砼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情况,防止砼在浇筑、养护过程中出现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以便随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砼的外温差控制在允许围(25℃),确保砼的施工质量,对底板砼采用电子测温方法监测和控制。 (2)测温点的布置 为使测温点的布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砼温度的变化情况,在3m厚承台砼中预埋电阻测温片,每组电阻测温片按上、中、下三个高度布置,绑在一根钢筋上,上、下电阻测温片各距上下砼面100mm。 将导线引出砼,砼浇筑后通过砼部不同区段的温度引起电阻片的电阻数值变化,即可测出各区段的温度。 (3)温度监测 测温必须按编号顺序进行,并按事先准备好的表格记录所测数据。 砼测温时间,在砼浇筑完毕12小时后开始试测,以后每隔2~4小时测一次。 在测试过程中随时进行校验,同时应对大气温度进行测量。 3~5天时应加强监测,监测时间应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均在20℃以,方可停止监测。 7、砼浇筑后裂缝控制计算与应对措施 (1)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部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