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对道家法家兵家的影响.docx
- 文档编号:30729722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71KB
管子对道家法家兵家的影响.docx
《管子对道家法家兵家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子对道家法家兵家的影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子对道家法家兵家的影响
管仲的军事思想对孙子及《孙子兵法》的影响
“后世谈兵者,但知谈孙子之书,以孙、吴并称而不知管子一书,多为孙氏十三篇所取材也。
而孙子得用兵之法,将材也;管子得治兵之法,相材也。
管子明其体,而孙子达其用,合二者而兼之,则兵家之能事毕矣!
”这段话是石一参先生在《管子今诠》中《读管子界说》中(中国书店影印)说的,读完《管子》书中有关管仲军事思想觉得有一定道理。
管仲自任相齐以后,就从中国古代圣王那里吸取许多治国治军的论述,加上他协同齐相公治国治军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套治国治军的思想,特别是管理军队的思想。
首先:
从治国安邦的需要,他首创了常备军,使其脱离农业生产劳动,接着就解决军赋问题,实行赋“粟”,(《管子•大匡》)同时实行了“以兵赎罪”的政策。
其次:
“作内政而寓军令,”使居民行政组织与军备战斗组织相互配。
第三:
“以正守国”即“胜敌国有理”这是管仲治军的指导思想.第四:
为兵有数,这是管仲治军的战略和策略.其中包括:
兵未出境,无敌者八:
一曰积累财富;二曰考究军事工艺;三曰制造兵器;四曰选择战士;五曰管理教育;六曰军事训练;七曰通知天下;八曰明察战机和策略.第五:
管仲注意部队的作风建设,他要求军队要有风雨之行,飞鸟之举,有雷电之战,有水旱之功,有金城之守,有一体之治.(《国语•齐语》)第六:
管仲率先重视权谋,管仲注意春秋时代的战争不仅重视仁义;而且讲究权谋,此时诸侯国出现了许多谋士,管仲成为第一个重视权谋而且最有建树的军事家.在我国军事史上有这十分重要的地位.(战军《论管仲的军事权谋》《管子学刊》1993年第二期).第七:
管仲在《管子•七法》中概括来七条治国治军的理论与方法.“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权。
”“则”是“法则”、规律;“象”即表现、现象;“法”即标准、规范;“化”即教化;“决塞”即开放与禁止;“心术”即心计、计谋;“计数”即计算、找出规律。
这七个方面又有具体的解释,包括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以保证大事(包括战争)必成。
综上所述管仲作为宰相确实是名符其实的军事家,是我国古代军事的思想家。
孙子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广饶县)大约生于公元前551年至479年,是春秋末年的军事家、哲学家,后人尊称孙子兵圣,今山东江苏等地纪奉孙武的庙宇谓之兵圣庙,为后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家鼻祖。
齐恒公百年后,田完五世孙田书做齐国大夫,因领伐莒有功,封为“乐安食邑”,并赐姓孙,称孙书,孙书子孙凭做齐国卿,孙凭即孙武之父,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中国古代军事典籍,黄帝,伊尹,姜太公,管仲用兵史实。
当时齐国因国内斗争愈演愈烈,孙武不愿纠缠其中,逃到吴国后(今苏州),结识伍子胥隐居穹窿山,写出《兵法孙子》十三篇。
经伍子胥推荐吴王夫差用孙武为将,“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显名诸侯孙子有力焉。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在吴国称雄到被赵国灭亡的经历中。
《孙子兵法》又加以修改完善。
)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取材于管子”,即主要在哪些地方继承和发展了管子的军事思想,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治军在国家的地位的认识上,管仲认为军队是为了治国治军的需要,而富国必须强兵,而孙武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他认为: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
”这是由于他身处吴国受强楚欺负,又在对越战争中征服过越国,而当孙武隐居之后,吴国又被越国灭亡。
经过这样的惨痛的教训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二、在对战争从总体上说:
管仲认为“至善不战”。
(《管子•幼官》)就是说不打仗是最好的。
亦即孙武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即不打仗而使敌人屈服这是最好的,二者是一个意思,提法有所不同,其中包括自己方面要做充分的准备去争取和平。
第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管仲在“为兵之数”概括为“兵未出境无敌者八。
”:
一曰积聚财物;二曰:
考究军事工艺;三曰:
制造兵器;四曰:
选择战士;五曰:
管理教育;六曰:
军事训练;七曰:
遍知天下;八曰:
明察战机和策略。
这里面包括有知己知彼,其中包括要求战士要有取胜的勇气和信心,要求“不理不胜天下,不义不胜天下”(《管子·七法》)他对于武器的研制特别重视,聚集天下最好的材料研究各种兵器。
春秋进行比试,精锐者经检验合格入库。
他通过“隐间于商”达到遍知天下的目的,做到:
未明敌人的政治,不能进行战争;不明敌人的军情,不能约定战争;不明敌人的将领不先军事行动;不明敌人的士兵,不先摆列阵势;只有保证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能用兵的将帅击不能用兵的将帅,以训练过的士卒,击临时征集的乌合之众,才可以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孙武则说:
“故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不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百战必败。
”这是他对战争的结果这样认定的,也是他的新发展。
第四、管仲在用兵的方法上,在《管子·七法》中计数里,仅提出“虚实”二字,而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却发展了管仲的这一思想,他用了“虚实篇”这一专章,论述了这一思想。
