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docx
- 文档编号:8823784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17.06KB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docx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库
复习题
注意掌握书中出现的缩写符号!
选择10分,填空20分,缩写符号翻译10分,问答和论述40分,名词解释20分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
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摩尔体积的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小孔扩散率:
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的总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
比,这就是小孔扩散律。
水分临界期:
是指植物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1.典型的细胞水势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概念及简写符号是什么?
水势的单位是什么?
典型植物细胞水势ψw是由4个势组成的:
Ψw=ψs+ψp+ψm+ψg式中,
Ψw为细胞水势(waterpotential);
ψs为渗透势(osmoticpotential);
ψp为压力势(pressurepotential);
ψm为衬质势(matrixpotential);
ψg为重力势(gravitypotential)。
渗透势(osmoticpotential):
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用负值表示,也称溶质势。
压力势(pressurepotential):
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大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
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0;剧烈蒸腾时,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xpotential):
由于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
重力势(gravitypotential):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以正值表示。
水高1m时,重力势是0.01MPa。
水势的单位为N/m2,为Pa
2.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与代谢和抗逆性有什么关系?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植物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差;反之,代谢活性低,但抗逆性较强。
3.根系吸水的部位和途径?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根系
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
根尖
根尖吸水最活跃的区域是:
根毛区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3条: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阻力小,速率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速率慢
4.根系吸水的方式和动力是什么?
什么现象证明植物根压的存在。
根系吸水的方式:
主动吸水方式-根压(rootpressure):
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是主动吸水方式。
大多数植物的根压为0.05~0.5MPa。
被动吸水方式-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alpull):
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根系吸水的动力
动力:
根压和蒸腾作用
条件:
土壤的可用水分、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
根压:
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包括伤流和吐水)
蒸腾拉力:
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同理,旁边细胞又从另一个细胞取得水分,如此下去,便从导管要水,最后根部就从环境吸收水分,这种吸水的能力完全是由蒸腾拉力所引起的
证明根压存在的两个证据:
伤流(bleeding):
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溢出液体的现象。
从伤口流出的汁液叫伤流液(bleedingsap)。
吐水(guttation):
生长在土壤水分充足,潮湿环境中的植株,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5.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生理意义:
a)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蒸腾作用有助于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
c)能够降低叶片温度
6.高温和低温影响根系吸水的原因是什么?
低温:
(1)原生质粘性增大,对水的阻力增大,水不易透过生活组织,植物吸水减弱。
(2)水粘度增加,扩散速率降低;
(3)根系呼吸速率下降,主动吸水减弱;
(4)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面积的扩大。
高温:
⑴提高根的木质化程度,加速根的老化;
⑵根细胞中各种酶蛋白变性失活。
(喜温植物和生长旺盛的根系吸水易受低温影响,对根系吸水不利。
)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单盐毒害:
植物在单盐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
离子拮抗:
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能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称为离子拮抗。
1.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
不可缺少性:
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不可替代性:
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出专一的缺素病症,只有加入该元素这种缺素病症才可被消除;
直接功能性:
该元素对植物体内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长条件等原因所产生的间接作用。
2.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a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N、P、S);
b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
c起电化学作用,参与渗透调节、胶体的稳定和电荷的中和等;
d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如Ca2+。
3.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哪些?
a被动吸收:
指离子(或溶质)跨生物膜不需要代谢能量,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转移的过程。
b主动吸收:
是指植物细胞利用代谢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物质的过程。
c胞饮作用:
细胞通过质膜的内折而将物质转移到胞内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简称为胞饮)。
4.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一)对盐分和水分的相对吸收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不成比例。
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
(二)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是指植物根系吸收离子的数量与溶液中离子的数量不成比例的现象。
表现在两个方面:
1.植物对同一溶液中的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
2.植物对同一种盐的正负离子的吸收不同。
(三)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
植物在单盐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
单盐毒害的特点是:
a.单盐毒害以阳离子的毒害明显,阴离子的毒害不明显;
b.单盐毒害与单盐溶液中盐份是否为植物所必需无关。
离子对抗:
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叫离子对抗(颉颃)。
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商:
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
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的磷酸化作用,也就是底物脱下的氢,经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放能并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P/O:
所谓P/O比是指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或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至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测定结果表明,NADH经呼吸链完全氧化时测得的P/O比值为2.5;而FADH2完全氧化时测得的P/O比值为1.5(亦有认为NADH的P/O比为3,FADH2的P/O比为2)。
抗氰呼吸:
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
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
其它的呼吸途径(对CN─不敏感的呼吸作用称为抗氰呼吸)。
1.简述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类型以及呼吸代谢各途径发生的部位?
