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docx
- 文档编号:2470750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84.58KB
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docx
《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三新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维护海洋空间资源与维护国家安全的措施。
一、海洋空间资源概述
1.概念: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海域,主要由水体、礁石、海岛、海床(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2.用途:
可作为生产场所、仓储场所、交通运输场所、生活场所、军事场所。
3.海洋权益:
拥有完全主权的内水、领海;拥有毗连区的某些管制权;依法拥有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等海域的相关权益。
判断
1.任何国家都享有海上自由航行权利的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
2.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领海基线起算的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
(×)
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耕海牧渔
(1)概念:
指综合利用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深水养殖船、海上平台等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实现对海洋空间资源、渔业资源及海洋生物资源的集约式立体开发利用;建立海洋牧场。
(2)意义:
将传统的掠夺式海洋捕捞业转型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管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2.海洋运输线
(1)组成:
主要由海上航道和海港等构成。
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其主要方式有海底隧道、海底管道和跨海大桥等。
(2)意义:
海洋运输线的畅通以及海港的吞吐能力,对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都很重要。
3.填海造地
(1)概念:
是指把原有的海域通过人工技术转变为陆地的开发利用方式。
(2)意义:
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空间资源的需求,也可以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土地,维护国土安全。
(3)问题:
导致滨海湿地消失、自然岸线减少,改变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
4.海岛开发
(1)地位:
海岛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拓展海洋空间的重要依托,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
(2)用途:
能够供人类长久居住;可依托海岛发展海洋渔业、开发矿产资源、实施海岛旅游;是划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海岛及岛链、群岛具有重要军事和国防价值。
连线 请将下列海洋空间资源与其所对应的国家安全作用进行连线。
答案
三、维护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
1.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权益
(1)问题:
我国主张管辖海域与一些海上邻国存在某些争议;必经的国际海上通道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2)措施:
通过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海洋管辖权的界限;保障海洋运输通道安全;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确保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和使用;与世界沿海国家寻求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1)问题:
开发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近岸过度开发与深远海开发不足;海岸侵蚀、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措施: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健全海洋保护区网络,对海洋生态安全的敏感区域进行保护;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限制或禁止大规模、高强度、影响大的沿岸开发活动。
判断
1.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根本途径。
(×)
2.一些无人居住、条件异常恶劣的孤岛对国家没有意义。
(×)
3.对海岸带要适度开发、统一规划、陆海统筹。
(√)
探究点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优越的海湾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
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浮筏式养殖和小网箱养殖,是该地近海养殖的传统方式。
该类养殖高度集中于养殖条件较好的海湾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养殖方式逐渐显现的弊端,传统捕捞业收益急剧下降,并逐渐走入困境。
近年来,海南省提倡深水网箱养殖,即在水深15米以上的沿海开放性海域设置大型网箱养殖。
该地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约200公顷海面上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殖龙胆石斑鱼、龙虾等名贵海产。
图1为海南省琼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2为深水网箱养殖景观图。
1.分析海南渔场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答案 位于低纬地区,光热条件好;暖流流经,水温适宜;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饵料充足;浅海大陆架,生存空间广。
2.深水网箱养殖相较传统海洋养殖方式有何优点?
答案 抗风浪、海流等灾害能力增强;养殖容量大;水质较好,污染小,利于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养殖空间充足,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减轻近海的环境压力。
3.近年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南海问题不断升级,指出南海争端不断的可能原因。
答案 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历史问题;大国势力的干扰等。
4.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答案 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渔业、油气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利用方式
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缺点
生产场所
海水养殖、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开采等
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岸带
空间范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不与农争地,无须移民搬迁;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适于仓储食品和危险品等;海底隐蔽性强,适于建设发射基地等军事设施
海上活动要适应多变的海水运动和海洋气象状况;深海活动要应对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等问题。
海水的腐蚀性、海洋生物的附着性、海冰的破坏性等,对工程设施结构和材料提出严格要求,并导致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技术复杂、造价高、风险大
仓储场所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海底空间
交通运输场所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海面及水体、海
岸带
生活场所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
军事场所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海底空间
2.海洋空间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影响
具体体现
拓展生存空间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
例如,海岸带的开发。
海岸带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环境特殊,是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密度最大的地区,它使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向海上进行了延伸
提供丰富的资源
除了海洋空间资源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如深海锰矿等
维护国家领土安全
辽阔的海域是交通的通道、防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
下图为连接哥本哈根和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铁路与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设计避免干扰飞向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的飞机航线,并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
据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不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A.该跨海工程采用了公路和铁路合用的设计
B.东侧的海底隧道比西侧的跨海大桥短
C.该工程由海底隧道、人工岛和跨海大桥组成
D.该工程连接重要海港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默
2.跨海大桥建有200米高的中央桥墩和57米高的船舶通过空间,保证过往海峡的船只从桥底顺利通行。
上述文字说明了大桥工程有利于( )
A.降低建设成本B.保证海上交通通畅
C.避免破坏景观D.保护海洋生物
3.萨尔特岛是丹麦的自然保护区,植被以草为主,野生鸟类在岛上筑巢。
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该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
A.保护萨尔特岛生物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D.提高通行速度
答案 1.B 2.B 3.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东侧是跨海大桥,比西侧的海底隧道长,B错。
第2题,由题干“保证过往海峡的船只从桥底顺利通行”说明了大桥工程有利于保证海上交通通畅,B正确。
第3题,由题干“野生鸟类在岛上筑巢”可知,未利用该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A正确。
(2020·河北邯郸市周测)下图示意荷兰于2018年8月建造的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
“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
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
据此完成4~6题。
4.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 )
A.宽阔的较深水域B.先进的技术水平
C.充足的光照条件D.便捷的交通运输
5.荷兰政府鼓励发展“漂浮农场”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劳动力B.促进生态循环
C.缓解土地紧缺D.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6.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投入成本更低B.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
C.产品质量更优D.对环境没有污染
答案 4.A 5.C 6.B
解析 第4题,“漂浮农场”吃水深度约1.5米,故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宽阔的较深水域,荷兰是个临海国家,有广阔的海域,为建造“漂浮农场”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A对;技术是无形的,是可以转移的,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是当地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B错;采用LED照明控温种植,不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C错;交通条件是普遍性条件,便捷的交通在鹿特丹很多地方都具备,故不是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D错。
故选A。
第5题,“漂浮农场”建在海上,不用占用土地,荷兰是填海造陆大国,人多地少,故首要目的是缓解土地紧缺。
故选C。
第6题,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牧草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所以其生产的突出优势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
故选B。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科考船于2017年9月6日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道。
下图示意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据此完成1~2题。
1.船舶在北极航线上航行,遇到的最大危险是( )
A.台风B.海雾
C.浮冰D.酷寒
2.北极西北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B.日本—英国
C.中国—法国D.中国—美国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北极航线纬度较高,海水温度低,会有大量浮冰威胁航行的船舶,故选C。
第2题,从中国到美国通过北极西北航线比走巴拿马运河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受益最大,D正确。
(2020·山东潍坊一中模拟)荷兰素有“风车之国”的美誉,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1733万(2019年),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
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
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
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
据此完成3~4题。
3.荷兰在20世纪20年代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不包括( )
A.建大坝可有效利用波浪能、潮汐能发电
B.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
C.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利于继续围垦
D.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水入侵
4.莱茵河河口不修大坝而修挡潮闸是为了( )
①莱茵河航运繁忙,闸门打开可保持正常通航 ②关闭闸门可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③修闸(不修坝)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节省资金,技术难度较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三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选择性 必修 新教材 第二 单元 第四 环境保护 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