孙武说: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就是说: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敌人休整的好,就没法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没法使他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没法使他移动。
孙武说: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即要出击敌人无法施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这样敌人的命运被我们所主宰了。
这是神奇、微妙的无声无息的事啊。
孙武说: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进者,速而不可及也。
”即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制的,是由于袭击敌人懈怠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进击的。
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敌人追赶不及。
孙武说: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我十,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我之所与战者约矣。
”意思是说,要使敌人显露真情,而我军不露痕迹。
这样我军兵力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了,从而造成我众敌寡的有利形势。
我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即我们所进攻的地方敌人很难知道,既无从知道,那末他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
敌人防备的地方愈多,那么我们所要进攻的敌人就愈是单薄。
孙武说: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至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即所以要通过认真的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和得失;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来试验敌人的生死命脉所在,要通过小型交锋,来了解敌人的虚实弱强。
所以佯动示形进入最高的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痕迹,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
在该篇最后孙武说: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人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就是说,用兵打仗,没有固定的刻板的模式,正如水的流动不会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
能够根据敌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可以叫做用兵如神。
孙武在《始计》篇中还说“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桡之,卑而取之,佚而劳之,杂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说的是,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要打,明明要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打远处,明明进攻远处,确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力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易怒暴操,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的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攻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秘;是无从事先呆板规定的。
第五、管仲在“为兵之数”中提出“遍知天下”,并提出“遍知天下”的具体要求,同时还提出“隐间于商”,以获取天下诸侯国的信息,而孙子在《孙子兵法》的“用间篇”里,有广泛更深入地发展。
孙武说:
“明君贤将,所以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变,必致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谓英明的君主和贤良的将帅。
他们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勋超越普通的人,就在于能够掌握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求神问鬼的方式来获取,不可拿相似的事情来类比推测得到;不可用日月星辰的运行围置来作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口中去获取。
孙武又说:
“故用间有五:
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他指出: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之神纪,人君之宝地。
”这五种间谍同时使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规律,这就是使用间谍的神秘的地方,也正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
孙武又说: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得间之实,微哉微哉!
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间也间与告者皆死。
”即所以在军队中没有比间谍更为亲近的人在给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为优厚的;没有什么事比间谍更秘密的了。
不是才智超群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义慨慷的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谋虑精细的人不能分辨证实间谍提供的情报,微妙啊微妙!
