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汇总.docx
- 文档编号:7191167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9.17KB
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汇总.docx
《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汇总
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
1、诗歌:
诗篇数量:
近三百年间5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间多出两三倍以 上。
诗人数量:
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李白、杜甫的成就达到顶峰。
2、其它文体:
散文:
体裁丰富,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出现;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从产生到成熟。
变文一类通俗讲唱文体在民间广泛流传。
(说唱文体,简称“变”。
学界关于“变文”说法不一。
有说起源于宣讲佛经,当时一种脚“转变”的说唱艺术,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
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变文。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
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的先河。
)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广开言路,使诗人敢于放手写作。
杜甫赞许太宗朝说: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
“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以下引杜甫、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抨击时弊的诗,最后感慨宋朝文网的严密,说:
“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
其一,去华夷之防,吸收外来文化。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其二,允许儒、释、道并行发展,诗歌得以表现各种思想情绪。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调动了士子研究诗歌艺术的积极性。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明代胡应麟说:
“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预。
”(《诗薮》)
6、诗在唐代有多方面的社会功用。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
1、初唐:
准备期;
2、盛唐:
繁荣期;
3、中唐:
巨变期;
4、晚唐:
退潮期。
第一章李白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个性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怯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战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作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连太太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大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永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
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扣我额头
当地一弹跳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
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一、李白的生平: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
五岁时随父迁入蜀地,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二十五岁出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欲建树政治功勋。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不久即被“赐金还山”。
安史之乱爆发,误上李璘贼船,险遭不测。
(永王李璘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1、蜀中时期(705—724)25岁前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一入长安时期(725——742)41岁之前
开元十三年(725),为了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离开四川,漫游洞庭、江浙一带。
后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定居湖北安陆。
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
李白不愿意走应试入仕之路,而是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声名以一鸣惊人。
这一时期,他四处漫游,广泛结交著名文人和道士,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名动京师,上达天子。
三、长安供奉翰林时期(742——744)42-44岁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虽优宠有加,供奉翰林,但不过是被当作宫廷侍臣,根本无权过问朝廷政事,抱负无由施用。
加上亲眼看到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愤懑不平,于是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谗毁,请求放还,于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
这是李白生活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
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45-55岁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汴梁、齐鲁、江浙、燕赵。
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
又到齐鲁,金陵,还到过幽蓟等地。
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抒发了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忧虑时局所产生的强烈的悲愤孤傲之情。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一762)56-62岁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于庐山。
至德元年(756)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
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含冤下狱,后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还。
宝应元年(762)到安徽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
