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x
- 文档编号:30688969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0.99KB
桥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x
《桥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桥涵工程监控要点
1基础
1.1一般规定
1.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1.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1.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1.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1.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1.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1.1.7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1.2明挖基础
1.2.1阅读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做好地质勘探结果分析,审查施工工艺方案,特别是基坑、开挖范围和坡度、支护、弃土位置、防排水等方案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随时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1.2.2审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抽检原材料,核查施工机械,开挖前的测量放线。
1.2.3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1.2.4基坑开挖和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1、检查基坑开挖方式、开挖坡度、支护形式、开挖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2、督促加强基坑防排水措施。
3、检查对开挖的深大基坑建立监测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4、若施工时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边缘与动载间应留有不小于1m的护道。
当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施工单位应对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进行检算,根据检算结果再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它加固措施。
5、基底应避免超挖,当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到场检查。
土质基底不得采用大型机械开挖,石质基底不得采用爆破开挖。
6、基坑开挖后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勘察设计单位对地基进行现场确认。
7、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久暴露、扰动或浸泡。
8、检查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9、检查回填填料及回填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2.5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和下表规定:
桥梁基坑基底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1.2.5
序号
地质类别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土
±50
测量检查
2
石
+50、-200
1.2.6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2.6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
±50
尺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基础顶面高程
±3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1.3钻孔灌注桩
1.3.1监理人员需熟悉的基础资料
1、掌握水文、地质情况,针对卵石、裂隙、溶洞地层、承压水地层、含可燃气体等地层,督促施工单位研究专项方案。
2、熟悉设计文件中关于桩的种类、桩径、桩长、嵌岩深度、终孔原则及清孔要求、钢筋笼的相关要求、混凝土的相关要求、质量检验的相关要求。
3、了解承台结构,相关预埋件。
4、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监理试桩工程。
1.3.2审查钻孔桩施工方案
重点审核成孔工艺、钢筋笼成型工艺、混凝土灌注工艺、钻机选型、钢筋笼运输及安装方案等。
1.3.3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完成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1.3.4督促施工单位按所报方案进行钢护筒埋置,钢护筒的顶面位置、倾斜度偏差、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岸滩上,黏性土、粉土应不小于1m,砂类土不应小于2m。
当表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埋设护筒应在护筒周围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
2、水中筑岛上,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
水中平台上可按最高施工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透水层。
3、季节性冻土地区,护筒底应进入到冰冻线以下未冻土层中不少于0.5m。
4、护筒内径应适当大于设计桩径,具体数值应根据采用的钻机类型确定。
5、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6、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1.3.5钻孔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1、钻机的平面位置应按桩位施工放样要求控制,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其垂直度应按桩的倾斜度要求控制。
钻机固定良好,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确保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移位或倾斜,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2、督促施工单位观测检查孔内泥浆水头高度,预防坍孔、缩孔。
3、督促施工单位勤检查钻机性能和孔内钻进的变化,避免掉钻头。
4、督促施工单位按频率测试泥浆性能指标,见证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试验。
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泥浆比重:
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机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砂黏土不宜大于1.3,大漂石、卵石层不宜大于1.4,岩石不宜大于1.2。
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
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塌地层19~28s。
含砂率:
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
不小于95%。
PH值:
应大于6.5。
为提高泥浆黏度和胶体率,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应经试验决定。
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
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试验记录表。
5、渣样检查与地层核实
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捞取渣样保存,填写施工记录。