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
间谍工作还未开展,而秘密却已泄露出去的,那么间谍和了解的内情的人都要处死。
”。
孙武说: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素知。
。
”“必来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己,导而舍之,(设法转导他并交给他一定的任务,然后放他回去)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
(意谓通过利用反间,乡间和内间才能有效的加以使用。
)“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狂事,可使告敌。
”即通过反间了解敌情,这样就可以使死间传播的假情报给敌人了。
“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期。
”这是说:
通过反间了解敌情,这样就可以使生间按预定的时间返回报告敌情了。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要也。
”即五种间谍的使用,国君必须了解掌握,了解情况关键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于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的待遇。
孙武最后说:
“故明君圣将,能够任用智慧高超的人充当间谍,就一定能建大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所提供的敌情来决定军事行动。
以上是《孙子兵法》直接取材于管仲军事思想的地方,并不同程度地发展,但是管仲的重视权谋的思想对孙子的谋略思想的其他方面还是有影响的。
并还有些创新的发展。
《孙子兵法》的影响日渐扩大,经过中西融合时期,民国发展时期,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证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两本书之后,《孙子兵法》由中国走向全世界,据《孙子简介》(XX网)说,最早传入日本,其次朝鲜,出版先后有《孙子兵法》版本170多种以后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法等20多种语言文字,全球有数千种《孙子兵法》。
在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官场、商场、企业管理(心理学、管理学)领域成为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智慧的源泉。
不少国家如美国西欧等国的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列为教材;是美日企业家成功的法宝;是启迪人生权变到新的智慧;是兵法的谋略是大战略,大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的根基和源泉,是华夏文明的世界文明的璀璨的玫堂。
同时《孙子兵法》得到中国历代和当代中外名人应用和赞誉,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毛泽东主席说:
“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科学的真理。
”美国的前任总统尼克松引用日本名人的话说:
“他是不打仗的书,教人和平。
”日本松下幸之助说:
“此书是天下第一神灵,必须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展。
”
管仲法制思想对商鞅,李斯以及秦始皇的积极影响
管仲的天道自然思想:
在殷、周时代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天命论,即把天看是至高无上,可以决定人的命运的主宰,由于奴隶阶级在反抗奴隶主的斗争和人民力量的壮大,统治阶级以维护统治地位的天命论失去人心。
管仲率先提出天道自然观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管仲对大自然的理解包括:
他在《管子•形势》中说: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高山而不见,地不易也。
”这说明天主要是一种自然存在。
他在《管仲•牧民》中又说: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
如日如月,唯君是节。
”这说明天地是没有感情和意志的。
他在《管子•形势》中又说:
“天不变是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在管仲看来,天即大自然,是日月变化、阴阳更替,没有天神的支配。
他进一步指出: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管子•五辅》)与此同时管子直接批评旧君主重天敬神的思想和做法,他说:
“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
”即君主行事,依靠求神问卜,好用巫医,这样“鬼神”反而经常做起怪来,接着他提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苟种之,如神用之。
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这就对统治阶级来说非常有说服力的,而且为后代所效仿。
总之,管仲的天道自然观不仅破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确立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同时也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思想上解放并发挥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开辟新的天地。
此外管仲的计谋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影响。
管仲在《管子•七法》提出:
“心术”即心计、计谋思想,这对其后出现了许多谋士,他们各位其主出谋划策产生很大影响。
管仲的法制思想:
从整体上讲管仲的法制思想和德治思想是结合在一起的。
管仲十分重视法制。
他的法制思想主要是:
①管仲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
“法之立,在顺民心,民治则国安。
又说: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管子•牧民》)又说:
“顺民心,则威令行。
”(同上)又说:
“顺民心,立法行治,则民可御。
”(《管仲•小匡》),由此可见管仲立法的目的在顺民心,在治国,在国家富强。
②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管子•七法》中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
