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安塞腰鼓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3282592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77KB
29安塞腰鼓课堂实录.docx
《29安塞腰鼓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安塞腰鼓课堂实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9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29.《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来到黄土高原,去欣赏独具风味的安塞腰鼓。
好,一起来朗读下,好吗?
看!
生(齐)朗读: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板书):
安塞腰鼓 上联:
听关西汉子托大锤敲响安塞震天鼓
师:
听着同学们读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和豪迈,我作了个上联:
听关西汉子抡大锤敲响安塞震天鼓,希望同学们在一会儿的学习中能够有所感悟。
请同学们交流预习三分钟。
师:
提问,问出你的水平;评价,评出你的独到;质疑,亮出你的精彩。
相信你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生1:
首先我来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
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师:
这位同学对题目的理解,我感受到了几个词语:
豪迈、雄浑、浑然一体、人鼓合一。
好,我们给她加三分。
生2:
文章和作者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来讲讲作者刘成章,刘成章,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而后转写词,最后写了戏剧,然后再写的散文。
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一级作家,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
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师:
这位同学介绍了作者,刘成章是陕西省作家协会的会员,也是一个陕北汉子,他的文章也带有陕北的气息。
我们也给她加三分。
生3:
为什么这篇文章多次提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有什么作用?
生4:
作者有意识地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义,层层递进,直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
同时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
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师:
整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好,加三分。
生5:
为什么要赞美安塞腰鼓?
师:
西北嘛,都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赞美他?
这位同学提出了质疑的问题,我们给她加三分。
同学们积极思考,让我们气氛更热烈一点。
生6:
我认为,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歌颂生命中奔腾的生命力量。
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师:
这位同学说出了西北汉子热情奔放通过腰鼓表现出来,我们也给她加三分。
生7:
我还有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开始,为什么说他们“朴实得就像那块身后的高粱地”?
生8:
“朴实得像高粱”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后生们的朴实无华,自然而健康。
生9:
我想问14-16自然段,反复出现了“隆隆”有什么作用?
师:
这位同学注意到了14-16自然段,反复出现了“隆隆”,观察仔细,我们给她加三分。
生10:
我来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运用了反复,排比,着力强调,充分感叹。
从强烈的视觉感叹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生11:
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生12: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出奇地”“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写出了静的程度,“渺远的鸡啼”以动衬静,写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
以“鸡啼”反衬寂静。
生13: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
生14: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生15: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
生16: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生17: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生18: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生19: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生20:
“农民衣着包裹”、“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反衬出这片奇伟的厚土所生养的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的强健有力。
生21: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这句话怎么理解?
师:
让我先来朗读“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预备起。
生(齐):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师:
隆隆,隆隆,鼓声的豪迈之情我们要读出来,再来,预备起。
生22: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生23: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生24:
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
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生25:
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生26:
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生27: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
生28:
不可以。
“似乎”表猜测语气。
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没响过的意思,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师: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激情。
这首先是因为在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刘成章对产生于这片黄土地上的安塞腰鼓有着无限的神往与倾心的爱恋,他深深理解安塞腰鼓的本质,体味出了它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安塞腰鼓的本质和内涵及作者对他的挚爱之情。
生29: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生30: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生31: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生32: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师:
同学们找得很好。
这些语句都很好的体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对黄土高原的热爱,这是文章写得好的主要原因。
但是一篇好文章,光有好内容不行,还必须有恰当的形式与之相适应,才能成为一篇完美的文章,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的外在形式,特别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生33:
句子都很短,节奏感很强。
生34:
用了很多排比句,很有气势。
生35:
用了一些比喻,很形象,很生动。
师: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简洁的段落,铿锵的短句,连用的排比,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这样的节奏使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更热烈、更激荡,充分展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下面我们重点来赏析一下排比句的运用。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根据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每一类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生36:
我喜欢“愈捶愈烈!
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秘密!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是段语段之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
师:
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随着鼓点的此起彼伏,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
这个排比,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
生37:
我喜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的壮阔的场面。
师:
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生38:
我喜欢“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这是句子内部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
师:
从内容上看,三个“了”字之间强度层层递增,读时语气要越来越强烈。
师:
文中的比喻句很多,课堂上我们不能一一分析,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大量排比的运用,对描写场面、表达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生39:
很好的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师:
这真是好文配好鼓!
生40: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是什么意思?
生41:
旗是军旗,马是战马。
这是想起了雄壮的古战场。
生42: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不好懂。
生43:
这是由黄土高原想到中华民族,想到祖国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
生44: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他写的是鼓,为什么又写鸡呢?
生45:
连“渺远的鸡啼”都能听到,说明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生46:
非常安静。
大家都沉浸在鼓声里了。
这是以静写动,从侧面写出了鼓声的震撼人心。
鼓声停止了,大家还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
师:
在我们印象中,发达的是东部,比如广东、浙江等等;西部一直都是很落后的地方,但是国家现在都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现在我想到了一个下联。
师(板书):
下联:
望陕北父老擎大旗掀起西部改革潮
师:
这里有一个词,“望”我觉得不错,望,实写,看见。
另一层含义,期望,希望,展望。
看到西部虽然很贫穷,但是我们有这样年轻的生命,雄健的体魄,豪迈的气概,奔放的力量,相信西部以后一定是一个火热的场面。
师:
各个小组总分。
各组组长进行陈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9 安塞 腰鼓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