检查记录土层变化情况,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报告设计单位进行复核。
1.3.6钻孔作业终孔检查要点
1、严格按设计终孔原则控制终孔。
2、采用多种办法综合判断能否终孔,避免误判。
3、对孔深、孔径、倾斜度等项目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见证使用钢尺复核测绳。
1.3.7清孔的监理控制要点
1、督促施工单位按批准的清孔工艺进行清孔。
2、在清孔排渣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以防坍孔。
3、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4、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
孔内排除或抽出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柱桩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否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1.3.8钢筋笼加工及钢筋笼安装的监理控制要点
1、进场的钢筋应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钢筋骨架的加工制作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桩基钢筋笼允许偏差、检验方法表1.3.8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mm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20mm
3
主钢筋间距
±0.5d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加强筋间距
±20mm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mm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1%
吊线尺量检查
3、长桩骨架应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运输及吊装、安装条件确定,钢筋接头的加工应严格按批准的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进行,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4、骨架外侧应按要求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垫块数量不应少于每平方米4个。
5、检查钢筋骨架运输与起吊措施,确保不发生变形,必要时应增加辅助结构。
6、安装钢筋笼时,应对准桩孔中心,垂直下放,应平稳、小心,避免钢筋笼碰孔壁;准确控制钢筋笼顶标高,到位后应对钢筋笼进行良好固定。
7、对多节段的钢筋骨架,进行现场接长作业时,对已下钢筋骨架应固定良好,监理人员应对现场接头施工进行旁站监督与签认。
8、钢筋笼下放完成,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并报验,监理进行复验并签认。
1.3.9水下混凝土灌注的监理控制要点
1、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各节应统一编号,在每节上按自下而上标识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大于孔深的0.5%,宜不宜大于10cm;组装时,连接螺栓的螺帽宜在上;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2、旁站监理水下混凝土灌注,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实施,现场见证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性能指标。
施工单位每拌制50m³或每工班对坍落度、含气量的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至少测温一次。
3、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要求,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
4、后续混凝土的供应应满足要求,确保开灌后的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太长,宜在8h内浇筑完成。
5、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6、对设计钢筋笼未到底的桩,混凝土灌注顶面接近钢筋笼底时(约1米),应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当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4m以上,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出钢筋笼底2m以上。
7、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应高出设计桩顶高程0.5-1.0m,以确保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多出的混凝土在进行桩头处理时清除)。
8、监理人员对灌注作业进行全过程旁站,见证施工单位检测混凝土性能指标并留取试件,每根桩制作混凝土检查试件不少于二组。
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相关施工记录,监理现场签认。
1.3.10成桩后,所有钻孔桩桩身混凝土质量均应进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径大于等于2.0m或桩长大于40m或复杂地质条件下需按设计要求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无损检测。
对质量有疑问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检测。
1.3.11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3.11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护筒
平面位置
50mm
测量检查
倾斜度
1%
2
孔位中心
50mm
3
倾斜度
1%
1.4桩基承台
1.4.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所批准方案施工。
1.4.2桩身顶端上层浮浆必须凿除,凿除后顶面应平整,粗骨料呈现均匀,不得损坏桩基钢筋,凿除后桩顶高程偏差应控制在0至-3cm。
人工凿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2.5MPa,用风动机等机械凿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MPa。
在凿除过程中应修齐预留钢筋,不得任意弯折或加热后修整。
钢筋表面应清理干净,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形成喇叭口,并按设计要求补充箍筋。
检查嵌入承台的桩身混凝土面及钢筋,桩体埋入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承台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4.3检查承台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加工及安装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4.4检查基底面修整情况,检查底面及侧面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
1.4.5承台中预埋墩(台)身钢筋的质量和规格、数量、间距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1.4.6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管线及测试元件应准确安装并固定良好。
1.4.7督促施工单位按所批准方案进行承台侧模的加工及安装,安装好施工人员操作平台。
1.4.8承台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混凝土下料口的布置应合理,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倾卸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倾卸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1.4.9混凝土的原材料按冬季或夏季施工处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大于30℃时,应采取夏(热)期施工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内部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1.4.10混凝土浇筑宜从中间开始,往四周扩散,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1.4.11混凝土应多点下料,振捣应及时跟进到位,不得采用振捣方式赶料。