上元二年(761)秋,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途中因病折回,次年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
二、李白的思想: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十分复杂,但主要受儒道思想影响。
他受儒家影响,积极入仕,喜言王霸之道,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受道教影响,求仙访道;受庄子影响,蔑视功名富贵,追求个性解放;受纵横家的影响,任侠仗义。
但又摒弃了庄子的空想虚无,佛家的守旧,道教的享乐腐化。
而且不同时期又有变化。
他的人生观中也有消极因素,如及时行乐等。
三、生活和个性:
生活:
李白一生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A、信道求仙。
他常梦见与仙人交游,对长生飞仙,深信不疑。
白举行入道仪式,疑有两次。
如《西岳莲花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B、隐居游历。
天下山水,白游历十之七八。
他广交天下友。
C、仗义行侠,嗜酒终身。
他剑不离手,欲如项羽学万人敌。
他挥金如土,讲义气,重然诺。
自称“酒中仙”。
杨义《李白的醉态诗学》:
醉态成为他的思维方式,酒至醉而诗出,“斗酒诗百篇”;好酒入唇,下笔如有神“清平调”中“云想衣裳月想容”。
其他诗人虽醉酒但不能成为其思维方式:
阮籍好酒,“对酒不能言”;陶渊明好酒,“欲辩已忘言。
”
D、求仕与为官。
白任情使性,不懂政治。
虽为官很短,但影响其一生。
个性:
杜甫《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瓢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平等,乐观豪迈、傲视权贵、粪土王侯,特别是他的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把十分繁难艰苦的事情看得一蹴而就的简易,以诗人之心观察政治和人情世态。
而其结果则愈发加大了主客体间的落差,李白在这成反比的加速循环中,心理愈发敏感,情感也愈发容易激变,一旦有山水外物与之不平之心相撞,其深刻而巨大的忧愤和感伤便具象为崩云裂岸的潮回海涵之大观。
吴经熊《唐诗四季》:
李白像一曲交响乐。
他像王梵志那么的快乐活跃;像杜审言那么夜郎自大(更有资格);像陈子昂、张若虚那么富有创造力和宇宙感怀,只是较他们货色更地道;像王昌龄和其他善咏春情的诗人那么了解女人的心理;最后,他描写大自然之动人,虽然与王孟之不同,却不弱于他们。
他是盛唐最具人格魅力的人。
有人认为,李白的悲剧,是科举制度替代传统的用人制度下的悲剧。
(木斋等《中国古代诗人的仕隐情结》京华出版社2001,204-208页)其实,他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其诗多是他遭到政治残酷压迫之后的产物,多于感激,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具有强烈的“骚”韵。
上天入地的游心驰神,陷人于惝恍迷离之中。
末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突兀而出,分明告诉世人:
其醉翁之意不在山水,而在乎政治。
因此,其诗中,不仅贯注以愤激之气,而且时不时地生硬地冒出几句牢骚语,使其山水诗政治抒情化了。
他不断地动用“黄河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之类的意象,以泄其愤,以呈其才,更是表现其耽于酒精和幻想中的精神胜利的愉悦,让我们领略其醉的深度。
其诗中十之七、八与酒有关,也正是这些以酒为题材的作品最能表现其气质和思想,最能代表其艺术个性。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存诗940余篇,在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杜甫(1400余篇)、白居易(2800余首)。
李阳冰曾编《草堂集》,今不存。
现有宋人编《李太白文集》,最好的版本是日本静嘉堂文库所存。
南宋杨齐贤编、元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杨第一个为李白作注,萧进士及第后,专心注李诗,历时五十年。
)王琦注《李太白文集》、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三十卷》,其诗内容有讴歌山水、赠别、抒怀、反映社会问题、反映妇女生活等。
一、诗歌内容的丰富多样
李白诗歌的内容是异常丰富的,他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像边塞诗人那样写了不少边塞诗,然而他却比边塞诗人更强烈地谴责批判了唐王朝所发动的一些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深刻反映了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战城南》、《古风》三十四(相檄如流星),同时他也热情歌颂唐朝保卫国境安全的正义战争和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如《塞上曲》、《塞下曲》,希望通过打仗早日结束战争: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塞下曲》其二、其六)
他也像山水田园诗派诗人那样描写了祖国山水的自然风光。
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都写过的赠别送行、吟唱友谊以及闺情、宫怨、恋歌、爱情,李白也都广泛地真切地予以表现、描写过,并且都有名篇杰构,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水沙丘下寄杜甫》等;像《子夜吴歌》、《关山月》、《北风行》、《春思》、《长干行》、《玉阶怨》、《妾薄命》等;像《杨叛儿》、《夜坐吟》等。
应该说,李白是兼有王孟高岑之长,“可算一个集大成的诗人”(《中国诗史》)。
二、内容的独创
(一)表现个人理想和愤世嫉俗的精神。
所谓个人理想是指其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和对个人的自由解放的热烈追求。
而愤世嫉俗的精神则是指其轻视功名富贵、蔑视王侯权贵和封建等级、礼法制度。
李白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具有这样的理想和精神,而且在于他的这种理想比其他诗人都执著,他的这种精神比其他诗人都强烈,而且这种精神也很少有人有。
他拯物济世的理想在年轻时就已确立,那就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后功成身退。
诗人的一生始终不渝地为这个理想而追求奋斗。
即使是在长安从政失败后,心情极度消极悲伤时,他也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梁园吟》),终有一天能“奋其智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到达理想的彼岸。
对统治者的傲岸和不可驯服,对功名富贵和权豪势耍的高度蔑视,是李白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最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是其诗思想内容上伟大而显著的特色。
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早日实现,但他不愿为了这个理想而向统治者卑身屈膝:
安能摧居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在长安“扬眉吐气,激昂青云”时,是“戏万乘若僚友,视优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玉壶吟》)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流夜郎赠辛判官》)
其友人任华也说他是“承恩召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任半醉”(《杂言寄李白》)。
他在长安从政失败了,也仍然傲岸不凡,睥睨一切,不向统治者摇尾乞怜,也不哀伤哭泣,而是引吭高歌:
一生傲岸若不谐,思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唐代书法家),英风豪气今安在?
