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docx
- 文档编号:23931117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23KB
输出.docx
《输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出
强化语言输出假设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摘要:
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输出在二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能提高学习者二语的流利程度外,输出还能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准确性,对交际能力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
因此,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输出训练,努力激活学习者已吸收的语言输入,使其真正转化为相应的语言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
可理解输出假设;教学模式;语言输出
一、语言输出假设(theOutputHypothesis)的提出
1.实践依据
Swain(1985)提出输出假设之前,语言习得过程中输出的作用被一度忽视。
Swain针对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主要作用和基于自己多年对沉浸式教学(Canadianimmersionprogram)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设”(comprehensibleoutputhypothesis)。
接受了多年沉浸式教学后,学生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能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口语与写作水平无法达到目标语水平。
Swain指出造成这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习者缺少语言输出机会,缺乏意义协商(negotiationofmeaning)机会。
Swain指出:
学习者口表达和写作时,能扩展自己的中介语来满足交际需要,他们利用自己内化的知识,或是从未来的输入中寻找解决语言不足的线索。
输出需创造新语言形式与意义,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用目的语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2.输出假设的认知理论基础
Swain认为“可理解输出”可从四个方面促进二语习得:
(1)注意功能(noticingfunction):
产出目的语的活动能促使学习者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语言困难或问题,以及对目的语领域内的未知或知之不足的知识的注意
(2)检验假设功能(hypothesis—testingfunction):
学习者在发展中介语的过程中,常把输出作为尝试新的语言形式或结构的一种方法,试图通过输出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尽快达到交际的目的。
(3)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function)。
Swain认为,学习者在执行某种任务时,不仅会表明他们的假设,而且会用目的语思考自己的输出。
这种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元语言作用叫元语言功能,它能促使学生控制或内化所学习的语言知识。
Swain强调:
“当学习者反思他们自己的目标语用法时,输出即起着元语言功能,输出能使他们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
(4)目标语自动化(developingautomaticity):
当某种输入与某种输出在形式上存在有一致的、规律的联系时,这种过程即成为自动化。
Swain和Lapkin认为,在某种条件下,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其方式不同于输入,却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二、输出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输出的“注意”功能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Swain指出:
“学习者在进行有声或无声表达时,他们会注意到自己想表达的和自己能够表达的之间存在差距,这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知道的语言知识。
”当学习者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欠缺时,才会注意到目标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输出目标语的活动可以使学习者有意识地考虑一些语言问题。
学习者稍微注意一下所学语法再去输出句子,不仅是对原有能力的一种补充,而且在有意识地扩展句子结构的同时,学习者的语言创造能力也随之体现出来。
这一过程诱发(trigger)或刺激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促进学习者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或巩固现有的语言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形成好的外语语感,促进语言发展。
输出的“假设检验”的功能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学习者的笔头或口头表达中的错误表明学习者对如何使用目标语持有假设。
要检验这些假设,学习者需要进行口头或笔头的表达。
如果学习者不去检验假设,他们就不会随着反馈去对输出做出修改。
学习者在输出时不断地从语义或形态句法上修改自己的言语就是对假设的不断检验。
在意义协商(negotiationofmeaning)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根据会话中的澄清请求或询问来修改自己的言语输出。
意义协商之所以能促进语言习得,不仅因为它有助于学习者理解输入,而且它能创造输出机会。
学习者在交际压力下不断地检验自己对语言规则的假设并试图采用新规则,他们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出修改和调整,使其易于理解,更准确和恰当,从而成功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自己的语言水平不断提高,语感就是在不断的修改和调整中增强的。
输出的元语言功能促进语感的形成。
Swain认为:
“在执行某种任务的情况下,学习者不仅会表明他们的假设,而且会用目标语来思考他们的输出,这种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元语言作用使学生控制或内化语言知识。
”语言表达及用语言反思对语感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学习者把语言形式与他们想表达的意义连接起来,用语言来表达意义,并用语言来反思语言形式,这样,输出促进了学习者从以语义为基础的处理转向以句法为基础的处理。
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确定句法结构是思想转换为话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其后的输出转换提供一个语法框架,特别是对词汇选择和搭配的确定给予引导和限定,能用英语表达完整的句子,并有修改或改正错误的自觉性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正确语感的基础。
输出能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认知科学家们在研究信息处理过程时区分两种不同的知识:
一是陈述性知识,一是程序性知识。
前者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后者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两者的区别在于知道做某事和实际上能够做成某事之间存有差别。
就语言学习而言,陈述性知识是指语言使用者所掌握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等。
这类知识只有通过使用和吸收并与具体的交际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被激活。
而这种使用和吸收的过程产生程序性知识。
学习者需要有意识地做出努力,通过专门的操练和输出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并使这种转化达到自动化。
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运用的过程,是学生用外语做事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语言运用同他人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
程序性知识使思维活动、交际活动自由、顺畅、高效率地进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学习者之所以能够做到得之于心就应之于口、应之于手,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就是输出型语感操作的结果。
输出使语言表达成为自动化。
在交际需要的情况下,学习者重组和重构被吸收的语言材料,用笔头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进行语言的交际活动。
我们把这种初步的表达称为输出1。
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交际目的下,输出就意味着交际任务的完成。
但当学习者用外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他们会注意到语言知识的欠缺以及与目标语形式与功能的差异,输出1实际上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然后,学习者会进入有利于外语学习的内在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对目标语的形式和功能形成新的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及应用新的知识。
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习者用目标语思考他们的输出,并对语法进行分析,这对准确地再输出十分重要,在这一认知过程后,如果学习者仍未找到修改输出的解决办法时,他们会寻求相关的输入资源,然后再一次进入认知过程,当学习者得到解决办法时,认知处理便产生了修改后的再输出,我们称之为输出2。
从输出1到输出2的过程可使某些认知处理成为自动化,使语言技能自动化,使语言表达自动化,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增强学习者的外语语感。
输出1到输出2的过程就是一个外语学习的过程和语感形成的过程。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现状
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要真正起到一种平台作用,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即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而纵观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测试内容到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语言输入均重于语言输出。
(1)以输入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
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是以语法翻译和听说语言教学法为主。
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采取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语言知识,讲解大量的语法、词汇用法。
提问也只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单词,进行句型的练习和翻译等。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很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挥,基本没有机会进行输出练习,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不易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观、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等都会导致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严重失衡,造成“哑巴英语”等费时低效现象啊。
(二)以输入为主的教学评估模式
教学评估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而我国大多数学校习惯于用测试的手段检查教学的效果,而考题的设置都把重点放在了语言输入的项目上,如听力、词汇、阅读这几大项,而对语言输出的项目,尤其是说的项目未给予充分重视。
中国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
考试的重点正是他们平时的学
习重点。
可以说,这种以输入为主的考试形式也是造成学生交际能力差等现象的原因之一。
徐州工程学院的英语考试主要是学生的期末考试。
试卷中没有口语测试的项目,个别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所出的试卷不设作文题。
这样整张试卷中,以输出为目标的测试所占比例极小。
这就导致教师把教学重点、学生把学习重点都放在了输入项目上。
(三)输入质量不高
输入提供吸收的素材,是习得的基础。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还是局限于课本知识,输入的主要手段也局限于课堂输入,输入的量有限。
同时输入的质,即有效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英语教材内容缺乏时代信息。
与生活实际脱节,日常实用性差,无助于学习者交际兴趣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无法学以致用,进行知识的有效输出。
四、输出假设对外语教学的指导
1、教师应充分创造输出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达。
首先,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表达的兴趣是个前提。
不少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自信心,表达之前总是顾虑重重,教师不妨自己作一些必要的示范,或请一些口语相对的学生先作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鼓励为主,不可追求表达上的完美。
笔者多年来,坚持采用“每日报告”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口语,起初学生总是比较胆小,但很快由于气氛轻松活跃,大家都争相发言。
不少学生反映作过发言后自信心强多了,而且希望能得到更多这样的机会。
2、为了达到输出的效果,要重视输出的方法。
我们知道协作学习(包括小组讨论、一对一问答、角色扮演等)能产生大量的输出。
