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docx
- 文档编号:25881313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4KB
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docx
《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
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日趋加快,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正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新的形势对科技情报服务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传统的公益性科技信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作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的重要力量,也面临着国家和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在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工作方式、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新变革。
只有深化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改革,寻求发展的途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协作,才能实现科技信息事业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30万个,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
无论是从机构数还是从业人员数来看,都是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为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2011年3月22日,中央下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在5年内对全国所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分类,分类改革序幕就此拉开。
这一部署牵动了3000多万“事业人”的命运,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这些事业单位中,科研事业单位8000多个,人员69万,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2.4%,我国的事业性科研单位长期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其服务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信息服务已成为科技情报类事业单位的主流工作,为大批信息需求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在目前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信息机构面临的改革方向不外乎3种形式:
即政府机构、公益性机构和企业,究竟如何改革?
中国政府体系下所属的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的命运成了大问题。
1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第一批科技情报机构成立至今,中国政府体系下的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已经走了5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经验和渠道。
但与应用类科研机构相比,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机制陈旧、学科结构老化、人员队伍固化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发挥。
在经历了传统体制建立、改革探索、反思和重新定位四个阶段之后,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经过改革,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学科和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新设了一批新兴学科,科技人才层次明显提高,结构日趋合理,科研投入不足的局面有所改观,科研基础条件也有较大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产出明显增加。
21世纪初,在经历了改革探索、定位确定和深化改革3个阶段,改革为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从全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过程来看,科技情报机构呈现出多头并举、多种发展模式并存的格局,全国各省、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方式,向特色化情报研究方向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和区域优势,坚持走特色的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在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中注入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管理特征,如法人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机构运作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虽然经过改革与发展,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改革目标模式尚未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机构内部制度创新束缚等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历史遗留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改革还不够彻底,非营利职能不够明确,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不多,在经费管理、财务、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分配方式等体制和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与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1体制方面的变化
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之后,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各自的科技情报研究部门,并逐渐发展到一些地市和县级的科技情报研究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在科技部系统中的科技情报机构就多达700家。
然而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经过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化,再到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保留、按照非营利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3个重要历程变革之后,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在数量上大量减少,大约是原来的1/3左右。
11图1政府体系下科技情报机构数量变化11引自《科技情报机构从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的改革研究》11
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体制明确定位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之后,各中央部委科技情报机构、地方科技情报机构也相继进行转制定位。
大多数地方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存在。
例如:
山东省各地市情报所立足于各自情报研究优势,定位于科研型公益性事业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科技情报所在公益性科研单位改革中,经专家论证,其业务定位为公益性;2004年,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经省编办批准,获得财政全额拨款,成为浙江省科技厅下属的惟一一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杭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绍兴市科技信息研究院也都被定位为公益性科研机构;2003年1月,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改制为省属非营利性科研单位,并更名为河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8月,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施行省属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转制为非营利性科研单位。
另外,哈尔滨市科技情报所和齐齐哈尔市科技情报所也在2003-2004年施行了“公益性”定位问题。
总之,在省级科技情报机构中,仅青海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2000年12月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更名为青海省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改革的特例,1995年与上海图书馆合并成立“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走图情结合的路子,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隶属于宣传部,成为真正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还有一些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与该科技系统下的其他事业单位合并,一套机构挂几块牌子,但仍保留其原来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全额拨款编制,例如:
厦门市情报所、无锡市情报所和淄博市情报所;总体来说,大部分省级综合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均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保留,并按非营利性机构统一管理。
从各地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模式来看,我国95%以上的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定位为科研型(软科学)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此种模式也是全国大部分省市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未来改革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也是中国政府体系下的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共同的选择。
2.2机构管理
50年来,我国的科技情报(信息)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情报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情报机构普遍建立,情报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发展还不平衡,组织结构还不完善,有些科技情报机构还存在定位方向不明确、主要任务不清楚等问题,没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脉络贯通的科技情报体系。
在机构设置上,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因地制宜,各省级情报机构应根据本地特点开展特色情报服务;在经费管理体制上,国家应不断优化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经费管理结构,加大经常性事业经费、文献采购经费等稳定性经费投入。