君不见裴尚书,(曾任刑部尚书的裴敦复,二人皆被李林甫杀)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在李白看来,皇帝和他,君臣之间不是主子和奴仆的关系,而是主客关系,是平等的,严陵和汉光武、商山四皓和汉高祖之间即此。
这思想境界已够高,他不可能像黄巢那样反皇权,也不可能像孙悟空一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叶燮《原诗·外篇下》:
“观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醉眠,此何如气也!
……历观千古有大名者,舍白之外,孰能有是气乎!
”
其《行路难》、《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将进酒》等也反映了这种精神。
诗人的一生多次受到打击,但他不是被黑暗残酷的现实所压倒、征服,而是顽强地冲破这现实,凌跨现实。
虽然他最后还是在残酷的封建制度下悲剧地结束了他的一生,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直到他临死时仍未减退。
他的绝笔诗《临路(当为终)歌》说: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读之仍然激动人心!
与愤世嫉俗精神紧密联系的,是诗人强烈追求个人的自由解放。
但他的所谓自由,只是饮酒求仙,放浪江湖,是“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是“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焦郡元参军》),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偏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反抗黑暗现实、反抗封建礼法的进步的积极意义,但也应指出,这条自由之路是不光明的,不健康的,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我们也应指出,李白的思想上、诗歌中也有矛盾之处和消极颓废的东西。
他一方面鄙弃功名,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但另一方面,他也追求功名,而且一旦有了功名,就不免沾沾自喜,洋洋自得。
他在长安得意时就曾自我吹嘘道:
幸陪鸾驾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
王公大人借颜色,全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宋代陆游对此就曾讥刺道:
“以布衣得翰林供奉,此何足道!
遂云‘当时笑我微贱者,去却来请谒为交欢',宜其终身坎壇也。
”李白于长安赐金放还后,也曾低首下气地请求独孤驸马的援引,他的《走笔赠独孤驸马》诗就自白道: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酌知己。
一别蹉跎朝市间,青云之交不可攀。
郭沫若说李白与独孤驸马并非“青云之交”,而“事实是标准的势利之交”,并非厚诬李白。
李白诗中也有一些宣扬人生短暂,及时行乐及超然物外等消极思想。
我们指出这点是要说明李白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一个诗人,他不可能脱离封建思想的影响,超脱时代的局限,也只有这样的李白才是真实的李白,否则这诗仙便是虚伪不可信的。
当然这些瑕疵并无损于李白的光辉和伟大。
他“那种对封建社会庸俗生活的弃厌和争斗,对更高的人生价值和生活理想的强烈渴望、热情梦想和追求,那种蔑视世俗、笑傲王侯、充满着排山倒海似的巨大力量的浪漫诗歌”(李泽厚语),将永远在中国诗坛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二)关怀国家命运、反映时代面貌
李白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人民深厚炽热的热爱,无论是在春风得意之时还是在困顿潦倒之日都是如此。
不像王维一遇挫折就“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归”,完全超然物外,而是始终如此。
他为政治的日趋腐败而愤慨,为自己无法“奋其智能”而悲伤,为国家的大乱将至而忧虑,为人民的深重苦难而痛苦。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不因个人的升沉得失变化而减退,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天宝年间,政治日益腐朽,李白的诗歌,不仅讽刺、揭露了宰相的专横、宦官的骄奢,武将的跋雇,外戚的荒淫(如《古风》组诗),而且直接抨击了一般诗人都回避不敢碰的皇帝。
他在《古风》中把当朝天子玄宗比作商纣王,楚怀王,鞭挞他的昏庸、荒淫,在《雪谗诗赠友人》中更是直言不讳地谴责唐玄宗的淫荒误国。
安史之乱前,李白曾失意壮游幽州,他目击安禄山的拥兵自重、专横跋扈,他敏锐地预感到战乱将至,对国家严重的危机表示了深切的忧虑,这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记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表现得很清楚。
安史之乱后,诗人多次在诗中表现了他反对分裂割据、靖难救国的精神,如《奔亡道中》、《永王东巡歌》等。
即使在他蒙冤下狱、遭贬流放,心情极度悲愤时也始终不渝地关注着战争事态的发展,渴望早日平定叛乱: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六十一岁还“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闻李太尉大举秦兵十万……》)而请缨杀敌,只是“天夺壮士心”,年迈体衰而未能如愿,诗人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仍然鼓舞人心!