这种活动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进行语法和语义上的磋商,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还会尝试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他们借助于从教师、同学以及其他资源(包括自己原有的内在知识)的反馈来验证自己的表达是否正确。
这种通过消除疑问、确认、修正等交际方式进行的意义协商能导致更多更好的输出。
此外,改革测试方法对输出的效果也很重要。
比如减少选择性的试题,采用听后回答问题或读后解答问题,或段落翻译和短文写作等方法。
在这些测试中,学生必然面临一些理解语言时可以忽视的问题或表达上的困难,从而促使他们平时就比较注意寻求适当的言词和结构进行表达,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填补某些方面的知识空缺。
尽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感受到社会压力迫使他们去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在学习过程中,来自认知方面的压力同样是一种很好的动力。
如何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资源,把自己的语言能力发挥到极至,值得每个外语教师进行思考。
3、提高课堂活动的效果。
我们许多教师都尝试过在课堂上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但有的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加以改善呢?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在展开课堂活动中必须考虑到:
(1)任务必须明确而且有意义,要安排好实施的过程。
(2)搭配要合理,保证每个成员都能为完成任务而投入活动。
(3)在活动中,成员要有相互依赖和协作的意识,共同增进交际能力,并各自受益于团队活动。
(4)协作任务应尽可能置于有意义的环境下,但解决问题时应注重语言的表达。
比如,笔者比较注意把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语言能力的学生进行搭配,使得活动得以圆满完成。
事实证明,在有意义的交际场合下注重表达方式会大大提高表达能力,尤其是在一对一交谈的情况下,效果更明显。
甚至发现两个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互活动比一个本族语者和另一个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互活动能产生更多的意义协商,而通过这种意义协商,双方的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4、正确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输出理论能使学生认识到在英语学习中,最好的方法便是通过说学会说,通过写学会写,从而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其次,输出需要得到反馈才能向准确靠近,调查结果反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反馈对他们很有帮助。
当学生遇到表达上的困难或问题时,那种听任他们自己处理的方式往往会导致一些消极的后果,相反,教师应积极地介入,给学生以启发和正确的反馈,引导他们进行意义协商,才能产生可理解的输出。
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和督促者,而且应是参与者和协助者;他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整个课堂活动的导演。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都得以调动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学生在输出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维值得教师研究。
尽管大多数学生仍停留在用汉语思维的层次上,这并不奇怪。
但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产生一些转化,正如Hawkin和Towell所说:
有意识地学习规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潜意识的发展。
另外,在有意义的语境下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把碰到的困难说出来,通过教师或同学的共同协商,解决语言表达上的一些问题。
再如翻译可以作为一种帮助学生语言产出的策略,因为它是搜寻表达思想的思维过程,借助于这一策略,学生会逐步将掌握的外语知识和母语知识融为一体,从而巩固外语知识的应用。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英语来表达我们本国的事,英语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汉语思维的特点,对此不必苛求,随着与世界的接轨,我们的语言会越来越接近目的语使用者的水平。
目前,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输出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输出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
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具体的实施,我国外语教学的重点始终放在语言的接受方面,大大忽视了语言输出的作用。
随着中国进WTO,现在的学生将面临一定程度的社会压力,迫使他们要用英语进行必要的交际,如进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开发合作项目等。
为了使他们成功地面对这一挑战,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表达的基础应从现在的课堂输出活动开始培养。
参考文献
王颖,论输出语对外语语感培养的作用[J].山东大学(哲学社会学版),2003(6)
赵小沛,Swain的输出假设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3(4)
王荣英.大学英语输出教学论.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7
王辛.英语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
陈蓓,吴延东.二语习得领域的语言输入研究综述
[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
(5):
52—57.
吴娟红.基于语言输出理论探索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2010(7)
张细淼,李玉华.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2011(11)
尤其达.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06)
王晓玲."输出假设"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2000(01)
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4)
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03)
张叙,陈泽蓉.论输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0)
王灵芝符,永道(输出假设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J]职教论坛,2004(9)
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J]2004(5)
王颖频(强化输出是提高中国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关键[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