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顽画面与观众的视觉影响.doc
- 文档编号:2624680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62.50KB
浅谈电顽画面与观众的视觉影响.doc
《浅谈电顽画面与观众的视觉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电顽画面与观众的视觉影响.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题:
浅谈电顽画面与观众的视觉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电视画面的色彩、构图及编辑效果时,视觉思维指导画面编辑时,通过对视觉思维和观众心理的分析,就如何编好电视画面,实现最佳传播效果,提出了一些见解。
并且在视觉冲击的运用上举出很多成功的例子,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视觉思维;情感;画面编辑;电视画面;视觉心理
正文:
第一章:
电顽画面效果与视觉心理的影响
就一部电视作品来说,画面质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视作品的成败,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对待。
电视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画面所表现的一切都要让观赏者去认同。
所以,电视教材制作人员必自觉地、主动地重视并遵从人们的视觉心理规律,制作出学生认可的电视画面。
所谓的视觉心理,包括有感觉、思维、动机、兴趣、情感等种种因素。
它们共存于心理系统之中,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电视画面对其中任何一方的影响,也可说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1.画面色彩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人们对各种事物都是很有感情的。
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教室内的颜色和光线设计与教学效果关系很大,甚至可以使一些学生的智商数剧增,减少旷课和其它违反纪律的现象。
因此,现在不少中小学教室设计,正面的墙壁采用白色,上面挂黑板,以突出对比,引起学生注意,两个侧壁采用的是绿色,以助于保护视力,使学生有一个舒适的视物感觉,缓解疲劳;屋顶采用淡黄色,可增强反射光线,又可使室内光线柔和;桌面用白色,加强反光以利于视物。
由此看来色彩对于人们心理情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使之适时地调节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思维,并在内容表现上收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色彩有色相、明度、纯度之分,物体呈现出的色彩,除本身固有色外,与光源和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色彩在环境和光源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象蓝色受到红光照射可变成紫色,因此体现在屏幕上的色彩效果,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好各种色之问的匹配与对照,达到和谐、平衡、突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考虑电视画面的色彩给人视觉心理的影响。
l.1色相的视觉效果。
电视画面的色彩和生活中的现象一样给人丰富的感情联系。
比如红色使人想到朝霞、夕阳、火焰,有一种光明、热烈和胜利之感;而当和红旗相联系时,则给人庄严、光荣及喜庆等感觉;如果和红花联系起来时,又给人娇艳,可爱的印象;和红灯联系起来时,却给人以危险、紧张、不安的感觉;而看到蓝色,又给人纯净、高雅、清新的感觉;看到绿色,使人联想起青山、绿水、草原,给人亲切、安静、清新、舒适之感;同时还象征着和平、安全。
总之.各种色彩都与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2色度的视觉效果。
纯度高的色彩冲击力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如红、绿等鲜明醒目易于吸引人的注意,纯度低的色彩也叫中性色,给人以柔和、平实之感,如灰红、灰绿等视觉冲击力弱,对比度不足,颜色虽显灰暗,却富有韵昧。
就色彩明度来说,明色给人轻松感。
暗色给人沉重感。
1.3色彩冷暖的视觉效果。
Ig前一般均把色彩分为暖色和冷色。
如红、黄色以及倾向于这些色的颜色,给人以温暖、热烈、喜悦等感觉,称之为暖色。
而蓝、绿色,以及倾向于这些色的颜色给人以幽静、清新、淡雅以及消沉、冷峻的一面。
此外,电视画面中的色彩还给人轻重的感觉。
象绿色或蓝色的东西让人觉得很轻便,而
黑色、灰色、红色及橙色的物品往往给人沉重的感觉。
在了解色彩与人的视觉心理之问的关系之后,我们便可将色彩灵活机动的用于电视画面,以达到和谐统一,主题突出,情节生动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习惯于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事物,因此给人以和谐之感。
在电视上我们也应该注意色彩的对比。
满屏的碧绿草原并不好看。
但如果出现一朵红花。
或者出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这时马上就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主要是因为红与绿是互为补色。