”他强调治理百姓,不制定,不了解法规不可,法是对谁都一样的客观标准。
这含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③信庆赏,严刑罚。
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
“严刑罚,则民远邪。
信庆赏,(包括重爵禄)则民轻难。
”意思是说刑罚严厉,人民就不去干坏事,奖赏信实,人民就不会怕死难。
当桓公问到他“请问为天下”时,管仲说:
“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管子中匡》)就是法令能推行而不苛刻,刑罚精简而不妄赦罚罪。
”他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尽量做到让人民满意。
④建立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管仲在《管子•七法》中说:
“符籍不审,则奸民生。
”(符籍包括通行证与户口薄)
对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其根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四见,然后,大悦之。
鞅告景监曰:
吾初说君以帝道,而不开悟;继说君以王道,而未能入;又说以霸道,善之而不用,乃说以强国之道,君大悦之。
孝公乃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棉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收以为奴。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宅田。
臣妾衣服各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行之十年秦大治,孝公十二年,自雍徙都咸阳。
开阡陌,平赋税,定斗桶权衡尺,十五年,以鞅为丞相。
(《诸子通考》《商君考略》蒋伯潜,古籍出版社出版)
商鞅入秦以谋士的身份准备四个方案去向秦孝公进言,结果博得“孝公大悦”图国家强盛。
他的变法取得积极的成果。
特别在重爵禄,信庆赏,富民利民方面做出突出成果。
所以“行之十年,使秦国大治。
”为以后秦国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李斯及秦始皇的积极影响:
李斯,楚上蔡人,乃以荀卿学帝王之术,既成,度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将无可为建功者。
欲西入秦,辞荀卿曰:
“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秦王欲并天下,称帝而治。
此布衣驰骋之时而游者之秋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求为吕不韦之舍人。
不韦贤之,以为郎。
因得见秦王政,拜为客卿。
时秦臣自主逐六国人之仕秦者。
斯亦在遣中,乃上书谏秦王,王为除逐客之令,复斯之官,乃官至廷尉。
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六国。
称始皇帝,乃以斯为丞相废封建制、夷郡县城。
李斯之策为多。
明法度,定律令,皆自始皇起。
同文、书、律,度、量、衡,李斯有力焉。
秦王政拳权之后,任用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六国的战略。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至220年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赵、焊、魏、楚、燕、齐)在占领这城设置郡县,直属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朝体制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1.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
地方郡的长官称为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打破了血缘关系,宗法制,封建的官僚制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2.统一文字,使成为中华民族的基础并沿用至今。
3.废封建,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方面,大大方便国内交流。
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6.修建长城,修筑长城约5000公里,成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
7.开拓疆土。
①开拓西南,由于西南各族人民与内地有长期来往,决定打通西南要道,开凿了从四川之宜宾到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
大秦的势力直接抵达,且蓝、夜郎、邛都、昆明等地。
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
②修建了灵渠,秦军沟通了湘江、珠江的水系,统一了南岭地区,建置南海郡、桂林郡和家郡,加强了对珠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③南征南越,将浙江、福建纳入中国的版图。
秦始皇对东南、西南岭南及北方等边界地区的开拓,在辽阔的疆域里在一个国家的政权管理下,生活着各族人民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这不论在中国史上还是在世界史上都是有极大深远意义。
8.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基本格局。
9.修建了郑国渠,为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公顷。
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10.“行为伦”即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来到泰山下,这里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
“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施于后嗣。
”意思是男女之间界线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贵,从而给后代树立好榜样,予以表彰。
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210年)在会稽石刻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佚之风大加鞭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他的业绩范围大大超了齐国,涉及的方面也超过了齐国,但是从思想特别,特别法制思想上受管仲思想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荀子的思想给秦始皇以智力上的支撑,荀子经由老子“道论”,受管仲的天道自然观的影响。
