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学校建立的理论与研究.docx
- 文档编号:5053562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17KB
村民学校建立的理论与研究.docx
《村民学校建立的理论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民学校建立的理论与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民学校建立的理论与研究
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被市教委认定为社区教育推荐项目)
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
南汇区芦潮港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南汇区芦潮港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承担的实验项目——“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经历了五年的办学历程和两年的实验过程。
特别是06、07两年,围绕“加强村民学校能力建设、提升村民学校办学水平、夯实创建学习型社会基础”的目标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验效果。
一、实验的基础
芦潮港镇开展《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和优势,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有”:
(一)天时——有政策文件的引领
教育部在2004年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文件指出,社区教育是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教育部的这个文件为芦潮港镇做好实验项目指明了方向;2006年市委、市府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发[2006]2号),文件强调,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两个文件从政策层面,为社区教育大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并为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调,对芦潮港镇实施好实验项目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二)地利——有开发形势的呼唤
村民学校建设既是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又是芦潮港开发建设现实背景的迫切要求。
芦潮港村民学校的前身是农民业余夜校。
五、六十年代,为了方便村民扫盲和文化补课,各村办起了农民业余夜校,农民业余夜校在那个特定年代为芦潮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当历史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芦潮港日新月异的开发建设形势,进一步凸显出创办村民学校,加强村民学校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2002年2月26日,东海大桥打下第一根桥桩起,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临港新城规划定位的实质性启动,吹响了芦潮港地区大开发、大动迁、大安置的号角。
上海-洋山国际深水港及临港新城的“桥通、港开、城用”,愈发加快了芦潮港镇的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改变了原18平方公里的小城镇面貌,从根本上转变了芦潮港镇村民的生活方式、文化要求及就业观念等诸多方面。
在居住环境上,从几十年以来散居式的自然村落到具有现代化城市气息的居民住宅区;在文化品位上,由原来的“一把小锄头”、“一把剪技刀”,到物业管理员、花卉园艺工、保绿保洁员、仓储操作员……,职业要求由单一化、简单化向多样化、技术化方向发展。
面对大改变、大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运用何种载体教育村民群众,提高失地农民的科学文化技能素质,让失地农民加快适应向市民化角色转变已摆在芦潮港镇社区教育工作者面前。
(三)人和——有各级领导的支持
芦潮港镇承担的实验项目自承担之日起,备受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与关爱。
2006年8月,市教委职成教处长张持刚、副处长庄俭同志调研了我镇的成人学校建设、村民学校建设等社区教育工作,并勉励我们认真做好我校承担的这个实验项目。
市、区两级社区教育方面的专家、区教育局职成教科领导也多次对这一实验项目进行悉心指导,对一些细节性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地论证探讨,并于2006年11月把南汇区社区教育合格教学点颁牌仪式及工作交流会放在我镇召开。
镇党委、政府更是把加强社区教育,构筑终身学习体系作为本镇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凝聚力,把提高人的文化技能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把提高人的健康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力。
在党委、政府的强势推动和各村(居)委的下,芦潮港镇自2002年起,相继建立了镇、村(居)二级教育阵地,在我镇7村4居委共11所村居委创建了村(居)民学校,使本镇的社区教育、村民学校建设方兴未艾地展开。