概念:
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意义:
提供植物所需要的能量
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增强植物抗伤痛能力
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类型: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有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
一般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习惯是称为发酵。
途径:
呼吸代谢的底物主要是糖类,呼吸作用实际上是细胞内糖类物质降解氧化的过程,包括EMP(糖酵解)、TCA(三羧酸循环)、PPP(戊糖磷酸途径)途径
EMP:
发生在细胞质中
TCA循环:
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PPP:
发生部位细胞质
2.试述呼吸代谢多样性的表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来自XX文库)
答案1:
表现:
(1)底物氧化降解的多途径
(2)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条
(3)末端氧化酶的多种
意义:
这些多样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表现。
答案2:
植物的呼吸代谢有多条途径,表现在底物氧化降解的多样性、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等。
不同的植物、器官、组织、不同的条件或生育期,植物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
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的对多变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使植物在不良的环境中,仍能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
例如,植物能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暂时维持生命。
3.植物呼吸底物氧化降解的三条主要途径是什么?
其中PPP途径的生理意义有哪些?
EMP(糖酵解)、TCA(三羧酸循环)、PPP(戊糖磷酸途径)
PPP:
发生部位细胞质
生理意义:
①为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剂
②为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③提高植物的抗病力和适应力。
植物在干旱、染病和受损等逆境条件下,戊糖磷酸途径所占比例要比正常情况下有所提高。
4.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如何影响呼吸商?
当呼吸底物是糖类(如葡萄糖)而又完全氧化时,呼吸商是1;如果呼吸底物是一些富含氢的物质,如脂肪或蛋白质,则呼吸商小于1;如果呼吸底物只是一些比糖类含氧多的物质,如以局部氧化的有机酸,则呼吸商大于1。
5.呼吸电子传递链的成员分哪两种。
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
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补偿点:
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补偿点:
当光合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2量,这个时候外界的CO2含量就叫做CO2补偿点
光合磷酸化: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受光激发而发生电荷分离,将光能变为电能,产生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的传递,引起水的裂解放氧和NADP+的还原,同时形成跨类囊体膜的H+运转,并推动ATP合酶形成ATP,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爱默生效应:
红光和远红光两种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叫做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1.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哪三大步骤?
具体能量转变如何?
原初反应:
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
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
碳同化: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2.根据光合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光合色素可分为哪两类。
依功能不同,光合色素可分成天线色素(聚光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两类。
天线色素捕获光能,并将光能传给反应中心。
极大部分光合色素都起这一作用。
反应中心色素的作用是以光能来引起电荷分离及光化学反应。
它的主要成分是特殊的叶绿素a,其存在状态和光谱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叶绿素a。
3.光合电子传递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特点?
非环式电子传递:
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II和PSI两个光系统,最终传给NADP+的电子传递。
其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路。
特点:
电子传递路线是开放的,既有O2的释放,又有ATP和NADPH的形成。
环式电子传递:
指PSI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Cytb6/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I的电子传递。
特点:
电子传递途径是闭合的,不释放O2,也无NADP+的还原,只有ATP的产生。
假环式电子传递:
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II和PSI,最终传给O2的电子传递。
亦称为Mehler反应。
特点:
有O2的释放,ATP的形成,无NADPH的形成。
电子的最终受体是O2,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4.C3途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作用?
羧化阶段:
即co2从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固定阶段。
指进入叶绿体的CO2与受体RuBP结合,生成PGA的过程。
还原阶段:
即co2固定产物的还原阶段。
指利用同化力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的反应过程,形成第一个三碳糖。
再生阶段:
即co2的受体RuBP的再生阶段。
甘油醛-3-磷酸重新形成RuBP的过程。
5.C4途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来源XX百科)
羧化:
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把CO2固定为草酰乙酸(OAA),后转变为C4酸(苹果酸或天冬氨酸);
转移:
C4酸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
脱羧与还原:
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4酸脱羧产生CO2,CO2再通过卡尔文循环被还原为糖类;
再生:
C4酸脱羧形成的C3酸(丙酮酸或丙氨酸)再运回叶肉细胞再生成PEP。
6.试述光呼吸概念、特点及生理意义。
概念:
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特点:
1.光呼吸的全过程需要由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协同完成。
2.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故称C2循环。
3.O2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和过氧化物体,CO2的释放发生在线粒体。
4.C2循环中,每氧化2分子乙醇酸放出1分子CO2,碳素损失>25%。
生理意义:
1.消除乙醇酸的毒害:
通过C2循环,可将乙醇酸转化为丙糖磷酸或氨基酸。
2.防止高光强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在高光强低Co2的条件下光反应形成的超氧阴离子(O.-)2,对叶绿体造成伤害,而光呼吸可消耗过剩的NADPH,减少(O.-)2的形成。
3.消除o2的伤害:
即降低瓦布格效应,光呼吸消耗大量氧气,可降低叶绿体周围的o2/co2比例,保证卡尔文循环的正常运转。
此外,光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甘氨酸、丝氨酸也是对氨基酸合成的补充。
7.试比较光呼吸和暗呼吸有什么不同?