在绿的衬托下,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自然界中的补色是很多的,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色彩关系来提高画面的教果。
画面色彩与人们视觉心理的关系因年龄、性别、民族习惯、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而有差别。
我们应进一步探讨色彩的视觉效果。
能动的、有目的地运用它们来提高画面质量。
2.电视画面构图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拍摄一部电视片,从技术上来说,首先要涉及到构图,但构图不是凭空想的或臆造的,而是对拍摄时视觉要素恰当组合。
它要求能够符合观众的心理,激发观众的兴趣,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看。
去感受、思维。
很显然,构图与人们的视觉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电视画面是经过编辑而出现的一种连续的、动态的画面,是一种蒙太奇艺术。
它和照片那种静态构图是有区别的,除了画面技术要求、均衡稳定、多样统一、变化对比等法则以外,还要注意电视画面的动态构图。
但不管哪种构图都要注意观众的视觉心理习惯,以及构图要素与人的视觉心理。
2.l、构图要紊与视觉心理。
构图要素就是构成图形、画面必要的条件,如明暗、线条、形状、质感等等,都与人的视觉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暗:
明色给人轻松感,暗色给人的却是沉重感。
线条:
垂直线象征尊严、永恒,水平线则趋向表示寂静、安定。
斜线意味着危险、倾斜,参差不齐的斜线使人联想起闪电,意外变故和毁灭。
圆形的和隆起的曲线象征运动、成长。
垂线和水平线条的结合又表明人造的结构等等。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2.2、动态构图与视觉心理
(1)连续运动线。
将运动对象的整个运动过程始终出现在画面之内,向观众完整的显示动作过程。
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总是有头有尾的,这就要求电视画面也能满足这个心理,否则会发生误解,或造成混乱。
这一构图方法符合人们的感知习惯,具体运用了人们的视觉心理知识。
(2)画框运动。
用不同景别再现拍摄对象,可显示远、全、中、近、特写等不同的类别。
角度广阔的全景给人一种远去的强烈感受,而这恰恰是人们视觉体验的反应。
电视制作是运用了这一点。
来操纵观众的情绪的。
远、全景表现客观、完整,特写镜头则用于爱情、暴力及其他生动的场面,以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3)多画面组合。
视觉原理告诉我们,视网膜在中央窝的视敏度最高。
又有研究发现,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物体上时,它周围的视像是模糊的,只有被注意物是清晰的。
而当注意力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时,则几乎没有中间过程,是直接的,可见多画面直接切的组合,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视觉心理习惯。
3、静态构图与视觉心理
均衡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人们生活习惯与视觉习惯的产物。
但电视画面要达到均衡,也有一个视觉心理问题应了解。
在画面构图上,与均衡关系较大的是轻重感,画面上不同形象的轻重感,有人通过研究发现
(1)人比动物重,
(2)动物比植物重,(3)动比静重,(4)淡色背景上深色比淡色重,在深色背景上,淡色比深色重,(5)粗线比细线重,(6)颜色鲜艳的比灰暗的重,(7)清楚的景物比模糊虚幻的景物重,(8)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重,(9)同一东西完整的比不完整的重。
可见要达到均衡,还得与人们的视觉经验相配合。
4.电视编辑效果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在电视节目中,有的轻松自如,有的扣人心弦,有的自然流畅,有的漏洞百出,这与编辑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
编辑的任务是运用流畅自然的画面表达主题和感情,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积累了直接和间接经验,因此,在看电视时具有一定的心理倾向性。
这就要求编辑在心理活动和内容表现上,让每个镜头都能在下一个镜头内找到答案,让观众的紧张心理在下一个镜头中得到解决。
编辑产生节奏往往是通过一些短镜头的组接所形成的,给人以震动感。
以纪录《青春风彩》为例,为了表现青年人活泼可爱、蓬勃向上的风采,抓住他们奔跑、爬山、跳跃、学习等活动,巧妙地运用了“动接动”及在动作中切换镜头的快节奏处理,从而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很显然,这种剪接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是密切相联的。
很显然.如果把所有的镜头放在一个画面,一般的说不如切换的好,因为对分切画面的组合,每个画面都能提供逼真的形象,以其鲜明的节奏,便于观众注意,更符合观众的心理特点。
因此,实践说明,剪接应当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和混乱。