为使实验项目组织有力,并最终能取得实效,我镇成人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同志为组员的工作班子,实验项目工作班子的组建确保了实验项目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无疑是对我镇村民学校建设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组织保证和物质保障。
二、实验的目标、内容
村民学校是社区学校的延伸,是镇成人学校(社区学校)的补充完善。
按照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要使实验项目干有方向,扎实开展,目标定位是关键。
为此对这一实验项目的目标我们着力于“六个定”。
(一)确定村民学校建设方向
1、通过实验,把村民学校建设成为各村居委会抓好“两个文明”的重要平台;
2、通过实验,把村民学校建设成为教育培训村民、提高村民素质的重要载体;
3、通过实验,把村民学校建设成为推进学习型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锁定村民学校建设教育对象
村民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全体村民群众,体现村民学校教育对象全员的特点。
(三)选定村民学校建设教师教材
1、努力打造一支在社会关系中有较高威望、在专业技术上有较高水准、在道德修养上有较高涵养的村民学校师资队伍;
2、加强村民学校的教材建设,实现教材来源的丰富性。
(四)决定村民学校建设教学形式内容
1、教学形式上,体现多样化;
2、教学内容上,体现多元化。
(五)制定村(居)民学校的硬件建设最低标准
1、一间教室:
50m2以上
2、一块黑板:
规格:
150cm*100cm
3、一套课桌:
可坐40人以上。
4、一套电化教学设备:
25寸以上彩电一架、DVD录放机一台。
(六)设定村民学校的软件建设要求
1、建立和健全镇、村二级社区教育网络;
2、建立与健全村民学校校务委员会;
3、建立与健全村民学校工作制度;
4、建立与健全运作工作机制。
三、实验的过程
我们采取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注重实施行动研究法。
在06年、07年连续推出“十个一”。
2006年中,主要落实了“十个一”工作,即:
1、构建一个教育网络体系;2、建立一套成人学校与村民学校的联系制度;3、召开一次签约会议;4、设计一张总课程表;5、举行一次社区教育管理员培训;6、举行一场教育成果版面展;7、搞好一场教学观摩会;8、编辑一本芦潮港镇社区教育文集;9、承办一个南汇区社区教育教学点颁牌仪式及工作交流会;10、进行一次年终考核。
2007年,我们又贯彻了“十个一”工作,即:
1、进行一次村民学校建设的文化氛围教育(1月);2、召开一次签约会议(2月);3、组织一次村办学干部外出考察活动(2月);4、创建一批村民学校(新芦苑、农场)(2月——3月);5、组织一次村级干部办好村民学校的论坛(9月);6、举行一场教学观摩会(4月、9月);7、举行一次村民学校成果汇报演出(5月);8、组织一场新市民文明生活的礼仪教育(6月);9、开展一系列转变离地农民择业观念的讲座(6月——9月);10、搞好一次“全民终身学习周”的征文、演讲赛(10月)。
经过实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新思路,即:
“三三九连环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新办学理念
按照村民学校的建设目标,就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意图放到村民学校的办学宗旨上去,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村级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增强全村人民改革开放的观念,增强服务与发展的观念。
1、村民学校与党的建设相结合起来。
将广大党员请进村民学校里来,深入开展学党建理论,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例如2006年为保持党员先进性,各所村校组织全体党员参观沙家浜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用生动的革命前辈的事迹教育党员,达到生动、直观和有效。
2、村民学校与村的经济工作相结合起来。
村民学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任务,组织村民学习种养技术,让村民增加经济收入,走共同富裕之路。
3、村民学校与村动拆迁工作相结合起来。
各村居委都把村民学校作为村委会工作的载体,把村民学校看作是传达党和国家政策的有效通道,在村民学校里讲开发形势、讲动拆迁政策,点亮村民心中明灯,引导村民积极服从、服务于临港地区建设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二)创新办学机制
坚持以创新思想指导村民办学机制,使村民学校的办学目标同镇、村主要工作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不断提升村民学校的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率,促进村级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社区进一步和谐。
具体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以人为本:
村民学校始终把握村民的脉搏,村民需要学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坚持以人为本。
主要抓实“四个紧”:
一是紧跟形势学(如针对大开发大建设的形势,各村民学校举办形势报告会);二是紧抓对象学(如暑期学生放假期间,村民学校举办学生暑期夏令营培训);三是紧往需要学(大量村民成为失地农民,各村民学校举办转变失地农民择业观教育活动,动员并输送村民参加成人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四是紧贴实际学(如为响应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各村民学校举办文明礼仪讲座);