因为经费分配体制直接影响经费配置效率和结构,进而影响科研产出的质量和结构,提高科研产出水平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提高科研经费配置效率、优化分配结构则是提高科研产出水平的重要条件;在管理体制上,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重点问题上要抓住重点,集中考虑,在业务问题上,要发挥各级情报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处理。
2.3业务职能
在业务职能上,按照建设现代化一流科研院所的目标和要求,我国各省、市级科技情报机构进行业务发展的重新定位,着重体现出软科学研究的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网络资源和情报网络体系的优势,以省、市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主管部门、各主要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单位提供文献资料、情报调研、政策支持、资料检索、科技项目等各项服务内容。
例如: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其业务定位于为国家科技部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多方位、全面的信息化服务,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力量,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青岛市科技情报所把为科技局服务作为服务的重点,以自身的海洋研究和地域优势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服务,为青岛市经济建设发展提出参考策略;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科技情报资源为基础、科技信息网络为平台,主要从事以“科技决策支持”为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从事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政策研究与专业调研、科技统计、以及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工作,为科技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成为全省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省级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2.4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上,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原来“大锅饭”的分配平均主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在人事制度上,按任务设岗按岗进人,实行双向选择,全员聘任制,建立岗位聘任管理,加大工效挂钩分配力度,实行岗位工资、任务工资和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在考核制度上,按照聘任岗位的考核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并采取多种优惠鼓励性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情报机构内部的活力。
3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存在的重要性与意义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存在的真正目的在于提升科技情报研究的创新力,重点培养科技情报人员的情报意识,完善科技情报研究与信息咨询服务,用科技情报研究的成果提高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水平,增强科学和技术探索。
进入21世纪后,信息业将继续保持并增强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水平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中表现得更为重要。
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安全、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此来看,科技情报机构的地位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公益性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中央及国务院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的公益定位,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技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支持省级科技情报科研机构公益性科技情报技术研究与科技信息化推广。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国家科技情报系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存在独特的地位,科技情报机构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
作为三大公共图书情报系统之一的科技信息系统,为领导、科研、社会提供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企业服务方面,长期发展以来形成自己的特色。
这一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科研机构和院所都无法取代的。
因此,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作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的专门机构,科技信息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应该削弱,而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
4加快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技机构管理体制创新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我国科技情报机构的服务方式不断多样化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核心竞争力也不断提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目前仍有历史遗留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存在,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仍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进步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而,推动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公益性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在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分配方式等体制和机制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实现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
第一,已初步建立起符合科技情报信息发展规律和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第二,由于外部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属过渡转型期。
第三,由于干部、人事、财政等管理体制问题还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状态。
改革现行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是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业务职能范围,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建立科技情报服务的创新体制,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管理体制结构改革;建立和完善法律框架,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深化现代财务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建设等现代化管理方式或手段应用。
4.1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展新业务范围、培育新业务增长点,业务范围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增加自身活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客户的要求,使其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改革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使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人员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2加强科技情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情报队伍的建设,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条件,通过引进招聘高学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定期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国内外业务活动,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具有素质优秀的科技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充分调动专业科技情报信息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竞争力。
4.3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数字化科技情报服务的环境加大基础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好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信息网络整体技术水平;搞好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为各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各地政府和部门还应在信息网络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公共技术等方面增大经费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向良性循环的新体制发展。
4.4加强各科技情报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情报行业的整体优势我国各级科技情报机构之间,通过交流、协同与合作,利用本地信息资源和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建设高效率、现代化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实现情报机构间资源共享,做好信息的集成服务;各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还应增强与国家、省级科技信息机构的合作,共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工作开放、合作的新模式;还应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的统一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间科技情报机构的交流合作。
4.5积极推进科技情报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全面提高科技情报机构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上要遵循“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资报酬与个人贡献挂钩的分配机制,在机构内部建立工资报酬与个人贡献挂钩的分配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情报信息事业的进步。
总之,如何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科技情报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情报 信息 事业单位 改革 管理体制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