5.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种编辑方法,都与我们的视觉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我相信,对视觉心理的每一个研究成果,都有助于提高电视画面的质量。
第二章:
视觉思维与电视画面编辑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有着最为宽广的覆盖面与接受面,与“大众”有相当紧密地联系,以及非常大的影响力。
这一特质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是要走一条通俗化、大众化相结合的道路,同时也赋予了它优于其它渠道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2.1画面编辑时应考虑的因素
2.1.1节目定位
电视传播虽然面对的是最广泛的观众,但不可能任何一个节目都顾及各个层次的观众。
在制作节目时要有观众针对性。
这就要求在编制节目之前首先要根据节目的对象的社会化层次(年龄层次、学识层次)作好节目定位。
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节目的节奏上都要考虑特定观众的欣赏特性。
节目定位包括确定节目的创意、表象方式、内容和功能;确定节目的服务对象;确定栏目的标志和长度等。
2.1.2增大信息盆
在信息时代,人们接触各种传媒都是为了获取信息。
在创作时,应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性,调动一切技术和手段,增大信息量,利用有限的画面传达尽量多的信息,这就需要在进行画面编辑时掌握一定的技巧。
2.1.3节奏的把握
影视节奏通常是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
如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变化形体动作、影像造型、色彩组合、镜头运动速度和长度、景致的变化、语言、音乐等。
每一部影片都应该有独特的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节奏的处理不仅会影响电视作品的感染力,还会直接影响电视片的质量,而电视片的节奏处理主要是编辑时来进行的。
不同的电视节目对节奏的要求不同,但节目的节奏应该符合节目特定收视对象的收视心理和欣赏习惯。
2.1.4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电视观众的交流
观众接受信息后会受一定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是以各种方式反馈回传播者的。
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应主动收集观众的反馈,在与观众的不断交流中了解观众之所想所需,从而不断改进白己的创作,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2.2编辑时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2.2.1镜头的选择
(1)构图、色彩要适应观众的欣赏和审美要求。
电视画面首先要美,以增强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美的视觉形象强烈地作用于观众的视知觉,才能感染观众,吸引观众。
(2)充分发挥电视这一传媒的时效性优势。
时效性强的特性要求编辑电视片时要提高效率,以保证节目的鲜活,同时要随时增加最新的信息动态,以便让观众把握最新信息。
(3)电视画面要生动、真实、感人、有现场感。
2.2.2画面组接时,要考虑到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的逻辑性
镜头组接既要使故事情节进展、时间空间转换合乎生活的逻辑,又要使之合乎影视的视觉特性。
所谓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所谓视觉规律是指人们在观看欣赏电视片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亦即观众欣赏影视片时的思维逻辑。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亦称镜头组接的连续性和联系性。
一般来说,连续性是指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的连续,联系性则指戏剧动作内容上的有机联系。
连续性和联系性既相辅相承,又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画面的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总是在或隐或现地表现着画面所表达的内容,而画面内容的展现又依赖于画面的造型因素。
画面组接只有符合了观众的欣赏心理和思维规律才能紧紧地抓住观众、吸引观众、使观众正确理解传播者所传达的内容。
2.2.3画面的编辑必须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并且具有审美价值
电视画面传达的视觉信息,有多种构成因素,如形态、色彩、影调、运动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视觉的信息接收。
它们有机和谐的变化,是形成视觉连续感觉的基础。
要使观众的视觉感到自然流畅,就得遵循剪接中的一些匹配原则。
2.2.4适当运用重复强调来增强传播效果
传播者要使受传者接受内容(信息)、采取行动,需要反复传播某一特定信息,增强“刺激”(即加深印象)。
这是一个复杂的传播过程,其中包括注意---认识----记忆----行动四个环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画面 观众 视觉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