2、坚持统筹协调:
村民学校将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点与教学内容统筹起来,将教学内容与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统筹起来,既因地制宜,又达到了寓教于乐。
如镇党委政府要激发起广大村民热爱家乡、自觉投身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豪情壮志,各村民学校于2006年组织广大村民开展“看新城、观洋山”的参观活动,于2007年举行“为临港增光添彩,为家乡建功立业”的演讲赛,从而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村民的思想,增添了广大村民的工作干劲。
3、坚持服务群众:
各村民学校把服务群众作为村民学校工作的切入点,给村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我们村民学校办学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为了吸引村民走进教室,村民学校坚持“便民,即方便村民、服务村民;乐民,即让村民享受学习的快乐;惠民,即满足村民学习的需求,让村民通过学习获得实惠”的办学原则,实现了让村民“开通,即是通过各类讲座等形式,让村民了解政策形势、开拓眼界,思想开通”、“开心,即是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使村民身心娱乐开心”、“开窍即是让村民参加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掌握一定文化和一技之长,脑子开窍,促进就业、创业”的办学作用。
如镇党委政府2006年初刚出台鼓励村民异地种养殖政策,庙港村村民学校就举办了政策引导培训班,庙港村一对夫妇在村民学校学习了镇政府鼓励村民外地种养殖政策后,利用已掌握的果树栽培技术在奉贤区承包了十几亩果树,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村民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喜悦。
(三)创新办学模式
在办校过程中,在村办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的摸索和探讨,力求村民学校办学更能切合实际,更能出成效。
1、推进教学质量:
各村民学校不仅要按照“有较高威望、有较高水准、有较高涵养”的标准选聘任课教师、社区教育志愿者,同时在教材建设上突出“六种类型”:
一是专家型教材。
就是用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学者撰写的教材。
如各村民学校心血管病防治方面的教材,用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洪昭光教授主编的教材;二是配发型教材。
如各村民学校运用了市文明办、东方社区学校服务指导中心下发的《市民手册》、《健康养生》等;三是远程型教材。
各村民学校组织村民收看上海教育电视台有关《老年社会心理》等老年教育节目;四是电化型教材。
如为宣传深水港开发,各村民学校选用《临港新城开发建设》DVD宣传片等教材;五是选购型教材。
就是到村民学校上课的教师根据上课教学需要,自已到书店、书城购买的教材;六是自编型教材。
成人学校(社区学校)根据当地形势发展的需要,组织人员编写乡土教材,如镇成人学校为转变村民的培训择业观念,自编了《培训择业观念浅谈》等教材。
通过多渠道加强村民学校的教材建设,解决了村民学校建设过程中的教材紧张问题。
2、推进办学数量:
村民学校在注重办学质量的同时,各村民学校根据年初制订的办班计划,每月至少举办一个培训班,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办学数量,使数量与质量并举。
3、推进治学能量:
村民学校办学为了取得超级能量,把党支部、村委会作为依靠的主要力量,争取村居委主要领导对村民学校真正重视、真情扶持、真心支持,使村民学校在硬件投入和办班经费上得到落实,如汇角村村民学校在硬件投入上,一下子就投入8万多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
镇成人学校(社区学校)也加强了对村民学校任课老师(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管理,做到三个“经常”:
即经常开会,互相交流探讨,促进提高;经常组织活动,拓展视野,增强凝聚力;经常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提高工作积极性。
使社区教育志愿者成为村民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生力军,村民学校在硬件、软件建设上的“两手抓、两手硬”推进了治学能量。
现在,我们镇的村民学校由于创新了办学理念、创新了办学机制、创新了办学模式,每一个创新思路又有三个套路,即“三个结合、三个坚持、三个推进”,相互间环环紧扣,形成“三三九连环”创新格局,使村民学校办学如顺风行舟,一帆风顺地破浪前进。
芦潮港镇村民学校“三三九连环法”图表
四、 实验的重点
办好村(居)民学校,也要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好办校的重点。
为解决村民学校建设实验项目的瓶颈与难点问题,我们主要抓好“四重”法:
(一)瓶颈问题,重在突破
2006年底,由于区域规划调整的原因,我镇在村民学校建设上面临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原来属于农工商集团的芦潮港农场划并芦潮港镇;二是大量动迁的失地农民搬进了设施一流的新芦苑安置小区。
如何使村(居)民学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全覆盖呢?
