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高考层进式议论文学案.docx
- 文档编号:463799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71KB
如何写好高考层进式议论文学案.docx
《如何写好高考层进式议论文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好高考层进式议论文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写好高考层进式议论文学案
2014高三作文导学案(议论文层递式)
如何写好高考层进式(递进式)议论文(学案)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布局方式】层进式的议论文一般有三种格式:
第一种:
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文1: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
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
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泰戈尔曾说:
“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
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
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
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
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
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
是第三层境界: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
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
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
“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语】本文运用层进式。
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
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例文2: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
“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
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
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诠释论点)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
(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
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
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
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分析)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议论)孔子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
(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
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分析)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
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
(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分析)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
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
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也不是真正的孤独者,更不是个幸福者。
(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所以要正视孤独,享受幸福。
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
(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结论)
第二种: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
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文3: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是什么)【正】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
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为什么)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
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怎么样)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
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
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
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反面论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
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
再坚持一下。
例文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
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
(第1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
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
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
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
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
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
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
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
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
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
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状态:
“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
”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
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
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
(2-4段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有那只天使,它在哪里呢?
你,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雕塑家、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那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雕塑家一样雕刻、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
(5-10段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例文5:
论压力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的确,“有压力才有动力”。
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
闲适使人懒惰,当今社会有多少富家子弟因为生活的无忧无虑而消沉度日,荒废一生,可见,没有压力的人是不会时刻鞭策自己向前走的。
压力可以转变为推动力。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外国人还扬言“会修通过关沟段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顶着这么多的压力,但凭着满怀的爱国热情,詹天佑概然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带上多方的压力,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陡坡的青龙桥修筑了一段“人”字形线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列强曾说过:
或许连外国资深工程师也不能使关沟段线路完工。
看来,压力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适当的压力虽然有利于人的前进,但每个人承受压力的程度都不同,太大的压力有时会适得其反,对人产生伤害。
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过大而自杀,社会各界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收效都不大,所以减压关键要靠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对于压力我们要毫不畏惧,要有自信。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因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这么的数学家。
其次,面对压力我们要有勇敢的精神,用实力去打倒它,用实力去证明自己。
波兰的哥白尼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发现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他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
最后,面对过强的压力,我们要适当地释放自己,使自己放松,忘却压力,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减压方式。
因此,他们才会成功,如毛泽东选择游泳,刘翔选择唱歌等等。
当然,不一定有压力就一定会成功的,还有很多因素也是关键,但压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论压力》思路:
作者首先引用俗语导出话题,接着谈“为什么”——“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
”,然后结合现实重点论证“怎么办”——如何正确面对压力,最后得出结论——辩证地对待压力。
第三种:
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例文6:
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
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
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
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
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这是第三种。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
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
这是第五种。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
这是第六种。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这是第七种。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
这是第八种。
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是第九种。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
这是第十一种。
还可以举出一些。
主要的有这十一种。
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
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
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
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
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
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
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
它是消极的东西,客观上起着援助敌人的作用,因此敌人是欢迎我们内部保存自由主义的。
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
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例文7:
给爱一点空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
“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
怎样留住爱人的心?
”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
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
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
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
“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
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
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
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
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
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
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
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
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
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
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
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
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
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
不!
她是爱孩子的。
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
“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
”不要用炽热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会使它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会使它断掉。
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评析】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跟踪训练】从下列三则中任选一则作文,必须用递进式(层递式)结构写成议论文。
1根据下列材料及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完美的过程。
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以上两句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递进式议论文。
2根据下列材料及要求作文:
一个人如果不怕舍弃,他未必就会失去;但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得到,那么,他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了。
要求
(1)题目自拟;
(2)全文不少于800字;(3)递进式议论文。
3根据下列材料及要求作文:
猴子和乌龟看到一棵被风吹倒的苹果树,它俩决定平分它。
当猴子看到上半截有叶有花而下半截仅有很不美观的根须时就对乌龟说:
“我拿上半截,你拿下半截吧!
”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递进式议论文。
【跟踪训练】从下列三则中任选一则作文,必须用递进式(层递式)结构写成议论文。
1根据下列材料及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完美的过程。
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以上两句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递进式议论文。
【立意分析】
乍一看这个作文题,脑海中应该立刻能够浮现出三个行文的角度。
1、人生本来就不完美。
但我们要努力将人生变得更加完美。
这是主动进去,积极的人生态度,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达到那个“更”。
2、人生本来就不完美。
我们要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
刻意追求来的东西,不一定真的应该存在于你的人生。
这个观点更倾向于“无为的随遇而安”。
3、将两个观点揉合起来。
人有权利期望自己的生活更为完美,但是不应刻意追求那些所谓的完美,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意义。
这三个角度都有生发下去探讨的意义。
可能第三种更符合我们的现实一些,但是相应的论证就有点难度了。
题目规定了必须写议论文,那么在确定了你的论点之后,只需要发展出相应的论据,寻求个人经历、历史事实的佐证,即可完成文章。
2根据下列材料及要求作文:
一个人如果不怕舍弃,他未必就会失去;但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得到,那么,他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了。
要求
(1)题目自拟;
(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立意分析】
看到这个题目,脑子里应该能够想到很多相关的句子。
有舍才有得。
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就像是握在手中的沙子,你握得越紧,它反而漏得越快。
**就好比两个人拉着皮筋的一场拉锯战,晚放手的那个人,一定越痛。
…………
所有的这些句子都有相似的道理,即——为人处世,不要害怕舍弃。
如果总是想着要得到更多更多的东西,那么其实,一旦拥有了就是失去的开始。
有很多东西,本不该是你的,你得不到并不可惜,并且你也不会承受失去的痛苦。
古话说,“欲速则不达”。
很多事情你逼得太紧,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你追得越紧,它走得越快。
如果你保持淡然的心态,不强求,那么它也许就一直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了。
这个作文题探讨的是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应该会有话说。
不易偏题。
3根据下列材料及要求作文:
猴子和乌龟看到一棵被风吹倒的苹果树,它俩决定平分它。
当猴子看到上半截有叶有花而下半截仅有很不美观的根须时就对乌龟说:
“我拿上半截,你拿下半截吧!
”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立意分析】
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跳出的第一反应并不困难,看实物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认识它的根本。
没有根茎,花叶必然枯萎;而没有花叶,根茎依然能够生长造就新的天地。
有的东西,只是虚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内在,没有根基,只是昙花一现。
有的东西虽然外表丑陋不讨喜,但是内在却价值非凡。
对于“表面”与“根本”,“外在”与“内在”的探讨,是这篇文章的基本立意。
立意简单明确,不易偏题,关键就要看如何生发。
材料中明确表示,需联系社会生活。
这个概念放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运用在“认人”、“认事”上,也可以引申到“做人”、“做事”上。
做人,要做个有内涵有价值,而非徒有其表的人;做事,要把根基打稳,不能盲目追求过程和结果的花哨。
要知道根基不稳,很容易“一朝大厦忽倾”。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这个立意继续生发出新的观点,只要扣紧主题,自圆其说即可。
当然,也可跳出这个立意。
花叶有其作用,根茎也有其作用,不论选择哪一种,只要物尽其用即可。
这也是一个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高考 层进式 议论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