光呼吸与暗呼吸的区别
光呼吸
暗呼吸
底物
在光下由Rubisco加氧反应形成的乙醇酸,底物是新形成的
可以是糖类、脂肪或蛋白质,但最常见的底物是葡萄糖。
底物可以是新形成的,也可以是贮存物
代谢途径
乙醇酸代谢途径(C2循环)
EMP、TCA、PPP…
发生部位
只发生在光合细胞里,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3种细胞器协同作用下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对O2和CO2浓度的反应
在O2质量分数1%~100%范围内,光呼吸随氧浓度提高而增强,高浓度的CO2抑制光呼吸
一般而言,O2和CO2浓度对暗呼吸无明显影响
反应部位、条件
光下,绿色细胞
光、暗处生活细胞
8.C3和C4植物在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方面的差异?
C3与C4植物的叶片解剖学差异:
①C4植物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细胞比较大,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大,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数目多,个体小,有基粒。
②C3植物无“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小,不含或很少叶绿体。
9.请解释大树底下无丰草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来源豆丁网)
枝叶繁茂的大树下,光线弱,当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以下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不利于草的生长;同时从光质上考虑,对光合作用有利的红光和蓝光,被大树叶片大量吸收,漏下来的大部分是对光合作用不利的无效光,也不利于草的生长,因此,大树底下无丰草。
10.为什么秋末枫叶变红银杏叶变黄?
(答案来源豆丁网)
枫叶变红是由于花青素合成增加引起的。
银杏叶变黄是因为秋末气温降低,叶绿素的降解速率大于合成,而类胡萝卜素较为稳定,使叶片变为黄色。
11.光合作用的同化力是什么?
同化力:
ATP和NADPH
12.光调节5种酶: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
1,5-二磷酸核酮糖:
RuBP
甘油醛-3-磷酸(GAP)脱氢酶:
核酮糖-5-磷酸(Ru5P)激酶:
果糖二磷酸(FBP)酯酶:
景天庚酮糖二磷酸(SBP)酯酶:
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比集运量:
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运输的量。
代谢源:
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代谢库:
指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源-库单位:
在输导组织或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
1.简述源库之间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a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b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c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d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2.同化物运输的途径、方向、形式和度量分别是什么?
途径:
包括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运输:
胞内运输:
指细胞内、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换。
主要方式:
扩散作用、原生质环流、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囊泡的形成以及内含物的释放等。
胞间运输:
胞间运输有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
(1)共质体运输--主要通过胞间连丝。
(2)质外体运输--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
(3)交替运输--物质在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的运输形式。
长距离运输:
环割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长距离运输通过韧皮部的筛管。
方向: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是从源(source)到库(sink),即从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例如绿色植物的功能叶,种子萌发期间的胚乳或子叶等)到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例如植物的幼叶、根、茎、花、果实、发育中的种子等)。
形式:
利用蚜虫吻刺法法证明:
蔗糖是有机物质的主要运输形式。
度量:
运输速度:
是指单位时间内被运输物质移动的距离,常用m·h-1或mm·s-1来表示。
比集运量(SMT):
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运输的量。
3.什么是压力流动学说?
有哪些证据支持该学说?
是德国植物学家明希(E.Mǖnch)于1930年提出的。
要点:
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
证据:
(1)韧皮部汁液中各种糖的浓度随树干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差与有机物向下运输相一致)。
(2)秋天落叶后,浓度差消失,有机物运输停止。
新梢发出后,浓度差恢复的同时,运输也随着恢复。
(3)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存在正压力。
4.压力流动学说不能解释的问题?