(见《管仲的天道自然观对老子、荀子及当代的影响》)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即“人定胜天”的思想。
(见XX网:
《荀子简介》)他受学于稷下,成长于稷下,并终成为稷下学名的领袖人物,他是学问渊博能融百家的哲人,他战国时期新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集大成者。
荀子终老蓝陵,乃设教著书,其弟子韩非、李斯均著名。
其中李斯学的帝王之术。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根据建立中央的统一的封建大帝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措施较之管仲时代的不仅有积极的影响,而且有大大的发展。
当时管仲为维护国天子的权威,九和诸侯,攘夷伙。
现在秦始皇采取“征、治”结合的办法,对促进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大国起了决定作用。
修长城和北击匈奴对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对影响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淫乱,管仲为了维护礼采用的“征淫乱”。
当时东南多有淫乱者,菜、吕、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而秦始皇则采取“治”的办法,端正风俗收到很好的效果。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毛泽东评秦始皇:
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
不但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以上材料见XX网《秦始皇》)
终上所述,管仲思想特别是法治思想对商鞅、李斯以及秦始皇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
至于商鞅、李斯、秦始皇等的缺失之处本文没有涉及。
贺李克先生《管子》(第二卷)在美出版
(七古) 吴一德
美人李克受启发,①仰慕中国古文化。
携同夫人②到我国,留学清华和燕大,
幼安主攻古文学,他选“管子”执爱它。
寻找早期思想库,46年辛劳成果佳。
③
夫妻常来寻信息,辞去要职宾夕伐,④
备尝艰辛崎岖路,完成两卷一奇葩,⑤
期盼集成第三卷,毕生管研第一家。
注:
①1948年中国冯友兰先生去美国讲学。
②夫人李幼安
③香港大学用英文出版他的专著:
《管子——中国早期的思想宝库》并以宾夕法尼亚博士论文发表。
④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夫妇每年都来华调研,辞去宾尼法尼亚大学教授和东方文化系主任。
⑤1985年连同各文编辑出版第二卷,交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
(本文据《管子学刊》1999年第一期立星、恒杰文)
管仲的天道自然观对老子、荀子及当代的影响
一、管仲的天道自然观
殷周时代,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天命论,即把天看做至高无上,可以决定人的命运的主宰。
由于奴隶阶级反抗奴隶主贵族斗争和人民力量的壮大,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地位的天命失去人心。
管仲率先树起了朴素唯物主义旗帜,提出了对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天道自然观。
(一)、管仲对天、对大自然的理解包括:
1管仲在《管子·形式》篇中说:
“日月不明,天不易地,高山而不见,地不易也。
”这说明天是一种自然存在。
2管仲在《管子·牧民》篇中说: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是节。
”这说明天地自然是没有心情和意志的。
3管仲在《管子·乘马》篇中说:
“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
时之长短,阴阳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则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
”这说明大自然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管仲在《管子·形势》篇中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在管仲看来,天即大自然,是日月变化,阴阳更替,没有上天,神是支配。
这反映了他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管仲认为,发生水旱灾害,社会上的“祸乱”等不是神的意志造成的,他说“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顺,则有饥荒;人道不顺,则有祸乱。
”(《管子·五幅》)因此,“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仑禀不盈”。
他在《管子·形势》中又说:
“万物之生于人也,无私近,无私远也。
巧有余,而拙者不足。
其功顺天者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
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
顺天者有其功,违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即万物于人是没有远近亲疏之分的,灵巧的人用起来有余,拙笨的人用起来就不足。
顺乎大自然的规律去做,大自然就会帮助他;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去做,大自然就违背他。
大自然所助,弱小的可以变得强大;大自然之所弃,成功的可变为失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可以得到成功;违背大自然规律就要招致灾祸而无可挽救。
管仲在《管子·形势》中又说: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
即掌握了天道,成事就很自然,违背了天道,虽然成功,也不能保持。
他还告诉人们“疑今者查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即对当今有怀疑者,可以考查古代;对来者不了解的,可以查阅历史,总之,管仲思想的天是自然之天,不是神的主宰。
管仲认为“有余”、“不足”、“大小”、“成败”,与自然利用的“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