1.4.12对分层施工的承台,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4.1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承台顶面混凝土的收浆工作。
1.4.14做好承台混凝土的温控和养护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
1.4.15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记录,对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进行巡视检查和中间检查,对报验的钢筋和模板进行验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留置混凝土试件,对温控及养护工作进行巡视检查。
1.4.16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4.16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结构尺寸
±30
尺量长、宽、高各2点
2
顶面高程
±20
测量5点
3
轴线偏位
15
测量纵横各2点
2墩台
2.1一般规定
2.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2.1.2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安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2.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
2.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2.1.5审批测量放样报验报告。
2.1.6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检查采取的降温防裂措施,如冷却原材、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2.1.7墩台施工完毕,督促施工单位对全桥中轴线、跨度贯通测量,检查标出各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2.1.8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对完成施工的墩身进行沉降观测。
2.1.9审查工程开工报告。
2.2墩台身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2.1基础顶面处理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结钢筋,并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高程,放样出墩台轮廓线。
2.2.2钢筋原材料质量和规格、钢筋加工尺寸、钢筋数量和钢筋间距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按所批准工艺要求进行钢筋接头施工,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模板规格、强度、刚度满足要求,模板安装位置准确并固定良好,模板拼缝完好,与基础面(下节段混凝土)接触良好(密贴),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顶面宜略高出计划施工混凝土面;接地钢筋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和支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2.2.3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
±10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3
相邻模板错台
1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空心墩壁厚
±3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5
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
2
测量检查
6
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5
7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2.2.4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作为控制重点,严格按设计要求检查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耐久性混凝土要求。
2.2.5混凝土泵管应固定良好,接头应不漏浆,浇筑混凝土前应使用砂浆润管。
2.2.6混凝土下料口布置应合理,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倾卸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倾卸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应妥善安排施工人员作业平台。
2.2.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多点下料,振捣应到位,不能以振捣方式赶料,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2.2.8墩台身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
当分段浇筑时,每节段的顶面应注意收浆,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间距不大于20cm。
2.2.9对混凝土养护和拆模等应符合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和铁道部颁发的有关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
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温差不大于15℃,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2.2.10墩台顶帽施工前后均应复测其跨度及支承垫石高程。
施工中应确保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置正确,垫石顶面平整,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2.2.11墩台身施工完毕,应对全桥进行中线、高程及跨度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的纵横向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暂不架梁的锚栓孔或其他预留孔,应排除孔内积水并将孔口封闭。
2.2.12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标及下表规定: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2.2.12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空心墩壁厚
±5
3
桥墩平面扭角
20
4
表面平整度
5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5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10
测量检查
6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2.1.13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埋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2.1.14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记录,对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进行巡视检查和中间检查,对完成的节段钢筋和模板进行验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留置混凝土试件。