(补)
答:
①筛管内物质的双向运输;
②与有机物质运输的主动过程相矛盾。
第七章植物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
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映的一系列过程
第二信使:
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
1.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案来源XX文库)
信号、受体、跨膜信号转换、信号转导网络
2.植物的胞间信号、胞内信号分别有哪些信号?
(答案来源XX文库)
胞间信号主要包括化学信号:
主要是植物激素
物理信号:
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
胞内信号主要有:
cAMP,cGMP,DAG,IP3,Ca2+等
第八章植物的生长物质
植物激素:
是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并经常从产生部位转移到作用部位,在低浓度下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极性运输:
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乙烯的三重反应:
黄花豌豆幼苗对乙烯的生长反应是“三重反应”,即抑制伸长生长(矮化),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偏上生长)。
1.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效应?
(1)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①促进伸长生长;②引起顶端优势;③促进器官与组织分化;④诱导单性结实;⑤影响性别分化;⑥参与向性反应的调节。
(2)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①促进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细胞分裂分化;③打破休眠;④促进抽薹开花;⑤促进坐果;⑥诱导单性结实;⑦影响性别分化。
(3)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
①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②促进色素的生物合成;③促进芽的分化;④延迟叶片衰老;⑤促进侧芽发育;⑥促进果树发芽分化。
(4)脱落酸的生理效应:
①抑制生长;②促进休眠,抑制种子萌发;③促进脱落;④增强抗逆性;⑤促进气孔关闭;⑥影响开花。
(5)乙烯的生理效应:
①三重反应与偏上生长;②促进果实成熟;③促进脱落和衰老;④促进某些植物的开花与雌花分化;⑤乙烯的其他效应。
2.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物质是什么?
(答案来源XX文库)
激素
合成前体
生长素
色氨酸
赤霉素
甲瓦龙酸(MVA)
细胞分裂素
甲瓦龙酸(MVA)
脱落酸
甲瓦龙酸(MVA)
乙烯
蛋氨酸(SAM,甲硫氨酸);直接前体: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
3.简述IAA极性运输的机理。
(答案来源道客巴巴,教材P201)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理可用化学渗透性扩散假说进行解释,基本内容为:
质膜上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从细胞质释放到细胞壁,所以细胞壁PH较低(PH=5),生长素的PKa是4.75,在酸性环境中羧基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较亲脂,IAAH被动的扩散透过质膜进入胞质溶液,同时阴离子型(IAA-)通过透性酶主动地与H+协同转运进入胞质溶胶。
胞质溶胶的PH高,所以胞质溶胶中大部分IAA呈阴离子型,阴离子型比非解离型较难透过质膜。
细胞基部的质膜上有有专一的生长素输出载体,它们集中在细胞基部,可促使阴离子型被动的流到细胞壁,继而进入下一个细胞,这就形成了极性运输。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是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外植体:
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
植物生长曲线
协调最适温度:
比生长的最适温度(生理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
生长大周期:
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的生长曲线,这个过程称生长大周期。
1.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请叙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和适宜的温度。
生理生化变化:
a种子吸水的变化,急剧吸水,停止吸水,再重新大量吸水
b呼吸作用的变化,急剧上升,滞缓,再急剧上升,显著下降
c酶系统形成
d有机物转变,糖类水解,脂肪水解,蛋白质水解
2.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一、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a急剧吸水,由于细胞内容物中亲水物质引起的吸涨作用(物理过程)
b停止吸水,细胞利用已吸收的水分进行代谢作用
c再重新迅速吸水,由于胚的迅速长大和细胞体积的加大,大量吸水,是与代谢作用相连的渗透性吸水。
3.何谓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何相关性?
生产上可采取哪些措施控制植物的根冠比?
(答案来源豆丁网)
植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称为相关性。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之间有维管束联络,存在营养物质、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地上部分可提供给根系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根系可提供给地上部分水分、矿质、N,CTK.一般的说,根系生长良好,其他部分的枝叶也比较旺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根冠比调节其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增加光照等措施可加大植物的根冠比。
②通过增施氮肥,提高地下水位,使用赤毒素(GA)等措施可降低植物的根冠比。
③运用修剪与整枝等技术也可调节根冠比。
4.光敏素的概念及性质?
(答案来源XX词条)
光敏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蛋白。
(光敏素+发色团=>光敏色素)有钝化型和活化型两种形式,分别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而相互转化。
植物主要通过这种色素接收外界的光信号来调节本身的生长和发育。
5.向性运动和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生理学 复习 题库