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图.docx
- 文档编号:2938987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7.61KB
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图.docx
《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图
家国万里:
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图
李怀宇着
中华书局
唐德刚:
历史三峡
(1)
胡适的”私淑弟子“
2007年11月28日中午,我从纽约坐计程车到新泽西唐府,一路由唐太太电话引路,路况之复杂为平生罕见。
唐府是一幢独立的房子,周围树木成林。
唐太太在门口等候,引入二楼客厅后,略为寒暄,便请我稍坐,入内去照顾唐先生。
约一刻钟后,唐德刚先生穿着睡袍,双手扶着助行器,步履艰难地从睡房出来。
一见面就热情地打招呼:
”不好意思,人老啦,走得慢。
“竟是乡音未改,我仔细聆听,只能听懂唐先生大半的安徽口音。
唐太太帮唐先生戴上助听器,斟茶后便退入内房。
唐先生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故事。
他说,幸亏自己选择到美国留学,很多人到欧洲留学-”饿死了“;又说来美国的留学生中有人到饭馆洗盘子,没有通风设备-”闷死了“.这真是典型的”唐氏语言“.
唐德刚生逢其时,所处的是一个大时代。
1948年赴美留学,1949年中国巨变。
纽约是一个大码头,从中国涌到纽约的党、政、军、学各界民国要人,如过江之鲫。
这些昔日呼风唤雨、名震一时的人物,几成纽约的难民,心境之落寞可以想象。
作为一个史家,变化中的时代才是最好玩的研究对象。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唐德刚,机缘巧合之下,有幸得以访问民国风云人物。
胡适正在纽约81街做”寓公“,那是他一生中最清闲而又最寂寞的时候。
胡适有三大好:
安徽、北大、哥伦比亚。
唐德刚既是安徽老乡,又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弟,自然让胡适倍感亲切。
唐先生说:
”其实胡先生很家常,很多大人物有架子,胡适啥都没有,欢迎交往。
我很怀念胡先生!
“
两人初识,始于哥伦比亚大学两百周年纪念之时。
唐先生回忆:
”胡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校友,那时候正是哥大创办二百周年,动不动就开一个小会,每一次开会,稍微有一点关系的人就找胡适。
我们这些大学生常常看到胡适,最容易请的,而且请来最容易使人快乐的就是胡适。
中国的客人,胡适是第一名,所以胡先生常常到哥伦比亚来。
“胡适常到哥大图书馆看书,每次总要去找唐德刚,因为唐德刚是他唯一认识的华裔小职员。
我问唐先生:
”当年胡适在纽约的生活如何?
“唐先生道:
”胡适在美国是“难民”,我们比胡适强多了,我们年轻力壮,什么事都可以做,还有免费医疗。
胡适那时在这里做“寓公”,他也没有钱。
他们喜欢吃西瓜,又不会开车,我就带西瓜送给胡伯母,她是个小脚,解放之后就把它放开,不大不小,不能搬,我帮她搬。
那时候胡适打电话说:
“德刚,你今天没有事啊?
你伯母打麻将,你过来开个车子好不好?
”胡伯母别的可以没有,不打麻将不能活,一打麻将早出晚归。
胡伯母后来写给我:
“送给适之最喜欢的学生。
”胡先生何以喜欢我?
因为胡先生以前是北京大学校长,被人家包围着,来到这里没有了,我又是他的保镖,又是他的司机,又可以陪胡伯母打麻将。
“
当年唐德刚问胡适:
”胡先生,您的身体如何?
“胡适说:
”不能病哪,一病就不得了,美国的医院费用付不起。
“半个世纪以后,年迈的唐先生指着自己身体说:
”我住在医院不舒服,护士态度不大好,菜也难吃,我就回家来住,家人看着我就没事了。
胡适当年跟我讲,你要留养老钱哪!
“
有时候唐家请客,唐德刚给胡适打电话:
”胡先生,今晚我们家里请客,菜很多,您有没有空?
“胡适说:
”有空!
有空!
“唐先生觉得:
”胡适跟我在一起像家常父子一样,我对我爸爸不敢那样,对胡适可以。
“
唐先生突然低声道:
”那时候我结婚送请帖给长辈,我没有送胡先生。
“我惊问何故。
唐先生笑道:
”我要送胡适请帖,他就要送礼啊!
他送不起礼,就送一幅字。
胡先生喜欢写字,“德刚,我给你写一幅?
”“我不要。
我要白话诗。
”这便是多年来挂在唐家的那首白话诗。
胡适是有“历史癖”的人,自然对“口述历史”(OralHistory)颇感兴趣。
可是口述历史的工作并非那么简单,访问录音固然要花工夫,而录音以后的回放、誊清、校对、节删、增补、考订等等,何其麻烦!