2.1.15高墩施工监理要点
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及爬升系统方案、操作规程。
2、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模板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及温度控制。
3、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模板提升的垂直高度,模板提升到位后,检查模板空间位置,符合要求,签认报验资料。
4、检查混凝土面凿毛,无松散混凝土及杂物,浇筑时,接缝处检查防漏浆措施。
2.2锥体填筑
2.2.1锥体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压实,并准确放样。
2.2.2锥体填筑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2.2.3锥体应与桥台过渡段同步施工。
施工中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填筑压实。
锥体填筑的检查项目和标准与相邻路堤标准一致。
2.3桥台的排水及防护
2.3.1桥台顶道砟槽应做好防水层、保护层与排水坡度,平顺无凹坑。
2.3.2桥台采用预埋泄水管向台外排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铸铁管或钢管内外面均应除铁锈污斑,并涂沥青防锈,管身坡度不得小于3%;
2、进水口应设有孔铁板(铁蓖子),两面均应涂沥青;
3、管口应伸出桥台侧面(底面)一段距离;
4、防水层与泄水孔必须衔接良好。
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3.1一般规定
3.1.1熟悉设计图纸,熟悉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3.1.2审查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安全、重大复杂技术方案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3.1.3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督促做好试验性工程的工作,督促编制新技术、新工艺验收标准。
3.1.4审批进场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
3.1.5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埋设沉降观测点,制定复杂结构施工的监测监控措施。
3.1.6审批工程开工报告
3.2梁场建设
3.2.1制梁场建设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规模应根据供应范围内桥梁种类、数量,梁的供应时间、生产周期,及以后的拆迁、场地恢复等因素综合考虑。
3.2.2预制梁按铺架施组安排的顺序安排生产和存放。
尤其注意多片梁的每孔梁的配套生产和存放顺序,保证配装同一孔梁的每一片梁,其浇注混凝土日期及预加应力的龄期差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超过6d。
3.2.3施工前对所用原材料的料源进行考察,以确保料源充足,满足工程需要。
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使用前必须检验合格。
3.2.4模板及支架应有专门的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能满足施工荷载要求和工艺要求。
模板配套数量应和生产规模相适应。
模板及支架加工质量应符合桥梁设计图纸和工艺设计要求。
模板的全长及跨度应考虑拱度及预留压缩量。
模板预留孔和预埋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使用前应配套试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3.2.5制梁场应按施组要求配备施工及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使用前应通过检定和认证。
施工设备应状态良好,数量配备应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3.2.6制梁台座应有专门施工工艺设计。
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构造,应能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要求和施工操作要求。
台座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制梁要求,否则应进行处理,特别是采用顶梁工艺时,两端部位的地基须特殊处理,以防集中受力而引起地基下沉。
对于数量较少的桥梁,可考虑一台多用,按大跨度桥梁建设台座,以减少投入。
3.2.7存梁台座结构和地基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并应采取措施避免不均匀沉降,保证台座顶面高程偏差小于设计偏差。
对有盐雾侵蚀影响的梁场,其存梁台位应高出地面200mm以上。
存梁场地应排水通畅,无积水。
3.3后张法预制混凝土梁监理控制要点
3.3.1制梁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审查铁道部核发的现场制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文件。
2、审查施工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细则,重点审查首件试制程序、工艺,审查特殊季节的施工措施。
3、检查制、存梁和试验场地,核查台座的设计以及计算资料。
台座排水良好,反拱符合设计要求。
4、检查模板、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加工设备等制梁设备。
5、检查龙门吊、卷扬机、滑移车等吊装及滑移设备。
6、检查制梁场试验室的试验资质证书和压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恒温养护箱、混凝土试块标养设备等主要试验和检测设备。
查验试验人员资格证书。
7、检查水泥、组细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拌和用水、钢筋、防水材料以及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等进场材料,尤其注意检查粗细骨料的碱活性反应检验报告。
8、审查混凝土配合比。
其中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水泥用量、水胶比等指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使用过程中如果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应要求制梁单位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3.3.2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穿入管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3预应力筋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管道内杂物,观察孔道内有无串孔现象,并用风吹干管道内水分。
3.3.4当采用抽拔胶管预留管道时,胶管直径应保证成孔孔径符合设计要求,其极限抗拉力不得小于7.5KN,且弹性恢复性能较好,胶管内应插入芯棒,以增加刚度。
胶管接头宜设在跨中处,接头用铁皮套接,套接长度不小于30cm,并应密封不漏浆。
胶管抽拔后,应用检孔器对梁体预留管道逐孔检查、疏通。
3.3.5当采用金属波纹管预留孔道时,波纹管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当需接长时,可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管长度不得小于30cm,接头位置应避开孔道弯曲处。
接头管两端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严密。
管内应预先穿入塑料管或预应力筋束以增加刚度,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窜动。
3.3.6当采用塑料波纹管预留孔道时,塑料波纹管的制作材料和管道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波纹管的波峰和纵向接缝处壁厚:
内径ф<100mm管不小于2mm,内径ф≥100mm管不小于2.5mm。
接头应采用专门焊接机械焊接或采用本身具有密封性能的塑料联结器连接。
3.3.7支立模板时,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涵 工程质量 控制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