于是,我们对症下药,抓突破。
我们选准新芦苑社区、芦潮港农场社区为突破口,在2007年3月28日、4月11日分别召开全镇村民学校创建现场会,在上述二个社区建立村民学校,党支书任居民学校校长,居委主任任副校长,办学干部任专职副校长,从而使芦潮港镇村民学校建设在全镇范围消除了盲点,实现了村民学校建设全覆盖。
(二)普遍问题,重在纠偏
办起了村民学校,但不知如何制订村民学校规章制度。
06年2月我们就以汇茂村村民学校为点,帮助制订好一整套规章制度:
如学员学习制度,学校办校宗旨等,同时,召开村民学校制度建设样板会。
从而以点带面解决了制度建设上的一些普遍问题。
(三)个别典型,重在推广
如何搞好村民学校的硬件设施,这是加强村民学校建设的重要课题。
2006年5月我们就选择汇角村村民学校为典型,召开村民学校硬件设施推进会。
推进会上,我们将汇角村党支部、村委会舍得投资,建造校舍,购买课桌,敢于投资的办学理念向全镇推广,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
(四)教学难点,重在引导
如何抓好“百万市民礼仪教育”、“离地农民择业观教育”这两大教学难点,我们在自编教材基础上,分别于2007年4月与2007年9月,在农场居委和港口居委召开现场观摩会,安排两位成校教师,经过充分备课,然而进行生动的现场教学,从而引导各所村(居)民学校开展该两方面的教学。
以上“四重”法的重点把握可用以下图示:
五、实验的成果
五年的村(居)民学校办学,连续两年的实验过程,所收获的硕果累累,概括提炼为以下十大成果。
(一)推进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
村民学校通过切实办班使我镇社区教育做到全方位覆盖,立体化开展。
村民学校建设的深入开展,推进了我镇精神文明,主要体现在“五个提高”上:
1、提高了村民们对芦潮港深水港开发形势的认识。
村民们过去对开发存在消极等待思想,认为芦潮港开发,就会象“天上掉下馅饼”那样,可以坐享其成。
现在通过学习,大家都认识到要主动、积极地接受深水港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消除了老百姓“等、靠、要”思想。
2、提高了村民们的法制观念和公民道德意识。
芦港村民学校通过举办法律讲座,使该村的独居老人顾美头,在腿骨摔伤,子女不愿照顾老人情况下,想到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来维护自已的权益。
3、提高了村民们的农业生产技术。
原属于泥城乡的远征村村民,只种棉花与三麦,并入芦潮港镇后,也不会种桃树,抛荒现象十分严重。
远征村民学校就邀请镇科技干部先在课堂讲理论,后到田头手把手辅导,村民们在抛荒田里学会了种无景玉露桃技术,同时传授桃树地里夹种蔬菜的立体式种植技术,通过培训,抛荒田的亩产由过去不足百元,如今的亩产收入超过7000元,亩产足足翻了几十倍;汇角村村民顾春官在村民学校听了镇科技干部一堂课后,深受启发,在青浦淀山湖养殖了二千亩鲃鱼,年产值1000多万元,每年创利100多万元,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
4、提高了村委会的工作效率。
在被喻为是“天下最难事”的征地动拆迁工作中,外中村等村委会以村民学校为宣传动拆迁政策的教育平台,使动拆迁户们都能从“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出发,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做好搬迁工作,支持了国家项目开发与建设。
截止2007年9月,总人口为16559万人的芦潮港,自芦潮港镇2003年启动第一期动拆迁以来,已动拆迁居民涉及6000多户,涉及征地动迁总人数13517人,其中涉及劳动力10231人,占全镇总劳动力的81.6%。
如此大规模动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与村民学校加强宣传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村民学校推进了动拆迁工作。
5、提高了我镇创建和谐社区的自觉性。
由于党委、政府紧紧依托村(居)民学校开展广泛深入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村民的识大体、顾大局意识,增强了全民参与创建市级文明城镇的自觉性,增强了维护芦潮港地区和稳定的责任心,2004年以来芦潮港镇被评为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镇,南汇区信访先进集体,芦潮港镇也已成为南汇区创建文明城区的示范区。
村民学校建设同时推动了芦潮港镇的物质文明建设,村级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截止07年9月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4.5亿元,同比递增12%以上;港口居委、果园居委、汇茂村等村居委的村级经济突破1000万元大关。
像汇角村,村级经济更是突破2000万元,用该村村书记、主任陆来官的话说:
“投资村民校,一点不冤枉。
办好村民校,汇角变富角”。
(二)建立了村民学校的相关工作制度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各村民学校不仅制定了村民学校校长工作职责、办学干部职责、村民学校办学宗旨,而且制定了村民学校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成人学校与村民学校联系制度、村民学校加强目标管理制度、办学干部例会制度等八项制度,这些工作制度的建立,使村民学校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
(三)探索了村民学校建设的运行机制
要推动一个地区的社区教育和办好村民学校,机制建设显得极其重要。
1、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机制。
通过建立镇、村二级社区教育网络,成立了村民学校建设的领导机构、指导机构,组建了村民学校的工作班子,并且明确各自职责,为各司其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特别是镇社区学校(成人学校),通过定期例会向各村(居)民学校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布置下阶段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推动发各项工作的开展;3、建立和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
镇政府把社区教育、经费(包含对村民学校年终考核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自2006年以来社区教育、村民学校建设的经费每年投入16万元以上,全镇人均社区教育经费已达10元,确保了镇成人学校(社区学校)在指导与管理村民学校办学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建立和完善检查评估机制。
