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一下 语 文半期考试 试 卷.docx
- 文档编号:28480068
- 上传时间:2023-07-1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8.78KB
高 一下 语 文半期考试 试 卷.docx
《高 一下 语 文半期考试 试 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 一下 语 文半期考试 试 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语文半期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
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大观园外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
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
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
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
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
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宝,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的功能。
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
《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
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
《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
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娟说:
“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
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
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
“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原本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
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
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
(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传情的通道,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
C.《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
D.《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C.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各有不同。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
B.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隔景、分景等功能。
C.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D.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
幼而随从高祖。
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从高祖东下平建业,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
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
庆之曰:
“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
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
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
”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
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
庆之杖节军门曰:
“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
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
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
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①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
“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
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
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
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
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进号仁威将军。
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
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
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
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谥曰武。
《梁史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衔枚:
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沮我军势 沮:
阻拦
B.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效:
效力
C.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 寇:
侵犯
D.景弃辎重走 走:
逃跑
5.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陈庆之骁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②今日犯者,便依明诏
③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 ④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
⑤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⑥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庆之年少时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而且通宵达旦地下,在其他的侍从睡了的情形下,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高祖对他格外赏识。
B.曹仲宗等因种种原因想撤军,但遭到陈庆之的反对,他拿着节仗在军门前鼓励军队,敌军已无战斗之心,都思谋退却,这正是我们成就功名的时候。
C.陈庆之善于用兵。
北魏的援军部队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衔枚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城守将王纬请求归降。
D.战胜侯景军队的那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
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
②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
、。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暂停之后产生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的一句是: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填在方框内。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
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
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
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
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
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
“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
”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
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
这是什么脖圈哟!
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
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
“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
”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
“把脖圈撕下来!
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
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
“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
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
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
边境关系紧张。
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
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
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
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
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
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
他说:
“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
”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
“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
我也要上前线!
”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
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
“副连长,快坐。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
“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
他沉吟了半晌说:
“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拿出一叠手稿:
“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
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
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
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
我问:
“你是谁?
”他
瓮声瓮气地说:
“老卡。
”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
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
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我拼命地呼叫:
“老卡!
老卡!
”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
“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
(3)根据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结合全文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
(6分)
(4)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张梦阳:
沉潜“鲁”海四十载
于仲达
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清寂的书斋,尘封的书籍,却能让一个学者得寂寞,坚守思想。
一个冷板凳一坐就是四十年,这份寂寞谁能忍耐?
现在的学术界,也早已经不是一片净土了,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圈子,唯独缺乏“傻子”和“愚人”。
张梦阳自称是“笨人”,自然做得是“笨事”。
从1982年至1991年,用了人生最宝贵的九年年华,主持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1992年至1999年用七年时间写作了《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和《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两本专著,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鲁迅生前多次力主翻译的《中国人气质》;2000年至2003年写作了三卷本一百八十七万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并输理了阿Q、鲁迅杂文等专题研究的学术史。
近年构思和写作了鲁迅传《苦魂三部曲》,确实是功德无量。
学院里每一个做鲁迅研究的,都已经把他的书当作工具书了。
但也就是这种精神打动了我:
在这人人争名逐利的年头,居然还有人把自己的时间贡献给鲁迅研究,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许多专业研究者感到羞愧与欣慰。
鲁迅逝世以后的70多年间,研究他的论文和文章,汗牛充栋。
张梦阳仔细爬梳了鲁迅研究史,认真加以搜集、输理、分析和综合,将鲁迅当作20世纪的一种杰出精神文化现象,作出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结论。
做这样的工作,无疑要具有一种耐得寂寞的精神,先不说做研究,仅仅将有关鲁迅的论文和著作加以搜集和阅读,就需要多少时间?
然后再对它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又需要多少时间?
人之一生,除了吃喝拉撒休息应酬以外,还剩余多少时间?
张梦阳居室宽敞、舒适,收入不多但足够花用。
女儿一家已定居美国,职业医生,处于白领上层,居住着两层小楼、前后草坪的“豪宅”,生活优裕、稳定,多次要给他办绿卡,到他们那里长期居住。
但美国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物质,也没有能吸引住他。
40多年间,置身孤静斋忍受了多少清苦与寂寞?