胡适试了一下,便说口述历史非职业难以应付。
为了自己的口述自传,胡适向唐德刚叹息道:
“这工作有谁能承担起来,职业化一下就好做了。
”
恰巧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在福特基金会的拨助之下,唐德刚被指派为胡适的助手,正式工作。
1957年冬初,唐德刚携了一部笨重的录音机来到胡府,开始胡适口述自传的录音,不意常受到访客的打扰。
此时胡适出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消息已公布,更是事务繁多。
为了使口述工作顺利进行,唐德刚征得哥大当局的同意,请胡适到哥大工作。
胡适带着唐德刚几乎吃遍了纽约东城的小馆子。
唐德刚回忆:
“酒仅微醺,饭才半饱,幽窗对坐,听胡老师娓娓讲古,也真是人生难得的际遇。
”这样的午餐和偶尔的晚餐,唐德刚事后统计,前后约有六十多顿。
唐德刚根据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自己所保存的残稿,对照参考,撰录成《胡适口述自传》一书。
后应台湾《传记文学》刘绍唐之嘱,唐德刚原想为《胡适口述自传》写一篇“短序”,不意下笔千里,自成十几万字的《胡适杂忆》一书。
当年胡适曾说:
“德刚是我的学生。
”唐德刚说:
“我没有上过您的课。
”胡适说:
“私淑弟子。
”相信在天堂之上,慈祥的老师胡适和俏皮的学生唐德刚重逢,依然相见甚欢。
来源广州日
李怀宇着
中华书局
唐德刚:
历史三峡
(1)
胡适的“私淑弟子”
2007年11月28日中午,我从纽约坐计程车到新泽西唐府,一路由唐太太电话引路,路况之复杂为平生罕见。
唐府是一幢独立的房子,周围树木成林。
唐太太在门口等候,引入二楼客厅后,略为寒暄,便请我稍坐,入内去照顾唐先生。
约一刻钟后,唐德刚先生穿着睡袍,双手扶着助行器,步履艰难地从睡房出来。
一见面就热情地打招呼:
“不好意思,人老啦,走得慢。
”竟是乡音未改,我仔细聆听,只能听懂唐先生大半的安徽口音。
唐太太帮唐先生戴上助听器,斟茶后便退入内房。
唐先生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故事。
他说,幸亏自己选择到美国留学,很多人到欧洲留学-“饿死了”;又说来美国的留学生中有人到饭馆洗盘子,没有通风设备-“闷死了”.这真是典型的“唐氏语言”.
唐德刚生逢其时,所处的是一个大时代。
1948年赴美留学,1949年中国巨变。
纽约是一个大码头,从中国涌到纽约的党、政、军、学各界民国要人,如过江之鲫。
这些昔日呼风唤雨、名震一时的人物,几成纽约的难民,心境之落寞可以想象。
作为一个史家,变化中的时代才是最好玩的研究对象。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唐德刚,机缘巧合之下,有幸得以访问民国风云人物。
胡适正在纽约81街做“寓公”,那是他一生中最清闲而又最寂寞的时候。
胡适有三大好:
安徽、北大、哥伦比亚。
唐德刚既是安徽老乡,又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弟,自然让胡适倍感亲切。
唐先生说:
“其实胡先生很家常,很多大人物有架子,胡适啥都没有,欢迎交往。
我很怀念胡先生!
”
两人初识,始于哥伦比亚大学两百周年纪念之时。
唐先生回忆:
“胡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校友,那时候正是哥大创办二百周年,动不动就开一个小会,每一次开会,稍微有一点关系的人就找胡适。
我们这些大学生常常看到胡适,最容易请的,而且请来最容易使人快乐的就是胡适。
中国的客人,胡适是第一名,所以胡先生常常到哥伦比亚来。
”胡适常到哥大图书馆看书,每次总要去找唐德刚,因为唐德刚是他唯一认识的华裔小职员。
我问唐先生:
“当年胡适在纽约的生活如何?
”唐先生道:
“胡适在美国是”难民“,我们比胡适强多了,我们年轻力壮,什么事都可以做,还有免费医疗。
胡适那时在这里做”寓公“,他也没有钱。
他们喜欢吃西瓜,又不会开车,我就带西瓜送给胡伯母,她是个小脚,解放之后就把它放开,不大不小,不能搬,我帮她搬。
那时候胡适打电话说:
”德刚,你今天没有事啊?
你伯母打麻将,你过来开个车子好不好?
“胡伯母别的可以没有,不打麻将不能活,一打麻将早出晚归。
胡伯母后来写给我:
”送给适之最喜欢的学生。
“胡先生何以喜欢我?