我们对各村民学校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评估,使各村(居)民学校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不断提升各村(居)民学校的办学质量。
5、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镇党委政府认真实施一年一度的村民学校年初责任签约制度和村民学校年终表彰奖励制度,使我镇的村(居)民学校进一步明确职责,认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奖勤评优,形成我镇社区教育心平、气顺、劲足健康发展的工作新局面。
(四)加强了村民学校的教材建设
通过两年的实验,村民学校在教村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专家型教材、配发型教材、远程型教材、电化型教材、选购型教材和自编型教材的应用解决了村民学校教材紧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材丰富性与教学内容多元性、教学形式多样性的统一。
(五)增强了社区教育的活力
办好了村民学校,增强了社区教育的活力,到目前为止,我镇已成立了腰鼓队、功夫扇队、手杖操队等20支队伍。
村民们对社区活动参与性提高了,如2007年芦潮港镇手杖操比赛,11个村民学校派出11支队伍,由120名村民参与,增强了社区教育的活力、丰富了社区的精神生活。
(六)提升了村民文化、技能等综合素质
许多村民在村民学校里学习后,意识到学习文化、技能的重要性。
“学习力即是竞争力与发展力”的观念已被村民普遍接受。
2006年以来,已有600多名村民参加了中专、高中、大专的学习,有2000多名村民参加了叉车工、保洁保绿工、超市营业员、物业管理员等职业技能培训,为失地农民参与临港新城建设提供了智力、能力支撑,为失地村民的再就业提供了机会。
其中有超过50%以上的失地村民通过培训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再就业。
广大村民还通过村民学校开设的公民道德等课程,进一步提高了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
如汇角村三组的季银兰,参加村民学校学习后,坚持不懈地帮助瘫痪病人喂粥喂饭,照顾肢残老人的生活起居,她的事迹被区文明办刊登在《践行者的足迹》一书上。
(七)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新观念已逐渐内化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
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村民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主动要求在村民学校里学习,学习知识、了解形势已成为我镇村民的一种新时尚。
由于各村居办好了村民学校,村民自觉接受教育培训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06年,接受村民学校教育培训的人数达到13378人次(其中到村民学校上课的人数为6657人次,由村民学校组织的“看新城、观洋山”教育活动人数为6721人次),使教育培训人次占全镇总人口(1.6万)的83%。
由此可见,村民学校办学对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教育培训参与率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八)培养了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社区教育志愿者涉及包括办学干部、教师、医务人员、法律工作者、技术员等对象在内的方方面面的群体,村民学校经过几年的办学和两年实验,我镇的十一名村民学校办学干部无论在组织能力、工作能力,还是办班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有五名办学干部还被列入了镇后备干部的名单。
也涌现出了20多名在社会关系中具备较高威望、在专业技术上具备较高水准、在道德修养上具备较高涵养,同时又有奉献精神的社区教育志愿者。
这些社区教育志愿者活跃在各个村民学校的讲台上,成为村民学校重要的师资力量。
(九)加强了村(居)民学校的理论研讨的能力
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为如何办好村(居)民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也为研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编辑的《芦潮港镇社区教育文集》是各村民学校领导对村民学校功能定位、作用的一次认真思考的智慧结晶;2007年9月30日举行的“芦潮港镇村民学校建设论坛”上,十一名村民学校校长大胆走上讲坛,侃侃而谈,则是对办好村民学校的又一次深层思索的理论研讨。
(十)完善了一批村(居)民学校的硬件设施
村民学校办学,如汇角村、港口居委、新芦苑社区、农场社区,都已有了专门的教学场所,村民学校的建筑面积达到了200-20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
像农场居民学校、新芦苑居民学校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必要的电化教学设备,还配置有乒乓房、健身房等教学设备,两个村民学校固定资产均突破了数百万元。
六、实验的结论
《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项目经过两年的实验,总结出建设好村民学校,需处理好五大关系:
即村民学校要处理好与镇党委政府的关系、与村居委的关系、与镇成人学校(社区学校)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关系,以及与村民的关系,并由此获得以下五点实验结论:
(一)村民学校的建设,需要得到镇、村二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村民学校建设离不开镇党委政府、村居委的关心与呵护,镇、村二级领导的强势推动,是村民学校生命成长的先决条件。
有了镇、村领导重视和支持,村民学校的地位作用就会得到认可,村民学校建设就会被纳入整个镇社区教育工作范围,并建立起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村民学校的建设,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村民 学校 建立 理论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