李白的诗歌也多方面反映了时代的面貌。
他歌颂开天盛世的“国容何赫然”(《古风》四十六),但同时更深刻地揭露了隐藏在盛世后面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的腐朽荒淫的生活和黑暗腐败的政治。
他也主动地描绘了安史乱中“白骨成丘山”(《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的山河残破、人民死亡的战乱的社会现实。
在《丁都护歌》、《长干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中,则反映了人民贫困的生活和妇女的不幸命运。
当然,在这方面李白虽超过了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诗人,但却不如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反映时代面貌深刻广泛。
二、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对自己的诗歌才能非常自负,三十岁时即自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晚年亦说: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赠王判官时隐居庐山屏风疊》)“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曾从纵向上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艺术作了精确的概括和比较: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是如此。
……(艺术形式上)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律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摹仿的节奏音调。
龚自珍说: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
”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实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美的历程》)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末,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究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美的历程》)
我们再从横的方面具体来谈谈李白诗歌艺术的特征。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浪漫主义手法,开拓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美学境界。
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正好揭示出李白的这一浪漫主义特色:
一、李白诗歌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充满着异常强烈的主观情感。
不仅是他的抒情作品中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形象,在表露着诗人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叙事写景之作也具有深厚的主观色彩,体现着诗人的性格、情操。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见诗人傲岸不屈、咨意反抗、潇洒放旷、纵情欢乐的为人和愤世嫉俗、渴望建功立业、追求个人自由的性格。
这在前面介绍其思想内容时已谈到,后面欣赏作品时还要具体分析。
李白这一特点又构成其诗反映现实和安排结构方面的显著特色。
第一、诗人反映现实,很少详尽客观的描写现实生活的过程,而主要是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通过炽热的情感去感染、激动读者的心灵,从而引起读者对现实的痛恨厌恶或热爱向往之情。
他叙事不屑于描写事件的每个细节,不屑于描写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而是概括事件的整体、性质。
这与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注意细节的刻画、客观冷静的叙述有着显著的不同。
如《古风》(大车扬飞尘〉、《丁都护歌》、《乌栖曲》等。
他写景也不是对景物的各个侧面一一的进行刻画,而是把景物作为描写对象,结合自己的主观情感想象、描绘景物的全貌和对景物的感受。
如《独坐敬亭山》、《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第二、与这种反映现实的方式相联系的,是他的诗歌的结构不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而是以情感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
由于诗人的感情激昂奔放,起伏变化,因而形成跳跃的结构。
如果说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歌的结构是工整严谨的,那么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结构便是起伏跌宕。
李白的这种结构表面看来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实际上是天衣无缝,不露痕迹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
如《宣州谢眺楼饯钱别校书叔云》、《将进酒》、《行路难》等。
二、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意象纷繁变幻。
首先,诗人的思想感情太奔放强烈,现实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不足以表现他的感情,于是对现实加以奇特的想象。
比如写相思,写离愁,王勃是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是说“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是说“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高适是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离别后”,岑参是说“故园南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些诗虽各有特点,但总是没有离开现实生活,而李白写来往往是超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编 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汇总 第五 隋唐 五代 文学 绪论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