他在后记中写道:
又是一年秋风劲。
北京出现了百年来最寒冷的秋天,尚未供应暖气,室内阴冷异常。
而正是在这种难耐的环境中,终于写完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字。
既觉得如释重负,又感到无限惆怅,写到最后时,竟禁不住热泪奔涌,顿有生命即将耗尽之感。
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不仅才气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才气,还颇有点愚钝。
我所采取的首先是清代朴学家式的笨拙却很实在的文献资料搜集梳理法。
第一步,大量收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锐意穷搜,竭泽而渔,尽力做到没有遗漏;第二步,按照鲁迅学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专题对论著资料进行分类
;第三步,各类资料严格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依序细读,做成编号卡片,卡片要求提炼精粹,简要评说;第四步,反复阅读卡片,思考问题,梳理脉络,辨析类型,探索含义,权衡得失,找出症结,列出提纲;第五步,在电脑上写作各个时期与各个分支的学史。
写毕,反复与资料原文校核、订正,力求准确。
这一道道工序,有如煎药煨汤,一道不可缺少,而且只能用愠火慢煨,不可急火猛烧。
这样,仅《野草》学史就积累三百余张卡片,耗时整整半年。
这的确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对于这种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书,只能这么办。
因为这部书将来对于后世的价值,可能就在于文献资料的全面系统和确凿坚实。
可以想象,张梦阳完全是在经过长期孜孜砣砣、点点滴滴的愚笨准备后动笔写的,为了写作,他忍受住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不是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是不会倾情付出的。
聪明人,是断不会受此精神折磨的。
张梦阳出生于1945年,从197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鲁迅杂文辩证法研究札记》算起,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多年,他的大半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鲁迅研究。
1973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河北农村教小学,行囊很小,被褥里包裹着的一套《鲁迅全集》却很重。
小小的破屋里睡着三个人,寒冬的黑夜里,他只能从被窝里伸出头来,趴在床头前的一块木板上、借着一盏浆糊瓶做的小油灯读《鲁迅全集》,翻展的书页已经磨折得昏黄糙旧了。
在这种艰苦环境中读书,激发了他顽强的生命意志,几年下来,他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
一提到鲁迅重要的话,就能当场翻到出处。
对鲁迅的思想本质也有了较深的领悟与理解。
在艰难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往往有了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这两段名人(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名言,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最需要、最本质的东西,一切浮华终将在时间面前颜色尽失,留下的只是贡献给人
类文化宝库的真正的思想艺术。
(张梦阳答朱自奋记者问)
②张著的价值不仅在于全景式地描述了20世纪中国鲁迅学史的全貌,让我们看到20世纪中国精神文化史的一个侧影;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科学学理精神和求实、正派学风之倡导与实行。
(程致申《读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通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梦阳对鲁迅的思想本质有较深的领悟与理解,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而产生研究鲁迅的兴趣,进而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
B.张梦阳不愿意去美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坚持在寂寞难耐的环境中从事鲁迅研究,显示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专心学术研究的精神风范。
C.张梦阳全部穷尽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排序,并依序细读,简要评说,再思考、梳理、辨析……每一道工序都不可缺少。
D.张梦阳潜心鲁迅研究,其成果之一就是用九年时间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E.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很多人借鉴。
他自己的行动和丰硕成果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2)张梦阳自称是“笨人”,做的是“笨事”。
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张梦阳做了哪些“笨事”?
(6分)
(3)作为为人学者的人物评传,本文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6分)
(4)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张梦阳身上有哪些突出的品质?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易中天独辟蹊径,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妙说”历史,将一段平常的史料讲得,既像评书,又像电影剪辑。
②来自马来西亚的莎拉瓦蒂利用头巾和彩妆,模仿动漫或迪斯尼卡通人物造型,,她拍下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也因此迅速走红。
③这些画里的虾之所以,是因为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其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A.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B.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春节期间,网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
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
B.郑州豫剧名家王宽成功入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使郑州成为一个全国
唯一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城市。
C.岁月留声不留人,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在猴年春节又经历了一轮传唱,这首歌
的词作者——著名艺术家、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却悄然离世。
D.电视剧《芈月传》4亿的版权费投入在开播之前已收回,该剧可以说创下了令人咋
舌的骄人业绩。
现在,《芈月传》的衍生品及广告收入估计已超过5亿多元。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广袤的原野上,一株株、一簇簇的树木迎风挺立。
①抬头看天,天空在茫茫草原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净深邃
②洁白而富有质感的云朵,在天地间悠然浮动
③为草原增添不少生动和妩媚
④又像上苍之手对大地轻轻抚慰
⑤或秀丽俏拔,或风姿傲然
云影掠过草原,像锦缎在碧波中起伏
A.⑤①③⑥②④B.⑤③①②⑥④C.①②⑥④⑤③D.①②⑤③⑥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
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浮躁,是因为我们的心浮躁;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平庸,是因为我们的心平庸。
其实,①,我们的生活就会不一样。
你可以抱怨世界不公平、基因不够好,家庭条件、教育体系、老师、就业市场甚至当地政府,都不如人意。
但这无济于事,我们生活在不同环境下,②。
但可以选择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下 文半期考试 文半期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