因为胡先生以前是北京大学校长,被人家包围着,来到这里没有了,我又是他的保镖,又是他的司机,又可以陪胡伯母打麻将。
”
当年唐德刚问胡适:
“胡先生,您的身体如何?
”胡适说:
“不能病哪,一病就不得了,美国的医院费用付不起。
”半个世纪以后,年迈的唐先生指着自己身体说:
“我住在医院不舒服,护士态度不大好,菜也难吃,我就回家来住,家人看着我就没事了。
胡适当年跟我讲,你要留养老钱哪!
”
有时候唐家请客,唐德刚给胡适打电话:
“胡先生,今晚我们家里请客,菜很多,您有没有空?
”胡适说:
“有空!
有空!
”唐先生觉得:
“胡适跟我在一起像家常父子一样,我对我爸爸不敢那样,对胡适可以。
”
唐先生突然低声道:
“那时候我结婚送请帖给长辈,我没有送胡先生。
”我惊问何故。
唐先生笑道:
“我要送胡适请帖,他就要送礼啊!
他送不起礼,就送一幅字。
胡先生喜欢写字,”德刚,我给你写一幅?
“”我不要。
我要白话诗。
“这便是多年来挂在唐家的那首白话诗。
胡适是有”历史癖“的人,自然对”口述历史“(OralHistory)颇感兴趣。
可是口述历史的工作并非那么简单,访问录音固然要花工夫,而录音以后的回放、誊清、校对、节删、增补、考订等等,何其麻烦!
胡适试了一下,便说口述历史非职业难以应付。
为了自己的口述自传,胡适向唐德刚叹息道:
”这工作有谁能承担起来,职业化一下就好做了。
“
恰巧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在福特基金会的拨助之下,唐德刚被指派为胡适的助手,正式工作。
1957年冬初,唐德刚携了一部笨重的录音机来到胡府,开始胡适口述自传的录音,不意常受到访客的打扰。
此时胡适出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消息已公布,更是事务繁多。
为了使口述工作顺利进行,唐德刚征得哥大当局的同意,请胡适到哥大工作。
胡适带着唐德刚几乎吃遍了纽约东城的小馆子。
唐德刚回忆:
”酒仅微醺,饭才半饱,幽窗对坐,听胡老师娓娓讲古,也真是人生难得的际遇。
“这样的午餐和偶尔的晚餐,唐德刚事后统计,前后约有六十多顿。
唐德刚根据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自己所保存的残稿,对照参考,撰录成《胡适口述自传》一书。
后应台湾《传记文学》刘绍唐之嘱,唐德刚原想为《胡适口述自传》写一篇”短序“,不意下笔千里,自成十几万字的《胡适杂忆》一书。
当年胡适曾说:
”德刚是我的学生。
“唐德刚说:
”我没有上过您的课。
“胡适说:
”私淑弟子。
“相信在天堂之上,慈祥的老师胡适和俏皮的学生唐德刚重逢,依然相见甚欢。
来源广州日
李怀宇着
中华书局
唐德刚:
历史三峡
(1)
胡适的”私淑弟子“
2007年11月28日中午,我从纽约坐计程车到新泽西唐府,一路由唐太太电话引路,路况之复杂为平生罕见。
唐府是一幢独立的房子,周围树木成林。
唐太太在门口等候,引入二楼客厅后,略为寒暄,便请我稍坐,入内去照顾唐先生。
约一刻钟后,唐德刚先生穿着睡袍,双手扶着助行器,步履艰难地从睡房出来。
一见面就热情地打招呼:
”不好意思,人老啦,走得慢。
“竟是乡音未改,我仔细聆听,只能听懂唐先生大半的安徽口音。
唐太太帮唐先生戴上助听器,斟茶后便退入内房。
唐先生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故事。
他说,幸亏自己选择到美国留学,很多人到欧洲留学-”饿死了“;又说来美国的留学生中有人到饭馆洗盘子,没有通风设备-”闷死了“.这真是典型的”唐氏语言“.
唐德刚生逢其时,所处的是一个大时代。
1948年赴美留学,1949年中国巨变。
纽约是一个大码头,从中国涌到纽约的党、政、军、学各界民国要人,如过江之鲫。
这些昔日呼风唤雨、名震一时的人物,几成纽约的难民,心境之落寞可以想象。
作为一个史家,变化中的时代才是最好玩的研究对象。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唐德刚,机缘巧合之下,有幸得以访问民国风云人物。
胡适正在纽约81街做”寓公“,那是他一生中最清闲而又最寂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国万里 访问 旅美 十二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